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哥伦布 / 林白水

第四章 英雄之遭遇

2025-05-27 17:54 哥伦布

一、学业上之遭遇

古昔圣贤,所以列朋友于五伦之内者,盖以朋友者,智识可以相交换,道德可以相切磋,患难可以相救助也。古语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然则朋友者,岂可以势利相成乎?故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又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由此观之,人焉可不慎于交友哉!

呜呼!吾观于哥伦布,乃知凡人学问之能成立,实惟朋友之是赖矣。哥伦布既游于葡萄牙,乃娶一葡女为妇,女名佛挨。佛挨,父老于航海,然早死。哥伦布既娶葡女,居于女家。佛挨母,见哥伦布好航海之学,乃以其夫航海之事,告哥伦布。又以其夫所作地图,及旅行日记示之,哥伦布学问因以大进。

托斯客者,法国人,富于学问,且精地理。哥伦布闻其名,遂与结交。有友名挨尔者,亦精航海之术,著书甚多。托氏悉举其日记,以赠哥伦布。而佛挨(即哥伦布妻)妹嫁于披托罗,披托罗亦著名之航海家,每告哥伦布海上必有新陆,西行可达也。

有人告哥伦布,于海中曾拾一木片。此片为非洲人雕刻之物,盖自西风吹来,西方必有未发现之陆矣。而当时又盛传有大树叶及大芦,时漂流于海岸。意其芦叶,皆来自印度也。

哥伦布既赖朋友之助,学业日进,又时时就航海人问以海上所见。每有所闻,咸记之于簿,备参考焉。

二、事业上之遭遇

哥伦布既居其妻佛挨家。久之,佛挨病死,哥伦布益困,负债甚多。债家索钱不得,夺哥伦布地图而去。盖哥伦布尝据古书,及朋友之言,参以航海家所亲见海上情况,制一最精地图,日夜按图研究学问,尝宝此图若宝其生命。今既为债家所夺,痛惜欲死。于是抱其子而逃,逃至西班牙,无所投宿。日暮矣,欲入旅馆,然无一钱,又无行李。旅馆主人以为丐也,拒之。于是哥伦布抱其子,立于一教会之门。教长吉安者,博学之君子也,且为西班牙女王所信任。吉安氏一见哥伦布,怜其无依,延之入宿。

哥伦布既入宿,因与吉安氏谈,知吉安氏富于学问,乃举平日所研究之地理学以告,且言欲自航海发现大陆。吉安氏惊喜良久,因作书告西班牙候补教长弗挨尔,请其告女王,谓有哥伦布者,欲乞女王之助,与以金及船数只,将航海寻陆地也。

时西班牙适有兵事,女王伊沙卑,方日夜筹国计。而弗挨尔亦怪哥伦布此请,殆类疯痢,以为海上安有新陆地?彼哥伦布不过欲欺女王,图得金耳。乃置吉安之书,不告女王。

哥伦布在西班牙京,日夜望女王召己入见,久之,竟不得报。而西班牙教会,咸斥哥伦布之妄,以为地圆之说,非教经所言,哥伦布殆异端之邪说也。哥伦布既为教会所摈斥,不得一见女王,穷困益甚,衣履垢敝,面目憔悴。会西班牙兵事定,弗挨尔乘女王无事时,乃告女王,外间有哥伦布者,欲于海上寻陆地,彼盖以地为圆,国人斥之,彼终守其说不变。今穷困将行乞矣。女王闻之大惊异。弗挨尔乃呈教长吉安之书,于是女王召哥伦布入见。女王既见哥伦布,而奇其人。哥伦布在女王前,极地道圆之说可信,海上必有陆地。但求女王助彼,终能成功,报女王也。女王许之。然其时教会权力甚大,凡国家之事,必经教会会议,而后乃行。以故女王虽许哥伦布,犹必待教会议决。哥伦布待既久,贫益不支。

乃又往求教长吉安,作书女王,催其速向教会提议。

哥伦布坚守宗旨,以为海上必有新陆。乃与西班牙政府约,苟得陆地,必以彼为新陆地之总督,且须以新陆地每岁所得之金分之。是时教会本不信哥伦布之言,咸谓政府若助哥伦布,彼苟不得地,则徒糜政府巨金;即得地,而哥伦布且将自为总督,岁收其所入,则西班牙政府何利焉?于是决议不许其请。

