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哲学小史 / 冯友兰

七 荀子

2025-05-30 17:38 中国哲学小史

先秦儒家最后之大师为荀子(西历纪元前二九八?前二三八?)。自孟子以后,儒家中无杰出之士。至荀子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孟子、荀子俱尊孔子,而荀子对于孟子,则攻击甚力。西人谓人或生而为柏拉图,或生而为亚里士多德。詹姆士谓:哲学家,可依其气质,分为硬心的及软心的二派。柏拉图即软心派之代表,亚里士多德即硬心派之代表也。孟子乃软心的哲学家,其哲学有唯心论的倾向。荀子为硬心的哲学家,其哲学有唯物论的倾向。孟子尽性则知天,及万物皆备于我之言,由荀子之近于唯物论的观点视之,诚为僻远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非十二子篇》)也。荀子攻孟子,盖二人之气质学说,本不同也。战国时儒家中有孟荀二学派之争,亦犹宋明时代道学家中有程朱、陆王,二学派之争也。

孔子所言之天为主宰之天,孟子所言之天,有时为主宰之天,有时为运命之天,有时为义理之天。荀子所言之天,则为自然之天。此盖亦由于老庄之影响也。《庄子天运篇》谓天地日月之运行,其有机缄而不得已,其运转而不能自止,即持自然主义的宇宙观者之言也。荀子之宇宙观,亦为自然主义的。列星随旋,日月递照,皆自然之运行;其所以然之故,圣人不求知之也。不求知天,(《天论》)即尽人力以自求多福也。

孟子言义理之天,以性为天之部分,此孟子言性善之形上学的根据也。荀子所言之天,是自然之天,其中并无道德的原理,与孟子异;其言性亦与孟子正相反对。《性恶篇》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谓性及伪者,《性恶篇》曰: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正名篇》)性乃属于天者。荀子所言之天,既为自然之天,其中无理想,无道德的原理,则性中亦不能有道德的原理。道德乃人为的,即所谓伪也。《性恶篇》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人性虽恶,而人人可以为善。《性恶篇》曰:涂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陈澧曰:戴东原曰:此与性善之说,不惟不相悖,而且若相发明。(《孟子字义疏证》)澧谓:涂之人可以为禹,即孟子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改尧舜为禹耳。如此则何必自立一说乎?(《东塾读***》卷三)然孟子所谓性善,乃谓人性中本有善端,人即此善端,扩而充之,即为尧舜。荀子谓人之性恶,乃谓人性中本无善端。但人性中虽无善端,人却有相当之聪明才力。人有此才力,若告之以父子之义,君臣之正,则亦可学而能之。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涂之人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乃就人之聪明才力方面说,非谓人原有道德的性质也。人之积礼义而为君子,与其积耨耕而为农夫等同,(见《儒效篇》)盖皆知识习惯方面事也。故荀子性恶之说,实与孟子性善之说不同也。

荀子曰:人之欲善者,其性恶也。黄百家驳之云:如果性恶,安有欲为善之心乎?(《宋元学案》卷一)观以上所说,亦可知黄百家此驳,不足以难荀子。所谓善者,礼仪文理也,仁义法正也,人本不欲此,不过不得不欲此耳。荀子曰: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异也,知愚分。势同而知异,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故知者为之分也。(《富国篇》)此以功利主义说明社会国家之起源,而与一切礼教制度以理论的根据,与《墨子尚同篇》所说同。盖人有聪明才知,知人无群之不能生存,又知人无道德之不能为群,故知者制为道德制度,而人亦受之。故知者为之分也,知者二字极可注意。盖人之为此,乃以其有知识之故,非以其性中本有道德之故也。

以同一理由,荀子论礼之起源云: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能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礼论篇》)盖荀子以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故不能不注重礼以矫人之性也。

