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墨子译注 / 墨子

节用上

2025-04-19 18:05 墨子译注

【题解】

《节用》分为上、中、下三篇,今下篇亡佚,此为上篇。节用是墨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墨家思想区别于百家思想的重要标志。节用思想的主旨是去无用之费,即不追求华丽的形式而只注重实用,凡是不实用的,不能让百姓有所增益的,都要取消。而节省下来的支出,不但相当于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倍,还可以用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说,节用意味着繁荣。而在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上,最困难的是如何增加人口数量。墨子认为,节用是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但如今的为政者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兴民之道少而寡人之道多,所以才有必要把节用主张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上来。

20.1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1];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2]。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3],其兴利多矣。

【注释】

[1] 可倍:言利可倍(毕沅说)。

[2] 加:增益。

[3] 德:通得(孙诒让说)。

【译文】

圣人如果主持一国政务,一国的财力就可以倍增;扩大到主持天下政务,天下的财力也可以倍增。成倍增加的财富并不是对外掠夺土地,而是因为他立足本国,除去不必要的花费,就足以使财富倍增。圣王主持政务,发布命令做事,役使百姓、花费财物,不能增加利益的事情就不做。所以使用财物不浪费,百姓得以不必劳苦,圣人所产生的利益太多了。

20.2 其为衣裘何[1]?以为冬以圉寒[2],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3],芊䱉[4];不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芊䱉;不加者,去之。其为甲盾五兵何[5]?以为以圉寇乱盗贼。若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者,芊䱉;不加者,去之。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芊䱉;不加者,去之。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6],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

【注释】

[1] 何:为了什么。

[2] 圉寒:即御寒。

[3] 凊:凉。

[4] 芊䱉:即善诸。诸通之,善之正与去之对文(吴毓江说)。

[5] 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五种兵器。

[6] 有:当读为又(孙诒让说)。

【译文】

圣人做衣服为了什么?认为衣服冬天可以御寒,夏天可以防暑。制作衣服的道理是:冬天增加温暖,夏天保持清凉的,就赞成它;反之,就除去它。圣人建造宫殿是为了什么呢?认为冬天可以抵御寒风,夏天可以避暑防雨,有了盗贼就更加坚固的,就赞成它;反之,就除去它。圣人打造铠甲、盾牌和各种兵器是为了什么呢?用来抵御乱寇盗贼。如果有乱寇盗贼,有铠甲、盾牌和各种兵器的人就能取胜,没有的人就不能取胜。所以圣人打造铠甲、盾牌和各种兵器。凡是打造铠甲、盾牌和各种兵器,只要轻盈锐利、坚硬不容易折断的,就赞成它;反之,就除去它。圣人制造车船是为了什么呢?认为车用来在陆地上行走,船用来在水道中穿行,以此来便利四方交通。制造车和船的道理,只要轻巧便利的,就赞成它。反之,就除去它。凡是圣人制造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不做,所以财物用度不会浪费,百姓不会劳苦,他增加的利益就多了。又除去王公大人们收集珠宝玉器、鸟兽、狗马等喜好,来增加衣服、宫室、铠甲、盾牌、兵器、车船等的数目,这些应当是成倍计算的吧。

20.3 若则不难[1]。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2]。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3]。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于民次也[4]。其欲蚤处家者[5],有所二十年处家[6];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践,后圣王之法十年。若纯三年而字[7],子生可以二三年矣。此不惟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8]?且不然已。

【注释】

[1] 若则不难:指上文提到的衣服、宫室、铠甲、盾牌、兵器、车船等数目增加一倍。

[2] 处家:这里指成家。

[3] 事人:指女子出嫁。

[4] 民:当为昬,通婚(刘昶说)。次:古通恣(刘昶说)。

[5] 蚤:通早。

[6] 有所:即有时。所犹时(王念孙说)。

[7] 字:指生孩子。

[8] 与:通欤。

【译文】

像这样并不难。但什么难以成倍增加呢?只有人是难以成倍增加的。然而人也可以成倍增加的。从前圣王制定法规,说:男子年满二十岁,不敢不成家;女子十五岁,不敢不嫁人。这是圣王之法。圣王去世以后,人们开始放任自流。想早成家的,二十岁就成家了,想晚成家的,四十岁才成家。早晚相抵,比圣王的法规迟了十年。如果婚后按三年生一个孩子计算,十年就可以生两、三个孩子了。这不是让百姓早成家而人口可以倍增吗?然而现在却不是这样。

20.4 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1],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2],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3],有与侵就橐[4],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不令为政者[5],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6]?圣人为政特无此,不圣人为政[7],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8],天下之大利也。