哥伦布在西班牙久,初欲求见女王而不得。既见女王,许其请矣,又待教会提议,教会久不议。终复藉教长吉安作书催之,提议矣,而卒不许。于是哥伦布辛苦十八年矣,竟不得达其志,乃命其弟往英国,请于英王。英王亦却之。哥伦布不得已,乃去法国。哥伦布既去,西班牙女王,自思以金钱故,而却豪杰之请,恐为他国笑也。急遣使者追之,使者追哥伦布返。于是女王与哥伦布订约,遣之航海。

【批评】

哥伦布之学问,得朋友之力甚多。苟当时不交托斯客,便不能得弗埃尔之日记;不交披托罗,便不能坚其西方陆地之想。可见交学问之友,受益正自不浅。孔子称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观哥伦布好就航海者,问以海上之事,有闻必记,用备参考。此等航海者,大半皆下流不读书之人,而哥伦布独不耻于下问。今之少年,好轻视下等社会之人,故见闻终不能广。

妻死子幼,索债纷纷,宝贵之地图,卒为债家所夺,此一难堪也。由葡萄牙赴西班牙,途中不名一钱,投宿无所,徘徊于教会之门,二难堪也。幸得教长知己,且为作书,介绍于女王。想哥伦布此时,喜慰极矣。而孰知西班牙又有兵事,女王日筹国计,弗挨尔又搁教长之书,使不得达。同时复遭教会排斥,真有途穷日暮之境,三难堪也。幸兵事大定,女王召见,且许为之助力。此时哥伦布,方自谓成功八九矣。而孰知教会会议,率不之许?而其弟往说英王,又不成功,于是不得已而去法国,四难堪也。欲图大事,必经许多难堪。若非有大忍耐心,安能达其希望?

一、学业上的遭遇

古代的圣贤,之所以把朋友列入了五伦之内,是因为他们认为,朋友是智慧学识上可以相互交换、道德上可以相互切磋、患难时可以相互救助的人。古语说:一个人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那么多半会变得孤陋寡闻。然而所谓的朋友,岂能是凭借权势和利益就能成就的呢?因此孔子说:不要交与自己志趣不同的朋友。又说:有三种朋友多多益善,一种是为人耿直的朋友,一种是懂得体谅他人的朋友,一种是见多识广的朋友。由此看来,人们交友怎么能不谨慎呢!

唉!我通过哥伦布的事迹,才知道凡是能成就学问的人,实在是对朋友有所依赖的啊!哥伦布游学于葡萄牙后,就娶了一个葡萄牙女为妻,名叫佛挨。佛挨的父亲是一个擅长航海的人,但是死得很早。哥伦布娶了葡萄牙女后,就居住在女方家里。佛挨的母亲看见哥伦布喜欢研究航海知识,就把丈夫航海的经验告诉给他,又把她丈夫所作的地图和旅行日记都给他,哥伦布的地理学问也因此而有了很大长进。

托斯客,是法国人,学问深厚,并且精通地理学。哥伦布听说他的名声以后,就与他结交。托斯客有个名叫挨尔的朋友,也是个精通航海技术的人,著述很多。托斯客就把他手里挨尔所作的全部航海日记都赠给了哥伦布。而佛挨(哥伦布的妻子)的妹妹嫁给了披托罗,披托罗也是著名的航海家,他经常告诉哥伦布海上一定有新大陆,向西航行可以到达。

有人告诉哥伦布说,他曾经在海上捡到一块木片。这木片是非洲人的雕刻之物,大概是随着西风吹来的,所以在西方一定有没有被发现的大陆。并且当时社会上又盛传有大树叶和芦苇,经常漂流在海岸边。当时,大家以为这些树叶和芦苇,都是从印度漂过来的。

哥伦布靠着朋友的帮助,学业日益精进,又经常向航海人请教在海上的所见所闻。每次听到新的东西,他都记录在册子上,以备参考。

二、事业上的遭遇

哥伦布居住在他妻子佛挨的家里。后来,佛挨病死了,哥伦布的生活日益困窘,负债很多。债主向他索债无所收获,就夺了哥伦布的地图离开了。这是哥伦布曾经参考古书和朋友的言谈,并且参照航海家亲眼所见的海上的情况,制作出来的当时最精确的地图,他日日夜夜按照地图研究学问,曾经把这地图视若和他生命一样宝贵,现在竟然被债主夺去,心中痛惜得想要自尽。于是哥伦布抱着他的儿子逃走了,逃到了西班牙,却没有地方投诉。傍晚时分,想要进旅馆,但是却身无分文,也没有行李。旅馆主人以为他是一个乞丐,赶走了他。于是哥伦布又抱着儿子,站在一个教会的门口。教会长名叫吉安,是一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并且很受西班牙女王信任。吉安一见哥伦布,可怜他无依无靠,就把他请进教会让他留宿。

