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克林威尔 / 钱智修

第六章 国会军

2025-05-28 13:25 克林威尔

查理士既三次解散国会,于政治上则征非法课税,于宗教上则行强迫信仰,亦几几达其神权统治之目的矣。未几,苏格兰清教徒,以反对英伦国教起暴动。查理士用兵镇之不利,军费大绌,因于一千六百四十年(明崇祯十三年,民国前二百六十八年)召集第四次国会。会开于是年四月,越三星期,仍以反对政费案解散。时克林威尔则剑桥大学选区之代表也。史称此谓短期国会。

国会则解散矣,然查理士终不能避过国会之一关而别得政费也。其强迫公债、报效金以及船税等种种朝三暮四之政策,非可以终欺权利思想发达之英民也。于是查理士复于短期国会解散后之六月,召集第五次国会。此第五次国会,则即后此以行政会议之名义,支配全英,而历时至二十年之久者也。史称长期国会。

长期国会开,克林威尔仍为剑桥选区之代表。以彼寝馈于《旧约》者二十余年,古貌古心,孤芳自赏。纵横捭阖之材,舌战口辩之词,固非其所长,然人皆敬其真诚。其潜势力遂日盛,有时偶登演坛,尤能以横厉无前之气,先声夺人。华威克(Warwick)尝于《旁听录》中状之曰:

余今晨赴院,见一未知名之绅士,登坛演说。是人身躯伟岸,衣粗敝之衣,佩长剑,面作深绛色,发声尖锐而语无伦次,似陂陀小山中,忽遇奇峰突出者。盖其人全身精神均贯注于演题中,自不觉其立言之慷慨而激昂也。

此为克林威尔提议请释黎尔般(Lilburne)时之情形。黎尔般者,亦当时民党健将,以忤查理士下狱者也。其后斯屈罗特(Strode)提议每年例开国会案,伦敦市民请愿废止国教案,克林威尔均首赞之。而历史上有名之大抗议(The Grand Remonstrance),尤非克林威尔无以底其成。大抗议者,国会对于查理士之宣战书也。其导火线,实发于爱尔兰之乱。初爱尔兰旧教徒,以反对英伦国教,杀新教徒数万人。然国会议员以查理士夙袒旧教,反疑出其指使。故乱信传来,对于查理士,又增一层恶感。克林威尔于大抗议提案时,尝告其友人曰:

使此案而被拒者,余必尽斥所有,作异国之鬼雄,誓不复见英伦。

盖其万死不顾一生之计,已决之于此时矣。

大抗议既不得要领,查理士复有逮捕议员之举。克林威尔因提出戒严动议,主征集民兵,据英伦各要塞。复输其家赀,为备王及征爱之军实。于是国会军之组织成,***之形势,迫于眉睫。时为一千六百四十二年(明崇祯十五年,民国前二百七十年),克林威尔年四十三岁也。

【批评】

不出代议士,誓不纳租税,此泰西各国民抵制专制政府之格言也。故虽查理士之予智自雄,及其度支告匮,终不得不乞怜于国会,后进立宪国。若能师其成法而善用之,明权利义务之界限,立监督财政之机关,则自足使政府奉公守法,惟民意之是尊,正不必决之于兵戎也。

华威克之议场旁听录,颇能写出克林威尔之人格,即品性之木强,与目的之单纯是也。惟品性木强,故不至为时风众势所移;惟目的单纯,故不至为利害生死所惑。古来英雄豪杰,能大刀阔斧特开一新局面者,大都得力于此。若于世故计较太深,则无一事可为矣。

庄生有言: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个人心理然,群众心理亦何莫不然。故善为治者,务在保持国民之感情,使不至横决旁溃,至虽有善政,亦无从收拾。如爱尔兰旧教徒之乱,固属查理士宗教政策之反动,然谓其嗾使旧教徒以自毁其所保护之国教,则决无是理。而国民积怨既深,则任遇何事皆可归狱。政府为***之媒介,于是非疑似间,往往不暇辨别。是可知众怒之难犯,而国民之恶感之可惧矣。

