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近百年史 / 陈恭禄

第八章 同治朝之外交

2025-04-16 12:59 中国近百年史

国际关系之剧变 咸丰十年(一八六○),《北京条约》成立,并互换《天津条约》,中国国际关系为之根本改变。其明显之例,一则使馆许设于北京。中国向无此例,君臣多所顾虑,莫不认为重大损失,坚持反对,换约启衅,多由于此,败后始肯承认。其他各国遣使来华缔订条约,中国许其享受特殊权利,犹不允其公使馆早日设于北京,殆以为数年后,洋务转机,列强已设之使馆尚可取消也。一则商埠增加,数近二十。列强多于商埠设置领事,外商贸易之机会大有进步,且可持一护照游历内地,先进国原无商埠,外人持有护照入其境者,经营商业,或游历城镇,固无区域之限定。中国囿于历史上之传说,不能一旦全国开放,然视旧日进步多矣。

外交官署 自英、法联军入京,外交上之事务繁多,理藩院管理属地王公封爵朝贡,及与俄公文往来,礼部管理藩国朝贡,朝廷并无适当之外交机关。南京条约而后,两广总督奉旨兼钦差大臣,办理交涉事宜。外人信其奏报类多误解事实,尝使人北上,投递致军机大臣照会。清帝则称内臣不问外交,外使乃有照会皇帝者。至是,恭亲王主持和议,条约先后成立,而办理善后事宜尚无官署及负责之人员。王请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文宗许而从之。衙门于咸丰十年冬成立,简称总理衙门,或称总署,初有大臣三人,后则增至数倍,人数不免太多,责任反不专一。外省交涉大员,朝廷初欲两江总督兼办南方交涉,曾国藩力持不可,因设通商大臣于上海,以前巡抚薛焕充任。薛焕后请辞职,改命总督兼理。北方初设三口通商大臣,后命直隶总督兼任。领事官职甚低,条约许其与道府往来,竟以行使条约上让与之权利,地位提高,有与督抚往来者。

入觐之争执 外使驻京原为西方国际惯例,中国唯有贡使,例须叩头谒见皇帝。外使欲照外国习惯,觐见皇帝,呈递国书,对于叩首认为有碍国体,不肯考虑。总署大臣知其违反旧例,声称皇帝冲幼,太后听政,本国大臣尚不能自由对语,不允照办。后穆宗大婚,外使以为将往恭贺,而总署遣使告其于婚日不可在街上行走,外使无奈,许而居于使馆。明年,穆宗亲政,外使要求入觐,议商多日,许其免冠行五鞠躬之礼。朝臣尚有力言不可者,帝亦犹豫不决,恭亲王奕奏称不敢自专,忽又奏言将致启衅,迟至数月,帝始许其入见。会日本大使亦要求觐见,久乃许而从之,仪节由总署议定,先请外使演习。觐见之日,帝御紫光阁,大使先见,外使继之,法使又递国书,礼毕而退,为时甚短。帝命于总署宴之,外使认为不满,多不肯往。

遣使出聘 条约载明中国遣派使臣驻于外国,顾历史上未有先例,加以人才难得,自好之士,初不屑往。总署尝以遣使外国是否可行?询问督抚。言者所持之理由多不相同,实未明了公使之职务与重要。外使则欲朝臣疆吏明了外国之实况,除去双方之隔阂与误会,迭请朝廷遣使出国。总署多所顾虑,不敢奏请。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总税务司赫德返英,说恭亲王遣同文馆学生随之游历外国,增长见闻。王许其请,并派六十三岁之斌椿同行,学生年青,斌椿懒于动作,抵欧后不愿游美,中道而返,未有若何之影响,明年,美使蒲安臣回国,总署大臣忧虑将届修约之期,外国提出要求或至干涉内政,接受赫德之建议,请派蒲安臣聘于外国,太后许之。蒲安臣亦欣然奉命,会同属员于明年出发,先至美国谒见总统,议订条约,华工自由渡美,美不干涉中国内政,俄往英国。英外相表示亲善之谊,宣布外交政策,后聘于大陆列强,蒲安臣死于俄国,属员回国,亦未改变其思想。后天津教案起,朝廷遣前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赴法道歉,亦无所得。

