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哲学小史 / 冯友兰

八 五行、八卦

2025-05-30 17:39 中国哲学小史

古代有所谓术数之学,注意于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及乎战国,人更将此等思想,加以推衍,并将其理论化,使成为一贯的宇宙观,并骋其想象之力,对于天然界及人事界,作种种推测。此等人即汉人所称为阴阳家者。此派在战国末年之首领为邹衍。邹衍有大九州之说,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又有五德转移之说,其说大概以水、火、木、金、土之五行为五种天然的势力,即所谓五德也。每种势力,皆有盛衰之时。在其盛而当运之时,天道人事,皆受其支配。及其运尽而衰,则能胜而克之者,继之盛而当运。木能胜土,金能胜木,火能胜金,水能胜火,土能胜水。如是循环,无有止息。所谓自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也。吾人历史上之事变,亦皆此诸天然的势力之表现,每一朝代,皆代表一德,其服色制度,皆受此德之支配焉。依此观点,则所谓天道人事,打成一片。历史乃一神圣的喜剧(Divine Comedy),汉人之历史哲学,皆根据此观点也。

与五行说相对待者为八卦说。《易》之八卦,相传为伏羲所画。六十四卦,或云为伏羲所自重(王弼等说),或云为文王所重(司马迁等说)。卦辞爻辞,或云系文王所作(司马迁等说),或云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马融等说)。《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即所谓十翼者,相传皆孔子作。然此等传说,倶乏根据。商代无八卦,商人有卜而无筮。筮法乃周人所创,以替代或补助卜法者。卦及卦爻等于龟卜之兆。卦辞爻辞等于龟卜之繇辞。繇辞乃掌卜之人,视兆而占者。此等临时占辞,有时出于新造,有时亦沿用旧辞。如有与以前所卜相同之事,卜时又有与以前相同之兆,则占辞即可沿用其旧;如前无此兆,则须新造。灼龟自然的兆象,既多繁难不易辨识,而以前之占辞,又多繁难不易记忆。筮法之兴,即所以解决此种困难者。卦爻仿自兆而数有一定,每卦爻之下又系有一定之辞。筮时遇何卦何爻,即可依卦辞爻辞引申推论。比之龟卜,实为简易(自商代无八卦以下至此,余永梁先生说,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份)。《周易》之名,或即由此起。因其为周人所作,故冠曰周;因其用法简易,故名曰《易》。

周人为八卦,又重之为六十四卦,以仿龟兆。其初八卦本不必有何意义,及后日益附演,八卦乃各有其所代表之事物。如《说卦》云: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震为雷巽为木,为风坎为水,为月离为火,为日艮为山兑为泽

《说卦》、《序卦》、《杂卦》三篇,在所谓十翼中,尤为晚出。然据《左传》、《国语》所记,春秋时人亦已以乾为天,坤为土,巽为风(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离为火,艮为山(见《左传》昭公十五年),震为雷,坎为水(见《国语晋语》);又以震为长男,坤为母(同上)。可见《说卦》所说,亦本前人所已言者而整齐排比之耳。八卦已有此诸种意义时,讲《周易》者之宇宙论,系以个人生命之来源为根据,而类推及其他事物之来源。《易系辞》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男女交合而生人,为类推而以为宇宙间亦有二原理。其男性的原理为阳,其卦为乾;其女性的原理为阴,其卦为坤。而天地乃其具体的代表。乾坤相交:乾一之坤为震,为长男,而雷为其具体的代表;坤一之乾为巽,为长女,而风为其具体的代表;乾二之坤为坎,为中男,而水为其具体的代表;坤二之乾为离,为中女,而火为其具体的代表;乾三之坤为艮,为少男,而山为其具体的代表;坤三之乾为兑,为少女,而泽为其具体的代表。总之,宇宙间之最大者为天地,天上之最惹人注意者为日月风雷,地上之最惹人注意者为山泽,人生之最切用者为水火,古人以此数者为宇宙之根本,于是以八卦配之;而又依人间父母子女之关系,而推定其间之关系焉。

