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五十四 陳子龍 [1] 吴偉業

2025-08-30 18:09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公安、竟陵之焰既熄,牧齋與程孟陽等倡和于虞山,默庵兄弟自衍其説,要之俱爲虞山之派。與諸人同時者,華亭夏允彝、陳子龍,是爲雲間之派。太倉吴偉業又自爲婁東之派。雲間、婁東,皆導源於復社,始末具見偉業《復社紀事》。

子龍字人中,更字卧子,號大樽,崇禎進士,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京師陷,後受魯王職,結太湖兵欲舉事,事露被擒,乘間投水死,有《安雅堂集》及《陳忠裕公遺集》。卧子年十九,詩歌古文,已傾一世。嘗與艾南英論文,艾旁睨之,以爲年少何所知,卧子不能忍,直前毆之,艾乃引去。今艾集中有《與陳人中》、《與夏彝仲論文書》,皆可見。卧子于文,早年服膺李、王,其後肆力六朝;詩則由右丞入,後乃摹擬太白。龔蘅圃謂當公安、竟陵之後,雅音漸亡,曼聲並作,卧子力返於正,剪其榛蕪荆棘,驅其狐狸貒貉,廓清之功,詎可藉口七子流派,並譏及焉?其語亦允。

卧子論文嘗云:唐後於漢,故唐文不及漢,宋後於唐,故宋文不及唐。胸中横此識見,自是李王積習,宜爲艾氏所譏。又卧子《答宋中彭秀才書》云:

鄙意嘗以作文之詞,徑情取達,則寡抑揚之姿;委折持態,則鮮雄峭之氣;干飾爲工,則以塗澤見誚;虚素成體,則以傖樸被嗤;要使曲直互理,文質錯陳,運用之功,亦非輕造。

曲直互理,文質錯陳二語,爲婁東、華亭取徑六朝之繇來。至於文章之道,則于其《彭燕又文稿序》見之:

文章之道,有涉獵而欣然自得者,有綴學追琢而漸進者,有可俟而不可求者。夫士苟負穎惠之姿,馳心文史,似古人之陳跡,可襲而取也,輒縱筆屬文,非不燦然,而其源不遠,其論不微,必無傳於後世。故學者先去其自得之鏡而可矣;既以審其失,則必準量而方矩,言旨法則,範於已經,語裁古而愈莊,字鑄雅而益密,可謂秩然紀律之師矣。然未化也,更有進焉者而不可求也。夫化如天地之生物,寒暑涼燠不爽其度,而若出於自然,此法度之至密也,豈放然無紀,愆違厥緒而謂之化哉?我又何求?自班、揚而下,皆自比於刻鏤,未嘗以爲化也。

《梅村詩話》謂卧子於少陵之詩,微有異同,今以其文考之,良然。卧子有《沈友夔詩稿序》,謂大復之言深於風人之義,故古之作者義關君臣朋友,必假之於夫婦之際。其論蓋出自大復《明月篇序》。其論詩之説,亦往往溯之前後七子,《宣城蔡大美古詩序》云:

詩自兩漢而後,至陳思王而一變,當其和平淳至,温麗奇逸,足以追風雅而躡蘇、枚,若其綺情繁采,已隱開太康之漸。自後至康樂而大變矣,然而新麗之中,尚存古質,巧密之内,猶徵平典。及明遠以詭藻見奇,玄暉以朗秀自喜,雖欲不爲唐人之先聲,豈能自持者?在其當時,鍾記室之評詩也,于鮑則曰:險俗之士多附之。于謝則曰:爲後進所嗟慕。固已知其流漸矣。夫文采日富,清音更邈,聲音愈雄,雅奏彌失,此唐以後古詩所以益離也。今之爲詩者類多俚淺仄譎,求其涉筆于初盛者,已不可得,何況窺魏晉之籓哉?故予嘗謂今之論詩者,先辨其形體之雅俗,然後考其性情之貞邪。假令有人操胡服胡語而前,即有婉戀之形,幽閑之致,不先駭而走哉?夫今之爲詩者,何胡服胡語之多也!