【注释】

[1] 寡人:这里指使人口减少。

[2] 惟毋:语气助词。

[3] 作:疑为乍,忽然。乍疾病,指暴病(王焕镳说)。

[4] 有:通又。侵就:疑为侵略。橐:疑为俘虏(王焕镳说)。

[5] 不令为政:谓不善为政(吴汝纶说)。

[6] 数术:多种方法。

[7] 不:疑当为夫之误,发语词(王焕镳说)。

[8]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旧本作去无用之务,行圣王之道。

【译文】

如今天下当政的人,他们使人口减少的原因太多了。他们使百姓劳累,赋敛沉重,百姓财用不足,冻死饿死的人数不胜数。而且王公大人发兵攻打邻国,时间长的要一年,快的也要几个月,男人和女人长久不能相见,这就是使人口减少的原因。再加上居处不安定,饮食不定时,生病而死去者,因为侵略被俘虏者,攻城和在野外作战而死去者,数不胜数。这些不正是那些不善于主持政务的人,使人口减少的多种政策才造成的结果吗?圣人的政策没有这些,圣人主政,使人口增加不也是因为用了让人口增加的多种政策才形成的吗?所以墨子说:除去无用的耗费,是圣王之道,也是天下最大的利益啊!

【评析】

《史记太史公自序》引司马谈《论六家要指》评曰: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节用是墨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墨家思想区别于儒家思想的重要标志。本篇就是墨子对节用思想进行的集中阐发。节用思想的主旨是去无用之费,即凡是一个国家生存所必须的东西之外,一切形式主义的、不实用的、不能对百姓生活有所增益的东西,都要取消。而这些节省下来的开支,全部用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这样,不但意味着政府收支状况的改善,也意味着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民生状况的改善,意味着繁荣稳定。只有国家繁荣稳定了,人口才会逐渐繁衍开来,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昌盛,也就是司马谈所谓的强本。墨子认为,节用是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应该大力提倡。但如今的为政者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兴民之道少而寡人之道多,所以才有必要把节用主张提高到理论高度加以阐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勤俭节约是早已深入到我们文化骨髓的一种美德。当然,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提倡节用的也绝非墨子一家,在墨子之前,孔子也主张节用: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但孔子的理论立场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出发,一旦节用与他所维护周礼发生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礼。《论语先进》记载这样一件事情: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为了维护他心目中的礼,孔子拒绝为唯一的儿子和最得意的弟子买棺椁而卖掉象征着礼的车子,这一点与墨子具有民本思想色彩的平民立场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因为如此,儒墨两家才会有着不可调和的思想冲突,墨子本人更是不遗余力地抨击儒家坚持的礼乐和丧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相比孔子执着于礼的高姿态,墨子为了止楚攻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淮南子修务训》)的身影似乎更加伟岸,更能打动人心。

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和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节用主张的直接效果似乎更加显著,因为这种主张可以明显改善国家财务状况,缓解紧张的阶级关系,繁衍劳动者,发展生产力。《国语越语》中记载越王勾践十年生聚,采用的就是这类方法,可见其实效性。我们今天提倡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能在墨子的节用主张中看出其萌芽。但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为目的,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人的全面发展显然需要礼的规范、德的修养、乐的熏陶,而不是为了节用而节用。因此,墨子的节用思想还要辩证地看待。

墨子及其后学著作总集。成书于战国末。《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另八篇仅存篇名。主张兼爱尚贤、节葬节用,否定天命,强调人为,批评儒家“天命”、“亲亲”、“正名”等观点,提倡“取实予名”,提出中国最早的若干逻辑范畴。其中《亲士》至《三辩》七篇年代较晚,有人认为是伪书。《尚贤》至《非儒》二十四篇,反映前期墨家基本思想。每篇均分上、中、下。《墨子閒诂·俞樾序》:“此乃相里、相夫、邓陵三家相传之本不同,后人合以成书,故一篇而有三乎!”《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为后期墨家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称《墨经》,又名《墨辩》。《耕柱》至《公输》五篇,记墨子言行,多涉及其政治主张,可作为墨子生平史料。《备城门》至《杂守》十一篇,亦后期墨家著作,主要讲防御战术与守城工具。一说《备城门》以下各篇有汉代官名,为汉人所著。有晋鲁胜注,早佚。宋代乐台注《墨子》,仅有《亲士》至《尚同》十三篇,已佚。现存注本有清毕沅校注《墨子》、孙诒让《墨子閒诂》等。

猜你喜欢

  • 续集卷十

    支植下【题解】本篇共三十四条。记载植物三十余种。X10.1青杨木 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译文】青杨木 出自三峡地区。用这种木头做床,睡觉没有跳蚤。X10.2夏州槐[1]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2],盐州或要叶,行牒..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九

    支植上【题解】本篇五十条。记载植物五十余种。X9.1卫公平泉庄[1],有黄辛夷、紫丁香[2]。【注释】[1]平泉庄: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李德裕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2]辛夷:香木名。树高二三丈,叶似柿叶而狭长,花..

    32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八

    支动【题解】本篇支动和下两篇支植上、支植下,是前集广动植的补遗。此三篇中,引李卫公(李德裕)语或是与李卫公相关者,共有近二十条,这些应是段成式于大和初年在李德裕浙西幕府时所闻。本篇共计六十三条,相比前..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七

    《金刚经》鸠异【题解】《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最早有鸠摩罗什汉译本,此后相继又出现五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般若,即智慧;波罗蜜,渡彼岸;般若之体,其常清净,不变不移,..

