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举要 / 钱基博

卷九 礼记

2025-08-25 17:47 古籍举要

礼记四十九篇有记礼有记言 礼记出于荀卿 礼记篇目之分类

按《礼记》四十九篇,有记礼,有记言。记礼之文,与《礼经[29]》相经纬;记言之文,与《论语》相表里。记礼之文,凡宏纲阔目,著《仪礼》者,则为解释之体;而细事琐文,不见明文者,则为然疑之辞。如《郊特牲》、《冠义》一节,孔颖达《疏》:以《仪礼》有《士冠礼》正篇,此说其义。下篇有《燕义》、《昏义》,与此同。《乡饮酒义》孔颖达《疏》:《仪礼》有其事,此记释其义。《聘义》孔颖达《疏》:此篇总明《聘义》,各显聘礼之经于上,以义释之于下。此宏纲阔目,著见《仪礼》,而为解释之文者也。《檀弓》云:大功废业,或曰大功诵,可也。又:小殓之奠,或云东方,或云西方。同母异父昆弟,鲁人或云为之齐衰,或云大功。《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孔颖达《疏》:言盖者,疑辞也。如此之类,作记者时代在后,其述古事,述古制,述旧说,疑以传疑,而为不定之辞,盖其慎也。此细事琐文,不见明文,而为然疑之辞者也。记言之文,或如《论语》而记子曰之直言,《坊记》、《表记》、《缁衣》,是也;或仿《孝经》而为主客之对扬,《礼运》、《儒行》、《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是也,而要于根本仁义,揆叙万类,圣人垂教,弟子所记,《论语》之外篇,五经之也。

何谓礼?《仲尼燕居》云:子曰礼也者,理也。《乐记》云: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自古记礼者,多致谨于度数节文之末,如十七篇是也。独四十九篇发其理之不可易,而不龂龂于度数仪文。纲纪万事,琱琢六情。传自游、夏,讫于秦、汉,歧途诡说,纷纭多端。于是博物通人,知今温故,考前代之宪章,参当时之得失,俱以所见,各记旧闻,综错鸠聚,以类相附。《礼记》之目,于是乎在。其传疑出于荀卿,尤可征见者:《三年问》全出《荀子礼论篇》,《乐记》、《乡饮酒义》所引,俱出《乐论篇》,《聘义》子贡问贵玉贱珉,亦与《法[30]行篇》大同。此篇章之相袭,可证者一也。所谓不可易者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损益也。用《荀子礼论》、《礼记三年问》文。所谓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者,《曲礼》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而荀子则详申其指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论篇》。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富国篇》。此明分以使群,大义之相发,可征者二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亦见《曲礼》,而《荀子劝学》则曰: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此隆礼以修道,大义之相通,可征者又一也。《礼运》曰: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郊特牲》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谨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此记者明言礼之所尊,在义不在数,其谊亦同荀子。《荀子劝学》曰: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又《荣辱篇》曰: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慎不敢损益也,父子相传,以持王公,是故三代虽亡,治法犹存,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曰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明非天子之所以治天下。此尊义以后数,大义之相通,可征者四也。《仪礼》所陈之数,《礼记》多明其义。朱子心知其意,《答潘恭叔书》云:《礼记》须与《仪礼》参通修作一书,乃可观。《乞修三礼札子》云: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于礼者,皆以附于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札子乃不果上,晚年,竟本此义,修成《仪礼经传通解》三十七卷。《答应仁仲书》:前贤常患《仪礼》难读。以今观之,只是经不分章,记不随经,而《注疏》各为一书,故使读者不能遽晓。今定此本,尽去此诸弊。恨不得令韩文公见之也。得意可想。至清婺源江永慎修撰《礼书纲目》八十五卷,依仿朱子《经传通解》,而融贯全经,考证益详,厘正发明,足补朱子所未备。其自序称:裒集经传,欲其该备而无遗;厘析篇章,欲其有条而不紊。读礼者可由此入门。然《礼记》四十九篇,亦有不为《仪礼》作传而说其义者。大抵《仪礼》之十七篇,礼家之今文学也;《周官》六篇,礼家之古文学也。《礼记》四十九篇,非一手所成,或同今文,或同古文。《王制》多同《公羊》、《穀梁》,《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31]》、《燕义》、《聘义》、《丧服四制》、《问丧》、《祭义》、《祭统》诸篇,皆《仪礼》十七篇之传,为今文说。而《玉藻》为古《周礼》说,《曲礼》、《檀弓》、《杂记》为古《春秋左氏》说,《祭法》为古《国语》说,皆古文说。则今古学糅者也。善化皮锡瑞鹿门说。见《礼经通论》。而《周官》可以明《左氏》,《王制》则以说《公羊》。以《王制》为今学大宗,比《周官》为古文大宗云。

