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窗幽记译注 / 陈继儒

卷八 奇

2025-04-18 14:57 小窗幽记译注

静坐书窗下 笑看人间世

我辈寂处窗下,视一切人世,俱若蠛蠓[1]婴丑,不堪寓目。而有一奇文怪说,目数行下,便狂呼叫绝,令人喜,令人怒,更令人悲。低徊数过,床头短剑亦呜呜作龙吟,便觉人世一切不平,俱付烟水。集奇第八。

今译

我辈静静地坐在窗下,看这世间的一切,都觉得如蠛蠓围绕着丑陋的东西飞来飞去一样,不堪入目。而读到了一段奇文怪说,一目数行看下来,便令人拍案叫绝,令人喜悦,令人愤怒,更令人悲伤。再数次回味,床头的短剑也发出龙吟虎啸的声音,便觉得人世间的一切不平之事,都付于烟云与流水了。所以把有关奇的文章集成第八卷。

注释

[1]蠛蠓(mi mng):虫名。体微细,将雨,群飞塞路。

君子乐得做君子 小人枉自做小人

强项者未必为穷之路,屈膝者未必为通之媚。故铜头铁面,君子落得个做君子;奴颜婢膝,小人枉自做小人[1]。

今译

刚正不屈不一定就肯定会穷途末路,

卑躬屈节不一定就肯定会飞黄腾达。

所以铁骨铮铮,君子赚了个做君子;

纵然奴颜婢膝,小人冤枉了做小人。

注释

[1]君子句、小人句:宋佚名《爱日斋丛抄》卷二:康节云君子落得做君子,小人枉做了小人。君子小人语本刘高尚云记宣公之论者,以为康节语录,传讹。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九:刘高尚曰:君子赢得做君子,小人枉了做小人。宋黄振《黄氏日抄》卷三十九、元苏天爵《治世龟鉴》亦引作邵雍之语。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四亦引用此语。

大豪杰为人 小丈夫为己

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而利。

今译

大豪杰,能够舍掉一己之私成就他人;

小丈夫,只知道利用别人为自己谋利。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识尽世间好人,读尽世间好书,看尽世间好山水。

今译

交遍世间心善的好人,

读尽世间有用的好书,

看尽世间美好的山水。

范蠡碌碌浮生 渊明飘飘遗世

三徙成名[1],笑范蠡碌碌浮生,纵扁舟,忘却五湖风月;一朝解绶[2],羡渊明飘飘遗世,命巾车[3],归来满室琴书。

今译

范蠡因多次转变而成名天下,可笑他一生忙忙碌碌,驾起小船泛于烟水,亦不能享受五湖的美好风光;陶渊明一朝辞官回到了田园,却能潇洒地超凡脱俗,驾着车子四处遨游,归来还有满室的琴书相陪伴。

注释

[1]三徙成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范蠡先是出谋破了吴国,功成名就后辞官而去,最后又经商成功,多次成功令其闻名天下。

[2]一朝解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去县。事见《晋书隐逸陶潜》。

[3]命巾车: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巾车,有帷帐的车子。

世法不必尽尝 心珠宜当独朗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1]

今译

一勺水里已经具备了四海的水味,

世间的交际应酬就不必逐一体验;

千江月影都是同一轮明月的显现,

心性一定要永葆它的透彻和明亮。

注释

[1]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眉目无憎 语言有味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今译

只有揭开脸上层层面具,眉目才不会有可憎之处;

只有洗去胸中无数灰尘,语言才会变得有滋有味。

俗气难掩 正气显露

俗气入骨,即吞刀刮肠,饮灰洗胃,觉俗态之益呈;正气效灵,即刀锯在前,鼎镬具后,见英风之益露。

今译

若俗气进入到了骨髓里面,

即便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仍让人觉得俗气更加明显;

若正气进入到了灵魂里面,

即使刀锯在前,鼎镬在后,

英雄气概反而会更加高扬。

千载奇逢 一生清福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

今译

千载的奇遇,都比不上与好书和良友的相遇;一生的清福,都只在茶碗与香炉的烟气之中。

贫富之交可以情谅 贵贱之间易以势移

贫富之交,可以情谅,鲍子所以让金[1];贵贱之间,易以势移,管宁所以割席[2]。

今译

穷人与富人的友谊可以因实情而获得谅解,

鲍叔牙因此能够宽容地将金子多分给管仲;

尊贵与低贱的关系容易因势利而发生改变,

管宁因此毅然地将与华歆同坐的席子割裂。

注释

[1]鲍子:鲍叔牙。春秋时齐鲍叔牙与管仲交情深厚。他们年轻时一起做生意,管仲贫困,经常给自己多分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有母而贫,毫不计较。后来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管仲尝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人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称之为管鲍之交。

[2]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载,三国魏人管宁与华歆曾同席读书,有高官乘着华丽的车子从门前经过,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放下书本出门观看。管宁将坐席割开,与他分开来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本则摘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点破无稽论 看穿颠倒行

点破无稽不根之论,只需冷语半言;看透阴阳颠倒之行,惟此冷眼一只。

今译

戳穿荒谬无根的言论,只需要半句冷语;

看透颠倒是非的行为,只需要一只冷眼。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言辞简洁,优美隽永,是晚明清言小品集大成之作。

猜你喜欢

  • 卷二十一 要略

    本篇导读本卷是全书的概略大纲、序言,详细说明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作者在此卷表示各章节的顺序都有特别的关联设想,而且互为牵引补充,达到层层推进的深入效果。先秦的经籍,一般都把大纲、序..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十 泰族

    本篇导读泰有原始的意义,有泰一大道之意,亦有水流舒泰的自然意境,也有泰然自若的道体逍遥含意;族是聚合、聚集的意思。上一卷《修务》言有功,惠泽苍生,行不言的大道,学道有成。本卷则回顾泰古真人的妙道,气生..

