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黃元吉

淨明忠孝全書卷之三

2025-04-21 11:07 知道

淨明傳教法師黃元吉編集

嗣派弟子徐慧校正

淨玉真先生語録內集

或問:古今之法門多矣,何以此教獨名淨明忠孝。

先生曰:別無他說。淨明只是正心誠意,忠孝只是扶植綱常。但世儒習聞此語爛熟了,多是忽略過去,此間卻務真踐實履。

先生曰: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體皆愛。

先生曰:何謂淨,不染物。何謂明,不觸物。不染不觸,忠孝自得。

又曰:忠者,忠於君也。心君為萬神之主宰,一念欺心,即不忠也。

先生曰:人子事其親,自謂能竭其力者,未也。須是一念之孝,能致父母心中印可,則天心亦印可矣。如此方可謂之孝道格天。

或問曰:去古日遠,文籍浩繁,末學之夫,莫知正略。今淨明教中,正心修身之學,真忠至孝之道,緊要處乞示一二語。

先生曰:某自初年修學以來,只是履踐三十字,年來受用,甚覺得力,今以奉告。所謂三十字者:懲忿窒慾,明理不昧,心天纖毫失度,即招黑暗之愆。霎頃邪言,必犯禁空之醜。

曰:敢問其詳。

先生曰:人之一性,本自光明,上與天通。但苦多生以來,漸染薰習,縱忿恣欲,曲昧道理,便不得為人之道,則何以配天地而曰三才?所謂忿者,不只是恚怒嗔恨。但涉嫉妬,小狹褊淺,不能容物,以察察為明,一些箇放不過之類,總屬忿也。若能深懲痛戒,開廣襟量,則嗔火自然不上炎。所謂欲者,不但是婬邪色欲。但涉溺愛眷戀,滯著事物之間,如心貪一物,調繆意根,不肯放舍,總屬欲也。若能窒塞其源,源即是愛念初萌處。惺惺做人,則欲水自然不下流。雖是如此,其中卻要明理,明理只是不昧心天。心中有天者,理即是也。謂如人能敬愛父母,便是不昧此道理,不忘來處,知有本源。若頂天立地,戴髮舍齒做箇人,自幼至長,不知愛敬順事其父母者,非病風喪心而何?乃至不知有君,不知有師,兄弟不能友恭,交遊不尚信義等皆然。此外,但是固護己私,不顧道理而行事者,皆謂之昧心天。心天纔昧,恰如一面明鏡,無端卻把許多埃墨塗污其上。凡此等累積,一生冥冥,罔覺自己本命元神,蒙在黑暗之鄉,所以一瞑目後,便墮幽關長夜,受苦萬狀,卒乍未有出期,一展哉。靜觀世人,有縱忿者,焚和自傷。有縱欲者,沉墜己靈。曲昧道理者,元神日衰,福德日銷,只是他自不覺。若能翻然醒覺,截日改過者,懲忿則心火下降,窒欲則腎水上升,明理不昧心天,則元神日壯,福德日增。水上火下,精神既濟,中有真土,為之主宰。真土者即是明黃中之理。只此便是正心修身之學,真忠至孝之道。修持久久,復其本淨元明之性,道在是矣。後二十字,乃王屋山石鼓天戒,即是此間日用中密行工夫。且如行事,但是一毫一髮不合法度處,自己本命元神,已是暗損卻光明了。日積月累,不知改悔,全體歸陰矣。又談話間,須是語覺無傷方出口,但有一言半句不合道理的。又有一種人愛說薄福話的,恣意說出來,無所忌憚,不知虛空卻有神明聽著。所謂禁空之醜者,即《度人經》中飛天大醜魔王是也。其類甚衆,上帝委任助佐三官,檢察過惡,常時飛行虛空,鑒觀下界,邪言一出,冒犯其禁。此只是天高聽畢之言,但人聞者,往往以為常談而忽之耳。彼纔動念之頃,言者福德自銷。福德既銷,殃禍隨至。如上皆是感召而然。所以經云:自業所招,還自來受。由是觀之,凡人一言一行,可不謹哉。而况有志於道之士乎。

先生曰:大凡世人,被些子嗔火欲水,及與私意,潛伏在肚皮裹,不能降制者,是阻隔了前程萬千好事,可惜他不自覺。若能降制得下者,久久間真陰陽、真五行之妙,自當親見之,道為子得矣。