    32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六

    寺塔记下【题解】本篇共计三十四条。所载同于上篇。其中吟诗联句之类,悉被收入《全唐诗》。另须注意的是征事一类,本篇有六条,上篇也有五条,方内方外竞炫腹笥,比拼才智,可以窥知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人好尚。..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五

    寺塔记上【题解】寺塔记共上、下两篇,记载长安诸寺佛像、佛塔、佛经、壁画、供养物,以及游览寺庙的见闻和寺中与友人联句对语等。据X5.1条《寺塔记序》,此为武宗会昌三年(843)与友人张希复、郑符游京城寺院,于..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四

    贬误【题解】贬误一篇,共计四十三条,均为考证源流辨别舛误的文字,第一条末云:录宾语甚误者,著之于此。即为本篇宗旨。凡引《淮南子》、《论衡》、《座右方》等典籍共五十多种,条分缕析,足可考证史事。但段成式..

    2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三

    支诺皋下【题解】本篇共二十九条。其中如第X3.1条李简、第X3.4条郑琼罗、第X3.15条蜀郡豪家子、第X3.22条秦妇张氏、第X3.28条韦氏兄弟、第X3.29条阿措,篇幅较长,亦为传奇之体,尤其是最后一条,故事十分精彩,正当..

    3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二

    支诺皋中【题解】本篇共三十二条,多为精怪异事。其中第X2.3条鼠精、第X2.4条食人怪、第X2.15条乌郎等,想象丰富,情节巧妙,刻画生动,具有较高的叙事技巧。X2.1上都浑瑊宅[1],戟门内一小槐树[2],树有穴,大如钱..

    9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一

    支诺皋上【题解】支,是支派、支属的意思。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洪氏(按,洪迈)以续志为前志附庸,故以支名之,此正段氏命名之义。似《杂俎》续集中有其类相从四支语。此当出续集自序。今本无自序,阙耳..

    3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二十

    肉攫部【题解】本篇所记者,与动植诸篇貌同而实异,为养鹰驯鹰的专论。肉攫者,字面取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的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居者膻(见本书7.8条),因为鹰为食肉类猛禽,故以肉攫名篇。本篇内容,涉及取鹰..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九

    广动植之四草篇【题解】本篇共六十九条,记载芝类、草类。道教认为芝具有神奇的功效,本篇前十条所记各类芝,多出自道书,如参成芝、白符芝、五德芝、菌芝、石芝等出自葛洪《抱朴子内篇》,夜光芝出自陶弘景《真诰》..

    3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八

    广动植之三木篇【题解】本篇共六十条,记载竹木藤类五十多种。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来自域外的物种。段成式生活在中外交流非常活跃的唐代,知晓大量来自西域诸国的物种,本篇自18.39条起至本篇末,就是关于此类植物的..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七

    广动植之二鳞介篇【题解】鳞介,指水族之鱼类、贝壳类。本篇三十三条,所记以鱼类为多,有井鱼、异鱼、鲤、黄鱼、鱼、鱼、鲨鱼、马头鱼、印鱼、石斑鱼、娃娃鱼、鲎鱼、飞鱼、温泉中小鱼、羊头鱼、鱼之属。其次为蟹类..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六

    广动植之一 并序【题解】本书以动植名篇者,包括前集卷十六至卷十九、续集卷八至卷十的全部内容。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古载动植之书,除序所云之《山海经》、《尔雅》,若《禽经》、《异物志》、《南方草..

    33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五

    诺皋记下【题解】本篇共二十八条,仍是各类精怪、鬼神之事,大多为新出的唐代异事,想象丰富,亦真亦幻。第15.14条山萧之说,第15.16条野狐戴骷髅拜北斗的记载,本自晋干宝《搜神记》、晋张华《博物志》等书。15.1和..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四

    诺皋记上【题解】本书以诺皋为题者共有五篇:本卷诺皋记上、前集卷十五诺皋记下、续集卷一支诺皋上、卷二支诺皋中、卷三支诺皋下。诺皋一词,向称难解,众说不一。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诺皋引葛洪《抱朴子内篇..

    2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三

    冥迹【题解】本篇共五条,记载鬼魂、冥婚、冥判及转世再生等事,故称冥迹。魏韦英值其妻再嫁之日显魂,崔罗什夜入夫人墓,犹今之所谓人鬼情未了,而顾况夭逝之子再为顾家子,也正是前生未了因。此类逸事,定属诬造,..

    2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二

    语资【题解】本篇共二十六条,记载名人逸事和历史掌故,同于六朝志人笔记一类。首条至12.9条为南北朝事,其中12、2条、12.3条、12.4条、12.5条、12.8条,记载的是南北朝时外交场合宾主酬酢的情形,且均为梁宴魏使时..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一

    广知【题解】本篇面目较为驳杂,涉及民俗、炼丹、名物、生理、禁忌、物性、物理、数学、图籍、书法、绘画、技艺等等,故名广知。段成式闻见既广,用心亦勤,博闻多识,而这其中一以贯之的,仍是其博物志怪的著书观念..

    32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