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近百年史 / 陈恭禄

第六章 内乱之平定

2025-04-16 12:51 中国近百年史

捻匪之大起 捻匪之名,起于清中叶,仁宗(嘉庆)、宣宗皆尝下诏严禁,然终未绝。其人多在河南、安徽贫瘠之区域,盖生计困难,铤而走险,乃三五成群,掳人勒赎,为害于乡里也。及太平军攻陷南京,安徽沿江一带为两军战守之地,内地城邑防兵空虚,官吏无法维持治安。于是淮水一带,捻匪大起,良民不得安居,畏之甚于畏官。其人原为地方之无赖,熟悉本地情状,所谓聚则为匪,散则为良。官兵固不能久住一地,而予良民切实保护,况时有战争,官吏无如之何耶?捻匪初肆抢劫,并无祸患,不肖者为利所动,人数增多,忠厚者非通匪亦无以自存。地方人士初为防匪之计,创办团练,团丁仍多无赖,甚者与匪相通。练总渐而扩张势力,雄霸一方,苗沛霖则为明证。苗氏为寿州练总,受天王封爵,又缚送陈玉成于清军,后更攻击清军,兵败而死,于此情状之下,安徽淮河两岸之地,几成匪窟,转而掠于邻省,重载而回,粮尽再出,有如贸易。

应付之策略 捻匪初为小股土匪,头目繁夥,其最著名者,当为张乐行、李兆受等。头目各据一方,不相统属。太平天国为牵制清军之计,封以高爵,捻众故亦留发不剃,清廷派员督兵讨之,未有若何明显之效果,改用招抚之策略,苗沛霖授官,李兆受归降,皆其例也。顾清军之力不能胜之,降众心无所惧,仍可复叛,且当战事方急之际,官军饷银已无着落,更何能另筹巨款,安置降人,或发给军饷?降捻照旧打粮勒索,问题仍极严重。咸丰十年(一八六○),三国北京条约成立。僧格林沁奉命移兵剿捻,初于山东作战,乘胜进至皖北。僧王所部,中多骑兵,且有重炮,作战颇有斩杀,次第剿平张乐行、苗沛霖,尽杀匪窟附近之居民,其逃亡者唯有死战而已。清军又不带粮,转而抢于民间,作恶之甚过于捻众,人民有迫而从贼者,僧格林沁剿捻数年,故未将其平定。

捻匪之平定 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南京城陷,太平余党之在北方者,投入捻匪。捻首张乐行死后,其侄张总愚管领其众。初剿捻清军,有黑龙江骑兵,主将不善统率,良马反为捻众所得,遂成流寇。僧格林沁亦以骑兵追剿,其用兵也,以尾追为策略,骑兵、步兵不相接应,甚者相隔数日程。明年僧格林沁遇伏,为捻所围,兵败而死,骑兵投入捻中者益多。朝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督师,曾氏调淮军北上,兼召湘军旧部助战,驻于徐州,设镇谋困捻匪,终不可得。捻匪万骑奔驰,扰于河南、湖北、山东,官军人少防多,未有大功。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捻匪大败于山东巨野,分窜为二,犯曹州者曰东捻,以赖文光任柱为领袖,其窜往河南者曰西捻,仍以张总愚为魁。曾国藩督师无功,忧谗畏讥,称病辞职。朝命李鸿章代之,东捻迭为官军所败,余众无几。明年冬,赖文光被捕,东捻遂平。西捻忽自陕西窜入山西,东犯直隶,朝命恭亲王奕督师,诸帅先后入援,于是讨捻之兵有禁军、淮军、及左宗棠所部湘军。捻匪南至山东,败而困于黄河北岸,朝旨赦免逆众,余众归降,张总愚自杀,西捻亦平。时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夏也。

苗乱 太平天国及捻匪之主要战争,多在长江、黄河流域,边省叛乱者,尚有苗人、回人,兹分言之。苗人居于西南僻远林深之山地,尤以贵州为多。清初苗人叛服不常,世宗(雍正)改废世袭之土司,收管其地,设置州县,派官治之,苗人不服者,用兵剿杀。官吏不善治理苗民,榨取压迫,无所不用其极。汉民亦借端欺之,甚者夺其田地。苗人时思复仇,咸丰五年(一八五五),遂举兵叛,攻城戕官,杀害汉人。苗人知识浅陋,起兵各寨,不相连结,亦无领袖足以指挥,幸其初尚不肯远去其巢,饱掠即归。时当内乱正亟之际,贵州协饷多未解交,官军战不能胜,乱区蔓延日广。巡抚蒋霨远称贵州东部一隅,匪众不下二三十万,其言或不免于浮夸,要足以见此为民变,异于普通叛乱也。