对外思想之不变 困难之症结,则对外观念,一无更改。曾国藩、左宗棠初尚不信外国枪炮之威力。曾与李鸿章书曰:九洑洲下关各贼垒,似非轮舟炸炮所能遽破。鄙人尝疑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忠逆之攻金陵官营,亦有炸炮,亦雇洋人在内,官军不因此而震骇。舍弟亦还以炸炮御之,彼亦不因此而动。左帅以四十余斤之炸弹,打入龙游城内,贼亦不甚慌。顷水师在金柱关抢贼船百余号,内有洋人一律乞降免死。然则洋人洋器,亦会有见惯不惊之一日也。曾氏立论根据,多就南京一带作战之事例而言。舍弟指曾国荃,时统湘军,进驻雨花台附近,尝为李秀成所部所攻,九洑洲下关为南京沿江之要塞,金柱关则在南京上流。龙游故事,乃左宗棠炮轰浙江龙游城初不能下,函告曾氏,谓西洋大炮无用,故曾氏引之为证。朝臣顽固者更不足言,其人固不信外国亦有高深之学艺思想也。后曾、左与外人接触较多,始信船炮之利,其心则以我有船炮即足以制外人。

改革之困难 中国思想不变,朝臣疆吏除一二人外不肯比较中外之制度,采取外人之长有所改革。赫德尝递《局外旁观论》于总署大臣,主张中国矫正虚饰,实事求是,外国有火车、轮船、工织机器、邮局、电报、银币、军火、兵法,中国宜早兴办。关于外交,宜守条约,早日解决争执。总署置之不理。会英使馆参赞著《新议论略》呈递总署,主意则中国宜变成法,遣使驻于外国,建筑铁路,敷设电报,开采矿产,操练军队等。总署始以事关重大,奏报朝廷。太后命疆吏筹议,疆吏类多对外知识幼稚,全以恶意解释,兹引江西巡抚刘坤一之言,以概其余。刘氏立论之根据曰:通商不过耗我之物产精华,行教则是变我之人心风俗。至于轮船、火车断不能从其请,遣使出国则弃重臣于绝域,令得挟之为质。其主张之外交,则以夷攻夷也。信如此说,则订约通商,有百害而无一利,实则全为传统思想所囿,稍有常识者皆知其非,不足一辨,而在当时则为强有力之意见。此新事业创办之困难也。

中国倾向于闭关,而世界交通以轮船、火车、电报之发明与利用,大为便利,闭关不惟不能维持,外交问题反而增多,要而言之,可别为三:曰订约与修约,曰教案,曰商业权利,兹分言之。

订约与修约 自北京条约成立,小国利用时机,遣使来华通好订约。中国于新败后,有所顾虑,主持交涉之大臣,未有外交上之经验,对于丧失主权或权利之条款,不知其损失之重大,亦不筹谋补救之方法。小国使臣多得大国之介绍。订约初在天津,后在北京,以大国条约为根据,遇有争执问题,大国公使出而调停。总署大臣往往让步,订成条约。其先成立者,当推普鲁斯及德意志通商税务公会,其不同于强国条约,唯使馆暂不得设于京中耳。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诸国条约相继成立,葡萄牙以强据澳门之故,朝廷不肯批准,余则不问国之大小,商业之轻重,均享受列强所得之商业权利。日本订约较迟,独不得享受最惠国待遇,日商贩运洋货、土货,均须交纳厘金。其条约成立,则在同治十年(一八七一),朝臣疆吏已知最惠国条款之非,且以日本地理相近,多所顾虑。商业上之不平等待遇,乃为二国交涉问题之一。

总署大臣以为修约问题,造成战祸,咸丰八年之中、英《天津条约》载明十年修正,将近修约之期,深以为患。太后谕疆吏筹议,复奏所论不同,要多牵强附会之辞。同治七年(一八六七),英使阿礼国提出修约节略,要求免去厘金,多开长江及沿海商埠,内地设栈,轮船得驶行于内河等。总署谓其关系人民之生计,不愿多所让步。美使出而助英,亦无所成。明年,英使声称修约,将与他国一同办理,总署大臣患其合力谋我,请其议商条件,历久交涉,订成条约。中国添开商埠凡二,免去英商之厘金,外船驶行于内河者,待遇同于华人。所得者唯鸦片输入之增税耳。英商时多贩运鸦片,恶其提高税率,群起反对,政府因而不肯批准条约。修约暂作罢论。