此以八卦所代表者为宇宙之根本。此八卦说与前所述之五行说,在先秦似为两独立的系统。其时讲五行者不讲八卦,讲八卦者不讲五行。至汉,此二说始相混合。汉人称邹衍为阴阳家。其实阴阳乃八卦说之系统中所讲,邹衍等不讲八卦也。

所谓十翼,盖战国秦汉时人就《易》推衍之著作。其中之宇宙论皆以个人生命之来源为根据,类推万物之来源。以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之事实,类推而定为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之原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益彖》),天地即乾坤阴阳之具体代表也。此二原理,一刚一柔,一施一受,一为万物之所资始,一为万物之所资生。(《彖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系辞》上)皆根据男女两性对于生殖之活动,以说明乾坤。

因乾坤之交感,而乃有万物,而乃有发展变化。《系辞》上云: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宇宙间诸事物时时革新,时时变化,所谓日新之谓盛德(《系辞》上)也。宇宙间诸事物之变化,皆依一定之秩序,永久进行。故云: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豫彖》)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恒彖》)惟其如此,故宇宙演化,永无止期,故《序卦》云:物不可以终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宇宙间事物时时变化,其变化是循环的,故云: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泰象》)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彖》)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系辞》下)反复其道,无往不复,宇宙间事物之往来、屈信,皆如日月寒暑之循环往来,此所谓复。此为宇宙间事物变化所依之一大通则。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惟其如此,所以宇宙间任何事物,若发展至一定程度,则即变而为其反面。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故乾卦六爻,以九五为最善。至于乾之上九,则为亢龙有悔,有穷之灾矣。孔子于此云: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物极必反,此《易》理,亦《老子》所持之理也。依《序卦》所解释,六十四卦之次序,亦表示物极必反之义。故相反之卦,常在一处。昔人谓《易》、《老》相通,盖就此等处说也。

汉代阴阳家之言最盛。依当时经师之说,则阴阳五行为天道运行之支配者。如董仲舒(西历纪元前一七九?前一〇四?)论五行云: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是故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土居中央,谓之天润。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春秋繁露五行之义》)木、火、金、水,各主四时之一气,而土居中以策应之。因四时之气代为盛衰,所以有四时之循环变化;四时之气之所以代为盛衰,则因有阴阳以使之然。董仲舒曰:如金木水火,各奉其所主,以从阴阳,相与一力而并功。其实非独阴阳也,然而阴阳因之以起助其所主。故少阳因木而起助,春之生也。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少阴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太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天辨在人》)故四时之变化,实因阴阳消长流动之所致也。阳盛则助木火为春夏,而万物生长;阴盛则助金水为秋冬,而万物收藏。

阴阳五行不惟为天道运行之支配者,并为人事界中各种制度道德所取法。如对于社会伦理,董仲舒有三纲五纪之说(见《深察名号篇》),所谓三纲者,董仲舒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此于儒家所说人伦之中,特别提出三伦为纲。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说,在中国社会伦理上,尤有势力。依向来之传统的见解,批评人物,多注意于其忠孝大节:若大节有亏,则其余皆不足观。至于批评妇人,则只多注意于贞节问题,即其对于夫妇一伦之行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苟一失节,则一切皆不足论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于是臣、子、妻,即成为君、父、夫之附属品。董仲舒以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盖《易》本以当时君臣、男女、父子之关系,类推以说阴阳之关系;及阴阳之关系如彼所说,而当时君臣、男女、父子之关系,乃更见其合理矣。《白虎通义》更引申以为社会上一切制度,皆取法于五行。《白虎通义》曰:行有五,时有四,何?四时为时,五行为节。故木王即谓之春,金王即谓之秋,土尊不任职,君不居部,故时有四也。子不肯禅何法?法四时火不兴土而兴金也。父死子继何法?法木终火王也。兄死弟及何法?夏之承春也。(《白虎通义五行》)