苗乱之平定 贵州贫瘠,原赖他省协饷,地又偏僻,不为朝廷所重视。乱起之后,全省均在纷扰混乱之中,唯省会贵阳未陷。石达开所部亦尝入境,滋扰惨杀之结果,农民或死或逃,田地荒芜。苗人无所掠食,侵入广西、湖南、云南,官军剿之,即逃归山寨,或四散伏匿,待兵过后,抢掠如故。及太平天国平定,穆宗(同治)诏四川、湖南遣兵入黔赴援,川兵战不能胜,乃用湘军,由提督席宝田统率。朝廷应付之政策,则始终主张仍当将各处著名逆匪歼除净尽,方能剿抚兼施。席宝田作战之策略,步步为营,一地肃清之后,方始前攻。其时太平天国已亡,捻匪亦定。江苏、湖南奉旨协助军饷,军中且有枪炮,自非苗人之所能敌。湘军次第克复台拱诸城,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叛苗斩杀几尽,贵州始平。存者唯饥疲不堪之老弱与妇女耳。

云南回乱 回乱有二:一在云南,一在西北。云南回人殆于元时迁入,在滇人口虽不及汉人之多,然其团体坚固,常以琐事小愤,酿成事故。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回人又以争夺矿产,起而为乱,众推马德新为主,其侄马现(后改名马如龙)佐之。叛回报复,大杀汉人,杜文秀亦于西部举兵,袭取大理。会马现改名受抚,知府岑毓英入援,省会云南府始免于难。而杜文秀之势颇炽,攻据五十余城,并夺取盐井,以绝官兵之饷源,会川兵来援,战始转机。岑毓英又授巡抚,决定作战计划,遣兵分道西进,颇有斩杀。杜文秀兵败地蹙,向外乞援,无应之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官军收复滇西诸城,杜文秀退守大理,服毒欲自杀,部将拥之出降。岑毓英斩之,云南乱平。

关、陇之乱 西北回乱指陕西、甘肃及新疆回人大规模之叛乱而言。甘肃、新疆于洪秀全起兵之后,曾有扰乱,幸即平定。及陈得才窜入陕西,民间创办团练,汉人回人各有组织,不相统属,乃因平日之嫌,积成仇恨。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回人举兵于渭水之南,焚烧惨杀。陕西巡抚奏曰:渭南北州县膏沃之地,悉成焦土,伤心惨目,闻所未闻。惨状可见一二。朝廷命将入关,而叛乱所在皆是,兵勇又多不愿西行,加以运输困难,饷糈无着,故未有功。甘肃回人亦起兵应之,夺城戕官,杀害汉人,众奉马化龙为首。新疆回人亦乘势叛乱。叛区扩大,会太平余党平定,朝命左宗棠西征,及捻剿平,方始西上。湘军入陕,战败叛回,陕西粗安,甘肃回酋马化龙等请降,又以降人被杀,再行叛乱,后再乞降,左宗棠杀之。余党退守肃州,又为湘军所平。此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事也。

新疆之乱 新疆东部回人于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叛乱,天山南北路回人应之。浩罕酋阿古柏乘机侵入南路,攻陷要城,抚绥人民,立国称王。北路叛回,则惨杀汉人,且互相残害。将军初向俄官乞援,不得,俄使后请出兵,并言相助,朝臣谢绝其请。同治十年(一八七一),俄兵竟据伊犁,不许将军行使职权。左宗棠既平关、陇之乱,欲出关外剿平叛回,收复新疆,而国内之意见不一。英国且欲中国封阿古柏为王,作为藩属。左宗棠则力主张用兵,并奉朝旨许其借贷外款,以裕军饷。穆宗授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其困难则大杀之后,田地荒芜,运粮至为不便,乃采屯田政策,命兵耕种于哈密旷野,垦地二万亩。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大军自哈密前进,攻下乌鲁木齐(今迪化),肃清西北,明年春,分兵而南,攻陷南路门户土鲁番,乘胜疾进,迭陷要地,及冬,收复和阗,南路遂定。伊犁交涉,分言于后。