查理士在第三次解散国会后,在政治上则非法征税,在宗教上则强迫民众信仰,也差点就达到他神权统治的目的了。不久,苏格兰的清教徒,因为反对英伦国教而发动了暴乱。查理士派军队***却没有成功,军费也严重不足,因此在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民国前二百六十八年),他召集了第四次国会。这次国会于这年四月召开,三个星期后,仍然因为国会反对政费案而被解散。当时克林威尔是剑桥大学选区的国会议员代表。历史上称这届国会为短期国会。

国会虽然已经解散了,但是查理士一世始终无法绕过国会这一关,而从别处得到政府经费。他强迫收取公债、报效金,以及船税等各种反复无常的政策,并不能始终愚弄和欺骗权利思想已经发达的英国民众。于是查理士一世又在短期国会解散后的六月,召集了第五次国会。这第五次国会,则在这之后以行政会议的名义掌控了全英国政权,历时长达二十年之久。史称这届国会为长期国会。

长期国会召开时,克林威尔仍然是剑桥大学选区的代表。因为他认真研读《旧约》达二十多年,所以相貌和性情也具有了古人的风格,忠直清高。虽然纵横捭阖能力和舌战口辩不是他擅长的,但是人人都敬重他的真诚。他潜在的势力于是日渐兴盛,有时偶尔登上演讲坛,特别能以凌厉的气势先声夺人。华威克(Warwick)曾在《旁听录》中描述他说:

我今天早晨到国会去,见到一位不知名的绅士,登坛演说。此人身躯伟岸,身穿粗陋简朴的衣服,腰佩长剑,脸色为深绛色,声音高昂却又语言杂乱无条理,就像在崎岖不平的小山中,忽然看到突出的奇峰。此人全部精神均贯注于演题中,并不觉得自己的话是多么慷慨而激昂。

这是克林威尔提议请求释放黎尔般(Lilburne)时的情形。黎尔般,也是当时民党的一员健将,因为触犯了查理士而被抓入监牢。之后斯屈罗特(Strode)提议每年依例召开国会案,伦敦市民请愿废止国教案,都得到了克林威尔的大力支持。而历史上有名的大抗议(The Grand Remonstrance),更是没有克林威尔的相助就不会取得成功。大抗议,是国会对查理士一世的宣战书。其导火线,实际上是因为发生在爱尔兰的暴乱。当初爱尔兰的旧教徒因为反对英伦国教,残杀了数万新教徒,然而国会议员因为查理士向来偏袒旧教,所以怀疑这次也是出自他的指使。所以谣言传来,大家对于查理士更加厌恶。克林威尔在大抗议提案的时候,曾告诉友人说:

如果这个议案被拒绝,我必将倾尽所有,哪怕是成为异国的鬼雄,发誓也不再返回英国。

可见他为此万死不辞的打算,在这个时候已决定了。

大抗议没有抓住关键,查理士便又开始了逮捕议员的行动。克林威尔因此提出戒严动议,主张征集民兵,抢占英国各要塞。随后他又捐出自己的家财,以防备国王及充实征伐爱尔兰军队的器械和粮食。于是国会军的组织成立,***的形势都迫在眉睫。当时为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民国前270年),克林威尔四十三岁。

【评论】

不选出代表,绝不纳租税,这是西方各国民众抵制专制政府的口号。所以,虽然查理士自认聪明,等到后来国家开支极度匮乏时,却不得不向国会请求援助,而后来国家也成了立宪制国家。如果他能学习已经实践过的成功经验并且好好运用,明确权利和义务的界限,设立监督财政的机关,那么自然能够使政府奉公守法,时时处处尊重民意,事情也就没必要用武力来解决了。

华威克的议场旁听录,颇能写出克林威尔的人格,即品性的质直刚强和目的之单纯。惟有品性刚强,才不至于被社会风气和众人的喜好所动摇;惟有品性单纯,目的才不会被利害生死所疑惑。自古英雄豪杰,能大刀阔斧开创新局面的,大都得力于此。如果对于世故过于计较,只会一事无成。