哥伦布住进去以后,通过与吉安的交谈,知道吉安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于是把自己平日对地理学的研究告诉了他,并且说想要自己通过航海去发现新大陆。吉安感到非常惊喜,并且写信告诉了西班牙的候补教长弗埃尔,请他告诉女王,就说有个叫哥伦布的人,想要得到女王的帮助,赐予他资金和几艘船只,用于航海寻找陆地。

恰逢西班牙有战争,女王伊沙卑日夜为国筹划。而弗埃尔也认为哥伦布的这个请求有点奇怪,几近于疯狂,认为海上怎么可能有新的陆地呢?哥伦布不过是想要欺骗女王,骗得重金罢了。于是把吉安的书信放到一边,没有告知女王。

哥伦布在西班牙首都,日夜盼望女王召见他,等了很久都没有接到通报。而西班牙教会里的人,都斥责哥伦布的狂妄,认为他所提出的地圆学说,不是教会经书上所说的,哥伦布宣扬的不过是异端邪说罢了。哥伦布既被教会所摈斥,又不能进见女王,生活更加穷困潦倒了,衣不蔽体,面容憔悴。直到西班牙战事平息以后,弗埃尔乘女王闲暇无事的时候,才告知女王,外面有个叫哥伦布的人,想要去海上寻找新的陆地。他认为地球是圆的,大家都斥责他,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学说没有改变,现在生活穷得将要乞讨了。女王听后感到非常惊异。弗埃尔就把教长吉安给他的信呈给女王看,于是女王召哥伦布入见。女王见了哥伦布,对他感到非常好奇。哥伦布在女王跟前,极力说地球是圆的学说非常可信,海上一定有陆地。只要女王肯帮助他,最终一定能以成功来回报女王。女王答应了他。但是当时教会权利相当大,凡是国家大事,一定要经过教会会议讨论,然后才能施行。因此即使女王答应了哥伦布,也必须等教会决议。哥伦布又等了很久,更加穷困,入不敷出。于是他又前往教会求助于教长吉安,请他写信给女王,催促她尽快向教会提议。

哥伦布坚持他自己的宗旨,认为海上一定有新陆地。于是与西班牙政府约定,假如找到新陆地,一定要让他担任新陆地的总督,并且要把新陆地每年所得的收入分一部分给他。当时教会根本不相信哥伦布的言论,都说政府如果帮助哥伦布,如果最后没有发现新陆地,那么就是白白耗费了政府的大量资金;即使发现了新陆地,哥伦布将要自己担任总督,每年收入归他所有,那么西班牙政府又有什么好处?于是决定不答应他的请求。

哥伦布在西班牙待了很久,最初是想见女王而不得见。等见了女王,女王同意了他的请求,又要等待教会的提议,教会却久久没有提出讨论。最终还是通过教长吉安写信催促,才提出来商议的,但最终却没有批准。于是哥伦布辛苦了十八年,最后竟然不能实现他的志向,就让他的弟弟前往英国,向英国国王请求帮助。英国国王也拒绝了他。哥伦布不得已,就动身前往法国。哥伦布离开后,西班牙女王心中思量,如果因为金钱的缘故而拒绝了豪杰之士,恐怕会被他国耻笑。于是急忙派人前去追哥伦布,把哥伦布又带回了西班牙。于是女王和哥伦布订立协议,派他出海远航。

【评论】

哥伦布的学问,得到朋友的帮助实在很多。如果当时哥伦布没有结识托斯客,就不能得到弗埃尔的日记;不结识披托罗,就不能坚定西方有陆地的想法。由此可见,结交有学问的朋友,对自己来说定会收益不浅。孔子曾称赞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看哥伦布喜欢接触航海之人,问他们海上事情,有新的见闻就一定把它记录下来,以备参考。这些航海者,大多数都是社会下层没有读书的人,而哥伦布却能不耻下问。现在的青年人,喜欢轻视社会下等人民,因此他们的见识始终不能增长。