易学中之象数一派,亦发达于汉,如《易纬》中所讲之易理,即宋儒所谓象数之学之发端。《左传》僖公十五年,韩简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此谓先有物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此乃与常识相合之说。上所讲《易》亦言象,如《系辞》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以制器者尚其象。亦言数,如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但彼系以为有物而后有象。八卦之象,乃伏羲仰观俯察所得。既有此象,人乃取之以制器。故象虽在人为的物之先,而实在天然的物之后也。此后八卦之地位日益高。讲《易》者,渐以为先有数,后有象,最后有物。此点汉人尚未明言,至宋儒始明言之。故所谓象数之学,发达于汉,而大成于宋。

所谓象数之学,初视之似为一大堆迷信,然其用意,亦在于对于宇宙及其中各方面之事物,作一有系统的解释。其注重数、象,与希腊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极多相同之点。毕氏举出各种物之数,并以小石排为某种形式以表示之。所谓以数入象。中国易学之讲象、数,正是如此。毕氏以为天是一个和声,在天文与音乐中,最可见数之功用。中国自汉以后讲律吕与历法者,皆以《易》之数为本。此仅举中国易学与毕氏学派大端相同之点,然即此亦足令人惊异矣。

阴阳家之学,虽杂有许多迷信,而中国科学萌芽,则多在其中。盖阴阳家之主要的动机,在于立一整个的系统,以包罗宇宙之万象而解释之。其方法虽误,其知识虽疏,然其欲将宇宙间诸事物系统化,欲知宇宙间诸事物之所以然,则固有科学之精神也。秦汉之政治,统一中国,秦汉之学术,亦欲统一宇宙。盖秦汉之统一,为中国以前未有之局。其时人觉此尚可能,他有何不可能者。故其在各面使事物整齐化、系统化之努力,可谓几于热狂。吾人必知汉人之环境,然后能明汉人之伟大。上文谓中国之讲历法音乐者,大都皆用阴阳家言。此外如讲医学及算学者亦多用阴阳家言。试观《黄帝内经》及《周髀算经》等书,即可知之。阴阳家在此各方面之势力,直至最近,始渐消灭。

冯友兰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初版,1945年11月第二版。 该书主要分析和阐释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惠施、公孙龙、庄子、荀子、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子、陆象山、王阳明等的哲学思想。 关于朱熹,冯友兰认为,朱子之学乃是以周濂溪之太极图说为骨干,而以康节所讲之数、横渠所说之气,及程氏兄弟所说形上形下及理气之分融合之。在朱子看来,凡有形有象者,即是器;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是道。所谓道,即是指抽象的原理或概念;所谓器,即是指具体的事物。天下之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皆有其所以然之理;其理并且是在其物之先。一事物之理,即是该事物最完全的形式,也是该事物的最高的标准,这也就是极,是一事一物之极。而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它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标准。

猜你喜欢

  • 中国骄傲

    我很幸运,生在这炙热的土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我很幸福,绮丽之景尽收眼底,鬼斧神工间造就神秀华夏;我很自由,广阔蓝天任我翱翔,幽蓝深邃圆梦中国航天。文化传承,在继承中谋发展;绿水青山,在保护中展望..

    7 高中作文 2025-10-14
  •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

    14 高中作文 2025-10-03
  • 中国名人名言有哪些

    1、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4、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5、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6、三十不豪,四十不..

    28 好句大全 2025-09-24
  • 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本期节目和社长一同走进锦绣中国。这里是九州,纵有千古,这里是华夏,横有八荒,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这里是中国,万寿无疆。泱泱中华,..

    16 高中作文 2025-09-23
  • 霸气中国名人名言大全经典

    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2、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晏殊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5、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6、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

    15 好句大全 2025-09-21
  • 《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序

    同学皮高品君,手编《中国十进分类法》一书,书成,要我做一篇序文,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一件事,也是我很愿意为他介绍的。兹将皮君对于编纂此书的本末,略述于下:编纂这部书他是费了很长的时间的,他从民国十五年,在..

