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不详

张金涛住持《度人经》要义浅释

2025-10-19 11:24 知道

丙申年内地正一派初授箓活动传度大师张金涛讲经稿

各位道友:

大家好!

值此举办丙申年内地正一派初授箓法会之际,我们道教正一派同门济济一堂,宣讲经典,至为难得。按照活动的流程安排,现在由我同大家一道共同学习探讨《度人经》。

《度人经》作为《道藏》首经,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是我们道教徒需要认真奉读,自觉遵守和身体力行的主要经典。只有读懂、领悟了《度人经》并且能按照经文的要求去做,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道士。

下面我就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讲述。第一方面是《度人经》的来历;第二方面是《度人经》的主要内容;第三方面《度人经》经文奥义的理解;第四方面是归纳《度人经》所蕴含的主要思想及对全体道众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最后讲一讲《度人经》的现代价值以及如何与时俱进,在当前社会如何学好、用好《度人经》。

首先,简要说一说《度人经》的来历

《度人经》是古《灵宝经》之一,原来只有一卷,约6000字。后来衍生为61卷近50万字,是明代《正统道藏》的第一部经典,由此可见它在道教众多经典中的地位。这部经书相传为三国时灵宝派祖师葛玄所传,但是在葛洪的《抱朴子》和《神仙传》中都没有记载。根据南朝陶弘景《真诰》的记载,说是东晋葛巢甫“造构灵宝”,依此推断,《度人经》大约出于东晋(即公元317~420年之间)。南朝宋陆修静曾经依据这部真经而制立道教科仪。唐朝有李少微、成玄英,宋朝有萧应叟、陈椿荣,元朝有陈致虚、薛季昭,明朝有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等著名高道为《度人经》撰写注解。现在《中华道藏》中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是最权威的注解经文,为南齐严东、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四家注解。宋真宗赵恒写有《御制灵宝度人经序》。北宋以来,道士补职、升箓,都要考试《度人经》,所以说《度人经》是修道人士必须认真奉行的主要经典。

其次介绍一下《度人经》的主要内容

《度人经》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对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的演说和科仪、斋法、符术、修炼、教戒等等。在这里,我讲几点主要的内容。从《度人经》原文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卷首部分是对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的演说,主要是说明《度人经》的重要性和诵读此经的神奇功效。其点睛之笔,是“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

第二部分是正文,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含了道教对天地生成之说的认识,也包含了三界十方自然变化之理。从“五文开廓,普殖神灵”展开演说,说明人神共合,“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的妙理。其后是三界十方诸神之名,从“诸天隐讳,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灵章”的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其中隐藏着无限的玄机,但中心思想则是“敷落神真,普度天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紧接着,《度人经》又较为形象地解说了“三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无色界,并指出“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最后,说明诵经、修斋的重要性。修道之人,持诵此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

第三部分说的是《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语句非常隐晦,如果不看严东、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的《四注》,一般很难看懂,这里就不再与大家探讨了。明《正统道藏》洞真部《度人经》有六十一卷。其第一卷为经文,后六十卷为道法。有关道法部分,有待自己去领悟。

再次就是说一说对《度人经》经文奥义的理解

首先我们从经名开始。此经为什么称为《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诸家解说各有不同,但基本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据唐朝薛幽栖的解说,所谓“太上”,太是至大之名,上是尊崇之称。“洞玄”二字,“洞”就是“通”的意思,“玄”本义是黑色,引申为微妙无形,虚空妙有。洞玄是三洞真经中的一部,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无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所谓“赤混太无元”,指的是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无上玉虚之气”即先天一气。“灵宝”二字,按李少微的解释:变化无方为灵,钦崇贵爱为宝。灵宝又指性命,因为性命是最珍贵的。一切众生不离性命,因此,非灵宝不可以度人,非灵宝不可以生神,所以灵宝法为诸法之祖。对“元始”这两个字的解释,薛幽栖说:“元者,初也;始者,首也”,指元始天尊创建宇宙万化之初,为众道之首,居玉清上元之境。无量者,“多”的意思,不可称数,即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意思。“度人”二字,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接引度化众生到达觉悟的彼岸,我们修道的人,在入道之初,就要有这种意识,我们在这一世轮回中做道人,尊奉太上的言教,先自我反省修身,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到了获得自我证悟之时,叫“自度”。然后再以证悟后的道法帮助其他信众道友开悟得智慧,奉行众善,叫“度人”。度人先要自悟自修自证,在通过接引信众修习道法,来检验你自修自证的道法的正确与否,这个交互道通的过程也是每一个修道者所必须要经历的。这种必须要经过历练的路径才能称得上“妙经”!从古至今,圣贤无不是以此路径超凡入圣的,因此,古往今来的高道们才称之为“上品”!可见度人经为上品妙经确是非常恰当的!

