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格律十讲 / 王力

第五讲 七言律诗

2025-07-04 13:56 诗词格律十讲

七言律诗,就其平仄格式说,是七言绝句的扩展。七言律诗共有八句,五十六个字,比七言绝句的字数多一倍,正好把两首七绝合成一首七律。七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第一种七律等于第一种七绝加第三种七绝: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二种七律等于第二种七绝加第四种七绝: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思读s)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看读kān)

第三种七律等于第三种七绝的两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遣悲怀 元 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过读ɡuō)

第四种七律等于第四种七绝的两首: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看读kān)

七律跟五律一样,中间四句要用对仗;至于头两句和末两句,一般不用对仗。特别是末两句,像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把律诗、绝句的平仄规则总结一下。平仄有对的规则和黏的规则。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句;出句和对句加起来叫一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称为颔联,第三联称为颈联,第四联称为尾联。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作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作黏。当然,在黏 的时候,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总之,我们可以拿每句的第二字作为衡量黏对的标准。

知道了黏对的道理,要背诵口诀(平仄格式)就不难了。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首诗的平仄都可以按照黏对的规则背诵如流。即使是百韵长律,也不会背错一个字。

违反黏的规则叫失黏(广义的失黏指的是不合平仄,这里用的是狭义);违反对的规则叫失对。唐人偶尔有不黏的律诗、绝句(如王维的《渭城曲》),但是不足为训,因为一般的律诗、绝句总是黏的。至于失对,则是更大的毛病,从唐宋直到近代人的诗集中,是找不到失对的例子的。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诗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是诗词艺术的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旧体诗词格律的具体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代特别是唐代以后著名诗人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此,王力先生编写了这样一本旨在普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小册子,其中主要包括《诗词格律十讲》《诗律余论》和两篇附录(《唐诗三首讲解》《宋词三首讲解》)。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诗词格律十讲》,包括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和词谱、词的和平仄十个部分。这本书不讲过分复杂的格律知识,只将一些要点条分缕析,详细叙述,更适于普及。

猜你喜欢

  • ●电白集·六言律诗

    秣陵张可大孔德甫着建武郑象极璇枢甫校偶成初度双陆○偶成玄冬暖过三伏,白日闲把一杯。屋后青山罨画,海边蜃气楼台。浮云无意舒卷,飞鸟依人往来。何物消除官廪,床头更酿新醅。○初度仲冬十有一日,浮生三十三年。..

    2 电白集 2025-07-04
  • ●电白集·五言律诗

    秣陵张可大孔德甫着建武郑象极璇枢甫校咏红拂妓南康舟中九日林藻门陆对亭锺钦吾广文招同杨勉吾明府燕集十七夜同诸君集周园忆刘阳六首偶有所思因纪其事留别阳电诸友万安道中和日龙韵咏映山红舟过韶州听歌冬日菊与诸君..

    4 电白集 2025-07-04
  • ●电白集·七言律诗

    秣陵张可大孔德甫着建武郑象极璇枢甫校五色鹦鹉佛桑花花影香尘烛泪睡蝶松涛竹粉麦浪月露烟柳梅雪雁字登罗浮竹叶符登望海楼送陈鸿盘明府入觐石山寄赠贞父黄先生二首兼识阔私朱尔醇观察以三诗见怀予巳和答矣又以前韵赋..

    5 电白集 2025-07-04
  • 诗律余论

    最近我写了两本关于诗词格律的小书。由于写的是通俗的小册子,我就完全是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诗词格律。其实我所讲述的东西,大部分是吸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现在我写这一篇余论,就是想把前人的话,扼要地加以叙述和评..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答读者问

    《诗词格律十讲》的读者们来信提出一些问题,现在我来解答一下:问:旧体诗词格律是经过怎样的演变才形成那个样子的?为什么那样就算好?答:这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题目,还没有人深入探讨过。律句是逐渐形成的,起初只..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十讲 词韵和平仄

    词韵和诗韵没有很大的分别,只是词韵比律诗的韵宽些。再说,由于词比诗更加接近口语,所以宋代词人不再拘泥唐人的韵部,而只凭当代的语音来押韵。试看下面的例子: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九讲 词牌和词谱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所谓词调,包括词的字数、韵数以及平仄格式。凡举一首词为例,注明字数、押韵的地方,以及某字可平可仄等,叫作词谱。词也是长短句,但是它跟古风杂言诗的长短句不同,因为词的字数是固定的,韵数..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八讲 古 风

    古风又称古体诗,它是跟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对立的。古风的主要特点是:(1)不但可见用平韵,而且可以用仄韵,又可以换韵;(2)用韵较宽,不受韵书的限制;(3)不拘平仄;(4)不拘对仗;(5)不拘字数。..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七讲 对 仗

    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如果用对仗,一般用在首联。律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在唐人的律诗中偶然也有少到一联对仗的,那只是例外。至于对仗多到三联,则是相当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是如此。三联..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六讲 平仄的变格

    上面说过,前人做律诗、绝句有个口诀是:一三五不论。这是就七言说的;如果是五言,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其实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孤平。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按常规来说,也是要..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四讲 五言律诗和长律

    我们在第二讲中讲了五言绝句,这里再讲五言律诗就非常好懂了。五言律诗共有八句,四十个字,比五言绝句(指律绝)的字数多一倍,可以说两首五言绝句合起来就是一首五言律诗。按发展情况说,应该说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

    1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三讲 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七言律绝是以五言律绝为基础的。跟五言律绝一样,七言律绝共有四种平仄句式,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如果是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二讲 五言绝句

    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现在先谈律绝。律绝一般只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第一讲里所讲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种: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里有四种句式:第一种句式..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一讲 诗韵和平仄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了极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诗词的魅力

    近日,我竟喜爱起了古诗词。简练的一排字里竟饱含着风情万种,叫我忍不住去探索着古人内心波涛起伏的情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简简单单的一句诗,蕴含着诗人对梅花深切的喜爱。梅花竟在寒冬盛放,毫不隐藏..

    13 初中作文 2025-06-2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