教案 耶稣教传入中国三次,均归于消灭,要与中国之理想不合。士大夫对于传教,视为败坏人心风俗,尽以恶意解释其慈善事业。中国男女授受不亲,而教堂则男女一同唱歌敬拜上帝,中国慎终追远,重视祭祀,教士则反对祭祖。北京条约而后,天主教神父、耶稣教牧师均往内地传教,或租购产业。其来华者惟欲教徒之增多,广为收纳,中杂不良分子,往往欺凌乡里。士大夫遂以为凡信教者皆为奸民。不肖者更捏造蜚语,诋毁教士,士大夫从而信之。魏源于《海国图志》称入教者,吞受丸药,归毁祖先神主,并得领银三次,同教男女共宿一堂,病终,牧师来取目睛,用以炼银。夏燮于《中西纪事》亦引用其说,一似真有其事,使在今日,徒供识者一笑而已。乃在当时竟为强有力之议论,教案遂多。其较严重者,有南昌、贵州及天津教案。南昌系绅士主持,值逢郡试之期,生童聚众,毁坏教堂,并拆毁信教者之房屋。巡抚沈葆桢自负办理不善之咎,不许缉捕暴徒,报至京师,历久磋商,出银二万两,并给与九江城外空地一方,始得完案。贵州则提督田兴恕打毁教堂,伤死教徒,法使迭次抗议,并遣舰队驶入长江示威,久始解决。他如四川、江苏、湖南等地,亦有教案,类多出款结案。所可怪者,地方官负有维持治安之责任,生童俗所谓读书明理之人,乃一不能弹压暴民,一反煽惑滋事,政治之腐败及士大夫之无识,均于此毕见矣。其几引起重大事变者,当为天津教案。

初法国神父于天津建筑教堂,名曰仁慈堂,出钱收养婴儿。同治九年(一八七○)春,天津屡有儿童失踪。时人多信外国之富,由于用睛练银,魏源于《海国图志》称闻夷市中国铅百斤,可煎纹银八斤,其余九十二斤,仍可卖还原价,惟其银必以华人睛点之乃可用,而西洋人之睛,不济事也。津人疑失婴为外人所为。会仁慈堂儿童传染疫疾,死者颇多,津人益疑,值捕得拐犯,供称与堂中仆役有关。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会同法领前往调查,所得结论,外间传说全无根据,而暴民不信,竟围教堂。法领怒而于崇厚前鸣枪,出而于教堂附近枪击府官。暴民因殴杀之,毁坏教堂,杀害教士等五十余名,并劫其他教士住宅,驻京公使共同抗议。太后饬曾国藩赴津查办。

曾国藩抵津,言者不一,朝臣不知案之始末,竟言备战,太后且信仁慈堂有人心人眼,而曾国藩奏称并无迷拐人口之事,挖眼剖心,全属谣传,士大夫闻而讥之。曾亦不肯查拿正凶,法代办提出要求多端,如府县官抵命。曾则除惩凶赔偿损失而外,概不之许,形势趋于严重。朝命大员赴津会办,仍无进步,太后谕李鸿章将兵入直,曾国藩调兵防守要害,并令沿江沿海之督抚严行戒备。法则以军舰示威,战祸将起。李鸿章奉旨为直督,给与教堂银四十六万两,崇厚赴法道歉,府县官发往黑龙江效力,捕杀凶犯。醇亲王奕 视为让步太甚,愤而辞职。总署大臣监于往事,订成管理教士章程,其主意则教士顾及中国之习俗,不得侵犯官吏之权;对于奉教者,必先查明来历身家也。各国公使意见不一,未有成功。士大夫思想一无改变,教案仍为外交上问题之一。

商业权利 列强与中国订成条约,多谋促进商业。同治末年,欧、亚益便,其明显之证,则同治八年(一八六九),苏彝士运河开通,驶行欧、亚之船只不再绕道非洲好望角,路程减少。同治十年,上海、伦敦间海线完成,商情报告,由是大便。外商于吾国享受之权利,超过于任何先进国家给与外商之权利,就本国商人而言,亦远不及其待遇之优厚。其造成之原因,一则政治哲学轻视商业,朝臣疆吏多不明了经济原理,不知适当应付新环境之方法。一则本国商人资本短少,类多未受良好之教育,又无类似商会之组织,维持或保护其利益。一则外国科学发达,轮船驶行于吾国商埠,国内唯有帆船驶行,何能与之竞争?外船遂处于优利地位。外商享受之特殊权利凡三:

