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南华

03.养生主:随缘世事无挂碍

2025-10-19 11:26 古代文学

随缘世事无挂碍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这是讲老子死了的故事。至于老子死没有死,这在中国文化史上,素来是个迷。据说老子是永远不死的。这里庄子说老子死了,他的月友秦失来吊丧,按一般地看法,看到月友的体,眼泪至少要掉两颗,秦失却不这样,他看到老子的体,三号而出。大叫三声,既不是哭也不是笑,哈哈哈叫三声就走了。老子的学生就说:这个家伙不是我们老师的好朋友,他今天来,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分明是来讽刺嘛。秦失听到老子的学生这样讲,就答复他们:我是你们老师的好朋友哟。老子的学生就问了:老师死了你来吊丧,又不行礼,又不掉眼泪,干嚎几下,大叫几声,道道可以吗?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秦失说:当然可以,而且这是最高的礼貌。我最初对你们的老师很敬佩,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等到我老远跑来吊丧的时候,看到有些年纪大的人哭得不得了,好象死了自己儿子一样伤心,又看到有些年轻人来吊丧,哭得好象死了自己一样伤心。为什么他们见到老子死了哭得那么伤心?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这是真情的流露,动了情感,讲不出来话来,为没有言语可以形容的,可以表示的那一番情感而哭。这是人的感情没有错,但是你们的老师老子,中应该是普通人,他是教人能够超越世俗感情,超越物理环境以外,达到超神入化的人,就是下面所说的哀乐不能入也,七情六欲已经不动心了。也就是说,得道的人,生死也不入于心中,生死一体,活着是睁开眼睛在这里做梦,死了是闭着眼睛在那里做梦,反正在梦中游戏。结果呢,你们这些跟老子学道的学生还动了真感情,大哭大叫,可见你们没有得道。换句话说,老子没有把你们教好。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这个天不是普通的天然,是形而上道。人的感情自然有喜怒哀乐,可是哭得非要唱起歌来,大声把喉咙哭哑了才算伤心,这个感情已经做假了,不是真感情,这是违反天然的,已经忘记了生命的本来。生命的本来是什么?崇高改至堕落,积聚必有消散,有命咸归于死,到了最高必然要掉起来,聚集在一起久了必然会散开,所谓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有活着的生命,自然有归宿的那一天。这是必然的道理。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秦失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顺着生命叩拜自然之势来的;年龄大了,到了要死的时候,也是顺着自然之势去的。所以老子也提到:物壮则老,一个东西装成到极点,自然要衰老,老则不道,老了,这个生命要结束,而另一个新的生命要开始了。换一句话说,真正的生命不在现象上,从现象上看到有生死,那个能生能死的东西,不在乎这个肉体的生死,所以,我们要看通生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是最高的修养。把生死的道理看通了,随时随地心安理得,而处顺,人生除死无大事,死是最大的问题,生死的问题看空了,顺其自然,自己就不会被后天的感情所扰乱了。

古者谓是帝之悬解。在中国文化中,帝字,还有道字,天字,有各种的解释。帝可以代表宗教的上天的主宰,也可以代表形而上的本体,生命的本来。在这里,你不要把帝当作一个有形的上帝来解释,不过,把它当个有形的上帝也可以,就是有个生命的主宰,它和形而上生命的主宰,也就是悬,同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无法解释,无法用世间的文字,语言来解释,要最高的智能来理解。理解了这个道理呀,就了却生死了。了却生死之后,又如何呢?

薪尽火传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这个指,古人争论得很厉害,有人认为,这个指头的指,是代表肉体;有人认为,这个指是代名词,不要那个提手旁,就是宗旨的旨。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我们真正的生命,就像用一根火柴把它点燃之后,把这个火传到蜡烛上去。火柴擦燃过一会就息灭了,火柴的形象没有了,可是传到蜡烛上的火呀,那个光明永远不断,绵延不绝。不知其尽也。也就是无穷无荆那么在中国文化里,就是一句话:薪尽火传。火柴烧完了,火柴的形象不见了,可是它神的生命,永远是亮的,而且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肉体的生灭是两头的现象,生命的根本不在这个现象上,那个能生能死的生命,它的光辉永远不生不灭,无穷无荆庄子用薪尽火传这个比喻,表达了道家的思想,和佛家儒家的思想一样。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生死,就看得非常解脱,非常轻松,非常自在,因此呀,自然就哀乐不入心中了。

《养生主》三个故事讲完了,我们再回来看一看。第一个故事:庖丁解牛。庄子告诉我们对于做人处世,立身行事,生存生活要做到超神入化,自己造诣要超凡入圣,不要被外境所拘,虽然在物质的世界里,神也要超脱,如庖丁解牛一样。但是,尽管如此,作人做事还是处处谨慎小心。第二个故事,庄子用右师的故事来说明,每个人都有独立生命的价值,人活着要有独立不可拔的神。而真正的生命价值就要效法天然,超越樊笼之外,自己要有打破环境的能力,创造自然的生命。一只脚的人也顶天立地活在世上,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决不受外形,外境界的影响。我们人最可怕的,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卑感,任何的英雄也有自卑感。人受到环境的影响、打击,自卑感也就产生了。所以我们常说,一个非常傲慢的人,就是因为他自卑感太重。因为傲慢是对自卑的防御,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要端起那个架子来。没有自卑感的人很自然,你看得起我,还是看不起我,我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样子,是很自然的。人到了这个境界,是真的认识了自我。所以人顶天立地,古往今来,无非一个我。第三个故事,庄子告诉我们要看破生死,我们能够看破了生死,生死的时候,很自然地接受,一点无所恐惧。换一句话说,对于生死不自卑,我们为什么怕死呢?很自卑,因为不知道自己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了。庄子告诉我们,人死了以后并没有到哪里去,我们那个能生死的生命,薪尽火传,永恒常在。真正的生命永远是光辉,永远是亮着的,不知其尽也。

