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哲学常识 / 胡适

第四章 孔子

2025-04-19 13:10 中国哲学常识

孔子略传

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西历经元前551),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历纪元前479)。他一生的行事,大概中国人也都知道,不消一一的叙述了。他曾见过老子。大概此事在孔子三十四岁之后(说详上章)。

孔子本是一个重实行的政治家。他曾做过鲁国的司空,又做过司寇。鲁定公十年,孔子以司寇的资格,做定公的傧相,和齐侯会于夹谷,很替鲁国争得些面子。后来因为他的政策不行,所以把官丢了。去周游列国。他在国外游了十三年,也不曾遇有行道的机会。到了六十八岁回到鲁国,专做著述的事业。把古代的官书,删成《尚书》;把古今的诗歌,删存三百多篇;还订定了礼书、乐书。孔子晚年最喜《周易》,那时的《周易》不过是六十四条卦辞和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孔子把他的心得,做成了六十四条卦象传,三百八十四条爻象传,六十四条彖辞。后人又把他的杂说篡辑成书,便是《系辞传》《文言》。这两种之中,已有许多话是后人胡乱加入的。如《文言》中论四德的一段。此外还有《杂卦》《序卦》《说卦》,更靠不住了。除了删《诗》《书》,定《礼》《乐》之外,孔子还作了一部《春秋》。孔子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的。所以《诗》《书》《礼》《乐》都是他删定的,不是自己著作的。就是《易经》的诸传,也是根据原有的《周易》作的,就是《春秋》也是根据鲁国的史记作的。

此外还有许多书,名为是孔子作的,其实都是后人依托的,例如一部《孝经》,称孔子为仲尼,称曾参为曾子,又夹许多诗云子曰,可见绝不是孔子做的。《孝经钩命诀》说的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的话,也是汉人假造的诳语,决不可信。

一部《论语》虽不是孔子做的,却极可靠,极有用。这书大概是孔门弟子的弟子们所记孔子及孔门诸子的谈话议论。研究孔子学说的人,须用这书和《易传》《春秋》两书参考互证,此外便不可全信了。

孔子本有志于政治改良,所以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又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后来他见时势不合,没有政治改良的机会。所以专心教育,要想从教育上收效。他深信教育功效最大,所以说有教无类,又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史记》说他的弟子有三千之多。这话虽不知真假,但是他教学几十年,周游几十国,他的弟子必定不少。

孔子的性情德行,是不用细述的了。我且引他自己说自己的话: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这话虽不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的人的口气,却很可想见孔子的为人。他又说他自己道: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是何等精神!《论语》说: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

知其不可而为之七个字写出一个孜孜恳恳、终身不倦的志士。

孔子的时代

孟子说孔子的时代,是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这个时代,既叫作邪说暴行的时代,且看是些什么样的邪说暴行。

第一,暴行就是孟子所说的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了。《春秋》二百四十年中,共有弑君三十六次,内中有许多是子弑父的,如楚太子商臣之类。此外还有贵族世卿专权窃国,如齐之田氏,晋之六卿,鲁之三家。还有种种丑行,如鲁之文姜,陈之夏姬,卫之南子、弥子瑕,怪不得那时的隐君子要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

第二,邪说一层,孟子却不曾细述。我如今且把那时代的邪说略举几条。

(一)老子。老子的学说,在当时真可以算得大逆不道的邪说了。你看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又说圣人不仁,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又说绝圣去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都是最激烈的破坏派的理想(详见上篇)。

(二)少正卯。孔子作司寇,七日便杀了一个乱政大夫少正卯。有人问他为什么把少正卯杀了。孔子数了他的三大罪:

1.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

2.其谈话足以饰袤荧众。

3.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

这三件罪名,译成今文,便是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淆乱是非。

(三)邓析。孔子同时思想界的***家,除了老子,便该算邓析。邓析是郑国人,和子产、孔子同时。《左传》鲁定公九年(西历前501),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那时子产已死了二十一年(子产死于昭公二十年,西历前522),《吕氏春秋》和《列子》都说邓析是子产杀的,这话恐怕不确。第一,因为子产是极不愿意压制言论自由的。《左传》说: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可见子产绝不是杀邓析的人。第二,子产铸刑书,在西历前五三六年。驷颛用竹刑,在西历前五〇一年。两件事相差三十余年。可见子产铸的是金刑,驷颛用的是竹刑,绝不是一件事(金刑还是极笨的刑鼎,竹刑是可以传写流通的刑书)。

