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黃元吉

淨明忠孝全書卷之四

2025-04-21 11:14 知道

淨明傳教法師黃元吉編集

嗣 派 弟 子 徐 慧 校 正

玉真先生語錄外集

先生曰:入吾忠孝大道之門者,皆當祝國壽報親恩為第一事。次願雨暘順序,年穀豐登,普天率土,咸慶昇平。

先生曰:龍沙記,都仙言之千年之前,具載豫章職方乘,流傳至今,三尺童子莫不知之,非駕空無根之論也。龍沙自至元壬午生洲,綿亘豫章江心,非荒唐無驗之說也。本淨元明,心學之妙,課忠責孝。大教之典,不離日用常行之道,非幻譎怪誕之術也。真是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學者勉乎哉。

或問:都仙真君化生之事,可得聞乎?

先生曰:都仙於開闢之後,實禀太陽餘氣而生,猶木星之有紫炁。其三生之前,降神母胎,所以母夫人夢吞赤烏之精而孕,後世誤傳金鳳銜珠也。生而不凡,長而學道,內鍊已成,陽數告終,是名曰死。及再現世間,則不假父母遺體矣。積修至道,內鍊益明,又復蛻形者,示民有終也。暨三生出現,

則正當吳赤烏二年,建元改號,有開必先,仙身住世,內鍊轉轉明淨,及上昇之後,在天為星,所謂本體圓明,形而上者。又曰:傳說騎箕尾者,即此之義也。

或問曰:昨承師教,以都仙真君三生出現,不假父母遺體,審如此,緣何又有仙眷?

先生曰:都仙三生出現時,內鍊已成,不比凡夫中陰之身投胎。中陰投胎者,全假父母精血而成。仙身托胎者,純陽之體,聚成形,散成炁,借寓而已,所以不伺常人假父母遺體也。出胎之後,依然冠婚仕宦。蓋借此示現,以明人倫,以行忠孝。所以有父母妻子之屬,孝廉之舉,縣令之除,仙身示現凡身,焉得而無眷聚哉。

或問:都仙真君拔宅飛昇之事,有之乎?

先生曰:非謂血肉之軀,厨宅雞犬,高入九霄也。蓋得道之士,鍊之又鍊,內鍊既精,陰滓消盡,通體純陽,聚則成形,散則成氣,飄然上征,輕清者歸于天,無可疑者。若論厨宅雞犬,則主人道果既圓,自有神物挾之而去,止在海外諸洲島間耳。

先生曰:雷霆者,陰陽二氣耳,卻有善惡二神主之。陽氣為雷,陰氣為霆。雷有聲,霆無聲。雷性善,霆性惡。雷好生,霆主殺。凡令陰霆擊物者,非必一一出於上帝諄諄然命之也。蓋世間惡類不善之氣,自然感召。如人之不忠不孝,物之蠹害元氣者,肅殺之機,不能容隱。其陰氣既降,渣滓不能復升者,在地成形,謂之雷斧者是也。蓋陽雷之動,專主發生啟蟄,陰霆之動,專主傷殺焚擊,亦各從其類耳。所以霆擊之所,雷必給水,愈人之疾,亦是神物將功補過,不失好生之德。凡霆擊物,本處不覺,而遠聞霹靂一聲,乃是陽雷攝上陰霆之氣,緣此二氣不可須臾離故耳。如鍊靈砂,其硫黃禀太陽餘氣,水銀禀太陰餘氣,二物凝結而成,凡鼎之爆裂者,實硫黃為之也。硫黃一動,水銀即隨之,亦陰從陽之義,與陽雷攝陰霆之意等耳。

