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举要 / 钱基博

卷五 尚书

2025-08-25 17:27 古籍举要

古文尚书孔安国传 禹贡一 禹贡二 禹贡三 洪范一 洪范二 尚书家之流别一 尚书家之流别二 尚书与殷虚甲骨

清儒疑古文《尚书》为晋梅颐作,然按《汉书谷永传》永上封事引经曰:亦惟先正克左右。师古注:《周书君牙》之辞也。《君牙》乃今孔传之一篇,不特伏生今文无之,即马、郑《逸书》亦无之。而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上言用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吴志》骆统上疏引众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众,无以辟四方,又陆抗疏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皆出古文《尚书》。湘潭王闿运壬秋《湘绮楼日记》历举之。假云梅颐作,不应西汉、三国时人已引其文也。又疑孔安国《传》出王肃作。然案《禹贡》三百里蛮,《传》云:以文德蛮来之,孔颖达《疏》:郑云:蛮者,听从其俗,羁縻其人耳,故云蛮。蛮之言缗也。王肃云:蛮,慢也,礼义简慢。与孔异。《洪范》农用八政《传》曰:农,厚也。厚用之,政乃成。孔颖达《疏》:郑云:农,读为醲。则农是醲意,故为厚也。张晏、王肃皆言农,食之本也。食为八政之首,故以农言之。然则农用止为一食,不兼八[13]事,非上下之例,故《传》不取。此皆《传》与郑说同,而与王肃说不同,则似非王肃所作也。陈氏此《记》,亦明论之。假云王肃、梅颐之说而信,置其为假托之孔安国,而论其为魏晋间人之传,则未尝不与何晏、杜预、郭璞、范宁等先后同时。焦循《尚书补疏序》。不唯言多近理,而去古未远,训诂终有所受。嘉定王鸣盛西庄作《尚书后案》三十卷,力屏古文《尚书》孔安国之伪,而于马、郑、王注之外,仍列孔《传》。吴县江声艮庭作《尚书集注音疏》十二卷,蒐录汉人旧说,而于孔《传》亦多取之。阳湖孙星衍渊如撰《尚书今古文注疏》三十卷,屏孔《传》而缀辑马、郑,然今文二十八篇,不能不有取诸孔《传》之经。至钱塘张尔田孟劬著《史微》,乃谓伏生《尚书大传》乃孔子口说之微言大义,而孔安国传古文《尚书》则旧史相传之传记耳。

清儒太原阎若璩百诗撰《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力斥古文《尚书》孔安国《传》之伪,其说实发于宋吴棫、朱子。而金坛段玉裁懋堂为《戴东原年谱》云:国朝言地理者,于古为盛,有顾景范、顾宁人、胡朏明、阎百诗、黄子鸿、赵东潜、钱晓征,而先生乃皆出乎其上。盖从来以郡国为主而求其山川,先生则以山川为主而求其郡县。极意扬诩,而不知其法亦本于宋儒。郑樵《通志地理志略》云: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所以《禹贡》分州,必以山川定经界。使衮州可移,而济河之衮州不可移。使梁州可迁,而华阳黑水之梁州不可迁。是故《禹贡》为万世不易之书。盖即戴震以山川而求郡县之所自昉也。

宋儒之说《禹贡》者,自程大昌撰《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外,以傅寅《禹贡说断》四卷为最著,刊入纳兰容若《通志堂经解》,其说最为清儒所取。清儒自德清胡渭朏明撰《禹贡锥指》二十卷、《图》一卷外,以宝应成孺芙卿《禹贡班义述》二卷为最精。《汉书地理志》言推表山川,本释《禹贡》,两汉经师遗说多存其中。成氏据以释本经,最得家法,援据精博,专门之学也。又以《班义述》详于考古,乃复拟撰《禹贡今地释》一书,首取今地释汉地,更取汉地证禹迹,期补前书之未备,而未成书。当涂徐文靖位山《禹贡会笺》十四卷,简而甚疏,其依胡氏《锥指》以立义者,亦多有之。《锥指》体大思精,错误亦复时有,不足为病也。