《礼记》四十九篇,据郑玄《目录》,考之于刘向《别录》,以类相从,属制度者六:《曲礼》上下、《王制》、《礼器》、《少仪》、《深衣》,是也。属通论者十六:《檀弓》上下、《礼运》、《玉藻》、《大传》、《学记》、《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儒行》、《大学》,是也。属《丧服》者十一:《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上下、《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是也。属世子法者一:《文王世子》,是也。属子法者一:《内则》,是也。属祭祀者四:《郊特牲》、《祭法》、《祭义》、《祭统》,是也。属乐记者一:《乐记》,是也。属吉事者六:《投壶》、《冠义》、《昏义》、《乡饮酒义》、《燕义》、《聘义》,是也。盖其目次之大凡如是。而《唐书魏徵传》则曰:尝以《小戴礼》综汇不伦,更作《类礼》二十篇。太宗美其书,录置内府。《谏录》载诏曰:以类相从,别为篇第,文义粲然。《唐书儒学元行冲传》载:玄宗时,魏光乘请用魏徵《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集义作疏,为五十篇。于是右丞相张说建言:魏孙炎始因旧书摘类相比,至徵更加整次,乃为训注。则是魏徵《类礼》乃因孙炎书者也。朱子惜不之见。迨元吴澄撰有《礼记纂言》三十六卷,其书每卷为一篇,亦魏徵《类礼》之属也。大抵以《戴记》经文庞杂,疑多错简。故每一篇中,其文皆以类相从,俾上下文意义联属贯通,而识其章句于左。其三十六篇次第亦以类相从,曰通礼者九:《曲礼》、《内则》、《少仪》、《玉藻》,通记大小仪文,而《深衣》附焉。《月令》、《王制》,专记国家制度,而《文王世子》、《明堂位》附焉。曰丧礼者十有一:《丧大记》、《杂记》、《丧服小记》、《服问》、《檀弓》、《曾子问》六篇记丧,而《大传》、《间传》、《问丧》、《三年问》、《丧服四制》五篇,则丧之义也。曰祭礼者四:《祭法》一篇记祭,而《郊特牲》、《祭义》、《祭统》三篇,则祭之义也。曰通论者十有二:《礼运》、《礼器》、《经解》一类,《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一类,《坊记》、《表记》、《缁衣》一类,《儒行》自为一类。《学记》、《乐记》,其文雅驯,非诸篇比,则以为是书之终也。他如《大学》、《中庸》,依程朱别为一书。《投壶》、《奔丧》归于《仪礼》。《冠义》等六篇,别辑为《仪礼传》。虞集称其始终先后,最为精密,推重甚至。惟其篇次之类,纵或与刘向有出入。然刘向类次亦有可议,特其中有可说而不必易次者,有不可说而必更从者。陈氏谓:《别录》以《曲礼》、《少仪》属制度,《内则》属子法。澧按《曲礼》凡为人子之礼数节,正可谓之子[32]法也,而属制度者,盖以《少仪》为况也。郑《目录》云:名曰《少仪》者,以其记相见及荐羞之小威仪而已。同属制度,而有不同矣。此可说者也。又曰:《王制》、《礼器》、《深衣》三篇,《别录》属制度。《王制》篇首所记,与孟子答北宫锜之说略同。此为周室班爵禄之制,信而有征。《王制》记大制度,《深衣》但记一衣,以其云古者深衣,盖有制度,故亦属制度耳。此亦可说者也。又曰:《月令》、《明堂位》,《别录》皆属明堂阴阳记,其实皆制度之类。《汉书艺文志》有《明堂阴阳》三十三篇,班氏自注云:古明堂之遗。又有《明堂阴阳说》五篇。盖明堂阴阳,在礼家内自为一家之学,故《别录》于制度之外,又分出此一类也。此亦可说者也。至谓《礼器》当属通论,《别录》属制度;《玉藻》当属制度,《别录》属通论,皆非其类也。此不可说而必更从者也。惟《礼记》分类,昉于《别录》,而《礼记》必分类读,则用志不纷,易得门径。陈氏所论,故为不易耳。

钱基博著,世界书局1933年出版。本书收古籍举要156条,全书共分为17卷,包括孝经、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上、春秋下、小学、诸子、西汉、邓学、三国、朱子。本书是钱基博所写古籍之精要者粗举,与陈氏《东塾读书记》合之互为经纬,分之则各成篇章。全书分卷编排,每卷词目又以首次笔画为序。

猜你喜欢

  • 下编 新文学

    一、新民体康有为 附简朝亮、廖平、徐勤 梁启超 附陈千秋、谭嗣同当代之文,理融欧亚,词驳今古,几如五光十色,不可方物,而要其大别,曰古文学、曰今文学二者而已。谭古文学者,或远祧中古以上,或近祢近古而还。..

    21 现代中国文学史 2025-08-26
  • 上编 古文学

    一、文魏晋文王闿运 章炳麟 附黄侃 苏玄瑛方民国之肇造也,一时言文章老宿者,首推湘潭王闿运云。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生时,父梦神榜其门曰:天开文运。因以闿运为名。顾天性愚鲁,幼读书,日诵不及百言,又..