    18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九 修务

    本篇导读修,高诱注为勉,而务则注为趋,有趋向的意思。本卷指圣人对外有博施济众的趋向,对内则自我修养。本卷认为圣人君子的无为不是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的,他们的自我修养达到较高的水平,因..

    19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八 人间

    本篇导读本卷的内容主要是论祸福,文中认为: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福的根源,都是自己本性、行为的回馈。人间的祸福,并不一定是最终的结果,祸福往往并行而至。取利舍害是人之常情,趋吉避凶..

    17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七 说林

    本篇导读本卷《说林》与上篇《说山》相似,可说是姊妹篇,其说故事及箴言的形式相同,山和林木互相辉映,可见作者及编者的心思。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足以蹍者浅矣[1],然待所不蹍..

    17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六 说山

    本篇导读崇山峻岭,使人有稳重的感觉,山岭崇高屹立,有如大道擎天不倒。原注解说:山为道本,仁者所处,委积若山,故曰说山。仁者乐山,因为山中万物生气勃勃,生而不相争,在山的不同高度都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山中..

    16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五 兵略

    本篇导读本卷兵略集中讨论了战争。先秦诸子各有兵略观点,本卷除了是集大成的系统性理论外,亦发展了独特的军事策略原则,当中谈到战争的由来及将帅的修养和军队的建立。作者认为作为军队的高层领导,总离不开大道的..

    15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四 诠言

    本篇导读本卷诠言是用尽言词来诠释大道,虽然作者明白道可道,非常道,但为了呈现宇宙的真谛,他仍锲而不舍地描述具体形态的大道。本卷详尽阐述无为,无为者,道之体也,所谓无为,就是归根返本,以道应付千万事情,..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三 泛论

    本篇导读以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是开启自我智慧窍门的重要途径。本卷题为泛论,泛是泛滥,指各种观点多如大水泛滥。能够掌握道的源头,自然可以开阔地谈论大变化,故此高诱解题说:博说世间古今得失,以道为化,大归于..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二 道应

    本篇导读本卷是专门论道的篇章,与《原道》着重阐述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卷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阐释深奥的道理,这样比较形象化,而且用事实作为题材,令读者更容易明白。卷中所引用的五十二则故事采自《吕氏春秋》、..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一 齐俗

    本篇导读习俗因地方不同而有差异,齐俗就是齐同风俗的意思。本卷认为面对不同时代、地方、民族的各种风俗,君主都要尊重,不能用某一种礼法来束缚人民。此外,卷中认为应以道论者,总而齐之,要用大道一体作为主轴,..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 缪称

    本篇导读缪指不同、差异,称是恰当应用的意思。本卷就是用不同的观点角度来探究大道的衍生用途。当中引述了儒家和其他学说,兼收并蓄,虽然有差异(缪),但可以称说(称)。《缪称》与上一篇《主术》谈论君主治理天..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九 主术

    本篇导读本卷原注题解说:主,君也。术,道也。君之宰国统御臣下,五帝三王以来,无不用道而兴,故曰主术也。主是君主,术是治国之道,本卷全面地论述了君主的治国之道,其原则是无为而治,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

    18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八 本经

    本篇导读本卷原题解是:本,始也。经,常也。本经造化出于道,治乱之由,得失之常,故曰本经。这里本是原本、根本,经是经常的意思。本卷的内容就是指出治国之道必须运用大道的原始根本方法,并且经常维持这个原则,..

    14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七 精神

    本篇导读本卷论述了生命的起源、要素及养生之道等重要论题。卷中指出人类的精神是由天而来的,而且形躯会受到大自然直接影响,人体与万物具有感应的能力,如人能做到恬愉虚静,精神便可稳固。此外,卷中亦指出精神为..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六 览冥

    本篇导读本卷的题解是览观幽冥变化之端,至精感天,通达无极,故曰览冥。意思就是观览万物当中幽冥难以察觉的变化规律。本卷提示人类要屏除巧诈思虑,细心览察事物的幽微地方,这样便可发现很多自然现象都是最精微关..

    2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五 时则

    本篇导读时指时间或季节,则是法则或原则。本卷叙述了四季的变化规律,以及统治者因应时则所实施的政令。在以往的农业社会中,人们须望天而耕稼,而每个月的天气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人必须适应天时的改变,才会获..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四 墬形

    本篇导读本卷吸收了《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的地理知识,内容包括广博的见闻异物,又用当时的科学眼光加以描述,渐渐脱离上古神秘的面纱,是汉代最重要的地理文献。此卷又呈现出古代的宇宙观,解释天地为实有的大自..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三 天文

    本篇导读本卷依据古代上考天文的严格治学态度,探索了无尽的穹苍,并总结了西汉以前的中国星象、天文、历法的知识,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天体二十八宿的布局。它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虽然今天看来只是陈旧..

    1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 俶真

    本篇导读俶是开始、开端的意思;真是真实、纯真的意思,是道的内涵的主要素质。本卷以得道为目标,说明如何养性存神,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本卷亦阐述了具备德行的基本客观标准,解释贤人、圣人、真人的不同..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