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南华

06.大宗师:人为什么短命

2025-11-04 11:09 古代文学

人为什么短命

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庄子提出来人对生命的把握。一个人的生命自己可以作主,可以永远活下去,并不是那么短命的。我们人认为自己活了七八十年或一百岁很长寿,在道家看来是很短命可笑得。中国文化的道家思想认为,人可以活到与天地同寿,日月同修。,为什么我们人做不到呢?道家思想同佛家思想几乎相同,都是我们自己糟蹋得,所以活该早死。有一个道家资料很有意思,喜怒哀乐,思想情绪心理的变化,每动一下减少多少岁,如大发脾气,一减减少了五十年。那个帐一算下来,活了五六十年都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是中国道家特有的思想。我常说,不管它准不准确,这种理想,如果你认为是幻想的话,也可以。这种理想对生命的重视,全世界人类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才有,这是中国道家特别的地方。有一个比较相同的,佛经里面有,但没有道家思想把人类生命的价值说的那么坚强。佛经里面说,人生来就有八万四千岁,因为人类心坏了,思想越复杂道德就越坏,一百年里减一岁,人也矮一寸,慢慢矮下来。到了人类知识最进步的末劫时,人类脑袋打,四肢小,人到十二岁就做爸爸了,活到一二十岁就死了。在那个劫数里,草木都可以杀人,空气都可以杀人。

最后人类统统死光,只剩下五百人作人种了。到那时人类就悔过了,做好人作善事,科学文明也废了,人还是靠劳力规规矩矩作人。那么人类一百年里加一岁,人长一寸,一直到八万四千岁,这么一个来回叫一劫。这是佛学里关于宇宙生命劫数的一种说法。同道家的说法很接近。为了解释而不中道夭者,我们用到了佛家的说法,现在还是瞧瞧道家的看法:彭祖年高八百岁,算是短命的。庄子在《逍遥游》里提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球。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我们认为大椿活了一万六千岁,道家认为只活了一年而已。

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庄子讲了知与不知的重要,这个纲领先要把握。就是说,人类的知识不算学问,我们有个大学问,无所不知的那个道体,也就是生命的根源。我们做了一辈子人,对生命的根源都不知道,白做了人,很可怜!用庄子说法,是一个假人。了解认识了生命的本源才是真人。后来道家的神仙,得道的人都称真人。如吕纯陽得道了,大家就称为吕真人。当然我们在座的哪一位姓张的,姓李的,如果将来得道了,就叫张真人, 李真人。

那么这个道怎么来的呢?两个路线:一是抛弃了你的小聪明,而求那个吾知之知的大道;另一个路线,把世间的聪明学问都通到了极点,最后归到一无所知而无不知,也就得道了。这是将知的重要。那真如是什么?在佛学里,印度翻译过来一个名称叫般若,《金刚经》又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在般若里有一个实相般若,就是道的智能,在中国不按智能来翻,因为意义不同,实相般若与知而无知,其实是一样。所以,印度文化一进来,同中国文化一搭配,佛学在印度就结束了,同中国文化就融合了。这两面的东西都一样,只是表达不同。

那么,庄子又讲虽然,有患。但是,虽然如此,这个道理还有个病,理由是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我们的知识,都是相对而了解的,有所当而后待,当念成恰当的当,然后才下一个恰当的名次,做一个恰当的了解,这就是普通的知识。在佛学唯识学看来,就是比量。老子也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所以知识就是相对而求出来的一个结论。都是相对比较的,比量而求得,没有绝对的标准。

庸讵知吾所谓天人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庸讵知是庄子文章的口头语,是当时的土话,相当于那么的意思。庄子试战国时南方的楚人,南方的楚人不是后世所讲的湖南湖北,等于是中原这一带的人。后人如苏东坡等,为了使自己文章漂亮,经常学庄子的文章庸讵知,直到宋朝都选用这个使文章转折的词,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我们所了解的道,乃至这个天,不论是科学的或形而上的道体等,非人乎?都是人为的,假想的。如宗教家说上帝怎么样,天堂怎么样,那是你的解释阿!

你看这个宗教非常有意思,西方人的天堂同东方人完全两样,阿拉伯人的天堂同欧洲人的天堂又不一样。颜色都不同,神的样子都不同。中国人的神穿中国服装,汉朝人解释的菩萨,穿的是汉朝衣服。你再问有神通的西方人:我前生是哪里人?他说你是希腊人,或者印度人,但很少说你是湖南人,因为他不晓得有个湖南,他意识境界里没有这个概念。东方人,中国说看到鬼,看到神什么的,他也不晓得欧洲什么样子,也从不讲外国人头生到这里。这些谈天说地的,都是人为,没有一个知识靠得住的,吾所谓天之非人乎?