(一)沿海及内河贸易 外船行驶于一国海岸,凡至一港,例须纳税一次。南京条约开放五口,未有若何规定,善后约章亦未载明。中、美望厦条约始许外船纳一次税后,驶行其他口岸,无须纳税。此乃本国船只享受之权利,竟许外人共之。及长江开放三口,外船行驶江内各口,亦得享受同等之权利。军舰以保护侨民为名,因得自由行驶于内河。

(二)领事裁判权 外商处于被告地位,无论个人或其财产,均不受中国法律之拘束,法官之审判。凡本国商人所纳之捐税,可得拒绝不付;且重要或商业发达之商港,列强多有租界,界内成一特别区域,非中国官员所能管辖或能干预,其在吾国诚所谓有权利而无义务也。

(三)子口半税 征收商货税之机关,主要者有江海关、常关及厘金局。本国商人无论贩运国货、洋货,凡遇关局均须纳税,路程远者税金或超过物价。外商根据条约,纳百分之五正税及百分之二五子口半税而已。子口半税为厘金之代替税,凡外商贩运洋货及国内土产,纳此税者免去其他捐税。本国商人贩运者,仍旧照纳,乃不能与外商竞争,诚工商业之自杀政策也。

海关之改组 于此情状之下,国人全为传统思想所束缚,既未觉悟,亦不知应付方法,乃受支配于环境,随世事为转移。其倒行逆施不足以为人患,徒自损失,而久处于衰弱之情状,增加人民之痛苦,备受强国之欺侮。己不如人,既不振作,又不模仿,古所谓绝物也。士大夫之居高位者,多属于此,误国之罪大矣。失望期内,其较有成绩者,当为海关。海关雇用外人,授以大权,始于咸丰四年(一八五四),上海小刀会作乱,无法征税,道台迫而商于领事,雇用外人,改组海关也。其试验之结果,外人认为满意,《天津条约》承认推行此制于他口,各地江海关先后改组,革去弊端,成绩昭著。总署先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后命赫德充任。赫德深为总署大臣所信,颇有建设,顾亦迫于环境,非自动改革也。

陈恭禄著,写于1935年,近百年来,中国受外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思想之剧变,开从古未有之巨石,非有信史,讲不能明了其造成之原因,国内之问题,及国际上所处至低位。此为国民应有之常识,近百年史当足以此需要。全书共二十一章。第一章到第六章,叙述鸦片战争及善后问题、太平天国兴起到灭亡、咸丰朝的外交形势。第七章到第十章,叙述同治朝之内政外交、光绪初年之内政外交。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叙述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内政及外交。第十七章到第二十一章,叙述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民国以来的内政外交等。

猜你喜欢

  • 未来世界中国有“戏”

    时间如同一台摄影机,记录了建国以来七十年间的点点滴滴。如果将时间的镜头向前拉长,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七十年前,遍布大街小巷的是自行车;三十年前,风靡全国各地的是摩托车;而如今广袤的..

    15 高中作文 2025-10-28
  • 听!车声里的中国变化

    时间如同一台摄影机,记录了建国以来七十年间的点点滴滴。如果将时间的镜头向前拉长,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七十年前,遍布大街小巷的是自行车;三十年前,风靡全国各地的是摩托车;而如今广袤的..

    18 高中作文 2025-10-27
  • 第八章 重庆

    返回城镇访客中华内地会本地邮局道观穷困的牧师中国的银行短暂存在的市镇过河天主教教堂迷人的市郊内里的污秽沉闷的夜晚棋麦芽酒公园城墙周三,4月11日,早起回城,转道游览了一个大花园。它占据了俯瞰小河的一道狭..

    19 穿越扬子江峡谷 2025-10-18
  • 第八章 性格

    他们的性格多种多样,粗暴、娴雅,不一而足。多样的性格使他们具有强大的互补能力。他们每每把事情做到极点之后,又以同样的热情尝试另一种方法。他们是最聪明的民族,在着其他民族共处时,他们从不使用其他民族的语..