说《禹贡》者,必据《汉书地理志》,顾其书简奥,非有疏证,不能通其说,郦道元[14]《水经注》,即班《志》之义疏也。朱子言:两山之间,必有大川,两川之间,必有大山。水道通,斯山脉可得而理。然山势终古不易,水道随时变迁,不证今,无以考古。天台齐召南次风撰《水道提纲》三十卷,泝源竟委,了如指掌,盖可为证今之索引云。

《汉书五行志》与《尚书洪范》相表里。《洪范》以庶征为五事之应,伏生《五行传》以五事分配五行,又以皇极与五事为六,又以五福六极分配之。《汉书五行志》云: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刘向治《穀梁春秋》,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此如孟、京之为《易》外别传,而非本真如此。故伏生《大传》四十一篇,而《洪范五行传》别出为书也。

宋儒蔡沈撰《洪范皇极内外篇》五卷,远出《易乾凿度》,近宗《皇极经世》,邵雍撰。又与刘向不同。刘向借五行而衍祥,蔡沈衍九畴以明术数。

《尚书》之学,伏《传》一变而郑注,再变而孔《传》,三变而蔡《传》,伏生有《大传》今文。郑注出缀辑。古文。孙星衍辑《尚书马郑注》十卷,焦循有《禹贡郑注释》二卷。古文《尚书》孔安国《传》十三卷,蔡沈《书集传》六卷,皆全书存。唐孔颖达《尚书正义》二十卷,为孔《传》作疏。宋史浩《尚书讲义》二十卷,以《注疏》为主。黄度《尚书说》七卷,以孔《传》为主。陈经《尚书详解》五十卷,采取《注疏》,参以新意。魏了翁《尚书要义》十七卷,摘《注疏》中精要之语。胡士行《尚书详解》十三卷,以孔《传》为主而存异说于后。皆宗孔《传》者也。元陈栎《尚书集传纂疏》六卷,采辑诸家,疏通蔡《传》。董鼎《尚书辑录纂注》六卷,以蔡《传》为主,继以《朱子语录》,谓之辑录。附以诸家之说,谓之纂注。陈师凯《书蔡传旁通》六卷,名物典制补蔡《传》之遗。王天与《尚书纂传》四十六卷,虽列《注疏》居前,而大旨以朱子之说为主。朱祖义《尚书句解》十三卷,株守蔡《传》。明胡广等《书传大全》十卷,剿陈栎《纂疏》、陈师凯《旁通》之说。王樵《尚书日记》十六卷,以蔡《传》为主,采旧说补所未备。清康熙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四卷,亦主蔡《传》而兼采古义。皆本蔡沈《书集传》,其说原出朱子,而与朱子颇有异同。大抵南宋以前之说《书》者,多守孔《传》,而南宋以后之说《书》者,咸本蔡学。逮于清代,有据蔡《传》以攻孔《传》者,如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是也。有据孔《传》以攻蔡《传》者,如萧山毛奇龄西河撰《尚书古文冤词》八卷,是也。有据马、郑而攻孔《传》、蔡《传》者,如江声《尚书集注音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王鸣盛《尚书后案》,是也。然则《尚书》家当以郑注、孔《传》蔡《传》为三大宗矣。

《尚书》家有训诂名物、考证典制者,如唐孔颖达之《尚书正义》二十卷,宋林之奇《尚书全解》四十卷,元黄镇成之《尚书通考》二十卷,陈师凯之《书蔡传旁通》六卷,及清衡阳王夫之而农之《书经稗疏》四卷,是也。有议论得失、推究治乱者,如宋苏轼之《东坡书传》十三卷,黄度之《尚书说》七卷,是也。《尚书》古史,说者自以实事求是为宜,或训诂名物,考证典制;或论议得失,推究治乱,皆《尚书》中应有之义也。顾亦有运实于虚、畅发心学者,如宋杨简之《五诰解》四卷,袁燮之《絜斋家塾书钞》十二卷,提撕本心,其传原出陆九渊,是亦一大派。

