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君书译注 / 商鞅

慎法第二十五

2025-05-28 17:30 商君书译注

本篇导读

慎法,就是谨慎使用法制。在什么情况下要谨慎使用法制?首先,任用官员施政时,要建立公平及客观的聘用官员制度。一旦不经过客观的遴选,任用官员私下推荐的人,就会使社会趋向私相授受乃至结党营私,从而破坏法制。其次,严格执行法令,推行农战制度,令人民安乐,国家安定。

凡世莫不以其所以乱者治,故小治而小乱,大治而大乱。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奚谓以其所以乱者治?夫举贤能,世之所治也,而治之所以乱。世之所谓贤者,善正也。所以为善正也,党也。听其言也,则以为能;问其党,以为然。故贵之不待其有功;诛之不待其有罪也[1]。此其势正使污吏有资而成其奸险[2],小人有资而施其巧诈。初假吏民奸诈之本[3],而求端悫其末[4]。禹不能以使十人之众,庸主安能以御一国之民?彼而党与人者[5],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上举一与民[6],民倍主位而向私交。民倍主位而向私交,则君弱而臣强。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于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7]。君人者不察也,以战必损其将;以守必卖其城[8]。

[1]诛:除去。

[2]资:凭借的本钱。

[3]假:假借。

[4]悫:恭谨,朴实。

[5]与:交往,交好。

[6]举:推荐任用。

[7]非:通诽,诽谤;也指是非。

[8]卖:出卖。

译文

现在的国君没有不用令国家混乱的方法去治国的,所以小管治就小混乱,大管治就大混乱。君主没有谁能够世世代代统治人民,而世界上没有不混乱的国家。何谓用令国家混乱的方法治国呢?例如推举有才能的人,就是现在采用的统治方法,而这方法正是国家所以混乱的原因。人们所说的贤,是善良和正直。但善良和正直的名声来自他们党派(的吹捧或评价)。君主听他的言论,以为他贤能;询问他的党派,都说是这样。因而不待他立功就看重他;不待有罪就惩罚他。这种情况正是使贪官污吏有了本钱完成奸诈阴险的行为,使小人有本钱施展他们的巧诈。一开始就种下了官吏和人民奸诈的根子,而希望他们长出端正和朴实的枝叶,即便是大禹也不能以此役使十个人之多,而平庸的君主又怎能以此统理一国人民?那些求官位依附党派的人,不需等待君主批准就能办妥自己的事情。君主任用这样的一个人,臣民就背弃君主而向往私下结交。臣民背弃君主而向往私下结交,君主就弱而大臣就强。君主不明白这一点,不是受诸侯的侵袭,就是被百姓所推翻。那些人言论的影响,令愚昧和智慧的人都效仿,知识分子都向言说的人学习,人民都放弃做实事而去发表空洞的言论。人民都放弃做实事而去发表空洞的言论,那么国家实力就小而是非就多。君主不明察这一点,用这样的臣民去征战,必定损兵折将;用这样的臣民去防守,(他们)必定出卖城邑。

赏析与点评

此节提到官员选拔、任用的方式。君主任用大臣,以能力为主要考虑点,但是如果没有客观、公平的遴选制度,只着眼于所谓贤良的名声,依靠党羽的推举,人们就会为了求取官位,结党营私,整个社会就会抹杀真正有才能的人和干实事的人,国家也会混乱。

故有明主忠臣产于今世,而欲领其国者,不可以须臾忘于法[9]。破胜党任[10],节去言谈,任法而治矣。使吏非法无以守,则虽巧不得为奸。使民非战无以效其能,则虽险不得为诈。夫以法相治,以数相举。誉者不能相益,訾者不能相损[11]。民见相誉无益,习相爱不相阿[12];见訾言无损,习相憎不相害也。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臣故曰:法任而国治矣。

[9]须臾:片刻。

[10]任:佞,奸巧。

[11]訾(zǐ):诋毁。

[12]习:学习成为风气。阿(ē):徇私。

译文

因此,如果有明主忠臣在现今时代出现,想要统治他们的国家,不可以片刻忘记法制。战胜党派和阿谀奉承的人,节制言谈,依照法制来治理国家,政治就清明了。使官吏除了法制外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东西,那么即使奸巧的人也不能做坏事。使人民除了农战外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贡献他们的能力,那么即使奸险的人也不能做欺诈的事。用法制来实行管治,按规定来使用人才。称赞不能给彼此带来益处,诋毁不能给彼此带来损害。人民见相互称赞没有益处,就会形成相爱而不徇私的风气;见诋毁没有带来损害,就会形成即便相互憎恶也不会损害他人的风气。爱人的人,不偏私;憎恶人的人,不损害人。喜爱和憎恶都有正当的表现,就是治理的最高境界。所以我说:运用法制国家就能治理好。

