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窗幽记译注 / 陈继儒

卷十 豪

2025-04-18 15:07 小窗幽记译注

广大宇宙间 豪放有几人

今世矩视尺步之辈,与夫守株待兔之流,是不束缚而阱者也。宇宙寥寥,求一豪者,安得哉?家徒四壁,一掷千金,豪之胆;兴酣落笔,泼墨千言,豪之才;我才必用,黄金复来,豪之识。夫豪既不可得,而后世倜傥之士,或以一言一字写其不平,又安与沉沉故纸同为销没乎?集豪第十。

今译

当今世上目光短浅、固步自封之辈,与那些守株待兔之徒,都属于不用被别人束缚就自己钻入陷阱的人。宇宙如此之大,想找到一个豪放之人,哪里能找到呢?家里穷得四壁空空,却仍然一掷千金,这是豪放人的胆量;兴致来了,提笔泼墨,洋洋千言,是豪放人的才气;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豪放人的度量。既然豪放人不可得,那么后世那些风流倜傥的人,倘有一言一字来写他心中的不平,又怎能与沉沉的旧纸一同消磨而被埋没呢?所以把有关豪的文章集成第十卷。

少年多侠气 老来有禅心

桃花马上春衫[1],少年侠气;贝叶斋中夜衲[2],老去禅心。

今译

桃花马上的春衫在风中飘逸,

洋溢着英迈少年的豪侠之气;

佛寺里深夜打坐调心的僧人,

呈现出老者宁静淡泊的禅心。

注释

[1]桃花马:毛色白中有红点的马。

[2]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借指佛经。

骥虽伏枥 足能千里

骥虽伏枥,足能千里;鹄即垂翅,志在九霄。

今译

老马虽然被驯养在马厩中,

其脚力仍然能够奔驰千里;

鸿鹄即使让它垂下了翅膀,

其志向仍是在高天上翱翔。

写不尽千秋花月 描不完大地江山

个个题诗,写不尽千秋花月;人人作画,描不完大地江山。

今译

即使每个人都做诗,也写不完千秋的风花雪月;

即使每个人都作画,也画不尽美好的大地江山。

黄金散尽 何须复来

绿酒但倾[1],何妨易醉?黄金既散,何论复来[2]?

今译

美酒尽管尽情痛饮,一下子醉倒又何妨?

黄金既然已然散去,何必管能不能再来?

注释

[1]绿酒:美酒。

[2]黄金既散: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肝胆若春风 气骨如秋水

肝胆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今译

肝胆和煦温暖得同春风,即使囊中一文钱都没有,

也会怜悯孤苦无依的人;气节骨格如秋水般清澈,

纵然家里穷得只剩四壁,也照样能傲视王公贵族。

风云际会 大展宏图

龙津一剑,尚作合于风雷[1];胸中数万兵甲[2],宁终老于牗下。[3]

今译

龙津的一对宝剑,尚能在风雷中腾跃;

胸中有数万甲兵,岂能老死于蓬窗下!

注释

[1]龙津一剑:龙津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的延平津,相传为晋雷焕的宝剑坠水化龙处,故名龙津。晋张华见牛斗之间有紫气,询问雷焕,雷焕说这是宝剑之气,应在丰城。后雷焕至丰城,果掘得二剑。送一剑与张华,留一剑以自佩。张华被诛后,失剑所在。雷焕亦卒,其子佩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潜水寻找,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彩。潜水之人害怕,急忙上岸。须臾光彩照水,波翻浪涌。见《晋书张华传》。

[2]数万兵甲:据《魏书崔浩传》载北魏太武帝对新归降首领称赞崔浩说: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3]本则摘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平生最遗憾 古人不见我

不恨我不见古人,惟恨古人不见我。[1]

今译

不遗憾我没有见到古人,只遗憾古人没能见到我。

注释

[1]此则语出《南史张融传》。

胸中丘壑 物外文章

登高望远,吊古寻幽,广胸中之丘壑,游物外之文章[1]。

今译

登高处望远方吊古迹寻幽境,

使心中的丘壑气象更加博大,

使胸中的文章内容更加深沉。

注释

[1]物外之文章:根据眼前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的新的形象。犹如将眼前之竹,化为胸中之竹。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

一室虽简陋 不迎富贵人

吴正子穷居一室[1],门环流水,跨木而渡,渡毕即抽之。人问故,笑曰:土舟浅小,恐不胜富贵人来踏耳!

今译

南宋吴正子居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门前环绕着流水,用一木板架在水上作为桥,过了河就把木板抽去。别人问他缘故,他笑着回答:这土舟窄小,恐怕承受不住富贵人前来踏足。

注释

[1]吴正子句:摘自明曹臣《舌华录》。

为文有风格 为人有个性

为文而欲一世之人好,吾悲其为文;为人而欲一世之人好,吾悲其为人。

今译

写文章而想要世上的人都说好,

我为他所写的文章而悲哀;

而做人想要世上的人都说他好,

我也为他如此做人而悲哀。

忍到成熟处 淡到天真时

忍到熟处则忧患消,淡到真时则天地赘。

今译

忍耐到了功夫成熟时,忧患自然就会消失,

淡泊到了真诚境界时,天地都显得多余了。

放开豁达眼 不皱忧愁眉

敢于世上放开眼,不向人间浪皱眉。

今译

保持乐观心态,敢于在人世放开眼睛观望;

清除负面情绪,绝不向世间皱起眉头抱怨。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言辞简洁,优美隽永,是晚明清言小品集大成之作。

猜你喜欢

  • 卷二十一 要略

    本篇导读本卷是全书的概略大纲、序言,详细说明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作者在此卷表示各章节的顺序都有特别的关联设想,而且互为牵引补充,达到层层推进的深入效果。先秦的经籍,一般都把大纲、序..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十 泰族

    本篇导读泰有原始的意义,有泰一大道之意,亦有水流舒泰的自然意境,也有泰然自若的道体逍遥含意;族是聚合、聚集的意思。上一卷《修务》言有功,惠泽苍生,行不言的大道,学道有成。本卷则回顾泰古真人的妙道,气生..