邓析的书都散失了。如今所传《邓析子》,乃是后人假造的。我看一部《邓析子》,只有开端几句或是邓析的话。那几句是:

天于人无厚也。君于民无厚也。何以言之?天不能屏悖厉之气,全夭折之人,使为善之民必寿,此于民无厚也。凡民有穿窬为盗者,有诈伪相迷者,此皆生于不足,起于贫穷,而君必欲执法诛之,此于民无厚也。

这话和老子天地不仁的话相同,也含有激烈的政治思想。

《列子》书说: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吕氏春秋》说:

邓析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民之献衣襦袴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

又说:

郑国多相县以书者(这就是出报纸的起点)。子产令无县书,邓析致之。子产令无致书,邓析倚之(县书是把议论挂在一处叫人观看,致书是送上门去看,倚书是混在他物里夹带去看)。令无穷而邓析应之亦无穷矣。

又说: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这种人物简直同希腊古代的哲人(Sophists)一般。希腊的哲人所说的都有老子那样激烈,所行的也往往有少正卯、邓析那种遭忌的行为。希腊的守旧派,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之流,对于那些哲人,非常痛恨。中国古代的守旧派,如孔子之流,对于这种邪说自然也非常痛恨。所以孔做司寇便杀少正卯。孔子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他又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要懂得孔子的学说,必须先懂得孔子的时代,是一个邪说横行,处士横议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情形既是如此无道,自然总有许多有心人对于这种时势生出种种的反动。如今看来,那时代的反动大约有三种:

第一,极端的破坏派。老子的学说,便是这一派,邓析的反对政府,也属于这一派。

第二,极端的厌世派。还有些人看见时势那样腐败,便灰心绝望,隐世埋名,宁愿做极下等的生活,不肯干预世事。这一派人,在孔子的时代,也就不少。所以孔子说: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作者七人矣。

那《论语》上所记晨门荷蒉丈人长沮、桀溺都是这一派。接舆说: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桀溺对子路说: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第三,积极的救世派。孔子对于以上两派,都不赞成。他对于那几个辟世的隐者,虽很原谅他们的志趣,终不赞成他们的行为。所以他批评伯夷、叔齐柳下惠、少连诸人的行为,道: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他又听了长沮、桀溺的话,便觉得大失所望,因说道: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正为天下无道,所以他才去栖栖遑遑地奔走,要想把无道变成有道。懂得这一层,方可懂得孔子的学说。

《中国哲学常识》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时期的百家哲学思想,以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经典哲学,也能清晰地感受胡适严谨的治学态度。

猜你喜欢

  • 《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序

    同学皮高品君,手编《中国十进分类法》一书,书成,要我做一篇序文,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一件事,也是我很愿意为他介绍的。兹将皮君对于编纂此书的本末,略述于下:编纂这部书他是费了很长的时间的,他从民国十五年,在..

    2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调查报告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袁同礼先生台鉴:敬启者:祖荣受本会执行委员会之命,调查国内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状况,无胜荣幸!综计此次调查,有图书馆三十所,分布于十余城中,返还费时一月。曾在三处对图书馆同志..

    2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

    图书馆作为辅助教育利器,为教育家所公认。所谓利器者,非谓馆舍美丽,藏书宏富,亦非谓所藏之书,价值宝贵;或为世界孤本,或为名人遗著;而实在社会人民,能否利用所藏之书籍。易言之,即其馆书籍,能否活动于社会..

    2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提倡改良中国图书馆之管见

    欲谋我国教育之发达,无论现时或将来,图书馆所占的位置,是最关重要的,且是无疑议的。所以置身图书界者,应当以如何使图书馆事业得充分的发达为不可逃避之义务。论到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现在虽然未曾到发达的时候,..

    2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

    今之谈教育者,莫不曰广设学校。然竭全国之能力,谋国民教育之效果,恐于毕业学校数年后,学业即限于止境,甚或消失无存。故不得不于学校教育外,急筹补偏救弊之法。此诚教育家极重大之问题也。学校外之教育机关甚多..

