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物性味
胡椒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除藏府风冷,去痰,杀肉毒。
小椒
味辛,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下冷气,除湿痹。
良姜
味辛,温,无毒。主胃中冷逆,霍乱,腹痛,解酒毒。
茴香
味甘,温,无毒。主膀胱、肾经冷气,调中止痛,住呕。
莳萝
味辛,温,无毒。健脾开胃,温中,补水藏,杀鱼、肉毒。
陈皮
味甘,平,无毒。止消渴,开胃气,下痰,破冷积。
草果
味辛,温,无毒。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消酒毒。
桂
味甘辛,大热,有毒。治心腹寒热,冷痰,利肝肺气。
姜黄
味辛苦,寒,无毒。主心腹结积,下气破血,除风热。
荜拨
辛,温,无毒。温中下气,补腰脚痛,消食,除胃冷。
缩砂
味辛,温,无毒。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下气。
荜澄茄
味辛,温,无毒。消食下气,去心腹胀,令人能食。
甘草
味甘,平,无毒。和百药,解诸毒。
芫荽子
辛,温,无毒。消食,治五藏不足,杀鱼、肉毒。
干姜
味辛,温热,无毒。主胸膈咳逆,止腹痛,霍乱,胀满。
生姜
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咳逆上气,止呕,清神。
五味子
味酸,温,无毒。益气,补精,温中,润肺、养藏强阴。
苦豆
味苦,温,无毒。主元藏虚冷,腹胁胀满,治膀胱疾。
红曲
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腌鱼、肉内用。
黑子儿
味甘,平,无毒。开胃下气。烧饼内用,极香美。
马思答吉
味苦香,无毒。去邪恶气,温中利膈,顺气止痛,生津解渴,令人口香。(生回回地面,云是极香种类。)
咱夫兰
味甘,平,无毒。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即是回回地面红花,未详是否。)
哈昔呢
味辛,温,无毒。主杀诸虫,去臭气,破症瘕,下恶除邪,解蛊毒。(即阿魏。)
稳展
味辛,温苦,无毒。主杀虫去臭。其味与阿魏同。又云,即阿魏树根,腌羊肉香味甚美。
胭脂
味辛,温,无毒。主产后血运,心腹绞痛,可敷游肿。
栀子
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疗目赤热,利小便。
蒲黄
味甘,平,无毒。治心腹寒热,利小便,止血疾。
回回青
味甘,寒,无毒。解诸药毒。可敷热毒疮肿。
《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全书共三卷。该书记载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特别注重阐述各种饮撰的性味与滋补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它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还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等。附录版画二十余幅,文图并茂,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疗专书,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食谱。 忽思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营养学家,他写的《饮膳正要》一书,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传播和发展我国卫生保健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饮膳正要》是一部专讲饮食和营养的书籍。我国周代时期,政府里就设有“食医”,专管与饮食有关的医药问题。以后历代都有关于用饮食做为治疗手段的材料及专书出现,即所谓“食疗”。但是,从健康人的立场出发,讲究饮食营养,滋补身体,以达到强身养生的目的的书籍,当以《饮膳正要》为最早。 该书的名称虽为《饮膳正要》,但内容包括了医疗卫生,以及历代名医的验方、秘方和具有蒙古族饮食特点的各种肉、乳食品,甚至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也引用了该书的有关内容。所以,《饮膳正要》-一书,对于研究我国的医药和蒙古民族的医药科技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馔等;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即包括诸般汤煎、神仙服饵、四时所宜、五味偏走、食疗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等内容;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 《饮膳正要》,当时虽是为皇帝延年益寿所编的专著,但对人民百姓也起了很大作用。正如该书的序言里所说的那样:“中宫览焉念,祖宗卫生之戒,知臣下陈义之勤思,有以助呈上之诚身而推其仁民之至,意命中政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兹举也,盖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人举安,推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恩泽之厚,岂有加于此者哉,书中之既成大都留守臣金界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