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哲学小史 / 冯友兰

三 孟子

2025-05-30 17:16 中国哲学小史

孔子开以讲学为职业之风气,其弟子及以后儒者,多以讲学为职业,所谓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也。然能以学显于当世者,则推孟子(西历纪元前三七一?前二八九?)、荀卿。二人实孔子后儒家二大师也。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孟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柏拉图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沉博亦似之。

就一面言,孟子对于周制仍持拥护态度;自又一方面言之,则孟子自有其新的政治哲学。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制度中仍有天子、诸侯等阶级,但以为政治上之高位,必以有德者居之。其理想的政治制度,为以有圣人之德者居天子之位。此圣人既老,则在其死以前预选一年较少之圣人,先使为相以试之。及其成效卓著,则荐之于天,以为其自己之替代者。及老圣人既死,此少圣人即代之而为天子。然天之意不可知,可知者民意而已。民果归之,即天以天下与之,故荐之于天,即荐之于民也。匹夫有天下,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盖无天子荐之,则不能先为相以自试,不能施泽于民,民不归之也。此理想与柏拉图《共和国》之主张极相似。

孟子之理想的经济制度即所讲井田制度是也,其所讲井田制度,即就原有之井田制度,转移观点,将其变为含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也。所谓转移观点者,盖古代土地为国君及贵族所私有,农民受土地于贵族,为之做助耕之氓,为之做农奴。故原有之井田制度,乃为贵族之利益。依孟子之理想,乃土地为国家所公有,人民受土地于国家而自由耕种之。其每井中公田之出产,虽仍可为国君、卿大夫之禄,以代其耕,但农民之助耕公田,乃如纳税于国家之性质,非如农奴为地主服役之性质。此理想中之制度,乃使民养生送死无憾,乃为人民之利益。故谓孟子所说之井田制度,即古代所实行者,非也。谓孟子所说之井田制度,纯乎为理想,为创造,亦非也。二者均有焉。

以上所述之各种理想的制度,即孟子所谓王道、王政,或仁政也。仁政何以必须行,仁政何以能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公孙丑上》)不忍人之政,即仁政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见人之困苦,此即仁政之所以必须行也。人既皆有此心为仁政之根据,此即仁政之所以能行也。孟子因齐宣王不忍一牛之觳觫而就死地,断其必能行王政。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谓己好货好色,不能行王政。孟子言:王如好货,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梁惠王下》)因己之好货好色,即推而与百姓同之,即举斯心加诸彼也。若实现此心于政事,则其政事即仁政矣。善推其所为,即仁也,即忠恕也。孔子讲仁及忠恕,多限于个人之修养方面。孟子则应用之于政治及社会哲学。孔子讲仁及忠恕,只及于内圣,孟子则更及于外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所谓人性皆善也。陈澧曰:孟子所谓性善者,谓人人之性皆有善也,非谓人人之性,皆纯乎善也。(《东塾读***》卷三)孟子所谓性善,只谓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四端,此四端若能扩而充之,则为圣人。人之不善,皆不能即此四端扩而充之,非其性本与善人殊也。故曰: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告子上》)

人何以必须扩充此善端?此亦一问题也。若依功利主义说,则人之扩充善端于社会有利,否则有害,此即墨子主张兼爱之理由也。惟依孟子之意:则人之必须扩充此善端者,因此乃人之所以为人也。孟子曰:人之所以为人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要素,人之名之定义,亦即人之所以别于禽兽者也。人之所以为人者,即人之有人心。《孟子》云: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下》)亚力士多德《伦理学》谓饮食及情欲乃人与禽兽所共有,人之所以别于禽兽者,惟在其有理性耳。心之官则思,能思即有理性也。能思之心为人所特有,乃天之所以与我者,所以为大体也。耳目之官,乃人与禽兽所同有,所以为小体也。若只从其小体,则不惟为小人,且为禽兽矣。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若听其自然,则能陷溺其心(《告子》),人之所以有不善者,即以此也。能思之心,所好者为礼义。故人必有礼义,乃为从其大体。从其大体,乃得保人之所以为人,乃合乎人之定义。否则人即失其所以为人,而与禽兽同。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告子上》)

人性中皆有善端,如扩而充之,则人人皆可以为圣人,此人所皆可以自期许者也。至于人生中他方面之成败利钝,则不能计,亦不必计。孟子曰: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梁惠王下》)又曰: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尽心下》)此所谓天所谓命,皆指人力所无奈何之事,所谓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

于此亦可知孟子所以反对利之故矣。孟子以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扩而充之,则为仁、义、礼、智之四德。四德为人性发展之自然结果,而人之所以须发展人性,因必如此方为尽人之所以为人者,非因四德为有利而始行之也。四德之行,当然可生于社会有利之结果,此结果虽极可贵,然亦系附带结果。犹之艺术家之作品,固可使人愉悦,然此乃附带的结果,彼艺术家之创作,则所以表现其理想与情感,非为求人悦乐愉快也。

