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窗幽记译注 / 陈继儒

卷十一 法

2025-04-18 15:13 小窗幽记译注

超脱颖绝士 法度自优雅

自方袍幅巾之态[1],遍满天下,而超脱颖绝之士,遂以同污合流矫之,而世道不古矣。夫迂腐者既泥于法,而超脱者又越于法,然则士君子亦不偏不倚,期无所泥越则已矣,何必方袍幅巾作此迂态!集法第十一。

今译

自从那些穿着僧袍、束着方巾的道学先生打扮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之后,那些超凡脱俗、绝顶聪明的士人,就逐渐地同流合污了,世道也就越来越衰微了。那些迂腐的人还是被传统的礼法所束缚着,而那些超脱的人又反过来破坏这礼法。既然这样,真正有道德的人,只要做到不偏不倚,期望无所拘束、不要逾越礼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穿着方袍、束着方巾,作出一派世俗的打扮呢?这样做难道不很迂腐吗?所以将有关法的文章集成第十一卷。

注释

[1]方袍: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方袍。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

一心交万友 二心无一人

一心可以交万友,二心不可以交一友。

今译

如果一心一意,就可以交结到无数的朋友,

如果三心二意,连一个朋友也不会交结到。

愈大愈小 愈高愈卑

眼界愈大,心肠愈小;地位愈高,举止愈卑。

今译

眼界越是开阔,内心就越是要细致;

地位越是高贵,举止就越是要谦卑。

少年人要心忙 老年人要心闲

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摄浮气;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

今译

少年人的心要忙碌,忙碌就能够收敛浮躁之气;

老年人的心要闲淡,闲淡就会幸福地享受晚年。

寡思养神 少欲养精

寡思虑以养神,剪欲色以养精,靖言语以养气。

今译

减少了思念和忧愁,就可以怡养精神;

断绝了欲望和声色,就可以巩固精气;

减少了唠叨的言语,就可以涵养元气。

君子负己 小人负人

君子处身,宁人负己,己无负人;小人处事,宁己负人,无人负己。[1]

今译

君子立身处世,

宁可别人辜负自己,自己也绝不辜负别人;

小人立身做事,

宁可自己辜负别人,也不可以被别人辜负。

注释

[1]本则摘自宋邵雍《处身吟》。

势不可倚尽 福不可享尽

势不可倚尽,言不可道尽,福不可享尽,事不可处尽,意味偏长。[1]

今译

权势不可以过分倚仗,话不可以说得太过重,

福分不可以全部享完,事情不可以做得太绝,

个中的意味甚是深长,须细细领会。

注释

[1]本则系法演四戒,是指宋代禅师五祖法演送给其弟子克勤的四句话。《禅苑蒙求瑶林》卷三:佛鉴和尚初受舒州太平请,礼辞五祖,祖曰:大凡住院,为己戒者有四:第一势不可使尽,第二福不可受尽,第三规矩不可行尽,第四好语不可说尽。何故?好语说尽人必易之,规矩行尽人必繁之,福若受尽缘必孤,势若使尽祸必至。鉴再拜,服膺而退。

喜时言多失信 怒时言多失体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1]

今译

高兴时说的话往往不太可信,

愤怒时说的话常常不太得体。

注释

[1]本则摘自明钱琦《钱公良测语》。

交友之先宜察 交友之后宜信

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后宜信。

今译

交朋友在开始时应当细致观察,

交了一段时间之后应深信不疑。

念人之恩 忘人之仇

人之恩可念不可忘,人之仇可忘不可念。

今译

对别人给你的恩惠,要惦念而不要失念;

对别人与你的过结,要忘记而不要牢记。

君子对人 宽容大度

君子于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

今译

君子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

应当在他的过错中找到没有过错的地方,

而不应在他没有过错的地方挑剔其过错。

为善如一 方是真善

为善有表里始终之异,不过假好人;为恶无表里始终之异,倒是硬汉子。

今译

如果做善事表里不一始终有异,只不过是一个假好人;

如果做坏事表里如一始终不变,倒算得上一条硬汉子。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言辞简洁,优美隽永,是晚明清言小品集大成之作。

猜你喜欢

  • 卷二十一 要略

    本篇导读本卷是全书的概略大纲、序言,详细说明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作者在此卷表示各章节的顺序都有特别的关联设想,而且互为牵引补充,达到层层推进的深入效果。先秦的经籍,一般都把大纲、序..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十 泰族

    本篇导读泰有原始的意义,有泰一大道之意,亦有水流舒泰的自然意境,也有泰然自若的道体逍遥含意;族是聚合、聚集的意思。上一卷《修务》言有功,惠泽苍生,行不言的大道,学道有成。本卷则回顾泰古真人的妙道,气生..

    18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九 修务

    本篇导读修,高诱注为勉,而务则注为趋,有趋向的意思。本卷指圣人对外有博施济众的趋向,对内则自我修养。本卷认为圣人君子的无为不是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的,他们的自我修养达到较高的水平,因..

