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驼庵传诗录 / 顾随

概谈楚辞

2025-07-05 14:39 驼庵传诗录

诗、骚为古人之必读书;风、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为创作之不尽之泉。楚辞在文学源流上关系甚重大。

一、释楚辞

楚辞,楚国民歌,屈原加工写就后,后人名之楚辞。大多作品作时无篇名,篇名多为后人所加。

《昭明文选》有赋、诗、骚之分,骚即楚辞。楚辞亦称赋也,《汉书艺文志》即列有屈原赋二十五篇。(以为皆楚辞,皆为屈原作。)楚辞,一名楚辞,一名赋,均妥。

以楚辞名之,始自刘向。

刘向乃元帝、成帝时人,宣帝初年卒。刘向作《别录》,是在汉成帝朝,时已有楚辞之名。成帝时,刘向校书,集屈原及学屈诸人之作名曰《楚辞》。凡古人为书皆有一定宗旨,合则数人可为一家。故自《隋书经籍志》以下分经、史、子、集,《楚辞》入集部而不入总集、别集,单立为《楚辞》之名。其所以不入总集者,岂古人不知也?盖总集专就文章言,凡文好即可,如《文选》上下八代所收百馀人,即此故也。其文章不必彼此有关。刘向自作赋虽多,而《楚辞》仅收其《九叹》,即以其他与楚辞不合故也。汉人所作自淮南小山而下,亦能与之互相发挥,自宋玉至王逸皆学屈原《离骚》作,故自成一家。

何以曰楚辞?名为楚辞者,楚人之辞也。楚人之辞者,表示异于他处也。周末诸侯跋扈,各地方言不同。今之方言,人亦多不懂,如《醒世姻缘传》用山东方言。以楚辞而通行者,以其辞太好。

作楚辞,须先通楚国之语言、音韵。《汉书王褒传》载:

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

《汉书》注引刘向《别录》曰:

宣帝诏征被公,见诵楚辞。入,被公年衰母老,每一诵,辄与粥。

盖当时九江用楚音,而被公犹能以战国时楚音读之。后世之皮黄戏谭(鑫培)、余(叔岩),皆湖北人,咬字用湖北音。(昆曲除丑能用本地方言外,生、旦皆须用苏白。)

《文选》又何以名楚辞曰骚?盖楚辞以《离骚经》为主。王逸释:离者,别也;骚者,愁也;经,径也。屈赋廿五篇,独《离骚》称经,其他皆不称经。古书分经、传。或曰:经者,常也。又曰:圣人所作为经,贤人所作称传。经者,又释为组织之义。古人往往经、传出一人之手,则经不过其主要纲目而已。墨子有《经上》篇、《经下》篇。若楚辞仅《离骚》曰经,则其馀各篇皆传矣,屈原文以经为主,可代表他篇,故总名之曰骚。凡叶韵之文皆曰赋,且《离骚》多言愁,赋则不然。而《昭明文选》列骚于赋、诗之后者,乃为学者方便。

《文选》称楚辞为骚、骚体,后凡体裁近于楚辞者均称骚体,相沿以成,约定俗成,此始自萧统。

赋之名不始于楚辞,而始于诗三百篇。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吴季札观乐亦歌诗,诸侯相会则赋诗。赋者,敷也,直言之也。《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叙引《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毛氏传曰:

不歌而颂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能颂(诵)而不能歌者,一以声韵,一以篇幅过长。赋与歌之不同,可以《左传》证之:

卫献公戒孙文子(林父)、宁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孙文子如戚,孙蒯(孙林父之子)入使。公饮之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大师辞,师曹请为之。初,公有嬖妾,使师曹诲之琴,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故师曹欲歌之,以怒孙子以报公。公使歌之,遂颂之。(《襄公十四年》)

师曹为之,不歌而颂(诵)。不歌而颂,即谓之赋。

《尚书尧典》有诗言志,歌咏言之语。诗三百多为四言,盖文字皆由简入繁,故五言出四言衰。今《昭明文选》所选但有四言,盖有诗三百篇在前,后人无以过之。楚辞多用兮字,《诗经》用者尚少,然亦有上下句皆用兮字者,如《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此已与楚辞相近似。他者若沧浪之歌,亦此体: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夫》所引楚歌)

(缨,古代谓帽缨,乃所以系。)孔子闻之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离娄上》沧浪在楚,是楚人之歌。然此仍为诗而非赋,盖尚可歌也,赋则可颂(诵)而不可歌。