或問曰:先儒言雷霆,只是陰陽二氣凝聚,奮擊而然,言亦不及雷車、石斧之屬。何以道教中卻有雷神姓名,服色不一,果有之耶?果無之耶?願釋其疑。

先生曰:皆是也。吾聞大道之全,有渾然,有粲然。今夫雷霆,一陰一陽,其原實出先天之道,所謂渾然者是也。朱子有云:未發之前,氣不用事。若誅擊世間不孝惡物之類,則實有雷神奉行,所謂粲然者是也。若帝武乙,慢天獵河謂之閭,而遭震死,則見之史矣。今天動咸,必彰周公之德,則見經矣。渾然者,先天之道。粲然者,後天之氣。譬如王命征討不庭,穆清所出,此乃氣才用事之時。秪是綸音,初未見行陣之類,比似渾然之道一般。綸音纔發出去,則將帥、旌旗、士馬、戈甲,頗臨彼境矣,非粲然乎。又如發蟄行春,驅龍降雨,推此亦可知大概。真儒抱先天之學,只認著渾然之道,談多不及後天之詳。非不知也,特不言耳。後天法家,只認著雷天將之屬,無非粲然之氣,有時開佗,雷霆起處,多是漫不加省,箇中惟有曾踏上頭,關的親見過來也。先天後天,渾然粲然,無有不是。又曰:乾為天,降而為露。坤為地,升而為霧。一升一降為甘露。艮為山,山藏雲。震為雷,震動發生萬物。巽為風,風生巽位。離為火,故有雷。坎屬水,出霆而行殺伐。兌為澤,金生水,雨部屬之。

或問:陰陽二氣化形之理?

先生曰:陰搏陽激,發而為雷。陰凝陽流,走而為電。陰弱陽盛,起而為風。陰盛陽弱,聚而為雲。陰陽升降,蒸而為雨。陰陽舒和,降而為雪。陰否陽潰,飛而為霜。陰散陽泰,布而為露。升降不能,化而為霧。陰陽不暢,結而為雹。淫水為霓,淫火為魃。

或問:世間有一種不務德行之士,行道法則符將顯驗,此理如何?

先生曰:此輩是宿生曾於道教香火中積累功緣來,故今生受此報答。雖然,若更能崇行而知道,方謂之不朽功能。若不理道德,則不過一期適意耳。異時身後冥冥中,事緒亦不少矣。

或問:淨明法中符命,何其簡而又簡也?

先生曰:符者,契合之義。先天符命,下筆多尚輕清,又不須執泥篆文糺結者方謂之符,此中作用契合於道便謂之符。所以符同,不過直書四字而已。用至圓象時,所謂元炁歸根,神力最重。凡所到處,陽道勝陰,如日消冰。所攖者摧,所觸者破,視生意露在芒端者有間矣。

或問:周程朱張諸儒,先著書立言,多是力闢虛无寂滅之教,何邪?

先生曰:彼皆天人也,皆自仙佛中來,以公心為道,故生於儒中救世偏弊耳。大概三家之學,皆是化人歸善,世間皆闕不得。但二氏之教若過盛,則於綱常之教未免有所傷。如乘舟之偏重,則須移身而正之,舟平始可,行道亦猶是也。又二氏真人真僧,則皆是人欲淨盡,純然天性。奈何如此者少,末流之弊每多。真儒於是乎出以實理正學,而振飾之。既振飾已,翛然而逝,復歸天人境中矣。

又問:何以見得是天人?

曰:但看他剖析太極之妙處,便是學有所得的人,非天人而何?若道諸先儒,就裹無自得之妙,周子如何作出太極圖與《通書》?程子如何註《易》恁地合道?至如邵子《皇極經世書》,全是百原深山中靜坐工夫發現出來。晦庵南軒之註《四書》,皆是退有所據的人。象山若無所得,如何做得一代宗師?臨終祈雪一事,尤為奇特。若是杜撰漢,如何服得天下後世人心?要知真儒都是戒慎恐懼中做將出來,親見道體後說出話來,真是俯仰無愧。

又問:今說諸儒是天人,有何所據?