    19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八 人间

    本篇导读本卷的内容主要是论祸福,文中认为: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福的根源,都是自己本性、行为的回馈。人间的祸福,并不一定是最终的结果,祸福往往并行而至。取利舍害是人之常情,趋吉避凶..

    17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七 说林

    本篇导读本卷《说林》与上篇《说山》相似,可说是姊妹篇,其说故事及箴言的形式相同,山和林木互相辉映,可见作者及编者的心思。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足以蹍者浅矣[1],然待所不蹍..

    18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六 说山

    本篇导读崇山峻岭,使人有稳重的感觉,山岭崇高屹立,有如大道擎天不倒。原注解说:山为道本,仁者所处,委积若山,故曰说山。仁者乐山,因为山中万物生气勃勃,生而不相争,在山的不同高度都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山中..

    17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五 兵略

    本篇导读本卷兵略集中讨论了战争。先秦诸子各有兵略观点,本卷除了是集大成的系统性理论外,亦发展了独特的军事策略原则,当中谈到战争的由来及将帅的修养和军队的建立。作者认为作为军队的高层领导,总离不开大道的..

    15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四 诠言

    本篇导读本卷诠言是用尽言词来诠释大道,虽然作者明白道可道,非常道,但为了呈现宇宙的真谛,他仍锲而不舍地描述具体形态的大道。本卷详尽阐述无为,无为者,道之体也,所谓无为,就是归根返本,以道应付千万事情,..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三 泛论

    本篇导读以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是开启自我智慧窍门的重要途径。本卷题为泛论,泛是泛滥,指各种观点多如大水泛滥。能够掌握道的源头,自然可以开阔地谈论大变化,故此高诱解题说:博说世间古今得失,以道为化,大归于..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二 道应

    本篇导读本卷是专门论道的篇章,与《原道》着重阐述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卷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阐释深奥的道理,这样比较形象化,而且用事实作为题材,令读者更容易明白。卷中所引用的五十二则故事采自《吕氏春秋》、..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一 齐俗

    本篇导读习俗因地方不同而有差异,齐俗就是齐同风俗的意思。本卷认为面对不同时代、地方、民族的各种风俗,君主都要尊重,不能用某一种礼法来束缚人民。此外,卷中认为应以道论者,总而齐之,要用大道一体作为主轴,..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 缪称

    本篇导读缪指不同、差异,称是恰当应用的意思。本卷就是用不同的观点角度来探究大道的衍生用途。当中引述了儒家和其他学说,兼收并蓄,虽然有差异(缪),但可以称说(称)。《缪称》与上一篇《主术》谈论君主治理天..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九 主术

    本篇导读本卷原注题解说:主,君也。术,道也。君之宰国统御臣下,五帝三王以来,无不用道而兴,故曰主术也。主是君主,术是治国之道,本卷全面地论述了君主的治国之道,其原则是无为而治,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

    19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八 本经

    本篇导读本卷原题解是:本,始也。经,常也。本经造化出于道,治乱之由,得失之常,故曰本经。这里本是原本、根本,经是经常的意思。本卷的内容就是指出治国之道必须运用大道的原始根本方法,并且经常维持这个原则,..

    14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七 精神

    本篇导读本卷论述了生命的起源、要素及养生之道等重要论题。卷中指出人类的精神是由天而来的,而且形躯会受到大自然直接影响,人体与万物具有感应的能力,如人能做到恬愉虚静,精神便可稳固。此外,卷中亦指出精神为..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六 览冥

    本篇导读本卷的题解是览观幽冥变化之端,至精感天,通达无极,故曰览冥。意思就是观览万物当中幽冥难以察觉的变化规律。本卷提示人类要屏除巧诈思虑,细心览察事物的幽微地方,这样便可发现很多自然现象都是最精微关..

    2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五 时则

    本篇导读时指时间或季节,则是法则或原则。本卷叙述了四季的变化规律,以及统治者因应时则所实施的政令。在以往的农业社会中,人们须望天而耕稼,而每个月的天气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人必须适应天时的改变,才会获..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四 墬形

    本篇导读本卷吸收了《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的地理知识,内容包括广博的见闻异物,又用当时的科学眼光加以描述,渐渐脱离上古神秘的面纱,是汉代最重要的地理文献。此卷又呈现出古代的宇宙观,解释天地为实有的大自..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三 天文

    本篇导读本卷依据古代上考天文的严格治学态度,探索了无尽的穹苍,并总结了西汉以前的中国星象、天文、历法的知识,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天体二十八宿的布局。它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虽然今天看来只是陈旧..

    14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 俶真

    本篇导读俶是开始、开端的意思;真是真实、纯真的意思,是道的内涵的主要素质。本卷以得道为目标,说明如何养性存神,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本卷亦阐述了具备德行的基本客观标准,解释贤人、圣人、真人的不同..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