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趼呓外编 / 吴趼人

附录旧作:驳袁子才《论语解》

2025-06-18 15:43 趼呓外编

古文简略,不易得解。后人每以臆见解书,各执一说,几成聚讼,而卒不得一真解。遂使学者转无所宗向,而文义益晦矣。

尝读袁子才《论语解》,谓:孔子仅许颜子以三月不违仁,其他如陈文子、令尹子文皆不许也。至于管仲而曰:如其仁,如其仁。乃又有器小、不俭、不知礼之诮。乃以臆见解之曰:使管仲而果仁矣,天下有仁而器小、不俭且不知礼者乎?天下之知礼、能俭且器不小者,或未必仁也。腾口说而持之过坚,使前后不合。后世之慎言语、少许可者且不然,而谓圣人然乎?然则何以有此?曰:《论语》有齐论、鲁论之分。齐人最重管仲,以管仲为仁者,齐之弟子记之也;鲁人素薄管仲,以管仲为无一可者,鲁之弟子记之也。诚如所言,则直以伪书目《论语》矣。违背师训,私出己见,矫言立说,驯谨弟子且不为,而谓孔门弟子为之乎?矫言立说,非伪书而何?袁氏此言,亦太小之夫视诸贤矣。然则当作何解?曰:仁之道大,夫子所以罕言也。而其间有体、用之别,德、术之分。仅许颜子以三月者,许其仁之体也,仁之德也。故陈文子、令尹子文无与焉。许管仲而曰如其仁,如其仁者,许其仁之用也,仁之术也。不观孔子之言乎?曰:相桓公,霸诸侯,民受其赐。曰:不以兵车,管仲之力。则许其为仁术也明矣。夫仁术者,功泽足以被斯民之谓耳,固与仁之体、仁之德判然分为两途者也。如是,而管仲诚器小、不俭、不知礼,又与其仁术何害焉?大圣人就事论事,非若后世儒者之动辄求全责备,其许管仲以仁也,宜矣。而何有于齐论、鲁论之分也哉?

商鞅论

王者治天下以道,霸者治天下以术,道与术均归之于法,是故无法不足以为治。

春秋之世,齐桓崛起,管仲辅之,一变三代之道,以归于法。惜乎管仲、齐桓相继以死,而齐难作,后起无人。不然,由管仲之法,以复归于王道之治,犹反手也。

战国之世,秦孝公恃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公孙鞅辅之,一变先王之道,内立法度,务耕织,修战守之具,外连横以斗诸侯,唾手而取西河之外。当是时,诸侯恐惧,相与合纵以谋弱秦,而终不可得。至于始皇吞周室,并诸侯,废封建,夷天下,为郡县,是犹鞅之余绪也。

鞅之有功于秦大矣,然卒不免作法自毙者,则精刻之为害也。使非为众怨所归,公子虔之徒何由而告反?魏更何为而内之秦?此徒事精刻而不知济以仁慈之过也。虽然,吾犹有论焉。鞅之精刻,鞅之忠也。以忠而自毙,则不得不原之矣。吾何以见之?吾于今之沽恩者见之。今之沽恩者借朝廷之法,营一己之私,门生故吏盈天下,一旦得罪,犹不失所庇护。而犹诩诩然曰:此明哲保身之道,忠厚待人之极也。是则吾知其为不取于商君者矣。

荆轲论

荆轲,一伧父耳。田光不知而误荐之,燕丹不知而误信之,樊於期不知而误借之以头,于是所图不成而然,事转以日亟。甚矣!伧父之足以误人家国事也。然而知人之难,亦于此可见矣。当其默然避道,非不类夫涵忍也;交屠狗,击筑歌泣于市,非不类夫狂士有所寄托也。此田光、燕丹、樊於期之终为所蒙也。不然,图穷而匕首见,左手把王袖,右手把匕首,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直一腾击事耳,乃计不出此。事败,且自为解嘲曰: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契约以报太子。汝谁欺,自欺乎?故鲁句践曰:惜乎!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是犹原之之词也。夫当其默然避道,怯也;歌泣于市,不安其怯,欲自炫也;必欲生劫秦王,非有爱于秦王也,非必有契约始可以报太子也,欲生劫之,将以自存也。吾故曰:荆轲,伧父也。

孔子曰:为君难,为臣不易。知为君难之一言,可以兴邦。燕丹蹈不知为君难之言,其所以致败乎?夫为君之难非他,知人而已。尧知舜,舜知禹,垂拱而天下平。为臣不易非他,图所以酬知而已。舜举禹,禹举稷、契,以上佐垂裳之治,此唐虞之所以为盛也。燕之败,不败于荆轲,而败于田光;不败于田光,而败于燕丹。呜呼!以燕丹之贤,而自误于不知人,以致覆亡其家国。千古下,犹不能不为之痛惜也,荆轲何足论哉!

