首页 / 古代文学 / 孟子

官场与商场中的垄断现象

2025-09-25 11:01 古代文学

场与商场中的垄断现象

【原文】

孟子致为臣而归①。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②曰:“我欲中国③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⑤。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6)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7)曰:‘异哉子叔疑(8)!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9)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告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注释】

①致为臣而归:指孟子辞去齐宣王的客卿而归故乡。致,在古代有“致仕”、“致禄”、“致政”等多种说法,其中的“致”都是“归还”的意思.②时子:齐王的巨子。③中国:在国都中,指临淄城。“中”在这里是介词,“国”即国都。④万钟:钟,古代量器。齐国量器有豆、区、釜、钟四种。每豆四升,每区四斗,每釜四区,每钟十釜。万钟为六万四千石.⑤矜式:敬重,效法。(6)陈子:即孟子的学生陈臻。(7)季孙:赵歧注为孟子的弟子,朱熹则认为“不知何时人”。(8)子叔疑:人名,与季孙一样不可考。(9)龙断:即“垄断”。原意是名词,指高而不相连属的土墩子,后逐渐引申为把持、独占。(10)丈夫;对成年男子的通称。

【译文】

孟子辞去齐国的官职准备回乡。齐王专门去看孟子,说:‘从前希望见到您而不可能;后来终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兴;现在您又将抛弃我而归去了,不知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够相见?”

孟子回答说:“我不敢请求罢了,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

过了几天,齐王对臣下时子说:‘我想在都城中拨一所房子给孟子,再用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学生,使我们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谈谈呢?”

时子便托陈子把这话转告给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嗯,那时子哪里知道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是贪图财富的人,辞去十万钟傣禄的官不做却去接受一万钟的赏赐,这的是想更富吗?季孙曾经说过:‘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别人不重用,也就算了嘛,却又让自己的子弟去做卿大夫。谁不想做官发财呢?可他却想在这做官发财中搞垄断。’这正如古代的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但却有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别人都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子开始了。”

【读解】

孟子在齐宣王那里虽然受到比较好的接待,甚至做了客卿,在不少问题上(例如是否攻打燕园,是否占领燕园等)齐宣王也征求他的意见。但齐宣王却始终不愿意实施孟子所提出的“仁政”方案,所以,孟子还是只有“致为臣而归”,辞职归家了。

当齐宣王通过臣下来转达留住孟子的愿望时,孟子以“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作为回答,表明了自己做官绝对不是为了个人发财致富,而是为实现政治抱负,济世救民。接着,孟子便说了一段寓言式的话,指出了官场和商场都有人想进行垄断的现象。

之所以说孟子的这段话像寓言,是因为它的含义极其深刻而具有哲理。

场的垄断现象不用多说大家也很清楚,自古便有裙带关系,就像孟子这里所指出的子叔疑,自己做官不算,还要让自己的子弟都去做官。话说回来,世袭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垄断制度。即便不是世袭的科举制度,其垄断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一部《官场现形记》所揭露的种种丑恶,其实也并没有跳出孟子的时代多远。所以,孟子所指出的官场垄断是深刻而意义深远的。

尤其具有超前意义的是,孟子在指出官场垄断现象的同时,还指出了市场垄断现象的起源。其“贱丈夫”的说法固然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商业税的征收也绝不会真正起源于这个“贱丈夫”。但是,“贱丈夫”不过是“罔市利”的市场垄断行为的化身罢了,所以,说征收商业税起源于这种市场垄断行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最为有意思的是,我们都知道垄断资本主义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而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了这个垄断的怪物—一“贱丈夫”。虽然质和程度都有所不同,但其超前意义,不是很值得深思吗?