千乘能以守者,自存也;万乘能以战者,自完也。虽桀为主,不肯诎半辞以下其敌[13]。外不能战,内不能守,虽尧为主,不能以不臣谐所谓不若之国[14]。自此观之,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于此二者本于力,而世主莫能致力者,何也?使民之所苦者无耕,危者无战。二者,孝子难以为其亲,忠臣难以为其君。今欲驱其众民[15],与之孝子忠臣之所难,臣以为,非劫以刑而驱以赏莫可。而今,夫世俗治者,莫不释法度而任辩慧,后功力而进仁义,民故不务耕战。彼民不归其力于耕,即食屈于内[16];不归其节于战,则兵弱于外。入而食屈于内,出而兵弱于外,虽有地万里、带甲百万,与独立平原一贯也[17]。且先王能令其民蹈白刃,被矢石[18]。其民之欲为之,非好学之,所以避害。故吾教令: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故地少粟多,民少兵强。能行二者于境内,则霸王之道毕矣。

[13]诎(qū):同屈,屈服。

[14]谐:本指和谐,这里指讲和。

[15]驱(qū):驱使。

[16]屈:竭,用尽。

[17]贯:事。

[18]被:受着,冒着。矢:箭。

译文

拥有千辆兵车用以守卫的国家,可以自保;拥有万辆兵车用以征战的国家,江山稳固。即使桀做君主,也不肯说半句屈服的话来向敌人示弱。对外不能战斗,对内不能防守,即使尧做君主,也不能不向不如自己的国家讲和(臣服)。由此观之,国家受到重视、君主受到尊重的原因,是自身的实力。这两者(指提高国家和君主地位)的根本在于实力,而世代的君主都没有全力去追求,为什么呢?使人民感到劳苦的事无非是耕田,危难的事无非是战争。这两件事,孝子为了他的父亲、忠臣为了他的君主,都难以做到。现在想驱使人民,交给他们孝子、忠臣都难以做到的事,我以为,非以刑罚来威胁、以赏赐来驱使他们不可。但现在,世上的君主,无不放弃法制而任用能言善道、智慧善巧的人,把功劳和实力放在后面,而把仁义摆在前头,人民因此不致力于耕战。那些人民不把力气集中到耕田上,则国内的粮食就容易用尽;不把节义放到战争中,则对外兵力就弱了。对内粮食用尽了,对外兵力薄弱,即使有国土万里、带甲将士百万,国家仍好像独自站在平原上一样。先王能令他的人民踏刀剑,冒着弓箭和石头。他的人民之所以愿意这样做,不是因为喜欢这样,而是为了免于刑罚。所以我们教令:人民想获得利益,不耕田就得不到;想免于刑罚,不战斗就不能免除。国内的人民没有不先从事耕战,然后才得到他们的安乐的。所以土地少而粮食多,人民少而兵力强。能在国内做到这两点,霸业的道路就完成了。

赏析与点评

无论是千乘之国还是万乘之国,提高国家和君主地位的根本在于实力。怎样增强实力呢?驱使人民致力于耕作和战斗。国君如能以赏赐和刑罚来推动人民这样做,就能成就王道霸业。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代严万里的《商君书校》和当代高亨的《商君书注译》。商鞅(?—前338),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由魏入秦,任左庶长、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执掌军政大权。两次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封于商,因称商鞅。后被诬害,车裂而死。本书大部分篇章并非商鞅所作。“垦令”、“内外”、“靳令”、“开塞”、“耕战”等篇出自商鞅之手,“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的言论,其他为商鞅后学所著。但《商君书》各篇在内容和体例上首尾一贯,与商鞅变法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基本相符。其主要内容有:1.“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历史进化观以及利益说和力的原则。2.“画策”等篇论述了“不贵义而贵法”,以法治国、反对儒术的思想。3.“农战”等篇提出了兴国以农战、奖励农耕与兵战的法家主张。4.“赏刑”等篇提出了法不阿贵、厚赏重罚、“以刑去刑”的主张。5.“弱民”等篇提出了“民弱国强”,使人民俯首听命、无力反抗的“弱民”观点。本书所提出的思想和主张,为后期法家韩非等人所继承,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

猜你喜欢

  •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五

    密沙门 守其等奉 勑挍勘鼻奈耶卷第七姚秦凉州沙门笁佛念等译波逸提法之一佛世尊游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尊者罗芸於众人中戏笑妄语诸比丘诲责汝为佛子云何妄语诸比丘徃具白世尊世尊告罗芸曰汝何为戏笑妄语以偈诲责罗芸..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二十五

    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菩萨问明品第十(之二)○第三业果甚深。初问。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宝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等有四大。无我无我所。云何而有受苦受乐。端正丑..

    17 华严经疏论纂要 2025-06-28
  • 冠导阿毘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五

    尊者世亲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扶桑雒阳比丘旭雅编辑分别贤圣品第六之四如前所说。不动应果。初尽智後起无生智。诸阿罗汉如预流等有差别不。亦有。云何。颂曰。阿罗汉有六谓退至不动前五信解生总名时解脱後不时解脱..