再来看卷首的一大段文字。内容主要是演说元始天尊开劫讲经的盛况及其不可思议的功效,首句中的“大浮黎土”乃仙界之国名,即“浮黎大国”,其实指的是“一切众生”。而“无鞅数众”的“鞅”字,同“央”,即无穷无尽的意思。元始天尊为我们演说此经,变现各种殊胜的境界,如使“盲者目明,鸟兽含胎,枯骨更生”等等境界,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天尊的真正用意是告诉我们要通过修行,来提升我们狭隘的意识,要站在大自然的视角,明白讲,就是要站在阴阳的层面上,超越我们人体感官的局限,以“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济世情怀,师造化,法自然,才不愧太上对我们慈悲教诲。

圣人随方立教,为的是教化世人,去恶向善。由此而引出持斋、守戒、诵经等有形的方式,也就不难理解了。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度人经》正文。这一部分大致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道教的宇宙观。《度人经》中讲:“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这就是道教最基本的本体论和宇宙观,道是天地万物之根源和主宰。

其次说的是文以载道,演经说法。三界十方,众神至真,齐集元始天尊座前,聆听真经妙法。

第三部分是解说“三界”。此经所指的三界,专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对于修道之人来说,乃是渐进式跨越的三种境界。什么是“欲界”?欲界即下界。《四注》中说“欲者,染著也”、“触物染著,故云欲界”。《说文解字》云:“欲,贪欲也”。欲界的众生举心动念都是贪欲,完全以自己的私利为本位,很少考虑周围众生的安危,所以太上告诫我们,欲界的众生之所以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谓“色界”,即中界,《度人经集注》说:“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即登色界”。再就是“无色界”。“无色界”就是从有形有质上升到无形无质的境界。登入无色界,形欲俱空,身入玉虚,万炁上元,匡御众魔。也可以说,这是修行之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四部分主要是讲修持。道言:“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未学之人,亦有疾伤。”所以就要齐心修斋,守戒诵经,只有广积功德,才能“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

第四部分,我想讲一讲《度人经》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对全体道众所提出的要求

《度人经》作为道藏首经,是普度众生的。体现了一种普遍的、终极的关怀。在这里,凡有生命形式的存在,都有修道、悟道和成道的功德和缘分。从大自然的角度看,只是生命形式不同而已。而从修道的角度,道书中说“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修道之人与一切众生,并没有什么差别。

度人者,必先度己。那么,怎么才能度己呢?《度人经》要求我们要做到:“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唐代高道成玄英把上述的杀、害、嫉、妒、淫、盗、贪、欲、憎、称为“十恶”。薛幽栖又加上“言无华绮、口无恶声”,华绮指的是饰妄虚辞,恶声指的是侮骂毒语,合称“十二恶”。所有这些恶事都是学道的人决不能做的。

经中所言“不杀不害”,就是要爱惜生命,不伤害生命。我们正一派道士于初一、十五、神仙诞辰、大型宗教活动时不食荤酒;此外天师府还有祖传的“忠、孝、节、义四不吃”,即四种具有灵性的动物。“忠”指的是最忠实可靠、任劳任怨的牛。“孝”指的是最具孝道的乌鱼,因为乌鱼产卵以后,身体非常虚弱,无力进食,乌鱼小宝宝们会自动的游到妈妈嘴巴里充当食物喂养妈妈,所以说乌鱼是最具孝心的。“节”指的是大雁,大雁具有伦常贞节精神,双飞双栖,终身为伴。“节”的本义,借竹节的坚韧,比喻坚贞不屈的气节。我们都熟悉的“苏武牧羊”的故事,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义”是借用狗的一种特性,表达对义气的推崇。,所谓“狗不嫌家贫”,,狗是最讲“义气”的。道教有诗曰:“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不食这几种动物,主要是宗教的一种教化,同时也是行法之人的必然要求,皆犯“三厌”之忌讳。

经中所言“不嫉不妒”,就是要宽以待人,严以待己,对于别人的成就要由衷的高兴,即“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学水平,胸襟要开阔,思想要与时代同步,要为道教事业的弘扬光大作出自己的贡献。道门中只有分工的不同,觉悟的先后,没有高低荣辱的区分,因此不应该对于别人有嫉妒之心。有嫉妒心,就失掉了度人的根本。