诗而为赋,亦文体之变也。此赋乃辞赋。赋,铺张也,本为赋、比、兴之赋,后单独发展为一种文学样式。哲理赋如《荀子》,汉赋均为辞赋。汉代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班固等均为辞赋家。(汉代辞赋具有文学史上的价值,应予适当评价。)自枚乘《七发》、班固两都以下,叙事、写景多出于楚辞。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五家,赋有四家:屈原、荀卿、陆贾及杂赋。荀子有《赋篇》,作风与屈原不同,仍为四字一句,而能颂(诵)不能歌,与诗三百篇不同。屈原赋乃文学之最早者,后世之描写方法多出于楚辞,后之纯文学亦出于此。(文,广义而言。)所谓纯文学必有组织;不但须有组织,且须有音节。(文者,字也,故有《说文解字》。文,其部首也;字者,孽乳而相生也。)屈原为赋家之正宗,后世学屈者多。(然后人学骚者多不能似,即以扬雄之才写之尚如此。今并赋不为,何况楚辞?)宋玉乃屈原之弟子,后人合称之为屈宋。《招魂》据云乃宋玉为屈原作,而司马迁则以为屈原自己作。《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宋玉出于屈原,而屈含蓄,宋刻露,能自己表现个性。短亦在此。以文论,屈宋可以并称;唐勒、景差则不能与之比。其后,汉人赋多出屈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叙可概见。

二、读《离骚》

今欲读楚辞,须先读《史记屈原列传》。

司马迁之作《史记》,不似后人之著书,乃自成一家之言,有所为而作,有可感始书;无感,虽名人不传。班固以下则为史而史矣,体裁整齐。《史记》为某人列传,即对某人有感,多为学者,或儒家,或兵家。管仲、晏婴二人皆齐人,故合传;孟子、荀卿皆儒家,诸家附其后。

司马迁《史记》之传,仍为传之意。读某人作品前,须先读某人传。立贾谊传者乃同情其不得已,故录要政之言甚少。

为屈原立传,乃为《离骚》而作。古有言功篇,古人以立言为功。

班孟坚《离骚序》曰:

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斯论似过其真。

古人不以抄书为耻。班孟坚抄淮南王安《叙离骚传》,自班孟坚序所引淮南王安可知。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屈原赋廿五篇,所谓廿五篇自《离骚》至《卜居》。

屈原所处之时代,正值神话传说盛行,且楚国时为富饶、文化发达之大国。此为屈原赋楚辞提供了神话、想象之基础。屈原信鬼神。

神话、想象不仅与时代,与地域亦有影响。(热带最富幻想,如印度作品多梦境。)《列子说符》云:楚人鬼而越人禨。(禨,祥也,预兆。)昔所谓华夏,但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虽周之旧都,而时为西秦。楚则以蛮夷观之。越成为国,其君称子。楚最先见于春秋,吴越更晚。楚衰而吴兴,吴亡而越兴。民族文化低者多迷信,故曰:楚人鬼越人禨。圣君王不仅以鬼神行政(傩坛,周之祭祀地,打鬼),虽仍祭祀而言人事,如汤之贤臣巫咸,所以姓巫者,盖咸即巫也。(男女巫总名为巫,男巫单称觋。)

屈原被放,就世俗看是不幸的。但就超世俗看来,未始不是幸,否则没有《离骚》。再如老杜,值天宝之乱,困厄流离;老杜若非此乱,或无今日之伟大亦未可知。在生活上固是不幸,但在诗上说未始不是幸。(但若条件够了,自己没本领,有材料不会作,也没办法。)

屈子之诗: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杜甫之诗: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

屈原是热烈、动、积极、乐观;杜甫是冷峭、静、消极、悲观。而其结果,都是给人以自己要好好活的意识,结果是相同的。

《离骚》中心思想:

一篇作品均有一中心思想,如以石投水,一点为中心,圈圈扩大,而成一篇。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即是屈原《离骚》之中心思想。屈原要实现其理想,但如何实现其理想,怎样促成新的诞生、旧的死亡,却一筹莫展。

《离骚》有奋斗精神而又太有点伤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百篇无此等句子,《离骚》比三百篇有战斗、奋斗精神。

人无思想等于不存在。诗、骚,曹、陶、李、杜,其作品今日仍存在,其作品不灭,作风不断。作品,即篇章;作风,乃情,风者,精神之表现于外者。后世作伪诗之诗匠,即因其作品不能常,精神不能不断。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猜你喜欢

  • 附 录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1.王逸《楚辞章句》十七卷,光绪乙未仲春月昭陵经畲主人刊。2.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57年版。3.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4.王夫之《楚辞通释》,中华书局1959年版。5.蒋..

    9 楚辞全译 2025-07-06
  • 九 思

    本篇是王逸所作。王逸,字叔师,东汉宜城(今湖北宜城县)人。汉安帝元初年间(114119)为校书郎。顺帝(126144年在位)时官至侍中。据今本《楚辞章句》题校书郎臣王逸上,他是在安帝元初中完成《楚辞章句》的。《九..

    12 楚辞全译 2025-07-06
  • 九 叹

    本篇是刘向所作。刘向(前79前8),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字子政,本名更生。汉皇族,楚元王刘交的第四代孙。历经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居官三十余年。宣帝时,招选名儒俊才,他以通达能作文应选,献赋颂..

    15 楚辞全译 2025-07-06
  • 九 怀

    本篇是王褒所作。王褒,字子渊,蜀人(今四川成都一带)。西汉宣帝时,受益州剌史王襄推荐,向宣帝上《圣主得贤臣颂》,被任为谏议大夫。后宣帝令他往益州祭祀金马碧鸡之神,死在途中。怀,思念的意思。《九怀》由九..