先生曰:淨明大教,大中至正之學也。可以通行天下後世而無弊。緊要處在不欺昧其心,不斲喪其生,謂之真忠至孝。事先奉親,公忠正直,作世間上品好人。旦旦尋思,要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內不作於心。當事會之難,處處以明理之心處之,似庖丁解牛底妙手,處教十分當理著,步步要上合天心。只恁地做將去,夙興夜寐,存著忠孝一念在心者,人不知,天必知之也。亦莫妄想希求福報,日久歲深,自然如所願望。要識得此教門,不是蓬首垢面,滯寂沈空的所為。所以古人道是:不須求絕俗,作名教罪人。又道是:欲修仙道,先修人道。每見世間,一種號為學道之士,十二時中,使心用計,奸邪謬僻之不除,險詖傾側之猶在,任是滿口說出黃芽白雪,黑汞紅鉛,到底只成箇妄想去。所以千人萬人學,終無一二成,究竟何以云然?只是不曾先去整理心地故也。古人云;千虛不博一實。要知求仙學道,譬如做一座好房屋相似。就地面上,先要淨除瓦礫,剪去荊榛,深築磉窠,方成基址。次第建立柱石,位置棟梁,蓋覆齊全,泥飾光淨,工夫圓滿,聳動觀瞻。若是荊榛不除,瓦礫不去,不平基址,不築磉窠,卻要就上面立柱架梁,覆丸編壁,莫教一日風雨震凌,洪流漂蕩,欹側傾倒,枉費辛勤。又如江流中做一座石橋相似,先須推窮到底,腳踏實地,卻就實地壘木疊石,大做根腳,砌到上頭,平鋪橋面,造屋遮覆,方保不朽根基,直得驚濤驟浪,衝激無由,怪雨顛風,搖撼不動,人人贊歎。非有他也,只是根深腳穩,所以牢固長久。若心地不好,根浮腳淺之士,何可望其有成。惟我都仙真君淨明道法,忠孝雷霆,心地上頓悟本淨元明,性天中力行真忠至孝,為萬靈之主宰,作後學之範模,行己無虧,用心切到,功圓果滿,德貴道尊,拔宅飛騰,萬年不朽。俯視世間,有諸不崇內行,惟務外求者,不可同日語矣。何以故?人心皆具天理,終是未蒙相肯。前輩有云;待汝心正道汝是,恁時方表無瑕疪。細細思惟,敦正孰邪,孰真孰偽,吾鞭不可妄得,勉之勉之。

先生曰:萬法皆空,一誠為實。

先生曰:天立中黃八極,而報無上之本。正謂隔蔽中下界陰濁之氣,不令上衝清虛之境。人之一身,亦有中黃八極,亦是隔蔽下焦穢濁之氣,不令薰蒸心府,所謂膈膜者是也。其世間不忠不孝怨怒諸氣,上至天中黃八極,其氣返而為水旱疾疫之灾,各從氣頻感召,可以類推。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者,此也。惟有忠孝之氣,徑衝清虛之境,如矢中的,至於惡曜,亦為之退舍。

先生曰:奉行道法,皆當平居暇日,存守正念,此即正心之學。正則道在其中,儻不正而用以驅邪,則是助桀為虐,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先生曰:世人積善屬陽,陽氣上浮,積惡屬陰,陰氣下墮。今天上星宿,即世人陽氣也。然三界有善有惡,雖為天星,苟一念不正即屬陰,陰氣自然復墮為人,星殞為石者,所墮之陰滓也。

或問:從古學道求仙,皆言修鍊二字,今淨明教中於此獨略,何耶?