内乱之年代 综就以上内乱而言,始于一八五○年洪秀全之起兵,终于一八七八年(一月)天山南路之平定,首尾二十九年。分别言之,太平军起于一八五○年,余党于一八六六年消灭,扰及十七省,首尾十七年。捻匪大起于一八五三年,平于一八六八年,滋扰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直隶、山西、陕西、湖北八省,先后十六年。苗民于一八五五年作乱,一八七二年始平,叛苗以贵州为巢穴,扰及湖南、四川、云南、广西,共十八年。云南回乱起于一八五五年,平于一八七二年,凡十八年。关、陇回乱,起于一八六二年,平于一八七三年,共十二年。新疆之乱,作于一八六四年,定于一八七六年,凡十三年。就本部十八省而言,乱起于一八五○年,终于一八七三年,首尾二十四年。

城邑之破坏 二十四年之中,国内无安乐之地,城邑迭易主客之攻守,城中人民迫而登城助守,城外房屋,焚毁一空。城中存有粮食,人民得免饿死,实一幸事。其缺乏粮食而犹困守者,初则食及草根树皮,及其后则枕藉而死,道无行人。陕西巡抚刘蓉奏汉中城内人民曰:罗掘雀鼠而炊十数万人,生者不过三千余人。此固人类至悲至惨之情状,不幸城或攻陷,入城军队惨杀抢劫,无所不至。南京焚杀抢劫之惨,则其明证,疆吏因此互相讥议。李鸿章尝官于南京,致书友人曰:沅翁(曾国荃)百战艰苦,而得此地,乃至妇孺怨诅,当局固无如何,后贤难竟厥施,似须百年方冀复旧也。此固不能独责湘军,淮军及其他各军莫不皆然。文人王闿运于《湘军志》曰:能战之兵,未有待饷者也。王氏所言,盖指淮军于苏、常一带作战而言。太平军攻陷城邑,亦强人民出献财货,一言不合,或至于死。兵士分夺财物,有自相杀害者,对于敌人,亦无怜惜之意,攻陷南京尽杀官吏旗人,多至两三万人。

农村之情状 乡村农民本无组织,又无保护,于太平军至,迫而进贡,吾乡高资(在南京附近)采办贡物,不及进呈,太平军怒其失期,纵火焚烧,全镇千余家均罹于难,迄今尚未恢复旧观。凡已进贡者,初则给与贡单,尚不滋扰,后则虽有贡单,亦无效果。曾国藩于江西奏曰:前此官有骚扰之名,贼有要结之术,百姓不甚怨贼,不甚惧贼,且有甘心从逆者。自今年以来,贼匪往来日密,抢劫日甚,升米尺布掳掠罄空,焚毁屋庐,击破釜缶,百姓无论贫富,恨之刺骨。奏文所言,多为事实。其所谓今年者,则指咸丰四年,往来人数增加,粮食不足,抢劫榨取,遂为自然之结果。及官军至,骚扰亦不能免,每当战败之时,溃兵散卒更无恶不作。于是大兵经过之地,或战争区域,民多逃亡,田地荒芜。当湘军围攻南京之际,曾国藩东巡,奏言所见灾民情状曰:

自池州以下,两岸难民皆避居江心洲渚之上,编苇葺茅,棚高三尺。壮者被掳,老幼相携,风雨悲啼,死亡枕藉。民闻贼至,痛憾椎心,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耕者无颗粒之收,相率废业。

苛捐恶税 于此情状之下,粮食价格之昂贵,可以想见。其较平靖区域,官吏增收钱粮,强民捐输,添设恶税,钱粮除正赋而外,别立名目。捐输则向绅富募款,给与印收,拒绝不出者,即可惩戒。国民对于国家原有义务,当其危急困难之时,本当踊跃输将,无如绅富未有明确之标准,有田数十亩者亦不能免,其有权力者反得减少,或全免去。恶税名目繁多,病商害民者无过于厘金。厘金创于雷以 ,始于仙女庙征收,后则各省仿行。外人贩运洋货,除交子口半税而外,一无担负,本国商人反而逢卡交纳,乃不能与外人竞争,国货大受摧残,此无异于自杀政策。稍称完善之区,人民创办团练以自卫,及其势成,团总不啻独立自主之王,摊款勒索,自不能免,加以水旱蝗疫,穷困痛苦,无以复加矣。兹引时人之语,以便有所证明。刘长佑率军赴粤,咸丰十年(一八六○),奏报广西情状曰:

