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君书译注 / 商鞅

立本第十一

2025-05-28 16:46 商君书译注

本篇导读

立本,指致强的根本。原则如下:第一,作战前要制定法规,让士兵习以为常,出发前军队便已建立军纪;第二,以刑罚与检举帮助推动立法和执法;第三,激发士兵的斗志,以求战无不胜;第四,要论功行赏,赏赐要一致。这四点是富国强兵的重要策略。

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则错法;错法而俗成;俗成而用具[1]。此三者必行于境内,而后兵可出也。行三者,有二势[2]:一曰辅法而法行[3],二曰举必得而法立[4]。故恃其众者,谓之葺[5];恃其备饰者[6],谓之巧[7];恃誉目者[8],谓之诈[9]。此三者恃一,因其兵可禽也[10]。故曰:强者必刚斗其意[11],斗则力尽,力尽则备[12],是故无敌于海内。治行则货积;货积则赏能重矣。赏壹则爵尊;爵尊则赏能利矣。故曰:兵生于治而异;俗生于法而万转;过势本于心而饰于备势[13]。三者有论[14],故强可立也。是以强者必治,治者必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强者必富,富者必强。故曰:治强之道三,论其本也。

[1]用:指战争所需要的,可以指物资需要,更可以指行军的军纪,看上文下理,后者较合。具:完备。

[2]势:情况。

[3]辅法:辅助推行法治。

[4]举:检举。

[5]葺:用茅草覆盖房子。此处暗指茅屋不坚固。

[6]备:武器装备。饰:装饰,粉饰。

[7]巧:指花巧,虚有其表。

[8]誉目:好名声。

[9]诈:诈取,欺骗,徒有名声。

[10]禽:同擒,捉拿。

[11]刚:刚强。斗:战斗,争胜。

[12]备:无往不利。

[13]过:疑当作运。饰:显示。

[14]论:通伦,条理,秩序。

译文

凡用兵作战,有三个制胜步骤:士兵出发前就制定法规;制定法规,人民习用并形成风气;习用并形成风气后,那战争所需的一切都具备了。这三个步骤一定要在国内施行,然后才可以出兵。实现这三点有两种情况:一是君主辅助推行法治,从而令法令得以施行,二是措施得当,从而令法制得以确立。所以,倚仗自己人多势众的,就像用茅草盖房子,虽然多但不结实;倚仗武器装备美观的,叫作浮华取巧,却不实用;倚仗虚名美誉的,叫作欺诈虚伪。三种情形(君主)只要倚仗其中的一种,他的军队就会被对方擒获。所以说:强国必定使军队斗志刚强,斗志刚强打仗就会拼尽全力,拼尽全力军队就会无往不利,因此能海内无敌。法令得以施行,财富就能积累起来;财富积累起来,赏赐就能丰厚。奖赏要一致,君主赐予的爵位就尊贵;爵位尊贵,赏赐就会产生有利的效果。所以说军队诞生于政治,又因政策的不同而有差异;风俗由法治而生,又随法治的变化而千变万化;运用权势是出于精心考虑,就会出现无往不利的形势。这三个方面梳理清楚了,国家的强大就可以得到保证了。所以强大的国家一定社会安定,社会安定的国家一定强大;富裕的国家一定社会安定,社会安定的国家一定富裕;强大的国家一定富裕,富裕的国家一定强大。所以说社会安定强大的原因有三个,一定要弄清它的根本。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代严万里的《商君书校》和当代高亨的《商君书注译》。商鞅(?—前338),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由魏入秦,任左庶长、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执掌军政大权。两次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封于商,因称商鞅。后被诬害,车裂而死。本书大部分篇章并非商鞅所作。“垦令”、“内外”、“靳令”、“开塞”、“耕战”等篇出自商鞅之手,“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的言论,其他为商鞅后学所著。但《商君书》各篇在内容和体例上首尾一贯,与商鞅变法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基本相符。其主要内容有:1.“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历史进化观以及利益说和力的原则。2.“画策”等篇论述了“不贵义而贵法”,以法治国、反对儒术的思想。3.“农战”等篇提出了兴国以农战、奖励农耕与兵战的法家主张。4.“赏刑”等篇提出了法不阿贵、厚赏重罚、“以刑去刑”的主张。5.“弱民”等篇提出了“民弱国强”,使人民俯首听命、无力反抗的“弱民”观点。本书所提出的思想和主张,为后期法家韩非等人所继承,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

猜你喜欢

  • 定分第二十六

    本篇导读定分,指要确定法令的适用范围,也就是定名分。本篇论述了法令快速普及并得到彻底执行的问题。法令订立后,要有专人负责推广和解释,且法令的推行还有一定的程序。定了名分,确定了法令的适用范围,人民就能..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慎法第二十五

    本篇导读慎法,就是谨慎使用法制。在什么情况下要谨慎使用法制?首先,任用官员施政时,要建立公平及客观的聘用官员制度。一旦不经过客观的遴选,任用官员私下推荐的人,就会使社会趋向私相授受乃至结党营私,从而破..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禁使第二十四

    本篇导读本篇讨论了统治阶层执法时所涉及的利益问题。官员阶层就是整个执法体系的中心,为了防止执法者谋取私利、知法犯法,通常的做法是,设立监察官去监督官员,但一旦监察者想跟被监察者一同谋利,则等同于没有监..