经中所言“不淫不盗”,就是要在人际关系中遵守社会公德。正一派道士可以娶妻,但是严禁淫欲,也不允许用不正当的手段把别人的钱财占为己有,更不允许侵吞公产公款,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

经中所言“不贪不欲”,就是要淡泊人生,不生贪欲。《道德经》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之所以不知足,之所以贪得无厌,就是因为欲望太多,包括权欲、名欲、利欲、食欲、色欲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自身的一点蝇头小利。人有了贪欲,就会做出偷盗、嫉妒、奸淫、阴谋乃至于伤害他人的坏事,有的甚至还会犯罪。我们学道的人一定要追求清净淡泊的人生思想,抛弃不正当的私欲。做有品质有道德的人,给社会做榜样。

经中所言“不憎不”,“”是一个生僻字,按薛幽栖的注解,不是消除心业罪的意思。不憎不就是不要厌恶和猜疑别人。这里的厌恶和猜疑,是嫉妒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人有了私欲,心胸就会狭窄,眼光就会变小,对待同道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变得虚伪和猜疑,对自己有用的人奉承拍马,对自己没有用的人则冷若冰霜。一旦实现欲望有阻时,或者丧气灰心,或者不满现实,或者讨厌憎恶和无端猜疑周围的一切。

经中所言“言无华绮,口无恶声”,就是不要说粗话和脏话,特别是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能遇到有钱有势的人就阿谀奉承、吹牛拍马,遇到无钱无势的人就盛势凌人,傲慢无理。在当今社会,不论是住观道士,还是散居道士,都需要服务信众。善信有贵有贱、有富有贫,我们道教徒就要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人,满足他们的信仰需求,做好服务工作。这是我们道教徒应尽的义务,更是践行道教济世度人思想的重要内容。

以上十恶,或者说十二恶,如果我们都能克服,那么从个人来说,就已经修道有成了。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天下人都没有这十恶或十二恶,那么天下就“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了。退一步讲,如果我们道门中的人都能灭除十二恶,那么道门中人就能够“齐同慈爱,异骨成亲”,进了道门的,不想出去;没进道门的,都想进来。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是我们道教的理想世界。我们道教并不只是叩叩头,念念经,我们有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太平世界的理想。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亲兄弟、亲姐妹,彼此之间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欺骗、没有嫉妒、没有仇恨、没有偷盗、没有邪淫、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国家平安、人民富裕、生活幸福。这样的世界就是大道兴行的世界。

以上讲了《度人经》的来历,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下面我想再谈一谈《度人经》济世度人思想的现代价值。

我们道教的一切教义思想和修行方法, 都根源于对大道的执着追求。道教强调“道以人弘, 教因师得, 若不度人, 则法桥路断, 所以弘教, 先在度人”。《度人经》提出的济世度人之“道”,就是我们道教的重要内容。道教认为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历史上道教斋醮科仪演绎的主题, 就是“度人经”济世度人的宗旨。《度人经》能为道教各派奉为大法, 最根本在于《度人经》倡行的济世度人思想。《度人经》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人生的主张, 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代价值。

《度人经》提出的“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 体现道教对生命价值的高度关怀, 更彰显出道教度人思想的永恒价值,是道教立教的根本宗旨。《度人经》主张要乐生、重生, 不同于“生死由命, 富贵在天”的天命论。我们道门之人不仅要度己, 而且要担负起度人的社会责任。历史上道教度人的方式, 如高道的讲经宣道, 坛场的斋醮科仪, 唱道情的讽世劝化, 道医的悬壶施药与治病救人, 以及我们现在举行的授箓法会,都是道教的度人之举。并且济世度人不仅是施恩于人, 也是积德于己, 积德方能修成仙道。

《度人经》宣扬的“齐同慈爱、异骨成亲”,是具有济世色彩的社会道德理想。《度人经》的“齐同慈爱”理想, 蕴涵着深邃的社会人生哲理。《度人经》早在东晋时期, 就提出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主张人人都应具有慈爱之心, 要友善对待他人,乐人之成,悯人之苦,济人之危。这种理想的社会人际关系, 最终达到“齐同慈爱, 异骨成亲”的境界。在当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如果人们能遵循道教仙圣的教导, 世界就一定会和平安宁。