粤省连年贼寇纵横,百姓流离转徙,不安其生,间有筑寨固守,差可自保,然田野益芜,庐舍为墟,死于锋镝冻馁之下者,亦不少矣。而自石逆入境以来,流毒千里,破大小村寨凡千数百计。贼过之后,地方无官弹压,则又受虐于团练之贪暴,被戕于土客之仇杀,日朘月削,莫有底极。

死亡之惨 此种情状,固不限于广西,彭玉麟统率水师于长江一带作战,其言攻克九江,湘军屠城曰:鸡犬不留,后湘军收复宁国、溧水一带,彭氏感而作诗曰:底事红羊浩劫成,大江南北惨难名,横尸华屋多人腊,食血荒郊尽犬精。村里断烟凄冷灶,屋中长树破雕甍,千家一二余生在,虎口归来哭失声。自于犬精后注曰:壮者逃死四方,老弱饿死丘壑,每入一村,人腊相枕藉,骸骨若丘山,而丧家犬食人尸血,眼赤毛竖,数十成群,我兵须队行,否则为其害。屋有未焚者,厅房中树大如椽,穿楼而出,目不忍睹,心凄欲绝。彭氏所言,实为战区之写真,关于拉夫之苦,赵树吉作《儿无襦》咏之,刊载于《 鄢山房集》。诗曰:

儿无襦,生不识诗与书,天寒忍冻面垢污,吏来呵儿驱作夫,负载力弱,日夕载涂,饥火烧肠风裂肤,以刀击背如鞭驴

荒凉之一斑 夫役之苦,至于此极,宜人民逃亡避之也。逃亡无所得食,乃多成为饿莩,死者无人掩埋,腐朽成为疠疫。左宗棠入浙奏曰:臣军行所至,目睹灾民,男妇露宿野处,道馑相望,有数日不得一食者,有一家饿毙数口者。近复疫气流行,十人九病,而浙之残黎几于靡有孑遗矣。灾情最重之省,长江一带,首推江苏、安徽、浙江。江苏南部,久历战争,数百里或无人烟。安徽南北,说者称居民死亡殆尽,师行竟日,或不见一人。浙江情状,亦几相类。江西沿江一带,死亡亦众。其在贵州,苗、汉惨杀,据巡抚黎培敬奏称,百姓存者不及前之十一。云南之乱,地方残破不堪,田亩抛荒,死者及半。陕西汉人被杀,几无遗类。甘肃则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甚至城邑常无居人,乱前人口约一千五百万,乱平,存者不及十一。其他各省,人民死于非命者亦夥。据彭玉麟言,湖南凡三百万人,余可想见矣。总之,人口增加,比例超过生产事业之发达,为祸乱之根,乃以屠杀饥荒疾疫为解决之方法。死者殆占人口三分之一,而政治腐败,会党活动,固无改革或减少其势力,内乱成为唯一解决人口之办法,悲哉!

陈恭禄著,写于1935年,近百年来,中国受外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思想之剧变,开从古未有之巨石,非有信史,讲不能明了其造成之原因,国内之问题,及国际上所处至低位。此为国民应有之常识,近百年史当足以此需要。全书共二十一章。第一章到第六章,叙述鸦片战争及善后问题、太平天国兴起到灭亡、咸丰朝的外交形势。第七章到第十章,叙述同治朝之内政外交、光绪初年之内政外交。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叙述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内政及外交。第十七章到第二十一章,叙述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民国以来的内政外交等。

猜你喜欢

  • 未来世界中国有“戏”

    时间如同一台摄影机,记录了建国以来七十年间的点点滴滴。如果将时间的镜头向前拉长,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七十年前,遍布大街小巷的是自行车;三十年前,风靡全国各地的是摩托车;而如今广袤的..

    15 高中作文 2025-10-28
  • 听!车声里的中国变化

    时间如同一台摄影机,记录了建国以来七十年间的点点滴滴。如果将时间的镜头向前拉长,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七十年前,遍布大街小巷的是自行车;三十年前,风靡全国各地的是摩托车;而如今广袤的..

    17 高中作文 2025-10-27
  • 第六章 总统职位 欧洲和戴高乐

    回顾1969 年,我认为那是一个起点,一个牢靠的起点。我们已经坚持了下来。新年将是一个新的十年的开始。我盼望有机会超过动荡的20世纪60 年代,为美国和全世界开创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1971 年证明了..

    618 尼克松回忆录 2025-10-19
  • 第六章 丰都与涪州

    铁匠人口普查古代忠州遗址求雨之戏乡郊森林采伐风土中国死神的庙宇涪州长寿重庆初印象周五,3月30日,从宜昌出发的第13天,从上海出发的第51天。我们于黎明启航,穿过一片美丽的乡野。左岸是同样秀美的连绵山川,它..