    28 现代中国文学史 2025-08-26
  • 编首

    一、总论昔清儒焦循以为一代文学有一代之所胜,欲自楚骚以下,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而胡适亦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

    19 现代中国文学史 2025-08-26
  • 用间篇第十三

    (解题)曹操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李筌曰:《孙子》论兵,始于计而终于间者,盖不在以攻为主。郑友贤曰:或问间何以终于篇之末?曰:用兵之法,惟间为深微神妙,而不可易言也;所谓非圣智不能用间,非..

    19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火攻篇第十二

    (解题)曹操曰:以火攻人。王晳曰:助兵取胜,戒虚发也。基博按:此篇历举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以火攻佐战胜攻取。今之交战国,有以空军大举轰炸,而毁敌人之人民财产,物资军需者,不必古今异宜也。孙子..

    2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九地篇第十一

    (解题)张预曰:用兵之地,其势有九;此论地势,故次地形。基博按:此篇勘《地形篇》未发之蕴而补其义。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训义)曹操..

    1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地形篇第十

    (解题)王晳曰:地利,当周知险、隘、支、挂之形也。张预曰:凡军有所行,先五十里内山川形势,使军士伺其伏兵;将乃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知其险易。故行师越境,审地形而立胜,故次行军。基博按:行军必明地形..

    19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行军篇第九

    (解题)张预曰:知九地之变,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故次九变。基博按:《孙子》以为通于九变之利者,乃可以择利而行军,故以《行军》次《九变》。然行军而不知处军,则何以自立于不败而为不可胜;不能相敌,则何以不..

    24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九变篇第八

    (解题)王晳曰:晳谓九者,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或曰九地之变也。张预曰: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基博按:世之为军争者,往往知进而不知退,..

    21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军争篇第七

    (解题)曹操曰:两军争胜。李筌曰:争者,趋利也,虚实定,乃可与人争利。张预曰:以军争为名者,谓两军相对而争利也;先知彼我之虚实,然后能与人争胜,故次虚实。基博按:形之而知虚实,则可举军可争利;故以军争..

    22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虚实篇第六

    (解题)李筌曰: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杜牧曰:夫兵者,避实击虚,先须识彼我之虚实也。张预曰:《形篇》言攻守;《势篇》说奇正。善用兵者,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

    24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势篇第五

    (解题)曹操曰:用兵任势也。王晳曰:势者,积势之变也;善战者,能任势以取胜,不劳力也。基博按:势与形不同:形者量敌而审己,筹之于未战之先。势者因利而制权;决于临敌之日。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2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形篇第四

    (解题)王晳曰:形者,定形也;谓两敌强弱有定形也。善用兵者,能变化其形,因敌以制胜。张预曰:两军攻守之形也。隐于中,则人不可得而知;见于外,则敌乘隙而至。形因攻守而显,故次谋攻。基博按:形者,形敌之可..

    26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谋攻篇第三

    (解题)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李筌曰:合阵为战,围城曰攻,故以次战之下。基博按:谋与计不同:计者兼政略而言,筹之于未战之先;谋者指战略而言,决之于临战之日。谋攻以次作战之后者,一以战胜而后攻取,攻乃..

    1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作战篇第二

    (解题)李筌曰:先定计,然后修战具,是以战次计之篇也。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用以作战备,故次计。陈启天曰:作,有兴起造作之意。作战,谓发动侵略战争也;与现代所谓作战有别。基..

    2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计篇第一

    (发凡)基博按:《汉书艺文志》著录兵家四种:曰权谋,形势,阴阳,伎巧。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伎巧者也。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穷,以轻疾制敌者..

    21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头语

    孙子章句训义,仆旧日之所刊也;新战史例,则今之所增订也。往者德国兵家克老山维兹诏人:欲学兵法,只有读史。人谓理论为事实之母;不知事实乃理论之母;无事实,无理论;而有理论矣,苟不能验之以事,抑亦无征不信..

    2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十七 朱子

    朱子与汉学 清初之倡汉学者不诋宋儒 方东树汉学商兑 宋学之流变 宋学之派别 朱一新无邪堂答问陈氏《郑学篇》引王西庄云:学者若能识得康成深处,方知程、朱义理之学,汉儒已见及。程、朱研精义理,仍即汉儒意趣,两..

    30 古籍举要 2025-08-26
  • 卷十六 三国

    王肃与郑玄 孔子家语 何晏王弼 王弼易注 魏学与汉学东汉经学之所为不同于西京者,由专而通。魏、晋经学之所以立异于东汉者,由郑而王。由专而通者,大道无方,学术会通之自然。由郑而王者,世情忌前,后生夺易之私意..

    20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十五 郑学

    郑玄喜通学 郑玄之著书 郑玄与许慎汉儒有专家,有通学。十三经所采者,《诗》有《毛公传》,《公羊》有何休学,专名一经,学无旁涉,专家也。独郑君戒子,自称博稽六艺,不限专经,通学也。大抵西京多专家,而后汉喜..

    45 古籍举要 2025-08-2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