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南华

06.大宗师:圣人之道与圣人之才

2025-11-04 12:09 古代文学

圣人之道与圣人之才

南伯子葵问乎女禹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独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寮。参寮闻之疑始。

南伯子葵问乎女禹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女禹是女仙,南伯子葵问这个女仙,你的年龄非常大,你的颜色像小孩子一样,是什么理由呢?女仙告诉他因为我得道了。南伯子葵又问,道可以学吗?诸位青年同学注意了,南伯子葵他想学道,接着女仙说:恶!恶可!”道怎么可学呀!你想学道还不够资格,你不是学道的人。卜梁倚是古代的一个神仙,他有圣人的才能有圣人的聪明,有学道的智能,可以做哲学家,可以讲理论,却没有道的资格,我呢,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

所以,要出世同入世合一,那就是佛家讲的十地以上的大菩萨,道家讲得了道的人做得到,不能只能走一边,不能两边兼得。女仙讲,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换句话说,孔子有圣人之才,恐怕还没有圣人之道,庄子呢,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所以始终在农林公司当管理员过了一辈子。大家对这一段话要注意,我们先不讲道,有些人道德也好学问也好,不一定有那个才能,叫他做事,却是窝字号的,窝字号者,不能做事之窝囊也;有些人办事做事真是能干,却没有学问,连签名都签不好,但道德你就不要问了。古代帝王要用手下的才能的时候,就不用他的道德,所以高明的皇帝很放手,他贪污也好,乱七八糟也好,装着看不见,贪污多了犯了罪,把他满门抄斩财产充公,等于拿给他过手一下,还不是全部回来,搞了半天都是给我收藏。一个人才干,道德,学问三者兼备的,几乎没有,有的话,那就不得了,那就得道了。也可以讲,有人有圣人之才,什么道家佛家新旧约全书等,都讲得通,学问很好,但修道不一定成功,有些人得了道了,你叫他弘法传道,他一句也讲不出来的,那时有圣人之道无圣人之才,不能兼备。这都是庄子讲的真话。

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女仙讲,像卜梁倚这个人嘛,有圣人之才却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我来教教他,取长补短,二个人的本事合在一起,也可以得道。

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独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所以有圣人之道的人,找一个具备圣人之才的学生,然后传道给他,他一学,会成功,不然就很难。像卜梁倚有圣人的才能,也就是说是块材料,我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来教他勉强会成功,但却很辛苦,教了他三天。古人教了三天就已经厌烦死了,我们教了多少年还在教,你看多痛苦!三天后卜梁倚能外天下,那个空的境界超过了宇宙,宇宙都在他那个道之中。时间空间身体都忘掉了。还不够,女仙又给他打了一个七,七天后能外物, 不被物理环境所束缚了。因为得了道,还是没有脱开物理的环境,风寒暑湿感冒生命逃脱不开,外物的境界还要侵袭你的,等到外物了,才叫跳出三界外了,但还在五行中。女仙又守了他九天,才外生了了生死。了生死后才朝彻,朝彻就是大彻大悟了,朝是早上太陽出来了,光明普照之意。大彻大悟以后还要修吗?还要修,还要见独,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孤零零的,把道找到了。见独之后,而后能无古今,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无古今,而能入于不死不生。

你看道多难办,一步一步有征信,有境界,有征候,庄子借这个女仙之口就把道传出来了。所以,你们年青同学想做大师,不过现在大师不值钱了,到处都是什么大师,将来做太师吧!要做太师就要把这一段拿来反省,要具备圣人之才。现在时代不同,还要加一句,还要具备圣人之德,品德要好,然后才有资格作大宗师。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怎么叫杀生者不死呢?这个生不是生命,不是真的叫你去杀人,杀了别人,我就可以不死,那你非死不可。后来学神仙之道的道家,根据庄子的这个意思,有两句话,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思想念头一生起,马上就把它空了,就在空灵的境界上永远空下去,这就是学死,死人永远不死,永远不死就是长生,生生不已,永远是前进的。生生者不生。你想长生不死,那就最好不生。不生就是思想妄念情绪动都不动,但不是压制下去。孟子讲吾四十而不动心,孟子是乱讲的,要硬压下去,那不得了,应该空灵。庄子这里讲的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生而不生,不生而生,就是佛家说的到了八地菩萨的境界,做到了无生法忍,道理是相通的。