    18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九 修务

    本篇导读修,高诱注为勉,而务则注为趋,有趋向的意思。本卷指圣人对外有博施济众的趋向,对内则自我修养。本卷认为圣人君子的无为不是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的,他们的自我修养达到较高的水平,因..

    19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八 人间

    本篇导读本卷的内容主要是论祸福,文中认为: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福的根源,都是自己本性、行为的回馈。人间的祸福,并不一定是最终的结果,祸福往往并行而至。取利舍害是人之常情,趋吉避凶..

    17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七 说林

    本篇导读本卷《说林》与上篇《说山》相似,可说是姊妹篇,其说故事及箴言的形式相同,山和林木互相辉映,可见作者及编者的心思。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足以蹍者浅矣[1],然待所不蹍..

    17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六 说山

    本篇导读崇山峻岭,使人有稳重的感觉,山岭崇高屹立,有如大道擎天不倒。原注解说:山为道本,仁者所处,委积若山,故曰说山。仁者乐山,因为山中万物生气勃勃,生而不相争,在山的不同高度都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山中..

    16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五 兵略

    本篇导读本卷兵略集中讨论了战争。先秦诸子各有兵略观点,本卷除了是集大成的系统性理论外,亦发展了独特的军事策略原则,当中谈到战争的由来及将帅的修养和军队的建立。作者认为作为军队的高层领导,总离不开大道的..

    15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四 诠言

    本篇导读本卷诠言是用尽言词来诠释大道,虽然作者明白道可道,非常道,但为了呈现宇宙的真谛,他仍锲而不舍地描述具体形态的大道。本卷详尽阐述无为,无为者,道之体也,所谓无为,就是归根返本,以道应付千万事情,..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三 泛论

    本篇导读以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是开启自我智慧窍门的重要途径。本卷题为泛论,泛是泛滥,指各种观点多如大水泛滥。能够掌握道的源头,自然可以开阔地谈论大变化,故此高诱解题说:博说世间古今得失,以道为化,大归于..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二 道应

    本篇导读本卷是专门论道的篇章,与《原道》着重阐述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卷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阐释深奥的道理,这样比较形象化,而且用事实作为题材,令读者更容易明白。卷中所引用的五十二则故事采自《吕氏春秋》、..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一 齐俗

    本篇导读习俗因地方不同而有差异,齐俗就是齐同风俗的意思。本卷认为面对不同时代、地方、民族的各种风俗,君主都要尊重,不能用某一种礼法来束缚人民。此外,卷中认为应以道论者,总而齐之,要用大道一体作为主轴,..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 缪称

    本篇导读缪指不同、差异,称是恰当应用的意思。本卷就是用不同的观点角度来探究大道的衍生用途。当中引述了儒家和其他学说,兼收并蓄,虽然有差异(缪),但可以称说(称)。《缪称》与上一篇《主术》谈论君主治理天..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九 主术

    本篇导读本卷原注题解说:主,君也。术,道也。君之宰国统御臣下,五帝三王以来,无不用道而兴,故曰主术也。主是君主,术是治国之道,本卷全面地论述了君主的治国之道,其原则是无为而治,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

    19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八 本经

    本篇导读本卷原题解是:本,始也。经,常也。本经造化出于道,治乱之由,得失之常,故曰本经。这里本是原本、根本,经是经常的意思。本卷的内容就是指出治国之道必须运用大道的原始根本方法,并且经常维持这个原则,..

    14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七 精神

    本篇导读本卷论述了生命的起源、要素及养生之道等重要论题。卷中指出人类的精神是由天而来的,而且形躯会受到大自然直接影响,人体与万物具有感应的能力,如人能做到恬愉虚静,精神便可稳固。此外,卷中亦指出精神为..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六 览冥

    本篇导读本卷的题解是览观幽冥变化之端,至精感天,通达无极,故曰览冥。意思就是观览万物当中幽冥难以察觉的变化规律。本卷提示人类要屏除巧诈思虑,细心览察事物的幽微地方,这样便可发现很多自然现象都是最精微关..

    2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五 时则

    本篇导读时指时间或季节,则是法则或原则。本卷叙述了四季的变化规律,以及统治者因应时则所实施的政令。在以往的农业社会中,人们须望天而耕稼,而每个月的天气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人必须适应天时的改变,才会获..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四 墬形

    本篇导读本卷吸收了《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的地理知识,内容包括广博的见闻异物,又用当时的科学眼光加以描述,渐渐脱离上古神秘的面纱,是汉代最重要的地理文献。此卷又呈现出古代的宇宙观,解释天地为实有的大自..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三 天文

    本篇导读本卷依据古代上考天文的严格治学态度,探索了无尽的穹苍,并总结了西汉以前的中国星象、天文、历法的知识,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天体二十八宿的布局。它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虽然今天看来只是陈旧..

    1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 俶真

    本篇导读俶是开始、开端的意思;真是真实、纯真的意思,是道的内涵的主要素质。本卷以得道为目标,说明如何养性存神,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本卷亦阐述了具备德行的基本客观标准,解释贤人、圣人、真人的不同..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