  •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却说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之。今可即差刘备手下投降之兵,入下邳,见关公,只说是逃回的,伏于城中为内应;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说之可也。操听其谋,即令徐..

    20 三国演义 2025-06-21
  • 续集卷十

    支植下【题解】本篇共三十四条。记载植物三十余种。X10.1青杨木 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译文】青杨木 出自三峡地区。用这种木头做床,睡觉没有跳蚤。X10.2夏州槐[1]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2],盐州或要叶,行牒..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九

    支植上【题解】本篇五十条。记载植物五十余种。X9.1卫公平泉庄[1],有黄辛夷、紫丁香[2]。【注释】[1]平泉庄: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李德裕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2]辛夷:香木名。树高二三丈,叶似柿叶而狭长,花..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八

    支动【题解】本篇支动和下两篇支植上、支植下,是前集广动植的补遗。此三篇中,引李卫公(李德裕)语或是与李卫公相关者,共有近二十条,这些应是段成式于大和初年在李德裕浙西幕府时所闻。本篇共计六十三条,相比前..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七

    《金刚经》鸠异【题解】《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最早有鸠摩罗什汉译本,此后相继又出现五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般若,即智慧;波罗蜜,渡彼岸;般若之体,其常清净,不变不移,..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六

    寺塔记下【题解】本篇共计三十四条。所载同于上篇。其中吟诗联句之类,悉被收入《全唐诗》。另须注意的是征事一类,本篇有六条,上篇也有五条,方内方外竞炫腹笥,比拼才智,可以窥知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人好尚。..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五

    寺塔记上【题解】寺塔记共上、下两篇,记载长安诸寺佛像、佛塔、佛经、壁画、供养物,以及游览寺庙的见闻和寺中与友人联句对语等。据X5.1条《寺塔记序》,此为武宗会昌三年(843)与友人张希复、郑符游京城寺院,于..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四

    贬误【题解】贬误一篇,共计四十三条,均为考证源流辨别舛误的文字,第一条末云:录宾语甚误者,著之于此。即为本篇宗旨。凡引《淮南子》、《论衡》、《座右方》等典籍共五十多种,条分缕析,足可考证史事。但段成式..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三

    支诺皋下【题解】本篇共二十九条。其中如第X3.1条李简、第X3.4条郑琼罗、第X3.15条蜀郡豪家子、第X3.22条秦妇张氏、第X3.28条韦氏兄弟、第X3.29条阿措,篇幅较长,亦为传奇之体,尤其是最后一条,故事十分精彩,正当..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二

    支诺皋中【题解】本篇共三十二条,多为精怪异事。其中第X2.3条鼠精、第X2.4条食人怪、第X2.15条乌郎等,想象丰富,情节巧妙,刻画生动,具有较高的叙事技巧。X2.1上都浑瑊宅[1],戟门内一小槐树[2],树有穴,大如钱..

    94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一

    支诺皋上【题解】支,是支派、支属的意思。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洪氏(按,洪迈)以续志为前志附庸,故以支名之,此正段氏命名之义。似《杂俎》续集中有其类相从四支语。此当出续集自序。今本无自序,阙耳..

    3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二十

    肉攫部【题解】本篇所记者,与动植诸篇貌同而实异,为养鹰驯鹰的专论。肉攫者,字面取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的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居者膻(见本书7.8条),因为鹰为食肉类猛禽,故以肉攫名篇。本篇内容,涉及取鹰..

    2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九

    广动植之四草篇【题解】本篇共六十九条,记载芝类、草类。道教认为芝具有神奇的功效,本篇前十条所记各类芝,多出自道书,如参成芝、白符芝、五德芝、菌芝、石芝等出自葛洪《抱朴子内篇》,夜光芝出自陶弘景《真诰》..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八

    广动植之三木篇【题解】本篇共六十条,记载竹木藤类五十多种。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来自域外的物种。段成式生活在中外交流非常活跃的唐代,知晓大量来自西域诸国的物种,本篇自18.39条起至本篇末,就是关于此类植物的..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七

    广动植之二鳞介篇【题解】鳞介,指水族之鱼类、贝壳类。本篇三十三条,所记以鱼类为多,有井鱼、异鱼、鲤、黄鱼、鱼、鱼、鲨鱼、马头鱼、印鱼、石斑鱼、娃娃鱼、鲎鱼、飞鱼、温泉中小鱼、羊头鱼、鱼之属。其次为蟹类..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六

    广动植之一 并序【题解】本书以动植名篇者,包括前集卷十六至卷十九、续集卷八至卷十的全部内容。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古载动植之书,除序所云之《山海经》、《尔雅》,若《禽经》、《异物志》、《南方草..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五

    诺皋记下【题解】本篇共二十八条,仍是各类精怪、鬼神之事,大多为新出的唐代异事,想象丰富,亦真亦幻。第15.14条山萧之说,第15.16条野狐戴骷髅拜北斗的记载,本自晋干宝《搜神记》、晋张华《博物志》等书。15.1和..

    2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