    21 穿越扬子江峡谷 2025-10-18
  • 第六章 近代

    第一节 复古维新政治维新初期的政治德川幕府灭亡后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开始时基础十分薄弱,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政纲。公开提出的纲领,如王政复古、公议民论、开国和亲、四民平等、文明开化等等虽很动人,但到具体实行..

    353 日本史 2025-10-16
  • 第六章 美国生活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美国人认为缅怀过去是对时间的浪费,然而他们对未来却充满了热情,他们认为推荐一种意见或做法的最有效方式是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大家都准备采纳的意见或做法。这种对他们所认可的东西的期待,或者说对期待的东西的认可..

  • 第六章 习俗

    英国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培育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女性;英国男人本来就富于感情、忠实诚挚,这些女人激励着他们,使他们更臻完善。我发现在所有的人当中英国人是最固步自封的人。他们拥有他们所青睐的马..

    19 英国人的特性 2025-10-16
  • 第六章 奇异与魔力

    引言旅行家对于日本所记录的最初印象,大半都是快乐的印象。果然,在日本不能感情用事而作辨诉的天性中,必定也有些缺少的事情,或者极其粗暴的事情。那辨作的本身,却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秘钥;那个问题则便是一个民..

    19 日本与日本人 2025-10-16
  • 第六章 论哲学中的科学方法

    当我们试图弄清人们研究哲学问题的动机时,我们发现,这些动机一般说来能分为两组,而且它们时常是对立的,并导致非常不同的哲学体系。这两组动机,一方面是源自宗教与伦理的,另一方面是源自科学的。我们可以认为,..

  • 中国骄傲

    我很幸运,生在这炙热的土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我很幸福,绮丽之景尽收眼底,鬼斧神工间造就神秀华夏;我很自由,广阔蓝天任我翱翔,幽蓝深邃圆梦中国航天。文化传承,在继承中谋发展;绿水青山,在保护中展望..

    19 高中作文 2025-10-14
  •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

    26 高中作文 2025-10-03
  • 中国名人名言有哪些

    1、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4、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5、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6、三十不豪,四十不..

    40 好句大全 2025-09-24
  • 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本期节目和社长一同走进锦绣中国。这里是九州,纵有千古,这里是华夏,横有八荒,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这里是中国,万寿无疆。泱泱中华,..

    23 高中作文 2025-09-23
  • 霸气中国名人名言大全经典

    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2、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晏殊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5、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6、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

    21 好句大全 2025-09-21
  • 《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序

    同学皮高品君,手编《中国十进分类法》一书,书成,要我做一篇序文,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一件事,也是我很愿意为他介绍的。兹将皮君对于编纂此书的本末,略述于下:编纂这部书他是费了很长的时间的,他从民国十五年,在..

    21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调查报告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袁同礼先生台鉴:敬启者:祖荣受本会执行委员会之命,调查国内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状况,无胜荣幸!综计此次调查,有图书馆三十所,分布于十余城中,返还费时一月。曾在三处对图书馆同志..

    2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

    图书馆作为辅助教育利器,为教育家所公认。所谓利器者,非谓馆舍美丽,藏书宏富,亦非谓所藏之书,价值宝贵;或为世界孤本,或为名人遗著;而实在社会人民,能否利用所藏之书籍。易言之,即其馆书籍,能否活动于社会..

    18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提倡改良中国图书馆之管见

    欲谋我国教育之发达,无论现时或将来,图书馆所占的位置,是最关重要的,且是无疑议的。所以置身图书界者,应当以如何使图书馆事业得充分的发达为不可逃避之义务。论到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现在虽然未曾到发达的时候,..

    2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

    今之谈教育者,莫不曰广设学校。然竭全国之能力,谋国民教育之效果,恐于毕业学校数年后,学业即限于止境,甚或消失无存。故不得不于学校教育外,急筹补偏救弊之法。此诚教育家极重大之问题也。学校外之教育机关甚多..

    21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书目十类法》原序

    跻数仞之堂奥,必循阶级而升;浮万里之海洋,必赖舟楫而达。拥百城之图书,必有简明目录以供检阅。图书无目录,犹登堂奥不循阶级,浮海洋不乘舟楫,无是理也。考目录之学,始于《汉书艺文志》,唐宋间代有作者。迄清..

    27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