曹参论

继萧何以相汉者,曹参也。参之于汉,功不及何,然终参之世,汉室宁谧,百姓无扰,不可谓非参之贤也。当参之被召去齐,语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此则参终身所恃以为治者耳。其相悼惠王也,召长者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俗。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致无所适从,乃求治道于黄老。此其清静无扰之所由来乎?观其语惠帝之言曰: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则其所秉可知矣。虽然,非即此即可以致治也。参承萧何之后,何佐汉高,手定天下,除秦苛政,定为汉制,务极宽大,百姓安之。当参之世,秦之遗民犹有存者,故以雍容遵守为治。处参之际,居参之地,舍是更无他术也。不然,夫乌有专事清静而可以为治者哉?

降及孝武之世,治狱务极惨急刻深,司农立均输、平准诸法,而狱市互扰。后世儒者益取证以贤参,不知终汉之世,遵参之法,亦必不足以为治也。使参而处孝武之世,亦必不以清静为治也。因时制宜,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参特承萧何之后,为一时法耳,夫岂欲为万世法哉?

刘晏论

经曰:治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孟子之说时君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昔者窃读之而疑焉。夫义与利,显然判为两途,而不容并立者也。必曰以义不以利,则国何由富?食何由足?国不富,食不足,覆亡之不暇,更何以图治?乃读唐臣《刘晏传》,而始释然于以义为利之说也。

当肃宗时,安史为乱,天下户口十亡八九,兵戈遍地。晏以一身当度支、转运、盐铁等使,布置裕如。首疏浚汴水,以使转运;置递相望,以报四方。物价、食货,轻重之权皆在掌握。诸道置知院官,藉报旱潦丰歉。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以谷易货,以供官用。盖由是而国、民交得其利。而考其为政之初,曾无一事不以养民为首务也。民有所养则货财足,货财足则赋税增,知所务哉。其言曰: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廉洁,终无荣显,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其出纳之事虽至细,必委之于士,是又知人善任,无异夫其措施易于藉手,而事易于致治也。若刘晏者,是殆圣人之徒,王道之佐欤?后世之人徒以理财称刘晏,失刘晏矣。

异端辨

佛、老非异端也,异端非邪道也。孟子曰: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是善取譬夫端者也,犹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为仁、义、礼、智之端也。若夫荀、庄、杨、墨之流,则舍是而不言,必矜奇炫异,恣其诙诡之辩。故或言性恶,或主汩智,或为我,或兼爱。其发端也如此,而观其指归,则又曰必止于仁、义、礼、智也,貌为圣人而行实诡异。

战国之世,纵横舌辩之士盈天下,而此辈厕焉。其足为人心世道之害,每被其蛊惑而不知,盖德之贼也。孟子生际其时,惧其为害,故距杨、墨放淫词,惟恐不力。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杨氏立论,固未尝建无君之言也,使昵信之而不疑,不沦于无君不止。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墨氏立论,亦未尝以无父为教也,使沉迷之而不返,必沦于无父而后已。此异端之可惧,孟子之所以深恶而痛绝之,曰:能言拒杨、墨者,圣人之徒也。自孟子拒之之后,杨、墨之书虽尚传于世,而儒者莫不知为异端,而不敢近之,周孔之道乃昌明于天下,孟子之功伟矣。

至若佛、老之辈,侈谈虚无寂灭之不足,又加以断绝情欲,澌灭五伦,借鬼神诞妄之辞,以蛊惑愚夫愚妇,是直持邪魔之说以自成一教者。非独三代无是说,汉以前亦无是说也。然则孔孟所恶之异端,其非佛、老可知也。后世儒者欲自附于圣人之徒,而无从得其门径,因读孟子能拒杨、墨一语,遂妄欲借此以觇圣道。而后世杨、墨之说久已不行,拒无可拒,适佛、老之教流入中国,遂指为异端,而力与之争。不知弃父母,绝妻子,明恣其无父无君之言,以行其邪教,非愚而不肖者不为所愚;虽杨、墨见之,亦且不齿,置而勿论。已尽处之之法,乃必欲夸张圣道而与之争,是非独圣人之罪人,抑亦杨、墨之罪人也。

