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诸子学略说 / 章太炎

孟子大事考

2025-05-30 14:24 诸子学略说

一、孟子之书

《史记》列传:孟子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赵邠卿《题辞》: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也。此皆以其书为孟子亲作。今案《孟子》书中,称其弟子曰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徐辟、陈臻、万章亦或称徐子、陈子、万子。师徒相称,文宜从质,不应称子以尊之,知其书非孟子亲作矣。又其序述颇与史事不符,一如梁惠王生时实未称王。《六国表》魏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以相王;齐宣王九年,与魏会徐州,诸侯相王。《田完世家》亦同,《魏世家》并述襄王元年追尊父惠王为王,此事之明白无疑者。其余如《吕氏春秋爱类篇》说,匡章谓惠子曰:公之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详惠施为梁惠王襄王相,而云王齐王者,由襄王时齐以王号尊魏,魏亦以王号尊齐,故以王齐王事责之魏相,此亦齐魏相王一旁证。惠王既未称王,而《孟子》书述其与惠王问答,称之曰王者凡十。若书为孟子自作,不当函胡至是。二如齐取燕事,《六国表》在湣王十年。燕人立公子平,在湣王十二年。若宣王时,非徒未有其事,且燕王哙亦尚未立也。而《孟子梁惠王篇》直系齐人取燕于宣王时。事之先后,孟子何由遽忘之?即万章辈亲炙孟子,侍居于齐最久,亦不应错乱至是。恐其书并非万章辈作,乃孟子再传弟子为之。后人迁就其文,竟谓《史记》有误,夫岂其然?案《六国表》及《魏世家》,孟子至梁在惠王三十五年,时周显王三十三年也,而惠王已称孟子曰叟,计孟子当时必已及五十矣。自尔下至赧王十九年,而鲁平公卒,相去凡四十年。《孟子》书中已称平公之谥,计时孟子当已九十。孟子生卒,虽旧无明文,然于平公得书其谥,盖亦后人为之也(元人所传孟子生卒年月,臆造不足据)。

二、孟子之世系

赵邠卿《题辞》云: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已衰微,分适他国。案据孟子归葬事,则孟子本鲁人不疑。《元和姓纂》孟氏下云:鲁桓公子庆父之后,号曰孟孙,因以为氏。孟敬子生滕伯,伯生廖,廖生轲,居高密。此述孟子世系最为翔实。惟云居高密,与太史称孟轲邹人者有殊,盖传闻异辞然也。三桓之微,不知在何世。据孟子言鲁穆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则政已不在季氏。而《孟子》有费惠公师子思语,楚人以弋说顷襄王亦云,邹、费、郯、邳者,罗 也。费本鲁季氏邑,是时已列为小国,故昔人疑季氏之后离鲁自树为诸侯。费惠公师子思,则其事当在鲁元公穆公间,是以鲁政归之公仪。若孟氏则疑于穆公时已渐降替,详《田完世家》,田太公相齐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取鲁之郕。《六国表》亦同。郕为鲁孟氏邑,为齐所取,则孟氏自替矣。其年正当鲁元公二十一年,明年即穆公元年也。孟氏既替,与散秩大夫无异,故滕伯与廖皆无谥。后人不能知孟子父名,晚出孟氏谱称名激字公宜,出于臆造。明嘉靖时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享启圣,独孟孙氏不著其名,非征诸《姓纂》,何由知有孟廖者乎?又案《礼记檀弓》云,县子琐曰:吾闻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滕伯文为孟虎齐衰,其叔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寻县子为鲁穆公时人,所称滕伯文者,郑以其言古者,故谓为殷时滕君。而《疏》谓孟虎是滕伯文之叔父,滕伯文是孟皮之叔父。夫殷时有膝国否,事在难征。且当周之衰,又安能于殷代故事委悉如此哉?若即周时滕子,又当有谥,不应直举其名。今疑滕伯文即《姓纂》所云滕伯。据《丧服》,大夫为世父叔父昆弟之子为士者大功。《传》曰:何以大功也?尊不同也。然则孟虎为滕伯之叔父,孟皮为滕伯昆弟之子,爵皆为士,滕伯当降服大功,而皆以齐衰服之,是依古不降也。盖滕伯因县子之言,遂依以制服,记礼者因而述之,非县子口语有此也。孟虎孟皮,正是孟氏,而虎与皮为其名。