不过孟子虽主张义,反对利,然对于义利之辨,未有详细说明,故颇受后人之驳诘。惟孟子与墨者夷之辩薄葬之说,颇可显其非功利主义之态度。彼云: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滕文公上》)又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棺美也,然后尽于人心。(《公孙丑下》)墨家之攻击儒家厚葬久丧,主节葬短丧,纯从功利主义立论。而孟子则不纯从功利主义立论。厚葬久丧,对社会固亦有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从功利主义立论以主张厚葬久丧者也。然孟子则但谓厚葬为尽于人心,此儒家之精神也。

孟子之所谓天,有时似指主宰之天,如尧荐舜于天之天。有时似指运命之天,如上所说者。有时则指义理之天。孟子因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四端而言性善。人之所以有此四端,性之所以善,正因性乃天之所与我者,人之所得于天者。此性善说之形上学的根据也。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心为人之大体,故尽其心者,知其性。此乃天之所与我者,故尽其心、知其性,亦知天矣。孟子又云: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尽心上》)又云: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等语,颇有神秘主义之倾向。其本意如何,孟子所言简略,不能详也。

(注)神秘主义一名,有种种不同的意义。此所谓神秘主义,乃专指一种哲学,承认有所谓万物一体之境界。在此境界中,个人与全(宇宙之全)合而为一,所谓人我内外之分,俱已不存。普通多谓此神秘主义必与唯心论的宇宙论相关连。宇宙必为唯心论的,宇宙之全体,与个人之心灵,有内部的关系;个人之精神,与宇宙之大精神,本为一体,特以有后起的隔阂,以致人与宇宙,似乎分离。佛家所说之无明,宋儒所说之私欲,皆指此后起的隔阂也。若去此隔阂,则个人与宇宙复合而为一。佛教所说之证真如,宋儒所说人欲净尽,天理流行,皆指此境界也。不过此神秘主义,亦不必与唯心论的宇宙论相连。如庄子之哲学,其宇宙论非必为唯心论的,然亦注重神秘主义也。中国哲学中,孟子派之儒家,及庄子派之道家,皆以神秘境界为最高境界,以神秘经验为个人修养之最高成就。但两家之所用以达此最高境界、最高目的之方法不同。道家所用之方法,乃以纯粹经验忘我;儒家所用之方法,乃以爱之事业(叔本华所用名词)去私。无我无私,而个人乃与宇宙合一。如孟子哲学果有神秘主义在内,则万物皆备于我,即我与万物本为一体也。我与万物本为一体,而乃以有隔阂之故。我与万物,似乎分离,此即不诚。若反身而诚,回复与万物为一体之境界,则乐莫大焉。如欲回复与万物为一体之境界,则用爱之事业之方法。所谓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以恕求仁,以仁来诚。盖恕与仁皆注重在取消人我之界限;人我之界限消,则我与万物为一体矣。此解释果合孟子之本意否不可知,要之宋儒之哲学,则皆推衍此意也。

如孟子哲学中果有神秘主义,则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即个人在最高境界中之精神状态。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公孙丑上》)至于养此气之方法,孟子云: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孟子公孙丑上》)

此所谓义,大概包括吾人性中所有善端。是在内本有,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此诸善端皆倾向于取消人我界限。即将此逐渐推扩,亦勿急躁求速,亦勿停止不进(而勿正,焦循《孟子正义》引《〈诗(终风)序〉笺》及《庄子(应帝王篇)释文》谓正之义通于止)。集义既久,则行无不慊于心,而塞乎天地之间之精神状态,可得到矣。至此境界,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

冯友兰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初版,1945年11月第二版。 该书主要分析和阐释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惠施、公孙龙、庄子、荀子、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子、陆象山、王阳明等的哲学思想。 关于朱熹,冯友兰认为,朱子之学乃是以周濂溪之太极图说为骨干,而以康节所讲之数、横渠所说之气,及程氏兄弟所说形上形下及理气之分融合之。在朱子看来,凡有形有象者,即是器;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是道。所谓道,即是指抽象的原理或概念;所谓器,即是指具体的事物。天下之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皆有其所以然之理;其理并且是在其物之先。一事物之理,即是该事物最完全的形式,也是该事物的最高的标准,这也就是极,是一事一物之极。而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它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标准。

猜你喜欢

  • 中国骄傲

    我很幸运,生在这炙热的土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我很幸福,绮丽之景尽收眼底,鬼斧神工间造就神秀华夏;我很自由,广阔蓝天任我翱翔,幽蓝深邃圆梦中国航天。文化传承,在继承中谋发展;绿水青山,在保护中展望..

