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格律十讲 / 王力

第七讲 对 仗

2025-07-04 14:02 诗词格律十讲

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如果用对仗,一般用在首联。律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在唐人的律诗中偶然也有少到一联对仗的,那只是例外。至于对仗多到三联,则是相当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是如此。三联对仗,常常是首联、颔联和颈联。例如: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 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仗首先要求句型一致。例如杜诗首联细草微风岸,这是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必须找另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这里是危樯独夜舟)来对它。又如颈联名岂文章著,著名这个动宾结构被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对句是官应老病休,休官这个动宾结构也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才算对上了。又如钱诗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竹怜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山爱也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实际上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这样它们的句型就一致了。

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上文已经讲过了。此外还有三种特殊的对仗:第一是数目对,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第二是颜色对,如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第三是方位对,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名词还可只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和年是时令对。

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作工对(就是对得工整)。例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是工对。邻类相对也算工对,例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北方)对黄是方位对颜色;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对春是天文对时令。两种事物常常并提的,也算工对,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对鸟是工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人对马是工对。有所谓借对,这是借用同音字为对,例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对清是借对,因为清与青同音。

凡五字句有四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虽然阔是形容词,流是动词,也算工对。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时 与别不属于同一个小类,其余四字已经非常工整,也就不必再计较了。七字句有四、五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边是名词,尽是动词,似乎不对,但是无对不被认为工整,而无 字后面必须跟名词,不字后面必须跟动词或形容词,只能做到这样了。

有一种对仗是句中自对而后两句相对。这样的对仗就只要求句中自对的工整,不再要求两句相对的工整,只要词类相对就行了。例如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风对尘、涕对泪已经很工整,风尘对涕泪就可以从宽了。又如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迟与暮相对,涓与埃相对,两句相对就可以从宽了。

过分追求对仗的工整会束缚思想。杰出的诗人能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一般说来,晚唐的对仗比盛唐的对仗工整,但是晚唐的诗不及盛唐的诗意境高超。可见片面地追求对仗的工整是不能达到写好诗的目的的。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诗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是诗词艺术的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旧体诗词格律的具体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代特别是唐代以后著名诗人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此,王力先生编写了这样一本旨在普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小册子,其中主要包括《诗词格律十讲》《诗律余论》和两篇附录(《唐诗三首讲解》《宋词三首讲解》)。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诗词格律十讲》,包括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和词谱、词的和平仄十个部分。这本书不讲过分复杂的格律知识,只将一些要点条分缕析,详细叙述,更适于普及。

猜你喜欢

  • 诗律余论

    最近我写了两本关于诗词格律的小书。由于写的是通俗的小册子,我就完全是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诗词格律。其实我所讲述的东西,大部分是吸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现在我写这一篇余论,就是想把前人的话,扼要地加以叙述和评..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答读者问

    《诗词格律十讲》的读者们来信提出一些问题,现在我来解答一下:问:旧体诗词格律是经过怎样的演变才形成那个样子的?为什么那样就算好?答:这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题目,还没有人深入探讨过。律句是逐渐形成的,起初只..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十讲 词韵和平仄

    词韵和诗韵没有很大的分别,只是词韵比律诗的韵宽些。再说,由于词比诗更加接近口语,所以宋代词人不再拘泥唐人的韵部,而只凭当代的语音来押韵。试看下面的例子: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九讲 词牌和词谱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所谓词调,包括词的字数、韵数以及平仄格式。凡举一首词为例,注明字数、押韵的地方,以及某字可平可仄等,叫作词谱。词也是长短句,但是它跟古风杂言诗的长短句不同,因为词的字数是固定的,韵数..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八讲 古 风

    古风又称古体诗,它是跟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对立的。古风的主要特点是:(1)不但可见用平韵,而且可以用仄韵,又可以换韵;(2)用韵较宽,不受韵书的限制;(3)不拘平仄;(4)不拘对仗;(5)不拘字数。..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六讲 平仄的变格

    上面说过,前人做律诗、绝句有个口诀是:一三五不论。这是就七言说的;如果是五言,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其实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孤平。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按常规来说,也是要..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五讲 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就其平仄格式说,是七言绝句的扩展。七言律诗共有八句,五十六个字,比七言绝句的字数多一倍,正好把两首七绝合成一首七律。七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第一种七律等于第一种七绝加第三种七绝:平平仄仄仄..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四讲 五言律诗和长律

    我们在第二讲中讲了五言绝句,这里再讲五言律诗就非常好懂了。五言律诗共有八句,四十个字,比五言绝句(指律绝)的字数多一倍,可以说两首五言绝句合起来就是一首五言律诗。按发展情况说,应该说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

    1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三讲 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七言律绝是以五言律绝为基础的。跟五言律绝一样,七言律绝共有四种平仄句式,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如果是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二讲 五言绝句

    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现在先谈律绝。律绝一般只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第一讲里所讲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种: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里有四种句式:第一种句式..

    4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第一讲 诗韵和平仄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了极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

    5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诗词的魅力

    近日,我竟喜爱起了古诗词。简练的一排字里竟饱含着风情万种,叫我忍不住去探索着古人内心波涛起伏的情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简简单单的一句诗,蕴含着诗人对梅花深切的喜爱。梅花竟在寒冬盛放,毫不隐藏..

    13 初中作文 2025-06-27
  • 第七讲 道之“作用的表象”

    上一讲我们谈到儒家是纵者纵讲,道家、佛家是纵者横讲。今天我们接着讲,道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实有层和作用层分别不清楚,或者说没有分别。何以如此?这主要是因为道家所讲的无是境界形态的无。我们先把无当动词看..

    26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七讲 禅家的哲理

    在中国哲学史上,佛教的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佛教的禅宗一派所占的地位之重要,比其他各派更有过之,这是稍为留心宋明哲学的人都知道的。我们要研究秦、汉以后的中国哲学,则对于佛教中禅家的哲理,实有讲明..

    36 中国哲学十讲 2025-05-2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