三、孟子所与游者

孟子在齐稷下,与淳于髠、慎到、田骈、环渊、接子并处,自髠而外,不见有往复论难语。盖诸子皆黄老名法之徒,而髠尝撰《王度记》,为明于礼乐者。于彼则外之,于此则内之,宜也。其不在稷下者,宋钘独为孟子所敬,庄子虽以钘与尹文并称,而《七略》录之入小说家,且以禁攻寝兵为外,情欲寡浅为内,与儒术初无抵触,故独被尊敬焉。外此则告子数与孟子论性,孟子言告子先我不动心,是必相知甚久者。邠卿谓告子兼治儒墨之道,尝学于孟子,而不能纯彻性命之理。寻告子先孟子不动心,则非学于孟子可知。其云兼治儒墨者,以《墨子公孟篇》尝举告子尔。详墨子与楚惠王、鲁阳文子同时,而告子与之游处,必不得下至孟子时,是必别一告子,非孟子所称者也。告子论性与孟子不同,此犹前有漆雕子、世子,后有荀子,论性皆异孟子,未足为怪。然则告子亦儒家别子,故孟子与之苦相往复。后人以邠卿兼治儒墨之文,竟视告子为异学,其亦妄矣。

四、孟子之遗学

孟子学承子思,人所共憭。若其于六艺之学,独短于礼。而小学则其所特长也,如云彻者彻也,助者藉也,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畜君者好君也,洚水者洪水也,皆以一字为训,声音小异,义已砉然,此非精于训故者不能为。《七发》又云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则孟子又特长九数之学。今七篇中惟圭田五十亩一条与《九章》方田术合,亦算术之浅者,其深者不可得闻矣。若《荀子非十二子篇》言子思倡说五行,孟轲和之,今七篇中绝无其语,岂皆在《外书》四篇中欤?

五、孟子之后学者

《题辞》言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案孟子高材卓荦,间世而生,其徒诚莫能仰企。至其《诗》《书》之说,非不可量材传授。《书》至汉初,止存二十九篇,则孟子之说亦泯焉。《诗》则孟仲子传之以至毛公,《周颂维天之命》传引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无极,而美周之礼也。《鲁颂闷宫》传引孟仲子曰:是禖宫也。又《小雅小弁》传全引孟子驳高子语,是《毛诗》固远承孟子之学。《韩诗外传》亦引孟子十余条,则《韩诗》亦与孟子有瓜葛者。其在汉初,徒党固未尽也。

本书以《诸子学略说》和《诸子略说》为主,汇集太炎先生论诸子之大部分文字,精心编辑点校而成。太炎先生治学,贯通经、史、子、集,其于先秦之儒、道、墨、法等家学说尤有深入研究,其论诸子之是非得失,每有独到之见解,而又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诸子学略说》一书为太炎先生治诸子学之毕生心血,实为先秦诸子思想入门之最佳读物。

猜你喜欢

  • 卷十七 诸子

    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昔风后、力牧、伊尹,咸其流也。篇述者,盖上古遗语,而战代所记..

    19 文心雕龙 2025-06-20
  •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一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

    25 孟子 2025-06-11
  •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一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二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

    22 孟子 2025-06-11
  •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一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

    25 孟子 2025-06-11
  •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一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

    22 孟子 2025-06-11
  • 卷十 万章章句下

    一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

    43 孟子 2025-06-11
  • 卷九 万章章句上

    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

    25 孟子 2025-06-11
  • 卷八 离娄章句下

    一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二子产听..

    27 孟子 2025-06-11
  • 卷七 离娄章句上

    一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25 孟子 2025-06-11
  •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一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

    25 孟子 2025-06-11
  •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一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间见)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

    27 孟子 2025-06-11
  •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

    24 孟子 2025-06-11
  •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一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

    50 孟子 2025-06-11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一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

    25 孟子 2025-06-11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一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

    28 孟子 2025-06-11
  • 孟子序说

    史记列传曰:“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19 孟子 2025-06-11
  • 第三讲 中国哲学之重点以及先秦诸子之起源问题

    我们在第一讲中已经说过,每一个文化由于开端的通孔不同,所产生的文化、哲学也不同。中国文化在开端处的着眼点在生命,因为重视生命、关心自己的生命,所以重德。德行这个观念只有在关心我们的生命问题的时候才会出..

    26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三 孟子

    孔子开以讲学为职业之风气,其弟子及以后儒者,多以讲学为职业,所谓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也。然能以学显于当世者,则推孟子(西历纪元前三七一?前二八九?)、荀卿。二人实孔子后儒家二大师也。孔子在中..

    37 中国哲学小史 2025-05-30
  • 读管子书后

    世之言管子者以《内业》、《白心》为本柢,以《大匡》、《乘马》为法制,此皆肤末之言也。而道西法者,又谓其出于墨氏。夫节用非乐,其道大觳,其风俗与泰西若冰炭,于教术合矣,于政法则背而相驰尔。呜呼!管子之言..

    28 诸子学略说 2025-05-30
  • 商 鞅

    商鞅之中于谗诽也二千年,而今世为尤甚。其说以为自汉以降,抑夺民权,使人君纵恣者,皆商鞅法家之说为之倡。呜呼!是惑于淫说也甚矣。法者,制度之大名,周之六官,官别其守,而陈其典,以扰 天下,是之谓法。故法..

    26 诸子学略说 2025-05-3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