卧子于唐人古詩病其益離,即于鱗唐無古詩之説,此雲間一派導源李、王之又一證也。卧子之詞,爲明季一大家,故綜論詞人,語頗精到,于明代作家,獨推青田、新都、婁江三家,其言如次:

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穠纖婉麗,極哀豔之情,或流暢澹逸,窮盼倩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辭隨意啓,天機偶發,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渾,斯爲最盛也。南渡以還,此聲遂渺,寄慨者亢率而近于傖武,諧俗者鄙淺而入于優伶,以視周、李諸君,即有彼都人士之歎。元濫填詞,兹無論已。明興以來,才人輩出,文宗兩漢,詩儷開元,獨斯小道,有慚宋轍。其最著者爲青田、新都、婁江。然誠意音體俱合,實無驚魂動魄之處。用修以學問爲佳,便如明眸玉屑,纖眉積黛,只爲累耳。元美取境似酌蘇、柳間,然如鳳凰橋下語,未免時墮吴歌。此非才之不逮也,巨手鴻筆,既不經意,荒才蕩色,時竊濫觴,且南北九宫既盛,而綺袖紅牙,不復按度,其用既少,作者自希,宜其鮮工也。(《幽蘭草詞序》)

偉業字駿公,一字梅村,崇禎進士,康熙時,有司力迫入都,官至國子祭酒。尤長於詩,少時才華豔發,後經喪亂,遂多悲涼之作,有《梅村集》《梅村詩話》《太倉十子詩選》。《梅村詩話》述同時流輩,如宋九青、楊機部、陳卧子、龔孝升以及黄媛介、卞玉京之類,感懷往昔,多惻愴之辭,文亦婉麗可誦,於論詩宗旨無關,不述。

梅村少受業于張天如之門,與復社、幾社諸人,往還尤密。斯時牧齋已通籍,不與會,持論俯視李、王、鍾、譚。雲間諸子,如陳卧子及宋徵璧尚木等,方與牧齋犄扼。尚木發書同社,徵論詩之作,以廣聲氣,梅村有《與尚木論詩書》,即舉李、王、鍾、譚兩説而曰:

此二説者,今之大人先生有盡舉而廢之者矣,其廢之者是也,其所以救之者則又非也。古樂之失傳也,撞萬石之鐘,懸靈鼉之鼓,莫知其節奏,繁筝哀笛,靡靡之響,又不足以聽也,乃爲田夫嫠婦,操作而歌吴歌,則審音者將賞之乎?且人有見千金之璧,識其瑕纇,必不以之易束帛者,以束帛非其倫也。今夫鴻儒偉人,名章鉅什,爲世所流傳者,其價非特千金之璧也,苟有瑕纇,與衆見之足矣,折而毁之,抵而棄之,必欲使之磨滅,而遊夫之口號,畫客之題詞,香奩白社之遺句,反以僻陋故存,且從而爲之説曰:此天真爛漫,非猶夫剽竊摸擬者之所爲。夫剽竊摹擬者固非矣,而此天真爛漫者,插齒牙,摇唇吻,鬥捷爲工,取快目前者耳,原其心,未嘗以之誇當時而垂後世,乃後之人過重而推高之。相如之詞賦,子雲之筆札,以覆酒醅,而淳于髡、郭舍人,詼諧調突之辭,欲駕而出乎其上,有是理哉?

書中大人先生即指牧齋,遊夫畫客則程嘉燧、李流芳之流,鴻儒、偉人、相如、子雲,皆指元美言,與竟陵一派無涉。牧齋又創爲弇州晚年定論之説,梅村更辭而辟之,語見《太倉十子詩序》:

輓近詩家好推一二人以爲職志,靡天下以從之,而不深惟源流之得失。有識慨然,思拯其弊,乃訾謷排擊,盡以加往昔之作者,而豎儒小生,一言偶合,得躐而躋於其上,則又何以稱焉?即以瑯琊王公之集觀之,其盛年用意之作,瑰詞雅響,既芟抹之殆盡,而晚歲隤然自放之論,顧表而出之,以爲有合於道。絀申顛倒,取快異聞,斯可以謂之篤論乎?