到了一念不生处,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那心能转物了,一切万物都跟着你来,你不被万物所转了。无不毁也,无不成也,要改变万物就可以改变万物,要毁灭它可以,要成就它也可以。像我们普通人没有得道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就改变了我们自己。

我们看历史上的宋儒理学家,在中国文化里相当于佛家的律宗,品德做人那个严肃,那没有话讲,好极了,我非常佩服。但有一点,做学问主观太强,把佛家道家的东西学来,再拼命骂他们是异端,异端的意思就是外道,这是很不应该的。如程明道的《定书》,教怎么打坐怎么入定,一开始就有二句很有名的话,无将迎,无内外。将迎两字就是偷庄子的。拼命偷道家的东西,连道家的名称也偷,当与自己没有红包,到人家的家里拿一个来,然后又骂人家家里没有红包,因为被他偷走了,宋儒就搞这种事情。但是无将迎,无内外,把打坐作功夫讲到了底,一上坐不要故意把念头拿空,过了的不追,来了的不拒,不要在身体以内,也不要在外。将就是不要把念头带来,让他起,念头来了,不欢迎,它自然跑了,跑了走了也不送,就那么坐着入定了。完全对。道家佛家用功的华,他都讲到了,但讲完了,又骂佛家道家是异端,只有他不晓得是是哪一端,他也是量太小,有圣人之才无圣人之德,也没有得道。

对于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杀也,无不成也这种境界,庄子起了个名字,其名为撄宁,这种境界,借用佛家的名词叫自在, 但是自在是讲原则, 撄宁是讲现象。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什么是撄宁?得了道成功了还在这个世间,不会离开这个世间,但他把握到了万物的根本,同婴儿拿到一个东西一样。婴儿生下来不到一百天,拿一个东西好象拿牢了,但是他没有用力,婴儿是握固,大拇指放在里面捏个拳头。人到了死的时候就要抓了,什么都想抓,只有死了才不抓了。这里面学问大了,什么理由?很多理由,这就是告诉你人生,这就是道。撄宁就是这样,若有若无之间,安详而宁静把握的很牢,这就自在。庄子前面讲道可传不可授,这里他又借女仙和我的一个同宗南伯子葵之口传了道。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寮。参寮闻之疑始。

南伯子葵听了以后就起了怀疑,这一套是什么人传给你的?女仙说: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寮。参寮闻之疑始。这些名字都不可考了,这些名字后来道家都归于神仙。下面的小字是郭象的注解,不过我还并不同意他的注解。其实这些是比喻,是庄子的寓言。等于我们听鬼故事一样,唉呀,你讲得吓死人,你看见没有?没有,是从我表兄那里听到。去问表兄,表兄说是外婆讲的,问外婆,外婆讲某家老太太说的实际上这是讲修道作功夫一步一步地境界,这是庄子在这里卖了一个关子,副墨之子是讲开始修持时,闭着眼睛黑洞的;慢慢定久了,耳根清静了,就是洛诵之孙,再修久了就使瞻明,就是庄子前面讲的虚室生白,有一点光明出来了;聶许就是光明里面有个东西,需役,这个东西会动的;于讴用佛家来讲,就是耳根圆通了,耳根圆通后,玄冥才是完全空的境界,空到了极点,还不是道德究竟,进一步是参寥,参寥是非常远大非常广的东西,所以后代有一个学者,他自称参寥子', 是学神仙的道家人物,有很多著作,他的名字出自这里。疑始等于佛家讲得无始之始,是一个没有起点的起点,因为这个宇宙是一个圆形,佛家就定了一个名称叫无始之始,庄子就叫疑始。