庄子说:双方欢喜,就会有过分的赞美之词;双方积怨,就会有过分的指责之言。个人的心理是这样,那么群众的心理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治国有方的人,最紧要的是保持国民的感情,使之不会冲破常规,失去控制,以至于虽然有好的政策,却也无从收拾。就如爱尔兰旧教徒的祸乱,固然是因查理士宗教政策过于反动造成的,然而他煽动旧教徒以自毁的方式保护国教,则决没有这样的道理。而国民积怨越来越深,那么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可能被判入狱。政府是***的媒介,在对错和难以判断真伪的情况下,往往会顾不上仔细审辨。由此可知,百姓的怨怒不可轻易碰触,而国民对此的深恶痛绝更是可怕。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克林威尔》钱智修著。克林威尔即奥利弗·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生于英格兰亨丁顿郡乡绅家庭。17岁人剑桥大学。29岁当选国会议员。1640年再度入选国会。为虔诚的清教徒。内战爆发后,召募并率骑兵在1644年马斯顿草原一役勇挫国王军,所部遂有“铁骑军”之誉,并因此得到国会授权,组建“新模范军”。1645年在纳斯比战役中击溃王党军队。是1649年审讯和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英吉利共和国的主要力量。1649—1652年率军远征爱尔兰、平定苏格兰王党叛乱。1653年起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对外在与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取胜。对其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猜你喜欢

  • 第十三章 轶事

    克林威尔者,天性真挚人也。故不特其功名事业,皆一一自真性情中流出。即其言论丰采,与夫宴居si处时之遗闻轶事,亦足以表著伟大人格,而供吾人取法之资。此亦崇拜英雄者所不可不知者也。克林威尔长六尺,丰颅隆准,..

    3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十二章 外交

    克林威尔所以功盖寰区,英民到今受其赐者,外交之胜利,其尤著者也。计其在位五年间,胜荷兰,联法兰西,败西班牙,凡英国旗之所至,欧洲诸国,无与抗颜行者。自非有过人之才,成竹在胸,谋定后动,又安足以语此?英..

    3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十一章 保国主

    克林威尔以百战余生,为开国元老。江淮草木知张万福之威名(唐德宗以张万福为濠州刺史,谓之曰:朕闻江淮草木,亦知尔之威名。);西夏小儿,闻刘都护而止哭(宋刘锜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

    4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十章 共和成立

    一千六百四十九年二月,婪尾国会决议,废元老院,除君主世袭制。五月,布建国令,改英伦为共和国,以国会为最高机关,由国民代表组织之;国会之下,设行政会议,以谋人民之安宁幸福,仍受国会裁制。是为英伦共和国(..

    4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九章 查理士被戮

    查理士见执,英国革命,亦既告成功矣。顾其时革命军中,方以宗教问题生内哄,故查理士又得构煽其间,为复辟运动。此盖查理士致死之由,亦克林威尔武断政略之先导也。初,国会与苏格兰人合,各设委员执政,以长老宗代..

    2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八章 马斯敦之战

    马斯敦一役,盖英国革命以来空前之大剧战,而亦克林威尔峥荣显头角之时也。故史家尤乐道之。先是查理士与爱尔兰旧教徒媾和,乞师助战。而国会军亦与苏格兰人缔圣约同盟,合组英苏联军,连下诺森勃兰(Northumberland..

    4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七章 革命

    一千六百四十二年(明崇祯十五年,民国前二百七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查理士奔诺定昂(Nottingham),举兵敌国会军。是为英国革命史开幕之始。时英伦西北部贵族旧教徒、国教徒助王,其众蓄长发,鲜衣怒马,号为骑士;..

    3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五章 查理士与国会

    克林威尔之入国会,则正查理士与国会相持,以酝酿革命之时也。王信神权统治说,以为国会存废,国王有独断之权。其宠臣伯京罕(Buckingham)辈,复炀灶而拥蔽之。故即位甫二年,已解散国会二次。王虑国民怨己,因与法..

    4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四章 修养

    克林威尔以事功显。然其事功,实发源于高尚纯洁之宗教心,与功名之士,苟图哗众取宠者不同,则少年时代之所养然也。其小学教育,受于本市之文法学校。校长佩尔特(Beard)博士,为清教急进派,管理生徒甚严厉,尤喜..