猜你喜欢

  • 04.人间世:天下二大戒

    天下二大戒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孔子说,天底下有两条大戒律,其一,命也,其一,义也。这两条大戒律,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第一条大戒,其一,命也,解释这个命字就很麻烦,不是算八字那个..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千古名将郭子仪

    千古名将郭子仪我们拿历史古人来比,只有唐朝郭子仪一个人做到了。研究郭子仪一生的历史啊,那的确漂亮极了,对人事的处理高明极了,恐怕在《二十五史》里头找不出第二个人。我们历史上讲究一个出将、入相,郭子仪几..

    2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大使难当

    大使难当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中国文化内圣的道统

    中国文化内圣的道统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我们平时修持修养,眼睛喜欢向外面看,耳朵喜欢向外面听,真正修养做到了,眼睛对外见而不见,看到了跟我不相干,用佛学的话来讲,就是内心意识不..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

    自欺欺人 被人欺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我们出来做事,假如做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为人使,听人家指挥,听命办事,易以伪,还容易做假,还容易有办法推得掉,还可以用手段。明朝末年有一个读书人,叫..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波飞太液心无住

    波飞太液心无住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颜回听了孔子传的方法,一定回去打坐做功夫了,不过文章没有记载。颜回向孔子报告:老师教我的这个方法,我开始上坐时未始得使,很..

    2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心斋

    心斋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颜回跟我们的观念一样,一听就说:老师呀,我家里穷得不得了,不饮酒不吃荤已经几个月了。我这样不是天天吃斋吗?孔子自己也有这个经验,三月而不..

    2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江水东流去不回

    江水东流去不回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颜回说:我拿历史的经验来说明现在的事实。不是我的意见,是古人的意见我取来用而已。历史上很多大臣讲话很有技巧,这是我们应..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内直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外曲成而上比颜回被孔子当场一骂,有点领悟了: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那么我修道的功夫,修到不表现出来的程度,内在方直而外面曲成,这就中儒家所讲的外圆内方,外面圆融一点,和人家接触和譪一点,里头..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活不长的忠臣

    活不长的忠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孔子说历史的经验。夏朝的忠臣关龙逢,因为遇到了桀这个暴君,被杀了;纣杀了王子比干,..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皇帝也为难

    皇帝也为难我们看了历史就懂,皇帝面前的一奸一臣,在历史上看来是一奸一臣,在当时看不是一奸一臣,一奸一臣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看出来还叫一奸一臣?所有的一奸一臣在当时做得比忠臣还要好,一奸一臣不是都做坏事..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孔子对颜回说:且若亦知夫,这几个字看起来毫不相关,好象古文乱七八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并且你也知不知道?且,并且;若,就是你;亦..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道不欲杂

    道不欲杂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这个嘻,应该这样念:嘻孔子拉长了声音幽默颜回。若殆往而刑耳。你去吧,你如果去一定被杀掉,不但教化不了卫灵公,而且你这条命..

    2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颜回想作王者师

    颜回想作王者师孔子的学生,第一了不起的是颜回,庄子就借用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来讲这个故事。颜回有一天向孔子请假,他说我想不当学生了,要离开这里出国去。孔子问颜回要到哪里去?颜回说准备到卫国去。孔子和卫国交..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从谥法说起

    我们再强调一下,《庄子》内七篇是连贯的,第一篇是《逍遥游》,讲人如何解脱,如何变成一个超人。由解脱变成超人以后,说到形而上道的齐物,万物不齐不能平等,《齐物论》讲如何达到形而上的万物齐而平等。然后,才..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神虽王不善也

    神虽王不善也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公文轩见右..

    2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上面庄子借用庖丁的嘴,讲自己修养的造诣境界,和处世的方法原则。这里这一段话更重要。但是当我到了一般的杀牛匠那里去看看,牛一来,杀..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技进乎道

    技进乎道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文惠君一赞叹,庖丁释刀,把刀一摆,那姿态比跳舞的还优美,就告诉皇帝:没有什么稀奇,报告陛下,臣之所好者,道也,我真正喜欢的是修道,因为我学道,所以会杀牛..

    1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杀生的艺术

    杀生的艺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hu)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2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庄子这几句话分成两段,有三点:第一点,一个人养生,把自己身心搞得不烦恼、不痛苦、不忧烦、很安祥、很平凡、很快乐地过一生。有学问、知识、经验,而不被其所困,要能解脱。换句话说,要提得起,放得下..

    6 古代文学 2025-10-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