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好问传 / 朱东润

第九章 取道河南

2025-05-20 16:01 元好问传

好問這一次回鄉,是取道洛陽的。路是迴遠了,但是一入河南,他的故國之情,洶湧澎湃,蕩激滿腔,竟是不能自抑。人的思想感情,都以為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其實在感情觸發的當中,是無法控制的。好問的上書耶律楚材,亟於出仕新朝是真的;他的趨附嚴實、張柔,委蛇新貴,也是真的,這都是不可為諱的。假如認為他是張巡、許遠,他固然無此胸襟,無此氣魄;即使認為他是杜甫、元結,他也未必有此深情;他不是司空圖,甘心飢渴,他也不是韋莊,痛心他鄉。在他追求聊寄一枝的時候,他是干求過一時權要的,我們要存心為他諱飾,這是不顧事實。但是他畢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他看到洛陽宫殿化為塵的時候,他能不痛心!在他看到三百年來涵養出,却將沙漠换牛羊的時候,他能不流涕!人是從原始動物裏演化而來的,但是自從元謀人出現以來,畢竟已有一百八十萬年,這一百八十萬年固然在星球世界之内不過是一刹那,但是我們不是星球,而是有血有肉的人,這一百八十萬年,究竟已經把我們教訓得比禽獸高明了一些。即使只是一些,然而有了這一些些,和兩鰭劃水,或是四腳著地的時候,已經高明得很多很多。

我們不妨好好地讀好問這一次旅途中的詩。

大簡之畫松風圖為修端卿賦二首

董元老筆鬱盤盤,萬壑蒼雲復此看。絶似鳳凰山下路,秋風無際海波寒。

新亭相泣血沾襟,一日神州見陸沉。好就崆峒山叟問,醉眠春晝果何心。

過三鄉望女几村追懷溪南詩老辛敬之二首

雲際虚瞻處士星,案頭多負讀書螢。筆端有口傳三篋,石上無禾養伯齡。從昔葛陂終變滅,只今韓嶽漫英靈。因君重為前朝惜,枉破青衫買一經。

萬山青繞一川斜,好句真堪字字誇。棄擲泥塗豈天意,折除時命是才華。百錢卜肆成都市,萬古詩壇子美家。欲就溪南問遺事,不禁衰涕落烟霞。

高門關

高門關頭霜樹老,細路千山萬山繞。亂餘村落不見人,霰雪霏霏暗清曉。莘川百里如掌平,閑田滿眼人得耕。山中樹藝亦不惡,誰遣多田知姓名。許李申揚竟何得,只今唯有石灘聲。

從蔡州破後,到乃馬真皇后稱制,現在已經十年了,中原還是一片荒涼,兵禍連天,閑田滿眼,這個責任是誰的呢?然而兵禍還得繼續下去,閑田還得閑散下去。遺山為修端卿賦新亭相泣血沾襟,一日神州見陸沉,前面的日期還長呢,神州陸沉,真不知伊於胡底?

五律有《舊國》一首:

舊國分崩久,孤兒展省初。客衣留手綫,驛傳失肩輿。夢拜悲兼喜,心飛疾亦徐。殷勤南去雁,先為到商於。

手迹當指隴城夫人。好問歲餘即由叔父撫養,及叔父格去世後始歸秀容,詩中言南雁商於者,其故在此。

好問重過河南,感懷今昔,悲慨獨深,其詩雖不記年月,但為懷舊之作,則一望而知。大都為七律,以其惻愴感喟,情見於辭,不獨詩為心聲,好問亦以此見長。

為鄧人作詩

再見州人本不期,相留相挽忍相違?攜盤渭水堪流涕,種柳金城已合圍。事去恍疑春夢過,眼明還似故鄉歸。題詩未要題名字,今是中原一布衣。

時代是大變了,十年以前,好問是鄧州屬縣的一位縣令;十年以後,好問只是中原的一個布衣,地位完全不同了。但是去職十年,還能回到故地,官位已空,人情猶在,這裏正見出好問在鄧州還是一位不負衆望的地方官。

贈張主簿偉

江岸墳荒草棘秋,朱陽南下重君憂。弓刀近塞人烟少,林壑經霜虎跡稠。究竟畏途知有漸,激昂高義報無由。從今弟侄通家了,莫向瓜田認故侯。

這裏點出他這次來鄧,主要是為的遷墓,同時他也不斷地提出自己是故侯了,對於當前的政治他不再過問,事實上他也無從過問了。戰事正在積極地重新進行。正大以前,宋、金邊界不是太平無事的,但是宋、金雙方都無意大戰,在金人雖然有人提出要向南方擴大以補償北方的損失,但是究竟没有兩面作戰的魄力;在宋人則主要致力於經濟發展,同時也不免有一些卞莊子刺虎的用心,蒙古和金人的鬥争,勢必一死一傷,坐待收拾兩個北方民族的鬥争結果。現在情形不同了。金人已經失敗了,一部分已經各投南北,自謀出路,一部分則已改漢姓,不留蹤跡。蔡州之破,好像是一場魔術表演的終止,什麽都没有了。