先生曰:吾但聞都仙真君有云,淨明大教是正心修身之學,非區區世俗所謂修鍊精氣之說也。正心修身,是教世人整理性天心地工夫。若上古之世,民生太朴未散,何用整理?何用修鍊?語言動作無不合道。只緣後世衆生,多是詐詐姦姦,愈趍愈下,一動一作,便昧其心,冥冥罔覺,無所不至。間有慕道者,不就本元心地上用克己工夫,妄認修鍊精氣以為無上真常之妙。所以太上患斯道之不明也,俯告日月帝君,流通此教。帝君復授之都仙真君,必欲後之學者,由真忠至孝復歸本淨元明之境。修鍊之妙,無以易此矣。正是復古之學。所以至胡天師,復申言之曰:貴在忠孝立本,方寸淨明,四美俱備,神漸通靈,不用修鍊,自然道成,信斯言也,直至淨明。要之,都仙真君與胡天師此言不信,何言可信?世俗於克己工夫,多是忽略,別求修鍊方術。殊不知不整心地,只要飛騰,可謂卻行而求前者也。今而斯道大明於世,有識之士能趣此教,可謂一日千里矣。大槩有能忠孝立本,方寸淨明者,自己心天與上天黃中道氣血脉貫通,此感彼應,異時與道合真,如水歸海矣。可不勉旃。

先生曰:天之有文,地之有理,人之有事,三才之道,古今不可誣也。淨明之道,不廢人事,但當正心處物,常應常靜也。

或問:教中有云,天立中黃八極,而報無上之本。八極正□穹霄何所?願聞。

先生曰:所謂報本而後還源是也。無上是道,中黃八極是理,由道而生理,明理以報本,是教中大意。都仙真君昔告我曰:中天九宮之中,黃中太一之景,名曰天心,又稱祖土,乃世間生化之所由,萬理之所都也。其實只是混沌開闢之後,積陽之氣上浮盤亘,其廣八十一萬里,是道理之主宰。世人身心功過,被此光明之所洞照,纖芥圭黍所不能逃散。在人身中,謂之丹扃。所以曰人心皆具太極,一切善惡因果所不能逃,如影隨形者,蓋於上界實相關繫故也。所以學道者,必先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明理之士,自己心天光明洞徹,自是不昧言行,自然不犯於理,絲毫礙理之事斷斷不肯為,只為心明故也,心明則知本性下落矣。既知本性,復造命源。當是時,污習悉除,陰滓普消,升入無上清虛之境、極道之墟,水火風灾之所不及,方得名為超出陰陽,易數生死之外。今吾法子,若不自躬行踐履上做起,只講尋常修鍊精氣之術,是謂不明理而學道,却行而求前,縱有小成,亦不能升入清虛之境。所以報盡復來,散入諸趣,可不懼哉。蓋是黃中一關,不曾過得。俗語云:於道理上過不去,何以故?未至天半,諸魔不肯保舉故也。所謂不肯保舉者,只是此人平時念念,愛作昧天理之事,行義不足以服鬼神,私心多,公心少,惡勝善,陰勝陽,終無大成氣象。若以公忠正直仁孝廉明修學者,則可與道合真,上超種民之天,無不成就者矣。

先生曰:凡人家禍福,鮮不由其平日操修所感召,吾曾赴人家約為供真,是晚將及門,遙望有黑覆其屋廬,至則供具已辦。吾告之曰:天真不歆子之供矣。其人驚問何故?吾曰:世間凶殃惡逆之氣,上衝于天,不能度中黃八極之境,復下為人之殃。今子屋上有黑氣,必因感召而至。其人遂首陳,早起家中有鬩墻之事,吾曰是矣。然橫逆非久當至,縱為勉強作供,徒勞而已。因命徹供具,已而數日,果有意外之禍。所以曰和氣致祥,乖氣致沴,無非此感彼應。吾又曾見方冊中有一句云:多用恕心無烈禍,若萌姦巧有奇窮。亦不外是理。

先生曰:《道藏》經云,修學真常之道,玄功成就時,身所行事是十聖智,口所出言是太上旨,卷舒造化,移易陰陽,無施不可,豈小事哉。然則修學之事,一舉足頃,一出言間,不合道理,不合天心,敢望至此地位乎?