二卷六十篇,附录一篇。作者署名“南海趼人吴沃尧”。光绪二十八年暮春(1902年4月)上海书局出版,石印巾箱小本,二册,改题《政治维新要言》。卷首有作者《趼呓外编序》,末署“光绪辛丑嘉平月南海吴沃尧趼人氏识于海上趼廛”。本卷即据以点校收入。《趼呓外编》是吴趼人的政治论文集,包括《保民》《制度》《说邢》等多篇文章,他从社会制度入手,相信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可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猜你喜欢

  • 附录卷下

    钦定四库全书嘉佑集附録卷下宋 沈斐 辑老苏先生会葬致语幷口号阙 名盖闻太上立德贯今古以长存至人无心视死生为一致固当谈笑於祸福之际雍容於变化之间日夜相代乎前忧乐不入其舍是何礼存送往语有致哀子产之哭子皮吾无..

    5 嘉祐集[四库本] 2025-09-12
  • 附录卷上

    钦定四库全书嘉佑集附録卷上宋 沈斐 辑老苏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於家信於乡里闻於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佑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着书二十二篇献诸..

    4 嘉祐集[四库本] 2025-09-12
  • 附录三 我的朋友唐鲁孙

    夏元瑜与鲁孙先生原是笔友,后来相见,成了知友。由于年龄、见解、知识、乡土的关系又进而为挚友。我们全是暮年闲居,没事做,于是动了笔杆。没想到一划拉就是一篇,往邮箱里一扔,过不了多少天,报上就登出来。日子..

    14 唐鲁孙谈吃 2025-08-30
  • 附录二 馋人说馋

    逯耀东前些时,去了一趟北京。在那里住了十天。像过去在内地行走一样,既不探幽揽胜,也不学术挂钩,两肩担一口,纯粹探访些真正人民的吃食。所以,在北京穿大街过胡同,确实吃了不少。但我非燕人,过去也没在北京待..

    19 唐鲁孙谈吃 2025-08-30
  • 附录一 忆唐鲁孙先生

    高阳民国以来,谈掌故的巨擘,当推徐氏凌霄、一士昆仲,但专记燕京的遗闻轶事、风土人情者则必以震钧的《天咫偶闻》为之冠。震钧是满洲人,姓瓜尔佳氏,字在廷,号涉江道人,生于清末,殁于民初。以他的其他著作,如..

    16 唐鲁孙谈吃 2025-08-30
  • 卷二 论语

    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论语之旨 学者觉到自己做个人 论语二十篇之起讫 君子与仁 以论语解论语 仁义道德非礼不成 让与礼有别 何谓分 朱熹论语集注 朱熹与王弼阅《东塾读书记》第二卷《论语》,提要钩玄,观于会通,不为汉..

    15 古籍举要 2025-08-25
  • 附录 北京历史探故

    Ⅰ明朝人们对于不同朝代中北京的规模及地理位置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那些具有历史意识的中国人对此项研究做了诸多的记载。第一,历代官方历史中总有一部分对其地理状况的记载,包括其大小,城墙的建造及一些宫门、城..

    33 大城北京 2025-08-23
  • 附录 解题

    [日]长泽规矩也土风录 十八卷 〔清〕顾张思 清嘉庆三年(一七九八)序刊本 六册按图书分类法,本书与《俗语解》,或当归于子部杂家类、杂考或小说家类、杂事类之属,但就其解释俗语言,亦诚为可珍视之作。然以其如..

    30 土风录 2025-08-16
  • 附录《文昌孝经》

    《文昌孝经》——道教的孝道经典《文昌孝经》,据明代少保大学士耶浚仲所着《文帝孝经原序》所说,出现在宋代,作者不详,该经托文昌帝之口,劝人尽孝。无论是从托文昌帝之形式上看,还是从思想内容上看,可判定其属..