妻子逝世,儿子幼小,债主索债,宝贵的地图被债主夺去,这是他的第一重尴尬。从葡萄牙到西班牙,途中身无分文,无处投宿,在教会门口流连,这是他的第二重尴尬。幸好遇到教长这个知己,并且为他写信,把他介绍给女王。想必哥伦布这时一定是高兴极了。可谁知道西班牙又遇到战争,女王日益筹划战事,弗埃尔又把教长的书信搁置了下来,没能使它及时送到女王手里。同时又遭到教会的排斥,真是到了穷途日暮的境地,这是他的第三重尴尬。幸亏战争平定后,女王召见他,并且答应会帮助他。这时的哥伦布可以说是成功了百分之八九十。但谁又知道教会会议又不允许帮助他呢?他的弟弟前往英国游说英国女王,也没有成功。于是不得已前往法国。这是他的第四重尴尬。想要做成大事,一定会遭遇很多尴尬的境地。如果没有强大的忍耐力,又怎能实现自己的希望呢?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哥伦布》林白水著。哥伦布,著名航海家。生于热那亚一毛纺织工之家。18岁开始航海生涯。1476年移居葡萄牙。笃信地圆说,试图开辟向西航行而抵东方的新航路。葡王对其航海计划不予采纳,乃于1485年移居西班牙,得西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莎伯拉资助,于1492年8月率约90名水手分乘3艘船,携西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自巴罗斯港出发西行,10月抵巴哈马群岛,又至古巴、海地等岛,翌年3月返西班牙,备受欢迎。后又于1493、1498、1502—1504年三次西行,抵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沿岸,始终坚信所到之处即为印度,故名土著为印第安人 (意为印度的居民)。

猜你喜欢

  • 感谢英雄烈士的话

    1、山河犹在,日月同泣,向逝者默哀,向英雄致敬!2、抗击疫情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致敬英雄!3、你们是伟大的,向英雄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4、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想想很痛心,牺牲了这么多,才换..

    8 好句大全 2025-07-12
  • 这个时代有英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英雄之风,山高水长。在这个时代,我们坚信,英雄会迟暮,但绝不会迟到,也不会消失。这个时代有英雄,缉毒警察一直被评为高危职业之一,在缅甸,老挝,泰国的交界处有素称为“毒窝”金三角,在..

    12 高中作文 2025-07-09
  • 英雄联盟最伤悲的语录

    1、你一直在畏惧我的毒刺,别怕,让我用我的毒刺把你牵引到我的身边。水晶先锋2、如果有来生,希望我们可以不再是敌人,我想和你做朋友。阿木木3、目送你离开,我亮起了黄昏的路灯,照亮你回家的路。贾克斯4、在每一..

    17 好句大全 2025-07-07
  • 英雄联盟伤感语录

    1、我总是那么让你担心,是不是你永远都会变成它,守护在我的身旁。黑暗之女2、我很想陪伴在你身边,只是你不允许,没关系,在你需要帮助时,我还是会出现在你身边。暮光之眼3、一曲终了、繁花散尽、伊人已逝,只余..

    12 好句大全 2025-07-07
  • 英雄联盟的励志语录

    1、杀无赦!2、以前他们都叫我异教徒,但现在他们都死了!3、要么名扬天下,要么滚回老家。4、现在该我了!5、魔法,我来给你展示一下真正的魔法!6、弗雷尔卓德觉醒了!7、国王万岁!8、去治愈并保护大家!9、如果..

    14 好句大全 2025-07-03
  • 第四章  雏鸟品

    三一 雏鸟本生因缘 (〔菩萨=帝释天〕)序分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饮用未经滤过的水的比丘说的。据说.那时有甲乙两个青年比丘.彼此为友。他们从舍卫城到乡间去.安适地住在所欢喜的地方.因为想参见..

    19 小部经典本生经 2025-06-27
  •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却说董承等问马腾曰:公欲用何人?马腾曰:见有豫州牧刘玄德在此,何不求之?承曰: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腾曰:吾观前日围场之中,曹操迎受众贺之时,云长在玄德背后,挺刀欲杀操,玄德以目视..