晚年定論之説,牧齋言之,鑿鑿有據。雖語似羅織,而事有根柢,梅村認爲絀申顛倒,其語非也。甲申、乙酉之間,宗社鼎革,復社諸賢,零落殆盡,牧齋、梅村皆轉徙兵間,益老去無聊賴,其後梅村有《龔芝麓詩序》,於牧齋之論遂寬:

牧齋深心學杜,晚更放而之於香山、劍南,其投老諸什爲尤工。既手輯其全集,又出餘力以博綜二百餘年之作,其推揚幽隱爲太過,而矯時救俗,以至排詆三四鉅公,即其中亦未必自許爲定論也。誠有見於後人之駁難必起,而吾以議論與之上下,庶幾疑信往復,同敝天壤,而牧齋之於詩也,可以百世。

右序所謂博綜二百餘年之作者,當指《列朝詩集》,故知此序爲梅村入清以後之作也。梅村又有《致孚社諸子書》,不知作於何時,書云:

弇州先生專主盛唐,力還大雅,其詩學之雄乎!雲間諸子,繼弇州而作者也。風雅一道,捨開元、大曆,其將安歸?至古文詞,則規先秦者失之摹擬,學六朝者失之輕靡,震川、毗陵扶衰起弊,崇尚八家,而鹿門分源晰委,開示後學。若集衆長而掩前哲,其在虞山乎!

按全書語氣,當亦係清初作,故創爲折衷之論,而以詩文二道,分推弇州、牧齋兩公。于古文詞方面,勢不得不稍屈,豈非秦漢之弊,終成贋體,雖有賢俊,亦不能爲之諱乎?明代秦漢、唐宋兩派之争,至此大定。

* * *

[1] 1933年本自批:陳重寫。批語據《安雅堂稿》卷一八録《答胡學博》:孝宗聖徳,儷美唐虞,則有獻吉、仲默諸子,以爾雅雄峻之姿,振拔景運。世宗恢弘大略,過於周宣、漢武,則有于鱗、元美之流,高文壯采,鼓吹休明。當此之時,國靈赫濯,而士亦多以功名自見。至萬曆之季,士大夫偷安逸樂,百事墮懷,而文人墨客所爲詩歌,非祖述長慶,以繩樞甕牗之談爲清真,則學步《香奩》,以殘膏剩粉之資爲芳澤。是舉天下之人,非迂朴若老儒,則柔媚若婦人也。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

    韩愈外甥 刘卢钧 薛逢 费冠卿 沈彬--------------------------------------------韩愈外甥唐吏部侍郎韩愈外甥,忘其名姓,幼而落柘,不读书,好饮酒。弱冠,往洛下省骨肉,乃慕云水不归。仅二十年,杳绝音信。元和中..

    20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四    设官部六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大司寇二十二 执金吾二十三大司农二十四 少府二十五太僕二十六大匠二十七鸿臚二十八大长秋二十九○大司寇二十二掌典刑邦国「周礼秋官职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詰四方一..

    16 北堂书钞 2025-10-03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28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37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2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2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2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6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诗经》之后,到屈原出现以前,是辉煌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时代。散文的成就给屈原长篇巨制的写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组织形式上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散文主要是产生在战国时代。战..

    2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三章 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除口头创作和神话传说之外,就是歌谣。最早的歌谣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到过的《葛天八阕》《弹歌》《蜡词》,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一部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歌》 [1] ,神..

    7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二章 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文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包括精神财富在内。恩格斯在1876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头就说:政治经济学家们肯定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确实跟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一章 导论

    导论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文学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门,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分析方法,反对..

    49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 第七十六 陳廷焯

    自常州派之興數十年後而有莊、譚。莊棫字中白,號蒿庵,丹徒人;譚獻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人。蒿庵叙《復堂詞》曰:夫義可相附,義即不深,喻可專指,喻即不廣。托志帷房,眷懷君國,温、韋以下,有跡可尋,然而自宋..

  • 第七十五 曾國藩

    有清叔季之間,以事業文章著者,無踰曾國藩右。國藩字滌笙,道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丁憂歸,再起治兵事,負天下重望,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卒于任,諡文正,有《曾文正全集》。曾氏治古文於桐城派中衰之後,一以雄..

  • 第七十四 張惠言 周濟

    張惠言,字皋文,武進人,少爲詞賦,惲子居嘗以爲自相如、枚乘没後,二千年無此作。既而與子居同爲古文,遂爲陽湖派鉅子。其學深于《易》《禮》,嘉慶中以進士官編修卒,有《周易虞氏易》《儀禮圖》及《茗柯詩文集》..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