曰:謹按蜀本青元真人所註《度人經》云:三界之上,四種民天,多是歷代聖君賢臣居之,如羲文周孔之徒是也。浩劫交周,鴻濛開闢,此諸天人降生人間,開物成務以教民,庶為民之種,故稱種民。舊見《林侍宸傳》 ,一日入朝,見元祐姦黨碑,司馬光、程頤等諸名賢姓名皆在上。林公向之稽首,上怪,問卿何故作禮?林曰:時相輩捐為奸黨,臣等見之多是星宿之名。又如康節臨終時言,吾夢旌旗鶴鴈,導吾行萬山中,吾神逝矣。晦庵亦自是武夷洞天神仙,出來扶儒教一遍,晚節盤桓山中,文墨可見。紫清白玉蟾亦甚加敬,贊其遺像有云:皇極墜地,公歸于天,武夷松竹,落日鳴蟬。又云;兩楹之夢既往,一唯之妙不傳。晦庵亦曾註《周易參同契》,來多與鐵柱宮道士傅雲庵談道,有詩贈云:到處逢人說傅顛,相看知是幾生前,直携北斗傾天漢,去作龍宮第二仙。至今手澤遺像留本宮種德堂。然諸先儒語言文字中,止塞抑遏之辭,隱然是世道之福,二教之福。時人不覺,爾靜思方見得這道理出。

又問:世間止存儒教,可乎?

曰:是何言歟?若二氏之教可滅,則天滅之久矣,何至今日?後之學者,凡見先儒言語文字,要體認得大意,是振飾世教,不必膠柱鼓瑟,泥其文辭可也。且宜泯默自修為是。間有未量己之德行,望見先儒言語,於是極口觝排,何如貼身且看自己生平,於事先奉親分上,無欠缺否?能自拔於利欲之中,實如古人冰糵自處否?能不愧暗室屋漏否?若踐履事事是得先儒了,又須念周程張朱輩,皆是再來的人,皆是有福的人。我未能然,不可更添言語也。大凡人自己本來福積不厚,肆口又無忌憚,愈見薄福去。要見薄福的證驗,平生數奇多忤,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處便是也。福薄後業愈重矣,業重則再出頭來,面目又別了。大概仙佛自是累劫修積大福大德之人,於救世護生不可謂之無功,未庸輕議之也。其實世間聰明之士,無惜自修,其本進進不已,到得聖賢地位時,點頭一笑,方知吾言之不妄。

先生曰:釋氏警策有云,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已棄離。不能安國治邦,家業頓捐繼嗣。如此看來,出家之士甚有濟河焚舟氣象矣。當作如是思惟,退步則其舟已焚,進前自應努力。所謂努力者,精持戒行,一心在道。或勤勞材幹,香火功緣,他時自然有好收因結果。若不能思惟策中四句,猶且躭酒嗜肉,好色貪財,與下俗無少異,熙熙度日,悠悠一生,不覺不知,尖檐兩頭脫也。何況不耕而食,不蠶而衣,日受人天供養,全無慚愧,不知補報。卻是樂中受了,苦中還佗,惡境臨身,悔之何及。細細思之。

或問:祈禱亦有卒無感應者,何耶?

先生曰:雨陽關係天地間生意,至誠求請烏得不應。若平日操修涵養不能上合天心,一旦欲求其應,不亦難乎?人事盡時,天理自見。

或問:諸家鍊度,動是百十道符,完形續體。今淨明只是鍊度一符,無乃太簡乎?

先生曰:至道不煩,只是以善化惡,以陽制陰,收萬歸三,收三歸一二鍊消陰滓,身淨自然化生。每見後天之法,不曾究竟得一箇大本領,搬出許多枝梢花葉,徒為已墮之魂,重添許多妄想。淨明先天之學,只要了得核中有箇仁,仁中有一點生意,藏之土中,春氣纔動,根生幹長,都出自然,豈曾見天公親刻枝葉也哉。又曰:夜靜則陰靈易達,日陽則地祇難通。事關幽冥,須用靜夜。

又問:教中鍊度之法,簡切之妙,既聞命矣。但一暘之義,可得聞乎?