    19 三国演义 2025-06-21
  • 第四章惊艳色游子病相思评品格良朋恣嘲谑

    安生私语曰:吾近日若有所思,忘餐废寝,肠一日而九回,如吾身入于魔障中一般。岂以一女子之故,遂令吾中心惓惓,而不能逃脱于色海情天?吾何若是之痴也?抑岂近日天时酷暑炎热,有以使吾心智不爽,神昧不安者欤?夫..

    37 情中情 2025-06-18
  • 无名之英雄

    在前清光绪二十五六年之间,湖南因有谭嗣同、唐才常等一班豪杰之士讲求新学,设立时务学堂,湖南的风气为之一变。就是乡村里的蒙馆先生教学生,也不似从前专教《四书味根录》,做破承题、起讲了,也和学校里一般地有..

    20 江湖异闻录 2025-06-17
  • 易经·系辞上传·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

    23 周易 2025-06-09
  • 沉痛哀悼英雄的句子

    1、让我们记住那些逝去的白衣战士和抗疫的英雄们,铭记他们的牺牲,更向所有的坚守和奉献致敬!2、鲜花献给英雄墓,祭文诵、怀英赋。为国为民无反顾。舍妻离子,别亲人去,敢把瘟魔捕。3、不祭东风不祭春,环球百族..

    42 好句大全 2025-06-05
  • 第四章 成物

    余回忆弱冠以前,曾有一度登高,睹宇宙万象森然,顿起无量惊奇之感。自是以后,常有物质宇宙何由成之一大疑问在,而无法解答。后来稍能读书,知识渐启,惟觉古今哲人与余同怀此疑问者殊不少。今总核其所作解答,大概..

    35 体用论 2025-06-03
  • 第四章 知识之标准

    真伪的问题,是由知识的情况而来的。因为我们总愿知道,知者的判断是否能够代表所知之物。所以不能不研究这个判分真伪的标准在何点上。我们说如果一个判断能代表客观的真实情形,则判断便是真的。其实,这种说法,是..

    26 认识论 2025-06-03
  • 论英雄崇拜

    (一)陈铨先生在《战国策》第四期发表《论英雄崇拜》一篇文章以后,引起各方面不少同情和攻击。攻击陈先生的人,大都从某种政治立场说话,误认英雄崇拜的提倡,即是为法西斯主义张目。其实英雄崇拜,根本上是文化方..

    40 文化与人生 2025-05-31
  • 第四章 共相底关联

    四一 可能底关联有可能底关联。这句话有点佶屈聱牙。用英文说,我们底意思是说:There is possible relatedness in the relatedness of possibilities。可能底关联表示可能与可能之间有关联。可能的关联表示这关联之..

    33 论道 2025-05-30
  • 第四章 收容与应付底工具

    一、所与底收容或应付A.收容与应付1.收容与应付二者交相为用 。我们在本章只谈一官觉种的客观的呈现,所以只谈所与已经够了,不必再谈及呈现。这就是说我们所谈的觉是正觉。一官觉者对于他所得的所与,假使没有收容..

    38 知识论 2025-05-30
  • 第四章 修养

    克林威尔以事功显。然其事功,实发源于高尚纯洁之宗教心,与功名之士,苟图哗众取宠者不同,则少年时代之所养然也。其小学教育,受于本市之文法学校。校长佩尔特(Beard)博士,为清教急进派,管理生徒甚严厉,尤喜..

    45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十一章 彼得之遗训

    彼得临终时,以遗训示子孙。观其遗训,可以知俄国侵略之志。今于末章录之。第一款 我俄国之人,尚其念祸至无日,平居当一如临战之时:士卒宜日不释甲,枕戈待旦,以排万难,图自振,更宜养精蓄锐,以乘时会。不可一..

    41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十章 彼得之人物

    天下之人,往往因性质之异,与夫修养之浅深,而生种种之区别。有单纯之人,有复杂之人。单纯者,富于性情,易几于圣贤;复杂者,恃其才智,易侪于豪杰。豪杰之不能兼为圣贤,豪杰之不幸也。观于彼得,可以得其证矣。..

    31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九章 彼得之晚年

    吾国有言,三王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夫自家天下之制立,而传贤之事乃不复见。于是君主庸闇者,但循其祖宗成法,苟求无事而已。而二一英迈之君,偶有非常之举,全国反对。甚至近亲之间,亦复意见殊异,猜嫌大起,卒至..

    49 彼得大帝 2025-05-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