先生曰:《道藏》諸經,無非教人捨惡歸善,棄邪順正。所以曰經者,徑也,是入道之徑路。每見世人,不肯力除惡習,克去私己,卻於晨昏誦念不輟,此等聖賢不取,譬能言之猩猩也。我諸法子,要得此心如鏡之明,如水之淨,纖毫洞照,日以改過祟行為第一義,積種種方便,去道不遠矣,勝如念千百卷經也。若不務修德而求道,前程難望有成。所以曰:德是道之基址,道是德之華實。靜心端坐,試目思之。

先生曰:吾初學淨明大道時,不甚誦道經,亦只是將舊記儒書在做工夫,謂如崇德尚行。每念到:戒慎乎其所不賭,恐懼乎其所不聞;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此等言語,發深信心,不敢須臾違背了。至於用心道妙,每到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及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處,便自然知耻。一時感激,不啻如湯火芒刺之在身心。便思惟道是:我若悠悠上去,不了此道,未免做先覺之罪人,直是寢食不遑安處。後來庶幾有進矣,感格穹霄,得些樂處,靜而思之,實由當時知耻之力也。

先生曰:吾有三則古語,學者可以佩受。志節要高,毋習卑污,務圖近效。器量要大,毋局楄淺,不能容物。操履要正,毋殉己私,隨邪逐物。

先生曰:世間粗心學道之人,常說自己無有不是處。豈有此理。但是未嘗靜定思惟。若將細細比較他古人成就者,是爭多少階級。所以某常說,人不能自謙,何可望其有進。

先生曰:昔蘭公真君有云,孝至於天,日月為之明;孝至於地,萬物為之生;孝至於民,人道為之成。大哉孝乎。世人但能以孝道二字,常蘊在方寸內,則言必忠信,行必篤敬,忿亦漸消,欲亦漸寡,過亦能改,善亦能遷。人道備矣,然後可以配天地,曰三才。若不能以孝道自牧者,俗語謂之不做人,又曰為人不了。

或問:正心之學,審能行之足矣,奚用道法為哉?

先生曰:此語中古之世則可行也。若去古既遠,人心澆灕,如魯論一書,先聖所言多未曾行,獨以子不語神藉口,其流弊至於無所忌憚、不知罪福、謗無因果者多矣。又以天理作門庭,人欲為行徑,適足為本教之累。人心受病既深,道法乃其針砭。所以古人道是:無口過易,無身過難,無身過易,無心過難。言之於口,人得而聞之。行之於身,人得而見之。思之於心,神得而知之。人之聰明,猶不可欺,況神之聰明乎。由是觀之,治人心過,非神不可,道法豈容廢哉。

先生曰:忠孝居百行之先,中黃為大道之祕。凡我弟子,皆當修身慎行,然後推以濟物。不然,驅役鬼神,徒增罪戾耳。

先生曰:天下道理最大,此前朝賢相之言也。以愚見觀之,世間至甚靈驗,亦無如道理,以理由道生故也。順之則吉,背之則凶。每見曲昧道理之人,或大言無當以尚氣,或陰險私邪以求勝,亦何所不極其至哉,人力莫之能敵矣。但造物者好生地,不放過他,縱被刑辟,難兔鬼誅。豈造物者不仁邪?良由彼輩自作自受之耳。

或問:淨明法中,驅治尚殺伐否?

先生曰:大凡行法之士,未消得峻責鬼神,且要先淨除了自己胸腹間幾種魑魅魍魎,則外邪自然息滅矣。所謂魑魅魍魎者,只是十二時中貪財好色,邪僻姦狡,胡思亂量的念頭便是也。勦除此祟,先要勇猛決烈。無上之道,因此成就,況行法哉。所以道是:能治內祟,方可降伏外邪。若是不能清蕩內祟的人,縱有些來小去靈驗,天心終是未印可。更思異時身謝之後,卻有執對的事來也。

或問:淨除邪念,有何法度?

先生曰:這箇卻在念頭幾微上工夫。如何是幾微?譬如惡木萌蘖初生時便要和根剗卻。若待佗成長起來,枝葉延蔓,除之較難了。《易》曰:履霜堅冰至。言履霜之初,要防備後地有堅冰陰氣轉盛時。所以又曰: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先生曰:此教法大槩,只是學為人之道。淨明忠孝,人人分內有也,但要人自肯承當。入此教者,或仕宦,或隱遯,無往不可。所貴忠君孝親,奉先淑後。至於夏葛冬裘,渴飲飢食,與世人略無少異,只就方寸中用些整治工夫。非比世俗所謂修行,殊形異服,廢絕人事,沒溺空無。所以此學,不至潔身亂倫,害義傷教。

或問:道法舊用奏申文字,今只上家書,無乃太簡乎?