殷虚甲骨者,逊清光绪戊戌己亥间,河南安阳县西北五里之小屯,洹水厓岸,为水啮而崩,得龟甲牛骨,镌古文字,所记皆殷先王室所卜祭祀征伐行幸田猎之事,故殷先公先王及土地之名,所见甚众。上虞罗振玉叔言撰《殷虚书契考释》,兼及书契中所见之人名地名及制度典礼,审释殷帝王名号。海宁王国维静安缵成其业,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殷周制度论》各一卷,以甲骨文证补《尚书》,而治《尚书》者辟一新途径,为好事之所诵说。其尤得意者,商自成汤以前,绝无事实,《史记殷本纪》惟据《世本》纪其世次而已,而《尚书》尤不少[15]概见。王氏于卜辞中发见王亥、王恒之名,复据《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16]、《吕氏春秋》中之古代传说,于荒诞之神话中,求历史之事实,更由甲骨断片中发见上甲以下六代之世系,与《史记》纪表颇殊。又王氏之《殷周制度论》,从殷之祀典世系以证嫡庶之制,始于周之初叶,由是对周之宗法丧服及封子弟尊王室之制,为有系统之说明,有裨于古史不鲜。瑞安孙诒让仲容始治甲骨文,成《契文举例》二卷。以《说文》董理甲骨,而以甲骨证补《尚书》,则成功于王国维。

钱基博著,世界书局1933年出版。本书收古籍举要156条,全书共分为17卷,包括孝经、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上、春秋下、小学、诸子、西汉、邓学、三国、朱子。本书是钱基博所写古籍之精要者粗举,与陈氏《东塾读书记》合之互为经纬,分之则各成篇章。全书分卷编排,每卷词目又以首次笔画为序。

猜你喜欢

  • 下编 新文学

    一、新民体康有为 附简朝亮、廖平、徐勤 梁启超 附陈千秋、谭嗣同当代之文,理融欧亚,词驳今古,几如五光十色,不可方物,而要其大别,曰古文学、曰今文学二者而已。谭古文学者,或远祧中古以上,或近祢近古而还。..

    21 现代中国文学史 2025-08-26
  • 上编 古文学

    一、文魏晋文王闿运 章炳麟 附黄侃 苏玄瑛方民国之肇造也,一时言文章老宿者,首推湘潭王闿运云。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生时,父梦神榜其门曰:天开文运。因以闿运为名。顾天性愚鲁,幼读书,日诵不及百言,又..

    28 现代中国文学史 2025-08-26
  • 编首

    一、总论昔清儒焦循以为一代文学有一代之所胜,欲自楚骚以下,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而胡适亦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

    18 现代中国文学史 2025-08-26
  • 用间篇第十三

    (解题)曹操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李筌曰:《孙子》论兵,始于计而终于间者,盖不在以攻为主。郑友贤曰:或问间何以终于篇之末?曰:用兵之法,惟间为深微神妙,而不可易言也;所谓非圣智不能用间,非..

    19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火攻篇第十二

    (解题)曹操曰:以火攻人。王晳曰:助兵取胜,戒虚发也。基博按:此篇历举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以火攻佐战胜攻取。今之交战国,有以空军大举轰炸,而毁敌人之人民财产,物资军需者,不必古今异宜也。孙子..

    2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九地篇第十一

    (解题)张预曰:用兵之地,其势有九;此论地势,故次地形。基博按:此篇勘《地形篇》未发之蕴而补其义。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训义)曹操..