    1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调查报告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袁同礼先生台鉴:敬启者:祖荣受本会执行委员会之命,调查国内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状况,无胜荣幸!综计此次调查,有图书馆三十所,分布于十余城中,返还费时一月。曾在三处对图书馆同志..

    19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

    图书馆作为辅助教育利器,为教育家所公认。所谓利器者,非谓馆舍美丽,藏书宏富,亦非谓所藏之书,价值宝贵;或为世界孤本,或为名人遗著;而实在社会人民,能否利用所藏之书籍。易言之,即其馆书籍,能否活动于社会..

    1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提倡改良中国图书馆之管见

    欲谋我国教育之发达,无论现时或将来,图书馆所占的位置,是最关重要的,且是无疑议的。所以置身图书界者,应当以如何使图书馆事业得充分的发达为不可逃避之义务。论到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现在虽然未曾到发达的时候,..

    17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

    今之谈教育者,莫不曰广设学校。然竭全国之能力,谋国民教育之效果,恐于毕业学校数年后,学业即限于止境,甚或消失无存。故不得不于学校教育外,急筹补偏救弊之法。此诚教育家极重大之问题也。学校外之教育机关甚多..

    16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书目十类法》原序

    跻数仞之堂奥,必循阶级而升;浮万里之海洋,必赖舟楫而达。拥百城之图书,必有简明目录以供检阅。图书无目录,犹登堂奥不循阶级,浮海洋不乘舟楫,无是理也。考目录之学,始于《汉书艺文志》,唐宋间代有作者。迄清..

    19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

    对于战后的世界我们当然有种种的希望,但热心不可过度,以免将来事与愿违,失望而不能自拔。长期大战所自然产生的心理疲乏,使人对将来容易发生许多的幻想,有意无意间常将自己不切实际的希望或他人另有作用的宣传认..

    26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美帝“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

    美西战争与海洋政策正如门罗主义,事实上等于说不许别国染指拉丁美洲,听任美国不慌不忙地用最便宜最省事的方法把整个新大陆细嚼慢咽消化净尽一样,所谓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事实上等于说,别国不得把中国不可挽回的瓜..

    40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如此世界,如何中国

    世界大小六十余国,撇开法理与表面的名义不谈,专就实际而论,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强国、自保之国,与殖民地。强国为力的中心,其力的自然趋势为向外发展。殖民地为强国之力的发展对象,在法理上已成殖民地的区域不必..

    17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

    1、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2、带不走四季的风,就卷走一路的风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孤身潇洒走四方。3、愈是在乎旳关系愈是相处不容易。4、不要因为一件错的事否定一个人的..

    37 好句大全 2025-09-14
  • 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举这两句话看来,不论是American-philosophy is dead(美国哲学死了)或者是Philosophy in Oxford is dead(牛津哲学死了),当然是仿造德国哲学家尼采(F.Nietzsche)的说法,因为尼采曾经说过Gad is dead(上帝死..

    49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从比较哲学旷观中国文化里的人与自然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确,当我们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时,便发现原有的世界是如此的狭小。美国人也常以这段话来表示心境的层次不同,我有一位美国学生曾告诉我:美国人在完成了西部拓荒运动之后,便自..

    64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

    1964年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本文中我所要谈到的中国形上学,其含义迥异乎一般所谓超自然形上学(Praerernatural Metaphysics)。根据后者的说法,人,以及其所居处的宇宙,均各自为两种极不相容之力势..

    46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

    1969年第五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讨论正题以前,我愿意先作几点说明。人的疏离这一概念原是西方人的发明,细按其历史根源,应归咎于两极对立原理所隐含的二分法。这一点在西方的任何学术研究或实际事务的领..

    42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新儒家哲学绪论

    第一讲一、宋儒之自居正统与排斥异端诸位同学:今天我们开始来谈宋明清哲学,这一门课,我又称之为新儒家哲学研究。我采用这一个名词,并不是因为我好新奇,事实上,在这个题目下所谈到的,大部分是宋儒,另一部分是..

    43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