是不是完全都没有了呢?有的。現在的戰場上出現的是蒙古和宋的對立,無論宋人是怎樣地只願意在對外貿易、在海上交通方面争取強大,蒙古是準備在南北戰場上決定勝負的。嚴實雖死,張柔還在,這個漢族出身的鷹犬正在磨喙展翅,準備為蒙古主子賣命,向南宋積極進攻。蒙古人更有不少的英雄名將,各自争取立功報國的機會。在蒙古積極南進的當中,宋人當然也作相應的準備,在瓦舍的説書會上,從關勝到李逵,從戴宗到一丈青都出現了。西北戰場上的楊雄,東京紛亂中的燕青也都出現了。他們是四面八方之人,時代相距三五十年,甚至八九十年,可是在南宋的瓦子這樣的説平話的攤子上都出現了。這是偶然嗎?是偶然,是由瓦子説書人偶然地想起纔會出現的,然而也是必然,因為説書人如王六大夫之類,他的腦神經裏只有這幾個人,一旦要他列數宋代中興名將,腦細胞裏僅有這幾位,於是他們薈聚一起便成為中興名將,而他們的大功,當然就是在徽、欽二帝被俘北上以後,能在南方集合,重行舉起獨立的大纛,殺退那個使用拐子馬、鐵骨朵的女真武士。這樣的亂抓拏,胡湊合,在我們今天看來,確實幼稚得非常可笑,但是在戰争的狂熱中,各式各樣的思想趁機出現,原是意中的。

贈答要襄叔二首

長洲連日遠相迎,展讀新詩眼倍明。鄧下舊人多念我,感君兼有故鄉情。

文擬邳侯下筆難,韜春一讀不知寒。名家未覺風流減,洗眼青雲看阿端。

下黄榆嶺

北厓玄武暮,黕黑如積鐵。東厓劫火餘,絢爛開錦纈。就中嶺頭一峰凸樸奇,剩費寒雲幾千疊。摩圍可望不可到,青壁無梯猿叫絶。林烟日射彩翠新,跬步疑有黄金闕。畫工胸次墨汁滿,那得冰壺貯秋月。直須潮陽老筆回萬牛,露頂張顛揮醉帖。石門細路無澗泉,行人飢渴挽不前。辛苦黄榆三十里,豈知却有看山緣。

驅豬行

沿山蒔苗多費力,辦與豪豬作糧食。草庵架空尋丈高,擊版摇鈴鬧終夕。孤犬無猛噬,長箭不暗射。田夫睡中時叫號,不似驅豬似稱屈。放教田鼠大於兔,任使飛蝗半天黑。害田争合到渠邊,可是山中無橡术。長牙短喙食不休,過處一抹無禾頭。天明壟畝見狼藉,婦子相看空淚流。旱乾水溢年年日,會計收成纔什一。資身百備粟豆中,儋石都能幾錢直。兒童食糜須愛惜,此物群豬口中得,縣吏即來銷税籍。

什麽叫銷税籍?這不是免税,而是没收土地。就是説豪豬糟踏之餘的一些殘剩,兒童還得要好好地愛惜以備公家的需索。萬一縣吏來了,没收土地,我們還怎樣生活下去呢?

《元好问传》是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漫长学术生涯的绝笔之作。经始于八四,八五年,完稿于八七年,此传不仅写出元好问的一生,写出他的追求和坚持、妥协和经营、委曲和痛苦,更写出从靖康之变到崖山覆亡一百五十年间重大关键史事,以及在辽、金、夏、蒙古环伺恶斗中,金、宋王朝的最后失败,中华民族经历了史上惨烈的苦难。作者不回避元好问为崔立撰碑、投书耶律楚材、依附严实、谀颂张柔等行为之可圈可议,更以同情立场对身处乱世之诗人无从主导命运有所理解,对元好问文学成就有充分揭示。

猜你喜欢

  • 第九章 勤劳

    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伏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天下事,未由不由艰苦中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趋功不敏。一处弛,则百处懒矣。..

    21 曾胡治兵语录 2025-09-0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19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 第七十六 陳廷焯

    自常州派之興數十年後而有莊、譚。莊棫字中白,號蒿庵,丹徒人;譚獻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人。蒿庵叙《復堂詞》曰:夫義可相附,義即不深,喻可專指,喻即不廣。托志帷房,眷懷君國,温、韋以下,有跡可尋,然而自宋..

  • 第七十五 曾國藩

    有清叔季之間,以事業文章著者,無踰曾國藩右。國藩字滌笙,道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丁憂歸,再起治兵事,負天下重望,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卒于任,諡文正,有《曾文正全集》。曾氏治古文於桐城派中衰之後,一以雄..