    21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八章 关于永久的女性的

    引言下列的引文,是从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中集起来的,说明了写这篇文章时内心的历史至少是在它的第一期。现在有一些只有你我可知的事情。我现在不管自己的怀疑,要想写一篇关于永久的女性,(Iternel fminin)的哲学的..

    26 日本与日本人 2025-10-16
  • 第八章 感觉材料与物理学的关系

    (一)问题的陈述物理学被说成是一门经验科学,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人们设想它是可证实的,也就是说,它能够预先计算出为后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结果。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能了解到什么呢?就物理学而言,除了..

  • 中国骄傲

    我很幸运,生在这炙热的土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我很幸福,绮丽之景尽收眼底,鬼斧神工间造就神秀华夏;我很自由,广阔蓝天任我翱翔,幽蓝深邃圆梦中国航天。文化传承,在继承中谋发展;绿水青山,在保护中展望..

    19 高中作文 2025-10-14
  •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

    26 高中作文 2025-10-03
  • 中国名人名言有哪些

    1、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4、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5、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6、三十不豪,四十不..

    40 好句大全 2025-09-24
  • 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本期节目和社长一同走进锦绣中国。这里是九州,纵有千古,这里是华夏,横有八荒,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这里是中国,万寿无疆。泱泱中华,..

    23 高中作文 2025-09-23
  • 霸气中国名人名言大全经典

    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2、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晏殊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5、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6、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

    21 好句大全 2025-09-21
  • 《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序

    同学皮高品君,手编《中国十进分类法》一书,书成,要我做一篇序文,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一件事,也是我很愿意为他介绍的。兹将皮君对于编纂此书的本末,略述于下:编纂这部书他是费了很长的时间的,他从民国十五年,在..

    21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调查报告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袁同礼先生台鉴:敬启者:祖荣受本会执行委员会之命,调查国内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状况,无胜荣幸!综计此次调查,有图书馆三十所,分布于十余城中,返还费时一月。曾在三处对图书馆同志..

    2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

    图书馆作为辅助教育利器,为教育家所公认。所谓利器者,非谓馆舍美丽,藏书宏富,亦非谓所藏之书,价值宝贵;或为世界孤本,或为名人遗著;而实在社会人民,能否利用所藏之书籍。易言之,即其馆书籍,能否活动于社会..

    18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提倡改良中国图书馆之管见

    欲谋我国教育之发达,无论现时或将来,图书馆所占的位置,是最关重要的,且是无疑议的。所以置身图书界者,应当以如何使图书馆事业得充分的发达为不可逃避之义务。论到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现在虽然未曾到发达的时候,..

    2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

    今之谈教育者,莫不曰广设学校。然竭全国之能力,谋国民教育之效果,恐于毕业学校数年后,学业即限于止境,甚或消失无存。故不得不于学校教育外,急筹补偏救弊之法。此诚教育家极重大之问题也。学校外之教育机关甚多..

    21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书目十类法》原序

    跻数仞之堂奥,必循阶级而升;浮万里之海洋,必赖舟楫而达。拥百城之图书,必有简明目录以供检阅。图书无目录,犹登堂奥不循阶级,浮海洋不乘舟楫,无是理也。考目录之学,始于《汉书艺文志》,唐宋间代有作者。迄清..

    27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

    对于战后的世界我们当然有种种的希望,但热心不可过度,以免将来事与愿违,失望而不能自拔。长期大战所自然产生的心理疲乏,使人对将来容易发生许多的幻想,有意无意间常将自己不切实际的希望或他人另有作用的宣传认..

    39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美帝“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

    美西战争与海洋政策正如门罗主义,事实上等于说不许别国染指拉丁美洲,听任美国不慌不忙地用最便宜最省事的方法把整个新大陆细嚼慢咽消化净尽一样,所谓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事实上等于说,别国不得把中国不可挽回的瓜..

    48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如此世界,如何中国

    世界大小六十余国,撇开法理与表面的名义不谈,专就实际而论,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强国、自保之国,与殖民地。强国为力的中心,其力的自然趋势为向外发展。殖民地为强国之力的发展对象,在法理上已成殖民地的区域不必..

    21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