礼之用除定分以节人之欲外,又为文以饰人之情。此方面荀子言之甚精。荀子亦重功利,与墨子有相同处。但荀子对于情感之态度,与墨子大不相同。墨子以其极端的功利主义之观点,以人之许多情感为无用无意义而压抑之,其结果为荀子所谓蔽于用而不知文。荀子虽亦主功利,然不如墨子之极端,故亦重视情感,重用亦重文。此可于荀子论丧祭礼中见之。荀子论丧礼云: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据郝懿行校),终始一也。故丧礼者,无它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荀子礼论》)

衣衾棺椁,皆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理智明知死者之已死,而情感仍望死者之犹生。于此际专依理智则不仁,专应情感则不智,故大象其生以送其死,则理智情感兼顾,仁而且智之道也。

荀子论祭礼云: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荀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卜筮视日,斋戒修涂,几筵馈荐告祝,如或飨之。物取而皆祭之,如或尝之,哀夫敬夫,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荀子礼论》)因主人主观方面对死者有志意思慕之情,故祭之。然其所祭之对象,则无形影,只如或飨之、如或尝之而已。一方面郑重其事以祭祀,一方面又知其为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丧祭礼之原始,皆起于人之迷信。荀子以其自然主义的哲学,与丧祭礼以新意义,此荀子之一大贡献也。

荀子有《正名篇》。孔子言正名,欲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言: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正人之名而排无父无君者于人之外,是亦孟子之正名主义也。不过孔孟之正名,仅从道德着想,故其正名主义,仅有伦理的兴趣,而无逻辑的兴趣。犹之苏格拉底之以归纳法求定义,亦原只有伦理的兴趣也。柏拉图讲概念,其伦理的兴趣,亦较其逻辑的兴趣为大。至亚里士多德始有纯讲逻辑之著作。荀子生当辩者正盛时代,故其所讲正名,逻辑的兴趣亦甚大。

上文谓《墨经》及《荀子正名篇》皆拥护常识,驳辩者之说。《正名篇》所讲之知识论与《墨经》大致相同,兹不具述。

荀子对于当时诸家学说,俱有辩驳。《正名篇》更就正名之观点,将当时流行彼所认为误谬之学说,分为三科。其第一科为惑于用名以乱名者,第二科为惑于用实以乱名者,第三科为惑于用名以乱实者。

冯友兰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初版,1945年11月第二版。 该书主要分析和阐释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惠施、公孙龙、庄子、荀子、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子、陆象山、王阳明等的哲学思想。 关于朱熹,冯友兰认为,朱子之学乃是以周濂溪之太极图说为骨干,而以康节所讲之数、横渠所说之气,及程氏兄弟所说形上形下及理气之分融合之。在朱子看来,凡有形有象者,即是器;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是道。所谓道,即是指抽象的原理或概念;所谓器,即是指具体的事物。天下之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皆有其所以然之理;其理并且是在其物之先。一事物之理,即是该事物最完全的形式,也是该事物的最高的标准,这也就是极,是一事一物之极。而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它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标准。

猜你喜欢

  • 中国骄傲

    我很幸运,生在这炙热的土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我很幸福,绮丽之景尽收眼底,鬼斧神工间造就神秀华夏;我很自由,广阔蓝天任我翱翔,幽蓝深邃圆梦中国航天。文化传承,在继承中谋发展;绿水青山,在保护中展望..

    7 高中作文 2025-10-14
  •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

    14 高中作文 2025-10-03
  • 中国名人名言有哪些

    1、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4、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5、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6、三十不豪,四十不..

    28 好句大全 2025-09-24
  • 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本期节目和社长一同走进锦绣中国。这里是九州,纵有千古,这里是华夏,横有八荒,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这里是中国,万寿无疆。泱泱中华,..

    16 高中作文 2025-09-23
  • 霸气中国名人名言大全经典

    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2、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晏殊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5、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6、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

    15 好句大全 2025-09-21
  • 《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序

    同学皮高品君,手编《中国十进分类法》一书,书成,要我做一篇序文,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一件事,也是我很愿意为他介绍的。兹将皮君对于编纂此书的本末,略述于下:编纂这部书他是费了很长的时间的,他从民国十五年,在..