    40 文昌孝经 2025-08-15
  • 附录·推篷室初稿序

    余读机缘集,船子有拨棹歌三十九首,其前三作七言小诗,馀皆渔歌子词。世但知船子为佛祖,不知为唐诗人,为唐词人也。夫我儒之学,通明广达,讲求精微,去利欲,明死生,然後心地清而语圆澈。前人每以禅喻诗,盛唐王..

    37 船子和尚拨棹歌 2025-08-06
  • 附录四误题撰人姓名词存目

    陈彭年 彭年字永年,抚州南城人。生于建隆二年(961)。雍熙二年(985)进士。真宗朝召试,为秘书丞、直史馆、翰林学士、拜参加政事。天禧元年(1017)卒,年五十七,赠右仆射,谥文僖。 瑞鹧鸪 尽出花钿散宝津。云..

    53 全宋词 2025-07-23
  • 附录三元明小说话本中依托宋人词

    钱易 易字希白,吴越倧子。真宗朝进士,累迁至翰林学士,天圣四年卒。 蝶恋花 一枕闲欹春昼午。梦入华胥,邂逅飞琼作。娇态翠颦愁不语。彩笺遗我新奇句。 几许芳心犹未诉。风竹敲窗,惊散无寻处。惆怅楚云留不住。断..

    41 全宋词 2025-07-23
  • 附录二宋人依托神仙鬼怪词

    吕岩 相传吕岩字洞宾,唐末河中府永乐县人,得道仙去,出自宋人依托。宋代所传吕词,实皆宋人作。 减字木兰花 暂游大庾。白鹤飞来谁共语。岭畔人家。曾见寒梅几度花。 春来春去。人在落花流水处。花满前溪。藏尽神仙..

    32 全宋词 2025-07-23
  • 附录一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

    梁意娘 醉翁谈录云:意娘,五代后周时人,适李生。其词盖南宋人所依托。 秦楼月 春宵短。香闺寂寞愁无限。愁无限。一声窗外,晓莺新啭。起来无语成娇懒。柔肠易断人难见。人难见。这些心绪,如何消遣。 茶瓶儿 满地..

    37 全宋词 2025-07-23
  • 附录 《批本随园诗话》批语

    鄂西林以寒士起家,深于阅历,能容众,能知人,由举人初为拜唐阿,贫甚,因世宗在藩邸相识,为心膂中第一人。其督云贵改土归流一事,非君臣俱有大本领,而又深相知合者,不能办到。曾见其小照,身长骨大,方面长髯。..

    63 随园诗话 2025-07-08
  • 人间词话附录

    一《蕙风词》小令似叔原,长调亦在清真、梅溪间,而沈痛过之。缰村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二蕙风《洞仙歌》秋日游某氏园①及《苏武慢》寒夜闻角②二阕,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

    48 人间词话 2025-07-07
  • 附录 《杜甫诗选注》批注

    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1.《望岳》《唐宋诗本》卷四十二引吴昌祺曰:此诗(《望岳》)造语有不惊不休之意。夫字,衬得妙!又引某氏曰:句句是望岳,作登岳解不得。张溍曰:齐鲁青未了五字,雄盖一世。何焯曰:夫如何三..

    89 杜甫诗选注 2025-07-02
  • 《趼呓外编》序

    丁酉戊戌间,闭户养疴,无所事事。时朝廷方议变法,士大夫奔走相告,顾盼动容。久已不欲出外酬应,日惟取阅报纸,藉知外事。暇则自课一篇,遣此长日,积久成帙,自署为《趼呓外编》。盖当有《内编》一帙,专辨理性之..

    82 趼呓外编 2025-06-18
  • 附识

    按:此本向有传抄,脍炙人口,而大同小异。外有太师挚适齐章平话一篇,已借入《桃花扇》中。盖木皮先生以前代逸民,愤结于中,隐姓埋名,一鼓一板,邀游城市街巷间,信口成文:与屈子《离骚》、腐迁《史记》同一抑郁..

    71 贾凫西鼓词 2025-06-18
  • 原跋

    木皮者,鼓板也,嬉笑怒骂之具也。崇祯末年,先生以明经传家,为县令,迁部郎。鼎革后,高尚不出。行年八十,笑骂不休。自曲阜移家滋阳,闭门著书数十卷。木皮子之嬉笑怒骂,有愤心矣,乡人多不解。有沛县阎古古、诸..

    77 贾凫西鼓词 2025-06-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