  • 第七十四 張惠言 周濟

    張惠言,字皋文,武進人,少爲詞賦,惲子居嘗以爲自相如、枚乘没後,二千年無此作。既而與子居同爲古文,遂爲陽湖派鉅子。其學深于《易》《禮》,嘉慶中以進士官編修卒,有《周易虞氏易》《儀禮圖》及《茗柯詩文集》..

  • 第七十三 惲敬 包世臣

    繼桐城派古文而興者有陽湖派,而爲之宗主者,惲敬、張惠言二家。惲、張之學古文,皆由桐城派入。惠言《送錢魯斯序》云:魯斯大喜,顧而謂余,吾嘗受古文法于桐城劉海峰先生,顧未暇以爲,子儻爲之乎?余愧謝未能。已..

  • 第七十二 阮元 [1]

    乾隆、嘉慶之間,主張駢體,與古文家争文章之正統者,則有阮元。元字伯元,號芸臺,儀徵人,乾隆進士,道光時官至大學士,有《揅經室集》。芸臺早歲受知于孫梅,梅字松圃,號春浦,烏程人,乾隆進士,官太平府同知,..

  • 第七十一 章學誠

    章學誠字實齋,會稽人,乾隆進士,官國子監典籍,邃于史學,以纂修方志爲時所重,有《文史通義》《校讎通義》《實齋文鈔》。 [1]劉子玄論史家,謂才、學、識三者缺一不可,實齋指爲此猶文士之識,非史識也,未足以盡..

  • 第七十 趙翼

    與隨園同時以詩名者,曰趙翼、蔣士銓。翼字雲松,號甌北,陽湖人,乾隆進士,累官至貴西道,有《廿二史劄記》《陔余叢考》《甌北詩集》《甌北詩話》。方甌北刻集時,或評其詩曰:雖不能及杜子美,已過楊誠齋矣。甌北..

  • 第六十八 沈德潛 [1]

    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乾隆間舉鴻博未遇,後成進士,累官至禮部侍郎,有《歸愚詩文鈔》《古詩源》《唐詩别裁》《明詩别裁》及《清詩别裁》,其論詩之説,見《説詩晬語》。歸愚少時受業横山之門,然其持論略異,則環..

  • 第六十七 紀昀

    紀昀字曉嵐,晚號石雲,獻縣人,乾隆進士,累遷侍讀學士,坐事戍烏魯木齊,尋釋還,後官至協辦大學士,任《四庫全書》總纂,校訂整理,一生精力,悉注於此,年八十二卒,有《紀文達公遺集》。曉嵐論析詩文源流正僞,..

  • 第六十六 姚鼐 劉開

    姚鼐字姬傳,桐城人,乾隆進士,散館主事,遷郎中,告歸主講鍾山書院,年八十五卒,有《惜抱軒全集》《九經説》《三傳補注》等書,學者稱爲惜抱先生。嘗撰集《古文辭類纂》及《今詩選》以教後進,而《古文辭類纂》尤..

  • 第六十五 方苞 劉大櫆

    清初古文家侯方域、魏禧,皆天才縱恣,不屑屑拾古人唾余。汪琬文稍質厚,然其《答陳藹公論文書》,亦謂古人爲文,其中各有所主。 [1] 蓋清初之人,席前明余習,其議論固如此。及桐城派代興而論大變。桐城派以方苞爲..

  • 第六十四 李漁

    聖歎評《西厢》,全是文人見地,于戲曲之甘苦,未能深知。至李漁則以戲曲家而論戲曲,其中甘苦,言之娓娓,此則吾國文學批評中僅有之人才也。漁字笠翁,錢塘人,康熙時流寓江寧,著《一家言》,有《風筝誤》等傳奇十..

  • 第六十三 金人瑞

    明季以來,批評戲曲及小説之風漸盛,逮明社既屋,其風不衰,而金人瑞、李漁二人之論,遂爲一代之高峰。自兹以降,間有述作,莫能與之伍矣。述金人瑞之論于次,李漁别見。人瑞一名喟,字聖歎,長洲人。本姓張,名采,..

  • 第六十一 葉燮

    葉燮字星期,號已畦,嘉善人,康熙進士,官寶應知縣,被劾歸,居吴縣之横山,學者稱爲横山先生,有《原詩》,《已畦詩文集》。《原詩》有《内篇》《外篇》,其説以不蹈襲前人,能自立言爲主,深源於正變盛衰之所以然..

  • 第六十 吴喬 趙執信 [1]

    李、何言格調,漁洋言神韻,格調之説變而爲枵響,神韻之説流而爲蹈空,兩説均不能無弊。 [2] 與漁洋並世而立論違反者,則有吴喬、趙執信。喬字修齡,崑山人,有《圍爐詩話》、《西崑發微》、《答萬季野詩問》。執信..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