曰:混沌之初,譬如一滿甕中,純是濁水相似。澄湛既久,輕清上浮,重濁下沈,天地分矣。上下纔分,便有一點真陽生於其中,名之為日者是也。據某看來,自古及今,天地之中只是一點陽光為之主宰,足以鎮世。所謂陰者,不是別有一物,只是陽之影耳。所以道是陰從陽,又道是陰陽不須臾離。經云:太陽真精,為萬物祖。又云:月本無光,望如黑鑑,日滉水光,映以為明。又經云:月待日明。亦是此義也。又云:九陽之精為日,十陰之精為月,日月之精,和合為星辰。以此觀之,星月皆受日之光,見得天地間分明,只是一點陽光為萬物,主宰。但舉一暘二字,則星月之光皆在其中。若說三光,則涉支離分散。若舉一暘,則是歸併底說話。木本水源,歸根復命。元氣聚一,豈不妙哉。

又問:何不只寫陰陽之陽字,今寫日傍暘字,是取何義?

曰:按韻註,暘是日出,又是日氣。蓋為一切幽亡魂類,當初眼光落地時,全體歸陰。所以曰幽關,又曰長夜,受諸苦惱,不睹光明。故今而受鍊者,仰承陽光照射,譬如更闌昏黑,忽睹海角光生,萬物精神相照。又如積雨開霽,人情自然舒暢和悅。所謂日出者,此也。若頻頻受鍊者,積陽自生溫暖之氣,一如寒谷回春,雪消冰解,草木群品萌芽進發,生意盎然矣。所謂日氣者此也,一暘鍊度其義如此。

或問:前云陰是陽之影,果爾陰中有主宰之神也無?

先生曰:陽有陽之至神,太陽上帝是也。陰有陰之至神,太陰皇君是也。烏得而無主宰聖人,尊陽貴陰,蓋以此義。

又曰:但是人身之影,亦有神道。書言人影益炬,可數至九。數九影之神,亦各有名。古者有相人影濃淡,知貴賤壽夭,有艾灸人影療病者。又如蠱蜮之類,皆射人影而肆毒者,烏得無神。

又問:兩曜中間,日烏月兔,是取何義?

曰:日體外陽而內陰,月質外陰而內陽。日中金烏實表陽中之陰,月中玉兔實表陰中之陽。所以曰坎離之精,互藏其宅。余昔面受都仙之旨,教令作鍊度火符,先於圓象中心著一墨點,水符,先於圓象中心著一朱點,正取水陰根陽、火陽根陰之義。所以經云:玄烏縞兔,交以天精。蓋表陰陽生生不窮之妙理也。

或問:淨明告斗之法,何為不設斗燈?何為符命絕少?

先生曰:汝知星斗之所出乎,太極一真之源也。由太極而生陰陽五行,天賦人受,謂之建順五常。經云:日月五星,謂之三光,其配屬者,謂之大魁七元,陽明貪狼,陰精巨門,即是日月,其餘五星,即屬五行。七曜大明,彰示萬方者,只是天地中間二五之精,卻皆屬後天,返真還元,同歸太極,而歸無形,是為淨明大道,先天之宗本也。所以通真達靈,貴在得氣之先。今向淨明二曜,九氣之燈,焚符所告者。昔都仙真君有旨云:此名先天之斗,蓋指太極而言也。譬如尋流沂源,著衣舉領。先天之法,貴乎簡者,就發端處用工,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雖然,若不知自己身中中黃太乙之妙,又焉能感動天心北極也哉。若只靠存想之繁,符篆之多,吾但見其神離氣散耳。一真之妙,竟復何在?以是觀之,若無本領之士,此法亦未易行也。

或問:都仙真君斬蛟之劍,可得聞乎?

先生曰:道劍也,智鍔慧鋒,實出一氣。未發之先,寂然不動,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既發之後,形而下者謂之器。如星殞於地而為石,霆所擊處有遺斧,即陰氣之渣滓。今廬陵玄潭觀所藏之劍,非鐵非石,長不踰尺,實智鍔慧鋒之渣滓也。

或問:世傳都仙真君役鬼工鑄鐵柱之說,有之乎?