《度人经》提出“国泰民丰,欣乐太平”的理想, 这是道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期望。《度人经》包含热爱生活,圆融社会,利益人群,健康生命的丰富内涵,其现代价值需要深入挖掘和阐扬《度人经》主张“仙道贵生”“仙道贵实”,为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人性异化乃至政治争端等问题提供了可资汲取的大道和谋略。总之道教《度人经》倡导的度人思想, 蕴涵着东方的智慧和人文关怀,具有永恒的精神文化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传承和发扬道教文化崇尚道德、传播慈爱、讲求奉献、向往和平等传统核心价值理念,对提升个人境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抱朴守真”的生活观。道教历来注重心性修炼与思想引导。道教认为,人心浮躁不安、偏激失态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对待人生的得失和把握欲望的尺度。如能处理好人生这两个认识与实践的问题,人心自然能够“常清常静皎如月,坦然应对世事人”。

二是“尊道贵德”的人生观。道德修养高深的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对于内心是一种安慰,生活得非常充实,问心无愧,心胸坦荡,自然心平气和,无忧无虑,所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气顺。”相反,假如德行欠佳,心地不纯,甚或道德败坏,损人利己,则是心神不安,难得清静,往往杂念丛生。

三是“知止知常”的应世观。道教一方面以“无为之德”彰显出人性内在的光辉,同时又从另一个方面对人的行为提出了外在要求,即“知止”、“知常”。知止,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度,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力戒贪心、排除妄为;知常,就是要明了物之本性,坚持顺应自然、恪守规律,做到知天理、循人情、顺造化。如果按照道家“上德不德”、“知止知常”、“有所为,有所不为”与“为而不争”的内在修为和外在德行去要求自己,自然人我清静、贪念不生,断除烦恼、万缘和谐。

四是“虚怀若谷”的包容观。这是道教“内以修仙,外包万象”的重要思想。以山谷比喻人之胸怀,用大海比喻人的涵养。引申而言,虚怀若谷的精髓在于虚无、高远和含蓄;海纳百川的核心则是开放、容纳。二者表现在人的修养层面,前者是在尊重和肯定别人的同时肯定自己,显现出谦虚谨慎、先人后己的气度;而后者则以包容与接纳别人的方式来丰富、完善自己,更多地折射出和合圆融、偕同共进的君子襟怀。

五是“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道教的这一思想强调要复归万物自然天成的本能,不以人的意志改变其自然本性;指出了人与万物的关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和谐整体,故而人类应该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效仿自然、保护自然,进而和大自然合而为一、共生共荣。

六是“和光同尘”的处世观。道教强调“和光同尘”的心境,就是清静自然、无私无欲,和合包容、和而不同的心境;道教倡导的“恭敬一切”的胸怀,就是理解尊重、处下谦卑,诚实守信、柔弱不争,慈爱和同、彼此依赖的胸怀。这种心境与胸怀概括起来,就是以和为贵、以和为尚的“崇和”之道。道教的“崇和”之道,既是一种尊重认同、人我和谐的精神,也是一种和而不同、为而不争的气度,更是一种谦下不欺、慈悲互助的境界。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着重谈我们身处在一一个伟大的新时代,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的形势下,每一个学道修道的人,应该怎么样来学好用《度人经》。

《度人经》自魏晋时期流传自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化,作为中国道教的主体宗旨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适应时代,适应变化,与时俱进,把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理念,传播到世界,从而推进全球的文明进程,使“小小环球”最终走向“大同”。

《度人经》是普世的,也就是说,中国道教所提倡的,不仅仅是对中国人而言的,我们要普度的是“一切人”。在现代的中国,“一切人”的思想观念,行动意志,都在***的正确领导下,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走向“大同”。这是我们***的襟怀,也是所有中国人,中国民族,中国各个宗教所共同拥有的襟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出了“大国自信”、“大国担当”和“一带一路”的治国理念,我认为,其体现的思想精粹,其实是普世的,立足点是,中国必须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大国自信”表达的是中国人的信心,我们有责任,有意志,有能力,为人类的和平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国担当”表达的是中国人民在***的领导人下,所具有的气魄和胆量。这种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当然,也包涵了中国道教从创教以来的不懈追求。道教文化、《度人经》文化的核心思想,应该说,是这种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一个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才能正确理解《度人经》的文化。

“一带一路”,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议题,其实所涵盖的内容,就是面对人类发展的最宏大的人文关怀,归纳到一点,就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普世价值。

我所讲的,或者说我所理解的,大慨就是这些,与在座诸位共勉。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中国的道教,与时俱进,走向更光明的未来;祝愿在座诸位,认真领会《度人经》的文化精粹,为世界和平,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度人经,全名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被后世明代《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号称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一切法界之源头。是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派的核心经典。 受道家玄学盛行的影响,度人经在道家学者中颇受青睐。从南朝齐严东开始,至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张万福,宋陈景元、陈椿荣、萧应叟,元薛季昭、陈观吾、陈致虚,明张宇初,都对《度人经》进行诠解注释。受宋朝崇老尚道的思想影响,宋真宗、宋徽宗更是为《度人经》作序。其中以道家思想盛行的唐宋时代注疏最多,理论也最为精湛。