    4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三章 英国之时势

    英雄者,时代之产物也。故欲知克林威尔之事业,不可不先明其所凭藉之时势。初英女王伊里查白(Elizabeth),治国有材称。尝内平苏格兰之政变,外挫西班牙之舟师,航业大兴,国威远播,国民崇拜之忱,达于极点。然女..

    2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二章 家世及幼时

    传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英伦北部之恒丁敦(Huntingdon)市,其三岛风云之发源地哉。市在奥士(Ouse)河沿岸,沮洳弥望,草木不蕃,廛市萧条,风景凄厉。土著之民以农业为生,大都终岁勤劳,仅足供口腹。故生计僿..

    4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六章 彼得之外国漫游

    本章分为二段以叙之。一、漫游前之朝臣反对彼得所期望事,不仅海军已也,于开矿铸炮织呢之业以至学校印刷术,及其他教育之事,无不留意。然当时俄国人才,足以胜任者殊寡。借材异地,所费又糜,且夺本国劳动者生业。..

    4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六章 第二航海

    千四百九十三年,哥伦布复为第二航海。西班牙人闻新大陆多黄金,人人愿往,从行者盖数百人。哥伦布以佛奥勒为新大陆副总督,与之偕行,率大船十七艘,于九月二十八日,再由西班牙出发。天气清明,波平如镜,海风逐船..

    7 哥伦布 2025-05-27
  • 第六章 胜平新得岬之海战

    因巴司脚、加鲁比之役,意大利人盛称纳尔逊之功,故沿意大利海岸,无不知有英国海军少将纳尔逊也。某日,有人投书纳尔逊,其信面但书在日诺亚之纳尔逊数字。或问此投书者:何简略至是?不虑书不得达乎?投书者曰:纳..

    5 纳尔逊 2025-05-27
  • 第六章 铁血宰相开幕

    毕斯麦既拜宰相之命,千八百六十二年九月,归伯林。时新皇威廉一世,锐意图治,欲谋改革军制、扩张军备。然立宪国之制度,凡国家欲兴一种事业,必须将议案付议会提议。议会赞成其事,则可加增赋税,议会不赞成,则赋..

    6 毕斯麦 2025-05-27
  • 第六章 意奥战争及国交失败

    千八百五十九(咸丰九年),意奥战争,加里波的乃复从田间出而为将。意奥战争之议,倡自加富尔。加富尔时为意大利宰相。加富尔既决开战,遣使召加里波的。加里波的乃着一广长之赤外套,戴破帽,径诣首相邸。阍者叩其..

    6 加里波的 2025-05-27
  • 第六章 汉帝国的盛世

    一、汉初的封建及无为政治(一)高祖的封建汉高祖即帝位后,名义上虽是全国又告统一,但事实上仍是分裂的。秦末,举国苦于暴政,人们反而怀恋着战国时代的岁月,因此封建的理论又盛行起来。自陈胜吴广发难后,各地起..

    10 中国通史 2025-05-26
  • 第六章 黄州五年

    一 出狱赴黄苏轼自元丰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在湖州任上被捕,囚禁于御史台狱,直至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才获开释,历时一百余天。出狱之日,已经年尽岁除,迎头碰上了元丰三年的新岁。虽说已经出狱,然而他所获得的..

    5 苏东坡新传 2025-05-26
  • 第六章 三京的失守

    金的必亡必滅,是金人立國初年的形勢所造成的。遼是異族,在遼人進入中國以後,直至天祚之亡,前後二百餘年,甚至天祚被俘,西遼還繼續存在八十八年,可是金人的統治,始終不足一百二十年。一個朝代存在的長短,和它..

    17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六章 马其顿王朝300

    马其顿王朝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其重要性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第一时期从867年到1025年,即瓦西里二世(Basil II)去世的那一年。第二时期较短,从1025年到1056年,即该王朝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皇太后狄奥多拉去世..

    23 拜占庭帝国史 2025-05-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