先生曰:神道設教,普化下根,其實只是地之精華融結成形。其出現也,有應驗,有時節。當時都仙道果圓成,天地之氣無不應驗。此柱非假鎔鑄,自然出現,以鎮壓一境耳。如魏青龍年,張掖柳谷口水溢湧寶石者,為晉世之開先。唐貞觀中,源州松昌鴻池谷中,忽湧五石青質白文者,昭李氏之靈祚也。

先生曰:參學之士,親書誓詞,投吾為師,吾為奏聞都仙,轉奏上天,普告三界,依法付度。不須申奏文字,醮謝不限定儀,不得舉債泛費。

淨明忠孝全書卷之四竟

書名:淨明忠孝全書。元·黃元吉等編撰。六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平部。世謂仙道者,遺世絕物,豈其然乎。西山玉真劉先生,繼旌陽仙翁淨明之道,必本於忠孝,匪忠無君,匪孝無親,八百之仙率是道矣。噫,非忠非孝,人且不可為,況於仙乎。維孝維忠,仙猶可以為,況於人乎。古人云:欲脩仙道,先脩人道,舍是何以哉。光禄大夫蔡國公知經筵事張珪序。

猜你喜欢

  • 周易闡真

    周易阐真序自秦焚典策,惟易以卜筮之书,仅得不毁。汉除挟书之律,易经始置博士,而焦京田孟之属,大多以灼揲占验为能,遂使圣神授受三古奥奇,或与风角乌情视为小说家言,而易流为卜筮之书。逮后伯阳魏氏,始合三易..

    15 知道 2025-07-22
  • 參同契箋注

    《參同契》者,辭寡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業,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無准,序以為政,不至太平。伏食其法,未能長生。學以養性,又不延年。至於剖析陰陽,合其銖兩,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

    19 知道 2025-07-22
  • 指玄访道篇

    指玄訪道篇堪歎世間學修行,不明性理說道經。先天三寶拆散了,金木水火不相生。閉目枯坐假裝像,不知採取亂胡行。自己盲修自昧自,將錯傳人問自心。那裏是你生死竅,誰個才是本來真。冬至一陽在何地,夏至一陰怎麼生..

    10 知道 2025-07-22
  • 阴符经

    陰符經三百餘字,其言深奧,其理精微,鑿開混沌,剖析鴻濛,演造化之秘,闡性命之幽,為古今來修道第一部真經。唐陸龜蒙謂黃帝所著,宋陳淵謂黃帝受於廣成子,朱文公亦謂黃帝著,邵堯夫謂戰國時書,程伊川又謂非商末..

    13 知道 2025-07-22
  • 修真九要

    序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難事。以其至大至難,古人皆謂之天下稀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曉陰陽,存經久不易之志,循序漸進者,不能行之。後世學人,不究此事為何事,未曾學道,即欲成道;未..

    24 知道 2025-07-22
  • 修真後辯

    後序莊子謂大道不稱,大辯不言。蓋以道本無名,有何可稱?道本無形,有何可言?稱且不可,言且不可,更何可辯?然世有稱道者,有言道者。一自有稱,則是非混雜,而道不真矣;一自有言,則邪正相爭,而道有假矣。稱道..

    27 知道 2025-07-21
  • 修真辯難參證

    桐城劉一明著金蓋閔一得參證前 編大清乾隆王寅中秋之夜,月朗星稀。悟元默坐棲雲峰頂,神入恍惚杳冥之鄉,形歸虛無寂寥之境。[參證:即境通玄,門開山見,從而深入,何等活潑!個中“正子”、“活子”躍如照如矣!..

    23 知道 2025-07-21
  • 象言破疑

    象言破疑序丹經萬卷皆象言也。象言者,非直言,非明言,非空言,非異言,乃有物有則,有指有證,取象演真之言。後人不究其意,止執其象,在儒者讀之,以為怪誕不經;在道者讀之,以為包皮外象,甚至有執象猜疑,百般..

    21 知道 2025-07-21
  • 西游原旨

    西游原旨序西遊記者,元初龍門教祖長春丘真君之所著也。其書闡三教一家之理,傳性命雙修之道,俗語常言中暗藏天機,戲謔笑談處顯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從身體力..

