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驼庵传诗录 / 顾随

漫议N、K二氏之论诗

2025-07-05 16:42 驼庵传诗录

人说话只是明白还不成,还要说得有劲。

旧俄诗人涅克拉索夫(Nekeraspov),彼尝自说:我有整三年,每天没有吃饱过,一年寒冬为房东所逐,宿于贫民窟(loss-house),以撰稿为生。N氏晚年聋而多病,死后,朵思退夫斯基(Dostoyevsky)讲演,以之与普希金(Pushkin)与莱蒙托夫(Lermontov)并列。有人说N氏更胜于彼二人,这不敢说。N氏名诗《冻红了鼻子》,《世界文库》有译本而不佳。

诗只有本国语言写出来是诗,一翻译就不是了。N氏有些地方颇似老杜,生硬杈丫,完全失去文字之美,不成为诗而成散文。盖散文之美者有时比诗更美,其美为诗所无,如《水经注》,如《洛阳伽蓝记》,皆写得好,虽不叶韵,而音节甚美,字形亦美,圆。N氏及老杜虽有时杈丫,不害其伟大;李白有时不免花花公子气。人要有天才,但绝不可以显摆,一显摆就讨厌。老杜便无此恶习,N氏亦如此。

余曾译:(一)N氏生平;(二)N氏之诗;(三)克鲁泡特金(Kropotkin)氏对N氏之论,K氏所论与余有暗合处。

K氏提出作诗当with a purpose,有意。

诗的最高境界乃无意,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岂止无是非善恶,甚至无美丑,而纯是诗。如此方为真美,诗的美。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陈与义《春雨》),亦然。

但现在不允许我们写这样超世俗、超善恶美丑的诗了。因为我们没有暇裕。现在岂止不能写,就是欣赏也须有有心的暇裕方能欣赏。因此,古人作诗可以无意,而我们现在作诗要有意。这不但是抗战八年给我们的教训,而且是抗战之后给我们的教训,不允许我们再写那样无意的作品了。而说到有意,便使作品成为宣传;宣传对人固有很大功效,而在文学上,宣传最无价值。文学的确是宣传,而绝非现在一般人所说的文学宣传,因为他们太低能了。

克鲁泡特金说雪莱(Shelley)及勃朗宁(Browning)之诗大部分有意。故诗不在有意、无意,只在他有没有找到一个美丽的形式去表现此意。找到了,有意、无意都好;找不到,有意、无意都不好。

K氏又说,我们读一个人诗的时候,不能但欣赏其文字之美,同时也要注意其内容,不可只看其辞章。

今举一例。如丁尼生(Tennyson),乃英之桂冠诗人,人人皆知其辞章、形式、音节之美,但绝不能说T氏之作较雪莱为高,即因S氏之作品其内容确实高于T氏。故T氏死后不久,人多不读其诗,便因其浮浅,不禁咀嚼,没有内容。

我们不但要以此种态度去创作现在的诗,且可以此态度分析、解剖、欣赏古人的诗。较之李白,我们何以更喜欢老杜不喜欢李白,即此故。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猜你喜欢

  • 杂谭诗之创作

    一、世法与诗法余自谓:诗作不好是因为知道的世法太多,世法使我不能为诗,诗法使我不能入世。学道要多了解人情,了解人情可以多原谅人,疗治自己的荒唐和糊涂。涅克拉索夫(Nekrasov)说:争斗使我不能成为诗人,诗..

    6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人之修养

    一、诗人本身须是诗天地间文学艺术皆可分为两种:形而上 精神 心形而下 物质 物无论为哪一种,只要从人手中制出,必须有诗意。否则,便失去存在之意义与价值。若一人胸中一点儿诗意也没有,那么此人生活便俗到毫无意..

    6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境

    一、神秘与玄妙中国文学神秘性不发达。中国文学发源于黄河流域,水深土厚,有一分工作得一分收获。神秘偏于热带,如印度、希腊。西洋大作家的作品皆有神秘性在内,而带神秘色彩之作品并不一定为鬼神灵异妖怪。如中国..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漫议S氏论中国诗

    《人物与批评》一文载《人间世》(一九三三年出版),作者列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散文家。其中有一段对于中国诗的批评,可供参考。西洋人不甚了解东方,总以之为神秘,尤其是中国思想及中国语言文字。S氏..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欣赏·记录·理想