    7 高中作文 2025-10-14
  •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

    14 高中作文 2025-10-03
  • 中国名人名言有哪些

    1、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4、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5、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6、三十不豪,四十不..

    28 好句大全 2025-09-24
  • 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本期节目和社长一同走进锦绣中国。这里是九州,纵有千古,这里是华夏,横有八荒,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这里是中国,万寿无疆。泱泱中华,..

    16 高中作文 2025-09-23
  • 霸气中国名人名言大全经典

    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2、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晏殊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5、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6、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

    15 好句大全 2025-09-21
  • 《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序

    同学皮高品君,手编《中国十进分类法》一书,书成,要我做一篇序文,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一件事,也是我很愿意为他介绍的。兹将皮君对于编纂此书的本末,略述于下:编纂这部书他是费了很长的时间的,他从民国十五年,在..

    1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调查报告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袁同礼先生台鉴:敬启者:祖荣受本会执行委员会之命,调查国内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状况,无胜荣幸!综计此次调查,有图书馆三十所,分布于十余城中,返还费时一月。曾在三处对图书馆同志..

    19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

    图书馆作为辅助教育利器,为教育家所公认。所谓利器者,非谓馆舍美丽,藏书宏富,亦非谓所藏之书,价值宝贵;或为世界孤本,或为名人遗著;而实在社会人民,能否利用所藏之书籍。易言之,即其馆书籍,能否活动于社会..

    1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提倡改良中国图书馆之管见

    欲谋我国教育之发达,无论现时或将来,图书馆所占的位置,是最关重要的,且是无疑议的。所以置身图书界者,应当以如何使图书馆事业得充分的发达为不可逃避之义务。论到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现在虽然未曾到发达的时候,..

    17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

    今之谈教育者,莫不曰广设学校。然竭全国之能力,谋国民教育之效果,恐于毕业学校数年后,学业即限于止境,甚或消失无存。故不得不于学校教育外,急筹补偏救弊之法。此诚教育家极重大之问题也。学校外之教育机关甚多..

    16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书目十类法》原序

    跻数仞之堂奥,必循阶级而升;浮万里之海洋,必赖舟楫而达。拥百城之图书,必有简明目录以供检阅。图书无目录,犹登堂奥不循阶级,浮海洋不乘舟楫,无是理也。考目录之学,始于《汉书艺文志》,唐宋间代有作者。迄清..

    19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

    对于战后的世界我们当然有种种的希望,但热心不可过度,以免将来事与愿违,失望而不能自拔。长期大战所自然产生的心理疲乏,使人对将来容易发生许多的幻想,有意无意间常将自己不切实际的希望或他人另有作用的宣传认..

    26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美帝“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

    美西战争与海洋政策正如门罗主义,事实上等于说不许别国染指拉丁美洲,听任美国不慌不忙地用最便宜最省事的方法把整个新大陆细嚼慢咽消化净尽一样,所谓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事实上等于说,别国不得把中国不可挽回的瓜..

    40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如此世界,如何中国

    世界大小六十余国,撇开法理与表面的名义不谈,专就实际而论,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强国、自保之国,与殖民地。强国为力的中心,其力的自然趋势为向外发展。殖民地为强国之力的发展对象,在法理上已成殖民地的区域不必..

    17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

    1、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2、带不走四季的风,就卷走一路的风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孤身潇洒走四方。3、愈是在乎旳关系愈是相处不容易。4、不要因为一件错的事否定一个人的..

    37 好句大全 2025-09-14
  • 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举这两句话看来,不论是American-philosophy is dead(美国哲学死了)或者是Philosophy in Oxford is dead(牛津哲学死了),当然是仿造德国哲学家尼采(F.Nietzsche)的说法,因为尼采曾经说过Gad is dead(上帝死..

    49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从比较哲学旷观中国文化里的人与自然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确,当我们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时,便发现原有的世界是如此的狭小。美国人也常以这段话来表示心境的层次不同,我有一位美国学生曾告诉我:美国人在完成了西部拓荒运动之后,便自..

    64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

    1964年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本文中我所要谈到的中国形上学,其含义迥异乎一般所谓超自然形上学(Praerernatural Metaphysics)。根据后者的说法,人,以及其所居处的宇宙,均各自为两种极不相容之力势..

    46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

    1969年第五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讨论正题以前,我愿意先作几点说明。人的疏离这一概念原是西方人的发明,细按其历史根源,应归咎于两极对立原理所隐含的二分法。这一点在西方的任何学术研究或实际事务的领..

    42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新儒家哲学绪论

    第一讲一、宋儒之自居正统与排斥异端诸位同学:今天我们开始来谈宋明清哲学,这一门课,我又称之为新儒家哲学研究。我采用这一个名词,并不是因为我好新奇,事实上,在这个题目下所谈到的,大部分是宋儒,另一部分是..

    43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