先生曰:古者忠臣孝子,只是一念精誠,感而遂通。近代行法之士,多不修己以求感動,只靠燒化文字,所以往往不應。蓋惟德動天,無遠弗屆。今此大教之行學者,真箇平日能懲忿窒欲,不昧心天,則一旦有求於天,舉念便是。若平時恣忿縱欲,違天背理,一旦有求,便寫奏申之詞,百十紙燒化,也濟不得事。異時法子,行持精熟時,但是默奏,自有感通。家書不須亦可。自迄古以來,仙家化人,多尚經章符咒之屬。今淨明大教之興,劈初頭便是壇記壇銘,道說法說,高文大論,總名淨明忠孝之書。每用儒家文字開化,何邪?此是教法變通處。經章符咒開化亦久矣,儒家往往視為虛無荒唐之論。今此都仙真君,以實理正學更新教法,緣仙材法器,貴得明理之士,相與拯世度生,仰贊化育,所以示此也。

淨明忠孝全書卷之三竟

書名:淨明忠孝全書。元·黃元吉等編撰。六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平部。世謂仙道者,遺世絕物,豈其然乎。西山玉真劉先生,繼旌陽仙翁淨明之道,必本於忠孝,匪忠無君,匪孝無親,八百之仙率是道矣。噫,非忠非孝,人且不可為,況於仙乎。維孝維忠,仙猶可以為,況於人乎。古人云:欲脩仙道,先脩人道,舍是何以哉。光禄大夫蔡國公知經筵事張珪序。

猜你喜欢

  • 周易闡真

    周易阐真序自秦焚典策,惟易以卜筮之书,仅得不毁。汉除挟书之律,易经始置博士,而焦京田孟之属,大多以灼揲占验为能,遂使圣神授受三古奥奇,或与风角乌情视为小说家言,而易流为卜筮之书。逮后伯阳魏氏,始合三易..

    10 知道 2025-07-22
  • 參同契箋注

    《參同契》者,辭寡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業,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無准,序以為政,不至太平。伏食其法,未能長生。學以養性,又不延年。至於剖析陰陽,合其銖兩,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

    15 知道 2025-07-22
  • 指玄访道篇

    指玄訪道篇堪歎世間學修行,不明性理說道經。先天三寶拆散了,金木水火不相生。閉目枯坐假裝像,不知採取亂胡行。自己盲修自昧自,將錯傳人問自心。那裏是你生死竅,誰個才是本來真。冬至一陽在何地,夏至一陰怎麼生..

    8 知道 2025-07-22
  • 阴符经

    陰符經三百餘字,其言深奧,其理精微,鑿開混沌,剖析鴻濛,演造化之秘,闡性命之幽,為古今來修道第一部真經。唐陸龜蒙謂黃帝所著,宋陳淵謂黃帝受於廣成子,朱文公亦謂黃帝著,邵堯夫謂戰國時書,程伊川又謂非商末..

    10 知道 2025-07-22
  • 修真九要

    序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難事。以其至大至難,古人皆謂之天下稀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曉陰陽,存經久不易之志,循序漸進者,不能行之。後世學人,不究此事為何事,未曾學道,即欲成道;未..

    21 知道 2025-07-22
  • 修真後辯

    後序莊子謂大道不稱,大辯不言。蓋以道本無名,有何可稱?道本無形,有何可言?稱且不可,言且不可,更何可辯?然世有稱道者,有言道者。一自有稱,則是非混雜,而道不真矣;一自有言,則邪正相爭,而道有假矣。稱道..

    26 知道 2025-07-21
  • 修真辯難參證

    桐城劉一明著金蓋閔一得參證前 編大清乾隆王寅中秋之夜,月朗星稀。悟元默坐棲雲峰頂,神入恍惚杳冥之鄉,形歸虛無寂寥之境。[參證:即境通玄,門開山見,從而深入,何等活潑!個中“正子”、“活子”躍如照如矣!..

    23 知道 2025-07-21
  • 象言破疑

    象言破疑序丹經萬卷皆象言也。象言者,非直言,非明言,非空言,非異言,乃有物有則,有指有證,取象演真之言。後人不究其意,止執其象,在儒者讀之,以為怪誕不經;在道者讀之,以為包皮外象,甚至有執象猜疑,百般..

