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野游登高 佩茱饮菊
[原文]
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安设于台榭。
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户乙],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译文]
九月初九日,土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
按语:杜公瞻说:九月初九设宴集会,不知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然而从汉朝到南朝宋相沿没有变更。现在北方人也重视这个节日。佩带茱萸,吃糕饼,喝菊花酒,据说这样可以使人长寿。近代的宴会都是设在高台上的亭子里。
另外,《续齐谐记》说:汝南郡桓景跟随费长房游学仙术。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这一天,汝南地方一定会有大灾难,快点叫你家里人缝一个袋子,装上茱萸,系在臂上,到山上去喝菊花酒,这桩灾祸就可以免除。桓景就照费长房说的做了,全家人都上了山。傍晚回来。看到家里的鸡、狗和牛羊突然死了。费长房听到这消息说:好了!这可以代替你受灾了。现在人们九月初九日登山饮酒,妇女佩带茱萸袋,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南朝梁宗懔撰。《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三》、《四部备要 ·史部》及《旧小说 ·甲集》等均有收录。今存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译注出版。宗懔字元懔,江陵 (今属湖北)人。先仕萧梁,后入北周,官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集20卷。《荆楚岁时记》为其代表作。它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古代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散文,凡37条。在每一条目之下,“正文”简述节令时俗,“按语”说明某一时俗的来龙去脉,引用经典俗传达68部计80多处。体例以时为序 (即从元旦至除夕)。就其反映的内容来分,大致可以概括为七大类:(1)事件与人物。(2) 农事、生产。(3) 防病、治病及卫生。(4)祭祀祖神。(5)爱情、婚姻和家庭。(6)文娱、体育及旅游活动。(7)迎新去恶。文字清新、流畅,有些记述还引用了不少诗人骚客的名言精语,诵读起来文学性甚浓。该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保存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以及古代的医药和文体活动等社会情况,为后人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