    2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书目十类法》原序

    跻数仞之堂奥,必循阶级而升;浮万里之海洋,必赖舟楫而达。拥百城之图书,必有简明目录以供检阅。图书无目录,犹登堂奥不循阶级,浮海洋不乘舟楫,无是理也。考目录之学,始于《汉书艺文志》,唐宋间代有作者。迄清..

    2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

    对于战后的世界我们当然有种种的希望,但热心不可过度,以免将来事与愿违,失望而不能自拔。长期大战所自然产生的心理疲乏,使人对将来容易发生许多的幻想,有意无意间常将自己不切实际的希望或他人另有作用的宣传认..

    5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美帝“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

    美西战争与海洋政策正如门罗主义,事实上等于说不许别国染指拉丁美洲,听任美国不慌不忙地用最便宜最省事的方法把整个新大陆细嚼慢咽消化净尽一样,所谓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事实上等于说,别国不得把中国不可挽回的瓜..

    6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如此世界,如何中国

    世界大小六十余国,撇开法理与表面的名义不谈,专就实际而论,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强国、自保之国,与殖民地。强国为力的中心,其力的自然趋势为向外发展。殖民地为强国之力的发展对象,在法理上已成殖民地的区域不必..

    4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孔子的自白*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起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

    6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

    1、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2、带不走四季的风,就卷走一路的风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孤身潇洒走四方。3、愈是在乎旳关系愈是相处不容易。4、不要因为一件错的事否定一个人的..

    11 好句大全 2025-09-14
  • 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举这两句话看来,不论是American-philosophy is dead(美国哲学死了)或者是Philosophy in Oxford is dead(牛津哲学死了),当然是仿造德国哲学家尼采(F.Nietzsche)的说法,因为尼采曾经说过Gad is dead(上帝死..

    16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从比较哲学旷观中国文化里的人与自然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确,当我们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时,便发现原有的世界是如此的狭小。美国人也常以这段话来表示心境的层次不同,我有一位美国学生曾告诉我:美国人在完成了西部拓荒运动之后,便自..

    18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

    1964年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本文中我所要谈到的中国形上学,其含义迥异乎一般所谓超自然形上学(Praerernatural Metaphysics)。根据后者的说法,人,以及其所居处的宇宙,均各自为两种极不相容之力势..

    16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

    1969年第五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讨论正题以前,我愿意先作几点说明。人的疏离这一概念原是西方人的发明,细按其历史根源,应归咎于两极对立原理所隐含的二分法。这一点在西方的任何学术研究或实际事务的领..

    23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新儒家哲学绪论

    第一讲一、宋儒之自居正统与排斥异端诸位同学:今天我们开始来谈宋明清哲学,这一门课,我又称之为新儒家哲学研究。我采用这一个名词,并不是因为我好新奇,事实上,在这个题目下所谈到的,大部分是宋儒,另一部分是..

    22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儒家哲学体系

    第二章 原始儒家第一期 从神秘宗教到理性哲学综览前述中国哲学之主要通性与特点之后,吾人兹可进而循序讨论其四大形上学传统。通常虽以老子(约公元前561前467年)约年长于孔子十岁,然吾人实另有理由,可先论儒家哲..

    16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哲学精神

    一、讲述本课程之缘起首先我应当声明:我不懂国语,我说的话是淮河平原的普通语言,诸位能够听得懂吗?其次,现在讨论的题目是:中国哲学之精神,这在本人研究哲学的过程中有些曲折。我三岁读《诗经》,在儒家的家庭..

    19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哲学之通性与特点

    著者于上文献辞中曾将关于人与宇宙全体之哲学体验及慧观,举以与激发创造生命之诗艺灵感相结合,旨在揭示:兹二者乃熔融浃化,一体俱融,于以凝合中国哲学成为一大完整体系,透过悠久之历史演进而呈现律动式之发展。..

    22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黑格尔哲学之当前难题与历史背景

    借题发挥,论系统建立与黑格尔系统哲学,暂使我国数十年来科学与玄学,实征论与唯心论之论争告一结束。处在现在时代,要谈论黑格尔哲学,却极端困难。这种困难绝非寥寥数语所能交代清楚,且留待下面详细分解。本论文..

    19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