在庄子的时代,佛教并未进入中国,但是,庄子同佛家的思想完全一样,这就是列子所讲的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凡是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得了道的人,在不同的地区弘扬道,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猜你喜欢

  • 06.大宗师:忘乎道术

    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子贡说:老师你讲了半天,这中间的道理,我还没有懂,请老师告诉我一个方向。控制只要用比喻来讲,鱼相造于水,人相造于道。这个造,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

    5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方之外与方之内

    方之外与方之内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孔子说:你不懂,他们都是方外人。方就是范围,他们这些方外人,已经超过了一切的范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什么都不能约束。像我自己,还在这个范..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心心相印

    心心相印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

    4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善吾生 善吾死

    善吾生 善吾死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惮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物,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

    4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安时而处顺

    安时而处顺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一尻一,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伟哉!夫造物者..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有物先天地

    有物先天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庄子的寓言

    庄子的寓言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丙吉问牛

    丙吉问牛过了两三年,汉宣帝忍不住了,就把丙臣提起来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这时丙臣已经很老了,丙臣也不喜欢,你让我当宰相就当宰相吧。有个副宰相叫肖望之,才气很高很一精一明,他看不起丙臣的老老实实,有..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拈提汉史

    拈提汉史同学们看了电视大汉天威,吃饭时,就讨论汉武帝。有位同学问我,汉武帝身边有一位非常憨直的大臣叫汲黯,这个汲黯是道家还是儒家?汲黯是道家。后世人认为,大概道家马马虎虎很圆滑,其实不是这样,在汉代很..

    4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以刑为体 以礼为翼

    以刑为体 以礼为翼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这四点,我们先从个人修道方面做一个了解。以刑为体刑就是政治上的管理。后世道家讲到修道,一个人要长生,有两句术语: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生就是..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真人的境界

    真一人的境界古之真一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斛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上古时代得道的真一人,代表我们老祖宗的,够得上称为大宗师的人,有了出世的修养成就,然后再做入世的事业,所谓能够救..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高士严子陵

    高士严子陵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庄子讲入世的大宗师的思想,为了说明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提出东汉时的严子陵来加以发挥。严子陵的少年同学汉光武刘秀当了皇帝,他不同意也不反对..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隐士与历史文化

    隐士与历史文化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 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些人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人,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所标榜的高人,隐士,是被列入《隐士传》《高士传》里的人。说到隐士,大家注意,研究中国哲学..

    4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进退存亡之道

    进退存亡之道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这也是批判儒家。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儒家有时候有利害不通之处,很多读死书的儒家人物都与这个味道。庄子在那两个时代也见过很多,所以他认为这一班知识分子,不通利害的关键,没有..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道家好谈兵

    道家好谈兵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一爱一人。第一句话,就涉及到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很严重的观点。庄子提出来,所谓大宗师,得道的人,假使他出世,要对历史对国家天下有所贡献,首先要懂..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古之真人

    古之真一人且有真一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一人?古之真一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庄子提出,人得了道就是真一人。真一人有真知,那是真智能。下面庄子又把我们带入一个神话境界,但却是真的,把人的生命价值说的..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人为什么短命

    人为什么短命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庄子提出来人对生命的把握。一个人的生命自己可以作主,可以永远活下去,并不是那么短命的。我们人认为自己活了七八十年或一百岁很长寿,在道家看来是很短命可笑得。..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以所知养所不知

    以所知养所不知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那么退一步讲,不是退一步讲,如果我们了解了人这个生命,是怎么样一个法则,使怎样有所为的。这就包括了两方面,一个身一体生理的,一个一精一神生理..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知天之所为

    《大宗师》这一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人如何把自己修养到超凡入圣,对物理世界完全是解脱的,是出世的。这一部分等于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的总论,也是总的注解,总的说明。人生最大的问题是生死问题,..

    4 古代文学 2025-11-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