    20 知道 2025-07-21
  • 西游原旨

    西游原旨序西遊記者,元初龍門教祖長春丘真君之所著也。其書闡三教一家之理,傳性命雙修之道,俗語常言中暗藏天機,戲謔笑談處顯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從身體力..

    16 知道 2025-07-21
  • 西游记百回详注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悟元子曰:人身難得,無常迅速,生生死死,輪回不息;一失人身,永久惡趣,可懼可怕。舉世之人,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醉生夢死,碌碌一世;入於苦海而罔覺,陷諸火坑而不知,..

    20 知道 2025-07-21
  • 悟真直指

    叙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故欲尽其性,必先穷其性之理;欲至其命,必先穷其命之理。能明其理,则真知确见,而不为假者所惑,可以尽性,可以至命。否则,不穷其理,是非罔辨,邪正不分,入于旁门曲径,着空执..

    22 知道 2025-07-21
  • 悟道录

    天高地厚 日月归临 雷鸣风吹 四时代谢 月借日光 安炉立鼎 阳燧方诸 蜣螂狮兽黑铅水银 弄影侮像 种黍种麻 接桃接杏 发化水蛇 鹤胎龟息 水冻冰消 木茂水长松心竹节 木炭坏砖 尸肉尸发 水上火下 瓜果子仁 混水垢镜 动热..

    26 知道 2025-07-21
  • 无根树解

    无根树解序 余自童子时,常闻道者诵三丰真人《无根树》词,虽不知取义,而心窃爱之。及长慕道,常读此词,细研深究,无门可入。后遇先师龛谷老人,指示端倪,方知其中藏造化之机,泄性命之源,言简理明,包括丹道始..

    21 知道 2025-07-21
  • 通关文

    色欲关 恩爱关 荣贵关 财利关 穷困关 色身关 傲气关 嫉妒关 暴燥关 口舌关嗔恨关 人我关 冷热关 懒惰关 才智关 任性关 患难关 诡诈关 猜议关 悬虚关妄想关 生死关 自满关 畏难关 轻慢关 懦弱关 不久关 暴弃关 累债关..

    20 知道 2025-07-21
  • 神室八法

    神室八法序古仙云:道本无为而法有作。则是道为体,法为用,体用俱备,性命双修,循序渐进,未有不能入于圣贤堂奥者也。余自遇龛谷、仙留之后,知性命必用法以修之,阴阳必用法以调之,造化必用法以夺之,四象必用法..

    19 知道 2025-07-21
  • 敲爻歌直解

    敲爻歌直解序《敲爻歌》乃吕祖丹经中了命了性,有次有序,彻始彻终之口诀,非同其余诗词论说仅言大略也,盖此歌系吕祖成道以后所作,就其自已经历工程、火候、次序,细示于人耳。世之注疏者,多无真传,或以闺丹解,..

    12 知道 2025-07-21
  • 孔易阐真

    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体述门人冲和张阳全校阅后学孙明空重刊卷上大象传上干下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干为天,其德健,上干天,下干天,是天之一气上下流行不息,行健之象也。君子有见于此,知人资天之气而始,即..

    14 知道 2025-07-21
  • 丹法二十四诀

    第一诀[修补丹房] 培养后天,坚强色身。培养后天第一端,精神气旺耐饥寒。色身修得坚强了,避雨遮风好炼丹。第二诀[炼己筑基] 惩忿窒欲,克己复礼。炼己持心是筑基,尘情妄念尽抛离。果然炼到己无处,不动不摇物怎迷..

    13 知道 2025-07-21
  • 金丹四百字解

    金丹四百字解 注疏四百字真义歌 学人二十四要 丹法二十四诀金丹四百字解序《金丹四百字》,乃宋紫阳真人成道以后,遗与马处厚之文。其文初无定名,后人因其无名,即以《金丹四百字》名之。是文其言约而不繁,其义显..

    14 知道 2025-07-20
  • 会心外集

    卷上诗类五言绝句正道(二首)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一点真灵物,凡人未易知。龙虎诚虚比,乾坤亦枉然。但能知二八,自可炼先天。睹物有感满山树木栽,那有栋梁材。非是求全备,斧斤削不来。圣凡分途圣凡相隔者,只..

    14 知道 2025-07-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