就我们今天而言,市场经济的竞争已愈来愈激烈,愈来愈卷进全民的注意力。“赚进每一分可能赚到的钱“,已成为很多经商者的心愿。但是,如果只图自己赚钱而“罔市利”,不顾别人利益,则很可能成为孟子笔下的“贱丈夫”,成为大家群起而攻之的对象。结果很可能会事与愿违,不仅不能“罔市利”,反而还会做“市利”所罔,落入教中,走投无路。所以,还是不要做“贱丈夫”而做“大丈夫”罢。

就孟子的本意而言,“贱丈夫”的寓言是为了配合说明官场与商场一样存在着垄断,干扰着他说服齐王实施仁政。而这,正是他不愿意享受十万钟的俸禄而辞职还乡的根本原因。一心想称霸于列强的齐宣王又哪能体会到这些呢?就算体会到,又会不会真正采纳孟子的建议,实施以道德来统一天下的“仁政”呢?这些都是孟子所不抱希望的了,所以他只能以近乎寓言的方式来表这,让他的学生把它转达回齐王那里,任他去深思罢了。

猜你喜欢

  • 自暴自弃,岂不哀哉

    自暴自弃,岂不哀哉【原文】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②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原文】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①。民之归仁也,..

    0 古代文学 2025-09-25
  • 水清濯缨,水浊濯足

    水清濯缨,水浊濯足【原文】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①,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一浪一②之水清兮,可以濯③我缨④;沦一浪一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

    0 古代文学 2025-09-25
  • 人有恒言,天下国家

    人有恒言,天下国家【原文】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译文】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原文】孟子曰:“一爱一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译文】孟子说:“一爱一别人却得..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原文】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①;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离娄上

    离娄上本篇开始出现短章,长篇大论减少。内容涉及政治和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以论“仁”的为最多。全篇原文共28章,本书选14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文】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廉洁与酸腐

    廉洁与酸腐【原文】匡章①曰:“陈仲子②岂不诚廉士哉?居放陵③,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4),匍匐往,将食之(5)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偷鸡贼的逻辑

    偷鸡贼的逻辑【原文】戴盈之①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②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③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胁肩诌笑,病于夏畦

    胁肩诌笑,病于夏畦【原文】公孙五问曰:“不见诸侯何义?”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①逾垣而辟②之,泄柳闭门而不内③,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陽货欲见孔子④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

    0 古代文学 2025-09-25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文】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③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③之,虽日挞而求其齐..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动机与效果的问题

    动机与效果的问题【原文】彭更①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②于诸侯,不以泰(3)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章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士无事..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不由其道,钻穴之徒

    不由其道,钻一穴一之徒【原文】曰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一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一之命、媒妁②之言,钻一穴一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

    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原文】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5);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0 古代文学 2025-09-25
  • 滕文公下

    滕文公下本篇以论立身处世的“出处”、气节等为主,很富有哲理一性一,当然也仍然离不开政治。全篇原文共10章,本书选8章。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原文】陈代①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

    0 古代文学 2025-09-25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原文】有为神农之言①者许行②,自楚之膝,踵③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④。”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⑤。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上行下效的实例

    上行下效的实例【原文】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谓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④,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一事。”然友之邹⑤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6..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膝文公上

    膝文公上膝文公上本篇前面三章记录孟子与膝文公之间的谈话和事迹,后两章分别记录孟子对农家和墨家两个学派的观点。其中对农家的观点论述社会分工问题,且有农家的资料价值,较为重要。全篇原文一共只有5篇,本书选3..

    1 古代文学 2025-09-25
  •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原文】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①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③。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0 古代文学 2025-09-25
  •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原文】孟子自齐葬于鲁①,反于齐,止于嬴②。充虞③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④。严(5),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6)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7),中古(8)棺七寸..

    3 古代文学 2025-09-2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 2048影视资源论坛 熊猫影视 河马影视 星辰影视 萝卜影院 八哥电影网 人人看电影 无忧影视网 橙子影视网 叮当影视网 天天影视网 青青影视网 电影天堂 开心追剧网 西瓜影院 麻花影视网 70影视网 年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