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君书译注 / 商鞅

慎法第二十五

2025-05-28 17:30 商君书译注

本篇导读

慎法,就是谨慎使用法制。在什么情况下要谨慎使用法制?首先,任用官员施政时,要建立公平及客观的聘用官员制度。一旦不经过客观的遴选,任用官员私下推荐的人,就会使社会趋向私相授受乃至结党营私,从而破坏法制。其次,严格执行法令,推行农战制度,令人民安乐,国家安定。

凡世莫不以其所以乱者治,故小治而小乱,大治而大乱。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奚谓以其所以乱者治?夫举贤能,世之所治也,而治之所以乱。世之所谓贤者,善正也。所以为善正也,党也。听其言也,则以为能;问其党,以为然。故贵之不待其有功;诛之不待其有罪也[1]。此其势正使污吏有资而成其奸险[2],小人有资而施其巧诈。初假吏民奸诈之本[3],而求端悫其末[4]。禹不能以使十人之众,庸主安能以御一国之民?彼而党与人者[5],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上举一与民[6],民倍主位而向私交。民倍主位而向私交,则君弱而臣强。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于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7]。君人者不察也,以战必损其将;以守必卖其城[8]。

[1]诛:除去。

[2]资:凭借的本钱。

[3]假:假借。

[4]悫:恭谨,朴实。

[5]与:交往,交好。

[6]举:推荐任用。

[7]非:通诽,诽谤;也指是非。

[8]卖:出卖。

译文

现在的国君没有不用令国家混乱的方法去治国的,所以小管治就小混乱,大管治就大混乱。君主没有谁能够世世代代统治人民,而世界上没有不混乱的国家。何谓用令国家混乱的方法治国呢?例如推举有才能的人,就是现在采用的统治方法,而这方法正是国家所以混乱的原因。人们所说的贤,是善良和正直。但善良和正直的名声来自他们党派(的吹捧或评价)。君主听他的言论,以为他贤能;询问他的党派,都说是这样。因而不待他立功就看重他;不待有罪就惩罚他。这种情况正是使贪官污吏有了本钱完成奸诈阴险的行为,使小人有本钱施展他们的巧诈。一开始就种下了官吏和人民奸诈的根子,而希望他们长出端正和朴实的枝叶,即便是大禹也不能以此役使十个人之多,而平庸的君主又怎能以此统理一国人民?那些求官位依附党派的人,不需等待君主批准就能办妥自己的事情。君主任用这样的一个人,臣民就背弃君主而向往私下结交。臣民背弃君主而向往私下结交,君主就弱而大臣就强。君主不明白这一点,不是受诸侯的侵袭,就是被百姓所推翻。那些人言论的影响,令愚昧和智慧的人都效仿,知识分子都向言说的人学习,人民都放弃做实事而去发表空洞的言论。人民都放弃做实事而去发表空洞的言论,那么国家实力就小而是非就多。君主不明察这一点,用这样的臣民去征战,必定损兵折将;用这样的臣民去防守,(他们)必定出卖城邑。

赏析与点评

此节提到官员选拔、任用的方式。君主任用大臣,以能力为主要考虑点,但是如果没有客观、公平的遴选制度,只着眼于所谓贤良的名声,依靠党羽的推举,人们就会为了求取官位,结党营私,整个社会就会抹杀真正有才能的人和干实事的人,国家也会混乱。

故有明主忠臣产于今世,而欲领其国者,不可以须臾忘于法[9]。破胜党任[10],节去言谈,任法而治矣。使吏非法无以守,则虽巧不得为奸。使民非战无以效其能,则虽险不得为诈。夫以法相治,以数相举。誉者不能相益,訾者不能相损[11]。民见相誉无益,习相爱不相阿[12];见訾言无损,习相憎不相害也。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臣故曰:法任而国治矣。

[9]须臾:片刻。

[10]任:佞,奸巧。

[11]訾(zǐ):诋毁。

[12]习:学习成为风气。阿(ē):徇私。

译文

因此,如果有明主忠臣在现今时代出现,想要统治他们的国家,不可以片刻忘记法制。战胜党派和阿谀奉承的人,节制言谈,依照法制来治理国家,政治就清明了。使官吏除了法制外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东西,那么即使奸巧的人也不能做坏事。使人民除了农战外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贡献他们的能力,那么即使奸险的人也不能做欺诈的事。用法制来实行管治,按规定来使用人才。称赞不能给彼此带来益处,诋毁不能给彼此带来损害。人民见相互称赞没有益处,就会形成相爱而不徇私的风气;见诋毁没有带来损害,就会形成即便相互憎恶也不会损害他人的风气。爱人的人,不偏私;憎恶人的人,不损害人。喜爱和憎恶都有正当的表现,就是治理的最高境界。所以我说:运用法制国家就能治理好。