    1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地形篇第十

    (解题)王晳曰:地利,当周知险、隘、支、挂之形也。张预曰:凡军有所行,先五十里内山川形势,使军士伺其伏兵;将乃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知其险易。故行师越境,审地形而立胜,故次行军。基博按:行军必明地形..

    19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行军篇第九

    (解题)张预曰:知九地之变,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故次九变。基博按:《孙子》以为通于九变之利者,乃可以择利而行军,故以《行军》次《九变》。然行军而不知处军,则何以自立于不败而为不可胜;不能相敌,则何以不..

    24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九变篇第八

    (解题)王晳曰:晳谓九者,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或曰九地之变也。张预曰: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基博按:世之为军争者,往往知进而不知退,..

    2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军争篇第七

    (解题)曹操曰:两军争胜。李筌曰:争者,趋利也,虚实定,乃可与人争利。张预曰:以军争为名者,谓两军相对而争利也;先知彼我之虚实,然后能与人争胜,故次虚实。基博按:形之而知虚实,则可举军可争利;故以军争..

    22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虚实篇第六

    (解题)李筌曰: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杜牧曰:夫兵者,避实击虚,先须识彼我之虚实也。张预曰:《形篇》言攻守;《势篇》说奇正。善用兵者,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

    24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势篇第五

    (解题)曹操曰:用兵任势也。王晳曰:势者,积势之变也;善战者,能任势以取胜,不劳力也。基博按:势与形不同:形者量敌而审己,筹之于未战之先。势者因利而制权;决于临敌之日。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2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形篇第四

    (解题)王晳曰:形者,定形也;谓两敌强弱有定形也。善用兵者,能变化其形,因敌以制胜。张预曰:两军攻守之形也。隐于中,则人不可得而知;见于外,则敌乘隙而至。形因攻守而显,故次谋攻。基博按:形者,形敌之可..

    26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谋攻篇第三

    (解题)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李筌曰:合阵为战,围城曰攻,故以次战之下。基博按:谋与计不同:计者兼政略而言,筹之于未战之先;谋者指战略而言,决之于临战之日。谋攻以次作战之后者,一以战胜而后攻取,攻乃..

    1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作战篇第二

    (解题)李筌曰:先定计,然后修战具,是以战次计之篇也。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用以作战备,故次计。陈启天曰:作,有兴起造作之意。作战,谓发动侵略战争也;与现代所谓作战有别。基..

    2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计篇第一

    (发凡)基博按:《汉书艺文志》著录兵家四种:曰权谋,形势,阴阳,伎巧。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伎巧者也。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穷,以轻疾制敌者..

    21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头语

    孙子章句训义,仆旧日之所刊也;新战史例,则今之所增订也。往者德国兵家克老山维兹诏人:欲学兵法,只有读史。人谓理论为事实之母;不知事实乃理论之母;无事实,无理论;而有理论矣,苟不能验之以事,抑亦无征不信..

    2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十七 朱子

    朱子与汉学 清初之倡汉学者不诋宋儒 方东树汉学商兑 宋学之流变 宋学之派别 朱一新无邪堂答问陈氏《郑学篇》引王西庄云:学者若能识得康成深处,方知程、朱义理之学,汉儒已见及。程、朱研精义理,仍即汉儒意趣,两..

    30 古籍举要 2025-08-26
  • 卷十六 三国

    王肃与郑玄 孔子家语 何晏王弼 王弼易注 魏学与汉学东汉经学之所为不同于西京者,由专而通。魏、晋经学之所以立异于东汉者,由郑而王。由专而通者,大道无方,学术会通之自然。由郑而王者,世情忌前,后生夺易之私意..

    19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十五 郑学

    郑玄喜通学 郑玄之著书 郑玄与许慎汉儒有专家,有通学。十三经所采者,《诗》有《毛公传》,《公羊》有何休学,专名一经,学无旁涉,专家也。独郑君戒子,自称博稽六艺,不限专经,通学也。大抵西京多专家,而后汉喜..

    45 古籍举要 2025-08-2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