    18 知道 2025-07-21
  • 西游记百回详注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悟元子曰:人身難得,無常迅速,生生死死,輪回不息;一失人身,永久惡趣,可懼可怕。舉世之人,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醉生夢死,碌碌一世;入於苦海而罔覺,陷諸火坑而不知,..

    21 知道 2025-07-21
  • 悟真直指

    叙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故欲尽其性,必先穷其性之理;欲至其命,必先穷其命之理。能明其理,则真知确见,而不为假者所惑,可以尽性,可以至命。否则,不穷其理,是非罔辨,邪正不分,入于旁门曲径,着空执..

    26 知道 2025-07-21
  • 悟道录

    天高地厚 日月归临 雷鸣风吹 四时代谢 月借日光 安炉立鼎 阳燧方诸 蜣螂狮兽黑铅水银 弄影侮像 种黍种麻 接桃接杏 发化水蛇 鹤胎龟息 水冻冰消 木茂水长松心竹节 木炭坏砖 尸肉尸发 水上火下 瓜果子仁 混水垢镜 动热..

    27 知道 2025-07-21
  • 无根树解

    无根树解序 余自童子时,常闻道者诵三丰真人《无根树》词,虽不知取义,而心窃爱之。及长慕道,常读此词,细研深究,无门可入。后遇先师龛谷老人,指示端倪,方知其中藏造化之机,泄性命之源,言简理明,包括丹道始..

    22 知道 2025-07-21
  • 通关文

    色欲关 恩爱关 荣贵关 财利关 穷困关 色身关 傲气关 嫉妒关 暴燥关 口舌关嗔恨关 人我关 冷热关 懒惰关 才智关 任性关 患难关 诡诈关 猜议关 悬虚关妄想关 生死关 自满关 畏难关 轻慢关 懦弱关 不久关 暴弃关 累债关..

    20 知道 2025-07-21
  • 神室八法

    神室八法序古仙云:道本无为而法有作。则是道为体,法为用,体用俱备,性命双修,循序渐进,未有不能入于圣贤堂奥者也。余自遇龛谷、仙留之后,知性命必用法以修之,阴阳必用法以调之,造化必用法以夺之,四象必用法..

    20 知道 2025-07-21
  • 敲爻歌直解

    敲爻歌直解序《敲爻歌》乃吕祖丹经中了命了性,有次有序,彻始彻终之口诀,非同其余诗词论说仅言大略也,盖此歌系吕祖成道以后所作,就其自已经历工程、火候、次序,细示于人耳。世之注疏者,多无真传,或以闺丹解,..

    12 知道 2025-07-21
  • 孔易阐真

    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体述门人冲和张阳全校阅后学孙明空重刊卷上大象传上干下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干为天,其德健,上干天,下干天,是天之一气上下流行不息,行健之象也。君子有见于此,知人资天之气而始,即..

    14 知道 2025-07-21
  • 丹法二十四诀

    第一诀[修补丹房] 培养后天,坚强色身。培养后天第一端,精神气旺耐饥寒。色身修得坚强了,避雨遮风好炼丹。第二诀[炼己筑基] 惩忿窒欲,克己复礼。炼己持心是筑基,尘情妄念尽抛离。果然炼到己无处,不动不摇物怎迷..

    15 知道 2025-07-21
  • 金丹四百字解

    金丹四百字解 注疏四百字真义歌 学人二十四要 丹法二十四诀金丹四百字解序《金丹四百字》,乃宋紫阳真人成道以后,遗与马处厚之文。其文初无定名,后人因其无名,即以《金丹四百字》名之。是文其言约而不繁,其义显..

    15 知道 2025-07-20
  • 会心外集

    卷上诗类五言绝句正道(二首)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一点真灵物,凡人未易知。龙虎诚虚比,乾坤亦枉然。但能知二八,自可炼先天。睹物有感满山树木栽,那有栋梁材。非是求全备,斧斤削不来。圣凡分途圣凡相隔者,只..

    15 知道 2025-07-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