千乘能以守者,自存也;万乘能以战者,自完也。虽桀为主,不肯诎半辞以下其敌[13]。外不能战,内不能守,虽尧为主,不能以不臣谐所谓不若之国[14]。自此观之,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于此二者本于力,而世主莫能致力者,何也?使民之所苦者无耕,危者无战。二者,孝子难以为其亲,忠臣难以为其君。今欲驱其众民[15],与之孝子忠臣之所难,臣以为,非劫以刑而驱以赏莫可。而今,夫世俗治者,莫不释法度而任辩慧,后功力而进仁义,民故不务耕战。彼民不归其力于耕,即食屈于内[16];不归其节于战,则兵弱于外。入而食屈于内,出而兵弱于外,虽有地万里、带甲百万,与独立平原一贯也[17]。且先王能令其民蹈白刃,被矢石[18]。其民之欲为之,非好学之,所以避害。故吾教令: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故地少粟多,民少兵强。能行二者于境内,则霸王之道毕矣。

[13]诎(qū):同屈,屈服。

[14]谐:本指和谐,这里指讲和。

[15]驱(qū):驱使。

[16]屈:竭,用尽。

[17]贯:事。

[18]被:受着,冒着。矢:箭。

译文

拥有千辆兵车用以守卫的国家,可以自保;拥有万辆兵车用以征战的国家,江山稳固。即使桀做君主,也不肯说半句屈服的话来向敌人示弱。对外不能战斗,对内不能防守,即使尧做君主,也不能不向不如自己的国家讲和(臣服)。由此观之,国家受到重视、君主受到尊重的原因,是自身的实力。这两者(指提高国家和君主地位)的根本在于实力,而世代的君主都没有全力去追求,为什么呢?使人民感到劳苦的事无非是耕田,危难的事无非是战争。这两件事,孝子为了他的父亲、忠臣为了他的君主,都难以做到。现在想驱使人民,交给他们孝子、忠臣都难以做到的事,我以为,非以刑罚来威胁、以赏赐来驱使他们不可。但现在,世上的君主,无不放弃法制而任用能言善道、智慧善巧的人,把功劳和实力放在后面,而把仁义摆在前头,人民因此不致力于耕战。那些人民不把力气集中到耕田上,则国内的粮食就容易用尽;不把节义放到战争中,则对外兵力就弱了。对内粮食用尽了,对外兵力薄弱,即使有国土万里、带甲将士百万,国家仍好像独自站在平原上一样。先王能令他的人民踏刀剑,冒着弓箭和石头。他的人民之所以愿意这样做,不是因为喜欢这样,而是为了免于刑罚。所以我们教令:人民想获得利益,不耕田就得不到;想免于刑罚,不战斗就不能免除。国内的人民没有不先从事耕战,然后才得到他们的安乐的。所以土地少而粮食多,人民少而兵力强。能在国内做到这两点,霸业的道路就完成了。

赏析与点评

无论是千乘之国还是万乘之国,提高国家和君主地位的根本在于实力。怎样增强实力呢?驱使人民致力于耕作和战斗。国君如能以赏赐和刑罚来推动人民这样做,就能成就王道霸业。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代严万里的《商君书校》和当代高亨的《商君书注译》。商鞅(?—前338),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由魏入秦,任左庶长、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执掌军政大权。两次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封于商,因称商鞅。后被诬害,车裂而死。本书大部分篇章并非商鞅所作。“垦令”、“内外”、“靳令”、“开塞”、“耕战”等篇出自商鞅之手,“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的言论,其他为商鞅后学所著。但《商君书》各篇在内容和体例上首尾一贯,与商鞅变法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基本相符。其主要内容有:1.“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历史进化观以及利益说和力的原则。2.“画策”等篇论述了“不贵义而贵法”,以法治国、反对儒术的思想。3.“农战”等篇提出了兴国以农战、奖励农耕与兵战的法家主张。4.“赏刑”等篇提出了法不阿贵、厚赏重罚、“以刑去刑”的主张。5.“弱民”等篇提出了“民弱国强”,使人民俯首听命、无力反抗的“弱民”观点。本书所提出的思想和主张,为后期法家韩非等人所继承,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

猜你喜欢

  • 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

    采药民 元柳二公--------------------------------------------采药民唐高宗显庆中,有蜀郡青城民,不得姓名。尝采药于青城山下,遇一大薯药,劚之深数丈,其根渐大如瓮。此人劚之不已,渐深五六丈,而地陷不止,至..