所谓人之非天乎?在讲到政治哲学或哲学思想时,我常常问大家:什么人是哲学家?乡下的那些毫无知识的老太婆,一辈子离家没有超过二十哩的范围,端根板凳坐在门口,看到太陽升起来又落下去,看到牛回来了,看到下雨了,田里的水涨起来,一辈子也就看到那么个境界,也没有爬过阿里山,也没有到过东亚饭店,但是你问她:老太太,很苦埃她回答你一句话:没有什么,命嘛。认命了就是大哲学家,所有哲学家都不及他。

你说政治哲学,中国古代讲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百姓只要安居乐业就好了,所有什么主义什么思想,都离不开这八个字。这就是哲学,这就是人最起码的话,它合于最高道德的天理。知识分子所解释的,宗教家所解释的,天堂又怎么样,你到我这里来就没有罪拉,不到我这里来就有罪拉,这些都是挂羊头卖狗肉,都靠不祝庄子都给你讲明了,最平常的道理,最平常的东西就是最高的真理。真理在什么地方?在最平凡的地方,平凡就是最高真理。

猜你喜欢

  • 06.大宗师:忘乎道术

    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子贡说:老师你讲了半天,这中间的道理,我还没有懂,请老师告诉我一个方向。控制只要用比喻来讲,鱼相造于水,人相造于道。这个造,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

    4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方之外与方之内

    方之外与方之内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孔子说:你不懂,他们都是方外人。方就是范围,他们这些方外人,已经超过了一切的范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什么都不能约束。像我自己,还在这个范..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心心相印

    心心相印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善吾生 善吾死

    善吾生 善吾死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惮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物,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安时而处顺

    安时而处顺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一尻一,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伟哉!夫造物者..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圣人之道与圣人之才

    圣人之道与圣人之才南伯子葵问乎女禹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有物先天地

    有物先天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庄子的寓言

    庄子的寓言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丙吉问牛

    丙吉问牛过了两三年,汉宣帝忍不住了,就把丙臣提起来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这时丙臣已经很老了,丙臣也不喜欢,你让我当宰相就当宰相吧。有个副宰相叫肖望之,才气很高很一精一明,他看不起丙臣的老老实实,有..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拈提汉史

    拈提汉史同学们看了电视大汉天威,吃饭时,就讨论汉武帝。有位同学问我,汉武帝身边有一位非常憨直的大臣叫汲黯,这个汲黯是道家还是儒家?汲黯是道家。后世人认为,大概道家马马虎虎很圆滑,其实不是这样,在汉代很..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以刑为体 以礼为翼

    以刑为体 以礼为翼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这四点,我们先从个人修道方面做一个了解。以刑为体刑就是政治上的管理。后世道家讲到修道,一个人要长生,有两句术语: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生就是..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真人的境界

    真一人的境界古之真一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斛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上古时代得道的真一人,代表我们老祖宗的,够得上称为大宗师的人,有了出世的修养成就,然后再做入世的事业,所谓能够救..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高士严子陵

    高士严子陵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庄子讲入世的大宗师的思想,为了说明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提出东汉时的严子陵来加以发挥。严子陵的少年同学汉光武刘秀当了皇帝,他不同意也不反对..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隐士与历史文化

    隐士与历史文化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 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些人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人,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所标榜的高人,隐士,是被列入《隐士传》《高士传》里的人。说到隐士,大家注意,研究中国哲学..

    3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进退存亡之道

    进退存亡之道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这也是批判儒家。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儒家有时候有利害不通之处,很多读死书的儒家人物都与这个味道。庄子在那两个时代也见过很多,所以他认为这一班知识分子,不通利害的关键,没有..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道家好谈兵

    道家好谈兵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一爱一人。第一句话,就涉及到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很严重的观点。庄子提出来,所谓大宗师,得道的人,假使他出世,要对历史对国家天下有所贡献,首先要懂..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古之真人

    古之真一人且有真一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一人?古之真一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庄子提出,人得了道就是真一人。真一人有真知,那是真智能。下面庄子又把我们带入一个神话境界,但却是真的,把人的生命价值说的..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以所知养所不知

    以所知养所不知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那么退一步讲,不是退一步讲,如果我们了解了人这个生命,是怎么样一个法则,使怎样有所为的。这就包括了两方面,一个身一体生理的,一个一精一神生理..

    2 古代文学 2025-11-04
  • 06.大宗师:知天之所为

    《大宗师》这一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人如何把自己修养到超凡入圣,对物理世界完全是解脱的,是出世的。这一部分等于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的总论,也是总的注解,总的说明。人生最大的问题是生死问题,..

    4 古代文学 2025-11-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