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孟子 / 孟子

卷八 离娄章句下

2025-06-11 15:01 孟子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闲不能以寸。”

----------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

十一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

十二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十三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

十四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十五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

十六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

十七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

十八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

十九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

二十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

二十一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

二十二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

二十三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

二十四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

二十五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

二十六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

二十七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

二十八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

二十九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

三十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

三十一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

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急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

三十二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

三十三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文集。战国孟轲及其弟子撰。十四卷。轲字子舆,战国邹邑(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后人子思门人。历游诸国,曾任齐宣王客卿。晚年退居讲学,与弟子著书。《孟子》所录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思想学说、个性修养。基本思想是继孔子,排杨、墨,主张力行仁政,恢复井田,省刑薄赋,停止攻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严君子小人之分、劳心劳力之别。从人性善出发,重视主观精神作用。多以对话形式论辩明理,由《论语》的语录体发展为长篇巨制。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常以排比句法增强逻辑推理色彩,雄辩有力。惯用比喻,形象鲜明。善设机关,引人人彀,步步紧逼,波澜壮阔。赵注释句,保存汉人旧说。疏解释赵注。朱熹以为疏为邵武士人作,《四库全书总目》亦疑非出孙爽之手,有《十三经注疏》本。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均可参考。

猜你喜欢

  • 第二 孔子、孟子、荀子及其他諸家 [1]

    文學者,民族精神之所寄也。凡一民族形成之時期,其哲人鉅子之言論風采,往往影響於其民族精神,流風餘韻,亘千百年。故於此時期中,能深求一代名哲之主張,于其民族文學之得失,思過半矣。此其人雖不必以文學批評家..

  • 第六章 孟子

    孟轲(公元前372前289年),邹人,孔子的三传弟子(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他原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不过在他以前好几代早已衰落下去了。他曾经游历齐、梁、宋、滕诸国,还给齐宣王当了一段客卿。但终于不得志。现..

    19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2025-08-26
  • 用间篇第十三

    (解题)曹操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李筌曰:《孙子》论兵,始于计而终于间者,盖不在以攻为主。郑友贤曰:或问间何以终于篇之末?曰:用兵之法,惟间为深微神妙,而不可易言也;所谓非圣智不能用间,非..

    12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火攻篇第十二

    (解题)曹操曰:以火攻人。王晳曰:助兵取胜,戒虚发也。基博按:此篇历举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以火攻佐战胜攻取。今之交战国,有以空军大举轰炸,而毁敌人之人民财产,物资军需者,不必古今异宜也。孙子..

    1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九地篇第十一

    (解题)张预曰:用兵之地,其势有九;此论地势,故次地形。基博按:此篇勘《地形篇》未发之蕴而补其义。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训义)曹操..

    1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地形篇第十

    (解题)王晳曰:地利,当周知险、隘、支、挂之形也。张预曰:凡军有所行,先五十里内山川形势,使军士伺其伏兵;将乃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知其险易。故行师越境,审地形而立胜,故次行军。基博按:行军必明地形..

    1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行军篇第九

    (解题)张预曰:知九地之变,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故次九变。基博按:《孙子》以为通于九变之利者,乃可以择利而行军,故以《行军》次《九变》。然行军而不知处军,则何以自立于不败而为不可胜;不能相敌,则何以不..

    11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九变篇第八

    (解题)王晳曰:晳谓九者,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或曰九地之变也。张预曰: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基博按:世之为军争者,往往知进而不知退,..

    12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军争篇第七

    (解题)曹操曰:两军争胜。李筌曰:争者,趋利也,虚实定,乃可与人争利。张预曰:以军争为名者,谓两军相对而争利也;先知彼我之虚实,然后能与人争胜,故次虚实。基博按:形之而知虚实,则可举军可争利;故以军争..

    1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虚实篇第六

    (解题)李筌曰: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杜牧曰:夫兵者,避实击虚,先须识彼我之虚实也。张预曰:《形篇》言攻守;《势篇》说奇正。善用兵者,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

    12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势篇第五

    (解题)曹操曰:用兵任势也。王晳曰:势者,积势之变也;善战者,能任势以取胜,不劳力也。基博按:势与形不同:形者量敌而审己,筹之于未战之先。势者因利而制权;决于临敌之日。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12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形篇第四

    (解题)王晳曰:形者,定形也;谓两敌强弱有定形也。善用兵者,能变化其形,因敌以制胜。张预曰:两军攻守之形也。隐于中,则人不可得而知;见于外,则敌乘隙而至。形因攻守而显,故次谋攻。基博按:形者,形敌之可..

    1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谋攻篇第三

    (解题)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李筌曰:合阵为战,围城曰攻,故以次战之下。基博按:谋与计不同:计者兼政略而言,筹之于未战之先;谋者指战略而言,决之于临战之日。谋攻以次作战之后者,一以战胜而后攻取,攻乃..

    1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作战篇第二

    (解题)李筌曰:先定计,然后修战具,是以战次计之篇也。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用以作战备,故次计。陈启天曰:作,有兴起造作之意。作战,谓发动侵略战争也;与现代所谓作战有别。基..

    1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计篇第一

    (发凡)基博按:《汉书艺文志》著录兵家四种:曰权谋,形势,阴阳,伎巧。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伎巧者也。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穷,以轻疾制敌者..

    12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头语

    孙子章句训义,仆旧日之所刊也;新战史例,则今之所增订也。往者德国兵家克老山维兹诏人:欲学兵法,只有读史。人谓理论为事实之母;不知事实乃理论之母;无事实,无理论;而有理论矣,苟不能验之以事,抑亦无征不信..

    12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三 孟子

    孟子性善之界说 孟子道性善尤重扩充 孟子与佛 孟子与庄子 孟子与三民主义一 孟子与三民主义二 孟子与荀子 孟子之神权民本主义 孟子与劳农主义之许行 孟子七篇之起讫 孔孟治学之法 孟子与论语 孟子文体孟子所谓性善者..

    23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三十四 章句

    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明情者,总义以包体。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

    52 文心雕龙 2025-06-20
  •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一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

    60 孟子 2025-06-11
  •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一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二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

    48 孟子 2025-06-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