    2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五    后妃部三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早慧十一 诫节十二明贤十三 谦让十四节俭十五 勤劳十六○早慧十一七岁干事「汉书○王石华校七改十沿陈俞本之误也今案御览一百三十七引汉书马皇后事同陈俞本作十者据今本范书改耳」九..

    6 北堂书钞 2025-10-03
  • 卷第二十五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二十五 续藁二十二日损斋续藁卷苐二十二 门人编次神道碑广东道都转运盐使赠推诚守忠全节功臣资徳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追封髙昌郡公谥忠愍合刺普华公神道碑今天子至正九年春三月 日 ..

    30 金华黄先生文集 2025-09-13
  •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五卷目录 月异部汇考一书经〈洪范〉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礼记〈昏义〉易纬〈京房飞候〉春秋纬〈斗变〉吕子〈明理篇〉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 礼志〉宋史〈天文志〉娄元礼田家..

  • 坤舆典第二十五卷

    水部汇考《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季春之月,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注〉雨或过淫,趋下之水反腾上而为灾,故命以豫备之术。季夏之月,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注〉东井主水在..

  • 说疵伪第十

    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斯纯与真者出焉矣。凡物皆然,于瓷尤甚。故特辟一门,以作照夜之灯、然犀之镜也(1)。【注释】(..

    3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杂具第九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

    3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杯盘第八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译文】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

    49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瓶罐第七

    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1)。牺尊、象尊(2),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市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袁宏道撰《瓶史》(3)..

    26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款识第六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

    2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花绘第五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

    28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彩色第四

    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之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傅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阑,内绘花文,外填色釉或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

    26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胎釉第三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

    2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窑第二

    柴汝官哥定一语,为瓷学家之恒言,皆宋窑名也。兹编断自宋始,则五窑不可以不详(1),其余有名各窑,亦当递述也。说之如下:【注释】(1)五窑:宋代名窑,即柴、汝、官、哥、定诸窑。【译文】柴汝官哥定一语是瓷学家的..

    53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概说第一

    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何者?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属,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极意匠之能事。独至于瓷,虽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浅,釉胎之粗细,则兼借天时与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艺,欧美目吾华皆若..

    2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书成自题六十韵

    饮流漫稿此日知何日,孤怀百感纡。有涯生待遣(1),何物性能娱?漉酒怀难写(2),看花眼倦盱。书淫辞顾怪(3),画癖谢倪迂(4)。树树闻,山山听鹧鸪。误人燕市筑(5),为客楚庭竽(6)。自障元规扇(7),谁敲处仲壶(8)。世情..

    2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装潢志

    圣人立言教化(1),后人抄卷雕板(2),广布海宇,家户颁习(3),以至万世不泯。上士才人(4),竭精灵于书画(5),仅赖楮素以传(6)。而楮质素丝之力有限,其经传接非人,以至兵火丧乱,霉烂蠹蚀,豪夺计赚(7),种种恶劫,..

    87 装潢志译注 2025-08-31
  • 第二十五 王安石 蔡絛 葉夢得

    門户之見,至宋益盛,始之則有熙寧、元祐之别,繼之則有洛黨、蜀黨、朔黨之争。黨派之説,始之起於論政,繼之則及於論學論文,故言新政者必指摘歐蘇,游蘇門者多恥言介甫。及乎宋室南渡,舊論稍定,而詩文之中,新派..

  • 阳羡茗壶系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2),而瑞草名泉(3),性情攸寄(4),实仙子之洞天福地(5),梵王之香海莲邦(6)。审厥尚焉(7),非曰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8)。【注释】(1)阳羡:即今天江苏宜兴..

    28 阳羡茗壶系译注 2025-08-30
  • 三十七、守岁酣饮 送旧迎新

    [原文]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译文]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

    5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