    1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调查报告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袁同礼先生台鉴:敬启者:祖荣受本会执行委员会之命,调查国内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状况,无胜荣幸!综计此次调查,有图书馆三十所,分布于十余城中,返还费时一月。曾在三处对图书馆同志..

    19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

    图书馆作为辅助教育利器,为教育家所公认。所谓利器者,非谓馆舍美丽,藏书宏富,亦非谓所藏之书,价值宝贵;或为世界孤本,或为名人遗著;而实在社会人民,能否利用所藏之书籍。易言之,即其馆书籍,能否活动于社会..

    1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提倡改良中国图书馆之管见

    欲谋我国教育之发达,无论现时或将来,图书馆所占的位置,是最关重要的,且是无疑议的。所以置身图书界者,应当以如何使图书馆事业得充分的发达为不可逃避之义务。论到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现在虽然未曾到发达的时候,..

    17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

    今之谈教育者,莫不曰广设学校。然竭全国之能力,谋国民教育之效果,恐于毕业学校数年后,学业即限于止境,甚或消失无存。故不得不于学校教育外,急筹补偏救弊之法。此诚教育家极重大之问题也。学校外之教育机关甚多..

    16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书目十类法》原序

    跻数仞之堂奥,必循阶级而升;浮万里之海洋,必赖舟楫而达。拥百城之图书,必有简明目录以供检阅。图书无目录,犹登堂奥不循阶级,浮海洋不乘舟楫,无是理也。考目录之学,始于《汉书艺文志》,唐宋间代有作者。迄清..

    19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

    对于战后的世界我们当然有种种的希望,但热心不可过度,以免将来事与愿违,失望而不能自拔。长期大战所自然产生的心理疲乏,使人对将来容易发生许多的幻想,有意无意间常将自己不切实际的希望或他人另有作用的宣传认..

    26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美帝“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

    美西战争与海洋政策正如门罗主义,事实上等于说不许别国染指拉丁美洲,听任美国不慌不忙地用最便宜最省事的方法把整个新大陆细嚼慢咽消化净尽一样,所谓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事实上等于说,别国不得把中国不可挽回的瓜..

    40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如此世界,如何中国

    世界大小六十余国,撇开法理与表面的名义不谈,专就实际而论,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强国、自保之国,与殖民地。强国为力的中心,其力的自然趋势为向外发展。殖民地为强国之力的发展对象,在法理上已成殖民地的区域不必..

    17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

    1、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2、带不走四季的风,就卷走一路的风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孤身潇洒走四方。3、愈是在乎旳关系愈是相处不容易。4、不要因为一件错的事否定一个人的..

    37 好句大全 2025-09-14
  • 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举这两句话看来,不论是American-philosophy is dead(美国哲学死了)或者是Philosophy in Oxford is dead(牛津哲学死了),当然是仿造德国哲学家尼采(F.Nietzsche)的说法,因为尼采曾经说过Gad is dead(上帝死..

    49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从比较哲学旷观中国文化里的人与自然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确,当我们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时,便发现原有的世界是如此的狭小。美国人也常以这段话来表示心境的层次不同,我有一位美国学生曾告诉我:美国人在完成了西部拓荒运动之后,便自..

    64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

    1964年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本文中我所要谈到的中国形上学,其含义迥异乎一般所谓超自然形上学(Praerernatural Metaphysics)。根据后者的说法,人,以及其所居处的宇宙,均各自为两种极不相容之力势..

    46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

    1969年第五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讨论正题以前,我愿意先作几点说明。人的疏离这一概念原是西方人的发明,细按其历史根源,应归咎于两极对立原理所隐含的二分法。这一点在西方的任何学术研究或实际事务的领..

    42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新儒家哲学绪论

    第一讲一、宋儒之自居正统与排斥异端诸位同学:今天我们开始来谈宋明清哲学,这一门课,我又称之为新儒家哲学研究。我采用这一个名词,并不是因为我好新奇,事实上,在这个题目下所谈到的,大部分是宋儒,另一部分是..

    43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