    6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君臣第二十三

    本篇导读本篇讨论了君主的角色及其与臣民的等级关系。君主要得到人民尊崇,政令才会通达,所以为人君者,不能违背法度,凡事要以法律为准则,赏与罚不能建基于个人好恶之上。君臣等级关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官职的设..

    7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外内第二十二

    本篇导读外内,即对外、对内的政策,在此具体指对外作战与对内农耕。这是从人民的角度着眼的管治方式,其中,对外作战要赏罚分明,这是抓住了人民重利轻死的心理,从而鼓励他们为国力战;对内农耕要重视农业,限制工..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弱民第二十

    本篇导读弱民,就是使人民弱,其实质是令人民服从国家法令,不与国家对抗。本篇主要讨论人民与国家的强弱关系。治理国家,要令人民弱,人民弱就会淳朴、守规矩,就能服从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国家的意志为意志,从而参..

    6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境内第十九

    本篇导读境内,是取篇首二字为题,没有实际意义。本篇主要记录了秦国的一些制度,包括户籍制度、仆役分配制度、军队建制、对有爵位的人犯罪处治办法、不同爵位的人死后坟墓上树木的数量等等。其中,爵位制度以军功为..

    6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画策第十八

    本篇导读画策,即谋划策略。本篇主要讲政策的规划原则,其中,制度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君臣、父子、兄弟和夫妇等人常伦理都要加以规范,以免社会混乱。再者,随着国家的形..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赏刑第十七

    本篇导读赏刑,即赏赐和刑罚。本篇提出治国的总原则,就是统一赏赐、统一刑罚和统一教化。这是商鞅学说的核心。统一赏赐,是将赏赐跟战功挂钩。赏赐的极致就是不用赏赐。统一刑罚,是指在施行的对象、施行的方式和施..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徕民第十五

    本篇导读徕民,即招徕人民,本篇主要指招徕别国的人民。文中指出,秦国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目比例失衡,土地太多,人口太少,国家要发展,必须增加人口数量。而解决方案就是招徕邻国(主要是三晋)人民,让他们下田农..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修权第十四

    本篇导读修权,即整治权力。本篇主要为如何行使权力指明了方向。法制、信任和权力是令国家安定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权力为君主所独自控制,那君主该如何运用权力?本篇指出,应先划出公和私的界线,做到公私分明,..

    6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靳令第十三

    本篇导读靳令,指严格执行法令。要严格执行法令需要不少条件:首先,要有决断力;第二,以刑罚来治理国家,用赏赐来诱导作战;第三,排除各种令国家不能富强的因素,去除六种虱害,就是要留意儒家思想对社会风气的影..

    6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兵守第十二

    本篇导读兵守,即军队的防守。本篇主要谈防守的策略和原则。哪些国家需要防守?四面受敌的国家需要防守,背靠大海的国家,可采取进攻的策略。防守需要怎样的力量?防守要拼命及以逸待劳。防守的原则是什么?防守要把..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战法第十

    本篇导读战法,即作战的方法。本篇论述了作战的原则和方法,认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政治,政治清明,国家治理得当,则可以令万民归心,从而奋力作战。至于作战的技巧,则论及一些比较具体的情况,例如看到敌兵溃散应..

    4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错法第九

    本篇导读错法,即施行法令。本篇主要讨论施法需注意的要点,首先是赏罚的原则要明确,这样人民才会竞相争取立功,以获得爵禄,而避免以身试法,绩效制度由是建立。其次,推行奖罚制度时要注意人的情感因素,因为人是..

    6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壹言第八

    本篇导读壹言,就是论统一、专一,那是立国的原则。本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要立国,制度、国务、事本(即农战)三者都要管理好。怎样才能管理好?那就要合宜、明确和统一。安排好了制度、政务和农务,就..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开塞第七

    本篇导读开塞,指开启闭塞的道路。闭塞特指管治人民时的片面理解。如何开启闭塞的道路?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世易时移,以前推举贤能的方式,到后来发展为官员制度,管理制度化,是开塞的基础。第二,根据人民的禀..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算地第六

    本篇导读算地,就是计算土地、规划土地。本篇讨论了几个主要问题:第一,人口和土地的比例。这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也涉及行军作战时后勤补给的估算,是国家实力的体现。第二,对国家不同持份..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说民第五

    本篇导读说民,即论民,以人民为讨论课题。如何驾驭人民,令人民得以管治?本篇以此为核心进行了讨论。首先,消除八种令人民难于管治的特点:辩论、聪慧、礼仪、音乐、仁爱、孝慈、任用和举荐。然后,依据人民勇敢与..

    4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 去强第四

    本篇导读去强,指清除不服管治的人民。去强这个名称很有战略意味,篇中提出很多治国的策略、方法和标准,用以提升国家地位,成就王者。国家要怎样做才能制胜呢?要用贫治策略管理富裕的国家;领袖要多谋善变但国家要..

    5 商君书译注 2025-05-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