猜你喜欢

  • 《度人经》历代高道宗师持诵灵验记

    寂然入道,敷诵弘经历代道门的高道宗师,都强调诵习《度人经》的重要性。唐代道士薛幽栖《灵宝度人经注》认为:“讽诵之篇,则此卷为首”;“非寂然则莫能契道,非敷诵则无以弘经。”道教宣称奉道要诵《度人经》是修道..

    4 知道 2025-10-19
  • 注意事项

    每次读经完毕后,念:今日吉日,修习度人经功课(如非日日诵经,去掉功课2字),祈愿诵经功德回向某某人某某事(最好回向父母祖宗),必须回向。起身,面东而跪,诵经。..

    1 知道 2025-10-19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下

    元洞玉历,龙汉延康。渺渺亿劫,混沌之中。上无复色,下无复渊。风泽洞虚,金刚乘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溟míng涬xìng大梵,寥liáo廓kuò无光。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始安镇,敷落五篇。..

    1 知道 2025-10-19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中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上品妙首,十回度人。百魔隐韵,离合自然。混洞赤文,无无上真。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五丈开廓kuò,普殖shí神灵。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

    2 知道 2025-10-19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上

    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dù),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yì)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yǎng)数众,乘空而来。飞云丹霄,绿舆yú琼..

    2 知道 2025-10-19
  • 道门十规

    ——明·43代天师张宇初凡持诵之士,必当斋戒身心,洗心涤虑,存神默诵,诚如对越上帝,默与心神交会。心念无二,句字真正,调声正气,神畅气和,庶几有功。则玉音摄气,灵韵交乎自然,和天安地,善俗化民,福集祸消..

    2 知道 2025-10-19
  • 《度人经》序

    《度人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是现存唯一官修道藏——明代《正统道藏》的首部经书。天字第一号。《正统道藏》开篇就是《度人经》61卷。《度人经》还是道教正一三山(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

    2 知道 2025-10-19
  •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

    众咏澄清韵: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镇伏。召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常清常静天尊。万物消疵痢。三圣降吉祥。步虚声一徹。朗诵洞玄章。神威如在天尊。安人各恭敬..

    2 知道 2025-10-19
  • 附近:正一道三山滴血五十字法派字辈

    三山滴血字辈,又称 三山滴血字派。该字派是道教正一派(天师道)授箓弟子取道名的依据。有五十字,其五十字为: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合,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三山裕兴振,福海启洪波..

    2 知道 2025-10-19
  • 土地咒

    启请(安奉)土地。神之最灵。通天达地。出入幽冥。为吾启请(安奉)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书上清。闻经以后。惟愿善(孝)信人等。各人名下。万罪冰消。善芽增长。闻经以后。惟愿两班道众人等。各人名下。法轮常转..

    3 知道 2025-10-19
  • 社司咒

    稽首民主社令神。正直无私显威灵。一社清吉人安泰。万事谋旺总遂心。所求处处田禾熟。但愿家家六畜兴。驱遣虎狼离本境。主持社稷乐升平。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本保民主。社令正神。志心皈命礼天尊言。土皇九垒。其司..

    2 知道 2025-10-19
  • 葛仙翁宝诰

    志心皈命礼天台得道。阁皂成真。昔受东华。复转西蜀。诏命玉京金阙。位登太极仙班。慈怜拯拨于沉沦。恩念普资于苦爽。葛天氏遗风显著。勾漏令丹砂俱存。括苍仍游。罗浮乃止。修间玉笥。修理金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1 知道 2025-10-19
  • 玄天宝诰

    志心皈命礼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

    2 知道 2025-10-19
  •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知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根深。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4 知道 2025-10-18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

    5 知道 2025-10-18
  • 开经偈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超陵三界途。慈心解世罗。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6 知道 2025-10-18
  • 祝香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pèi)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5 知道 2025-10-18
  •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怛(dá)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病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

    6 知道 2025-10-18
  • 安土地咒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岳渎真官。土地祇(qí)灵。左社右稷。不得妄惊。回向正道。内外澄清。各安方位。备守坛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护法神王。保卫诵经。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6 知道 2025-10-18
  •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

    5 知道 2025-10-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