    中国诗人对大自然是最能欣赏的。无论三百篇之杨柳依依(《小雅采薇》)或楚辞之嫋嫋兮秋风(屈原《九歌湘夫人》)等,皆是对大自然之欣赏。今所说在于对人生之欣赏,如李义山。义山虽能对人生欣赏,而范围太小,只限..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知·觉·情·思

    冯文炳(废名)有《谈新诗》一文,文中主张新诗与旧诗不应只是形式的不同,乃内容的不同,谓旧诗中往往有诗的散文,如黄山谷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池口风雨留三日》),又如义山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

    中国诗与佛发生关系者固多,而不发生关系者亦能成诗人,且为大诗人。东汉、魏、六朝人多信禅;诗人不在佛教禅宗之内者,数人,乃大诗人。首推陶渊明。陶不受外来思想影响。人皆赏其冲淡,而陶之精神实不在冲淡,自冲..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论王静安

    论王静安一、境界说我见诗之体裁有二重性格:一为文字表现,不限写在纸上者,口语、歌谣并算文字;一为音声表现。上古两者相合,汉以后有徒诗。徒,但也,但为诗言志而不能歌永言(《尚书尧典》)。徒诗之外,尚有乐..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谈元曲

    一、元剧中之悲剧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陶渊明《自祭文》)《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等,元剧中之悲剧。悲剧中人物有两种:(一)强者,与命运战斗(反抗);(二)弱者,为命运所支配。中国悲剧中人物多属..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宋词短说

    一、少游词好语言少游写景之作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其为好语言。欧阳修一点沧洲白鹭飞(《采桑子》)写得大,自在;少游此词凄冷、荒凉,可代表秋天凄冷的一面。欲见回肠,..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说竹山词

    蒋捷,字胜欲,自号竹山,宜兴人。胡适之《词选》说,蒋捷宋末德祐年间曾中进士。宋亡之后,隐居不仕。元成宗大德年间,有许多人推荐他,他总不肯出来做官。南宋末词家多走入纤细、用典之路,而多咏物之作。(同学不..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稼轩词心解

    一个天才是一颗彗星,不知何所自来,不知何往而去。西洋称天才为彗星;在中国,屈原是一颗彗星。此外,诗中太白,词中稼轩。辛稼轩,山东人,性情豪爽,热烈,少年带兵,而读书甚多,写词有特殊作风,其字法、句法便..

    6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闲叙《樵歌》

    《樵歌》,朱敦儒(希真)一生第三个时期晚年闲居时期的词。胡适先生说朱敦儒:这时候,他已很老了,饱经世故,变成一个乐天自适的词人。这一个时期的词,有他独到的意境,独到的技术。(《词选》)然而,独到未必就..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词之三宗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山谷)、陈师道(后山)、陈与义(简斋)。词史亦有一祖三宗,词之一祖乃李后主,词之三宗乃冯延巳(正中)、晏殊(同叔)、欧阳修(六一)。词之一祖乃李后主,..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真实诗人陆放翁

    明前后七子有复古运动,提倡汉魏盛唐文学,如唐代韩愈之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而其创作离所提倡的标准甚远。清以后盛行宋诗,多学江西诗派黄山谷。通常所谓宋诗乃江西诗派之专称,西昆体及陆游不在..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简斋简论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宋史》有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简斋尝以《墨梅》诗受知于徽宗,又言高宗尤喜其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之句。方回《瀛奎律髓》言诗当以杜甫为一祖,..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宋诗说略

    古人说文以载道、诗言志,故学道者看不起学文者(程伊川以为学文者为玩物丧志),学诗者又谓学道者为假道学二者势同水火,这是错误。若道之出发点为思想,若诗之出发点为情感,则此二者正如鸟之两翅不可偏废。天下岂..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唐人诗短论

    一、初唐五言古作五古比作七古难。宋人对五古已不会作。宋人苏轼、黄庭坚对唐人革命,而苏、黄之五古甚幼稚。余对古人之作少所许可,而亦多所原谅。因自己写作,知写作不易,但对宋人五古,尤其是苏、黄,特别不原谅..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义山诗之梦的朦胧美

    一、绝响《锦瑟》义山《锦瑟》可谓为绝响之作: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义山这首《锦瑟》诗与其《二..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论小李杜

    一、总论小李杜晚唐两诗人:李义山、杜牧之。小杜虽不能谓为大诗人,但确为一诗人。窃以为义山优于牧之,余重义山轻牧之。原因:义山集之五七言、古近体中皆有好诗;杜樊川则只有七律、七绝最高,五律则不成,此其不..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