    16 楚辞全译 2025-07-06
  • 哀时命

    本篇是汉梁孝王的门客庄忌所作。庄忌,会稽人,文景时的辞赋家,与司马相如俱好辞赋,遇汉景帝不好辞赋,不得志。投奔吴王刘濞。不久,吴王谋反,庄忌知道不可规劝,就离开吴国到梁。他深得梁孝王的器重,与邹阳、枚..

    9 楚辞全译 2025-07-06
  • 七 谏

    《七谏》是汉朝东方朔所作。东方朔是汉武帝时代的辞赋家,字曼倩。官至太中大夫。他是个滑稽家,常在武帝前调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屈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由于武帝把他当俳优看待,他在政治上也不得志。..

    9 楚辞全译 2025-07-06
  • 招隐士

    王逸《楚辞章句》指出本篇是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汉初淮南王刘安,爱好文艺,广招天下文士,著作辞赋。王逸说这些作品,以类相从,有的称《小山》,有的称《大山》。意思相当于《诗经》的《小雅》《大雅》。这样看来,..

    11 楚辞全译 2025-07-06
  • 惜 誓

    本篇是贾谊所作。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汉文帝初年,由洛阳太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见,官至大中大夫。他提出积极的改革政治的主张,受到权贵的中伤,于是汉文帝疏远他,贬他为长沙王太傅。四..

    10 楚辞全译 2025-07-06
  • 大 招

    本篇作者不详。有人说是屈原,有人说是景差。王逸时就已经不能确定了。景差,楚国人。出身楚国贵族。生卒年代不详,但知他稍后于屈原。他的创作直接受到屈原的影响。本篇也是招魂词。关于本篇所招的对象,有两种说法..

    18 楚辞全译 2025-07-06
  • 招 魂

    本篇的作者是谁,历来有两种说法。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赞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认为《招魂》是屈原的作品。但是,王逸的《楚辞章句》却说:《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

    12 楚辞全译 2025-07-06
  • 九 辩

    本篇为宋玉所作。宋玉,著名的楚辞作家,战国楚人。时代稍后于屈原,顷襄王时做过官,但不为楚王重视,终因被谗罢官,一生郁郁。他的生平事迹,没有完整史料,只能从《史记屈原列传》后附数语中见到他的生长时代、文..

    12 楚辞全译 2025-07-06
  • 渔 父

    本篇的作者难以确定。王逸《楚辞章句》: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王逸的说法是矛盾的。据历代学者研究,《渔父》难定为屈原的作品,和《卜居》一样,也可能是楚人所作。这是一首散文诗。..

    10 楚辞全译 2025-07-06
  • 卜 居

    这是一首叙事诗。卜,就是占卜、问卦,以卜决疑。居,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卜居的意思是说,通过问卦来决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态度。很显然,本篇并不是真正问卜决疑的作品,只不过是以问答的形式,来表达或抒发作者的..

    14 楚辞全译 2025-07-06
  • 远 游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本篇是屈原所作。但是,现在不少研究者认为,这是汉人模仿《离骚》的作品,尚无定论。这是一篇游仙诗。描写神游天上和走遍四方的快乐,其中也涉及服食轻举、养生炼形的理论,充满了阴阳家和道..

    8 楚辞全译 2025-07-06
  • 九 章

    九章包括屈原所作的九篇诗歌。这些诗歌不是一时的作品,是由后人辑录在一起的。正如朱熹《楚辞集注》所说: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至于这九篇作品从什么时候编在一起,现在则不能确考。..

    11 楚辞全译 2025-07-06
  • 天 问

    本篇是屈原所作。这是《离骚》之外的又一首重要长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涉及了天地万物、人神史话、政治哲学、伦理道德,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学识的渊博,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强烈探索真理的愿望,..

    15 楚辞全译 2025-07-06
  • 九 歌

    《九歌》是屈原的作品。《九歌》原是楚国流传很久的古代乐曲。相传是夏启从天上偷下来的。屈原这组诗歌是借用这一曲名。《九歌》的创作与楚国原始的巫术宗教有密切的关系。王逸说,楚国南方沅湘一带地方民间风俗相信..

    12 楚辞全译 2025-07-06
  • 离 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热情、痛苦甚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诗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从自己的出生、世系、品质、修养写..

    11 楚辞全译 2025-07-06
  • 杂谭诗之创作

    一、世法与诗法余自谓:诗作不好是因为知道的世法太多,世法使我不能为诗,诗法使我不能入世。学道要多了解人情,了解人情可以多原谅人,疗治自己的荒唐和糊涂。涅克拉索夫(Nekrasov)说:争斗使我不能成为诗人,诗..

    16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人之修养

    一、诗人本身须是诗天地间文学艺术皆可分为两种:形而上 精神 心形而下 物质 物无论为哪一种,只要从人手中制出,必须有诗意。否则,便失去存在之意义与价值。若一人胸中一点儿诗意也没有,那么此人生活便俗到毫无意..

    17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