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唐诗 / 彭定求

卷一百四十一

2025-07-27 15:52 全唐诗


  卷141_1 【咏史】王昌龄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卷141_2 【杂兴】王昌龄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义士频报雠,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卷141_3 【秋兴】王昌龄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卷141_4 【斋心】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卷141_5 【独游】王昌龄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卷141_6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卷141_7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王昌龄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卷141_8 【诸官游招隐寺】王昌龄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卷141_9 【宴南亭】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卷141_10 【何九于客舍集】王昌龄

  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罍觞且终宴,功业会未了。

  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

  卷141_11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王昌龄

  良友呼我宿,月明悬天宫。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

  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自从三湘还,始得今夕同。

  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各有四方事,白云处处通。

  卷141_12 【观江淮名胜图】王昌龄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卷141_13 【灞上闲居】王昌龄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卷141_14 【风凉原上作】王昌龄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卷141_15 【裴六书堂】王昌龄

  闲堂闭空阴,竹林但清响。窗下长啸客,区中无遗想。

  经纶精微言,兼济当独往。

  卷141_16 【江上闻笛】王昌龄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卷141_17 【太湖秋夕】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卷141_18 【赵十四兄见访】王昌龄

  客来舒长簟,开閤延清风。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

  卷141_19 【过华阴】王昌龄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卷141_20 【九江口作】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卷141_21 【大梁途中作】王昌龄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今日无酒钱,凄惶向谁叹。

  卷141_22 【途中作】王昌龄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卷141_23 【山行入泾州】王昌龄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卷141_24 【小敷谷龙潭祠作】王昌龄

  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

  灵怪崇偏祠,废兴自兹邑。沉淫顷多昧,檐宇遂不葺。

  吾闻被明典,盛德惟世及。生人载山川,血食报原隰。

  岂伊骇微险,将以循甿揖。□飞振吕梁,忠信亦我习。

  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溪水有清源,褰裳靡沾湿。

  卷141_25 【段宥厅孤桐】王昌龄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卷141_26 【琴】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卷141_27 【初日】王昌龄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卷141_28 【失题】王昌龄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卷141_29 【赠宇文中丞(本畅当诗)】王昌龄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卷141_30 【箜篌引】王昌龄

  卢谿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

  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骢汗血流。

  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

  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五世属藩汉主留。

  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

  黄金千斤不称求,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明光殿前论九畴。

  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

  怜爱苍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

  卷141_31 【乌栖曲】王昌龄

  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邪。柳树乌争宿,

  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卷141_32 【城傍曲】王昌龄

  秋风鸣桑条,草白狐兔骄。邯郸饮来酒未消,

  城北原平掣皂雕。射杀空营两腾虎,回身却月佩弓弰。

  卷141_33 【行路难】王昌龄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悬丝一绝不可望,

  似妾倾心在君掌。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君不见,眼前事,

  岂保须臾心勿异。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

  但愿莫忘前者言,锉骨黄尘亦无愧。行路难,劝君酒,

  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卷141_34 【奉赠张荆州】王昌龄

  祝融之峰紫云衔,翠如何其雪崭岩。邑西有路缘石壁,

  我欲从之卧穹嵌。鱼有心兮脱网罟,江无人兮鸣枫杉。

  王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诗总集。清彭定求等编。共九百卷。明人胡震亨编《唐音统籤》一千零三十三卷,清初季振宜编《唐诗》七百一十七卷,采集唐人别集,搜求遗佚,成为包含较广的唐诗总集。此书诗作按体排列,并删去《统籤》篇末《章咒》四卷,《偈颂》二十四卷。当时修纂,除以《统籤》、《唐诗》为底本外,并用内府所藏唐人诗集参校,“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共收唐诗及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唐五代词。此书以胡、季二书为底本,校补而成。纂修始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成书于四十五年(1706)十月。共收唐诗及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唐五代词。计收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作者按时代先后排列,并系小传。书中间有校注,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九十九 集部五十二

    ○词曲类二△《梦窗稿》四卷、《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吴文英撰。文英字君特,梦窗其自号也。庆元人。所着词有甲、乙、丙、丁四稿。毛晋初得其丙、丁二稿,刻于宋词第五集中。复摭其绝笔一篇,佚词九篇,附..

    1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九十八 集部五十一

    ○词曲类一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然三百篇变而古诗,古诗变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层累而降,莫知其然。究厥渊源,实亦乐府之馀音,风人之末派。其于文..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九十七 集部五十

    ○诗文评类存目△《乐府古题要解》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唐吴兢撰。兢有《贞观政要》,已着录。考《崇文总目》载《古乐府古题要解》共十二卷。晁公武《读书志》称兢纂采汉、魏以来古乐府词凡十卷。又于传记及..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九十六 集部四十九

    ○诗文评类二△《文说》一卷(永乐大典本)元陈绎曾撰。绎曾字伯敷。《元史》附见《儒学传》,作处州人。而《吴兴续志》亦载其名,盖家本括苍,而侨居苕水者也。至顺中,官至国子监助教。尝从学于戴表元,而与陈旅友..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九十五 集部四十八

    ○诗文评类一文章莫盛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锺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九十四 集部四十七

    ○总集类存目四△《萧氏世集》(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萧伯升编。伯升字孟昉,泰和人。是集皆录其先世诗文,曰《正固先生集》,诗文各一卷,萧岐撰。岐字尚仁,洪武初以贤良徵,授潭府左长史,改平凉训导。自..

    1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九十三 集部四十六

    ○总集类存目三△《今文选》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孙鑛撰。鑛有《孙月峰评经》,已着录。是编裒录明人之文,所选自罗玘至李维桢,凡三十一人。并撮其姓氏、爵里于卷前。其前七卷称《今文选》,后五卷称《续选》..

    1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九十二 集部四十五

    ○总集类存目二△《浙元三会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守阯编。守阯有《碧川文选》,已着录。是书乃以浙江解元同仕于朝者邀为文会。其六元文会始于成化六年,范理、商辂、姚夔、杨守陈、卢楷及守阯也。至成..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九十一 集部四十四

    ○总集类存目一△《文选句图》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高似孙撰。似孙有《剡录》,已着录。案摘句为图,始于张为。其书以白居易等六人为主,以杨乘等七十八人为客。主分六派,客亦各有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门四格..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九十 集部四十三

    ○总集类五△《御选古文渊鉴》六十四卷康熙二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选,内阁学士徐乾学等奉敕编注。所录上起《春秋左传》,下迨于宋,用真德秀《文章正宗》例。而睿鉴精深,别裁至当,不同德秀之拘迂。名物训诂,各有..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九 集部四十二

    ○总集类四△《乾坤清气集》十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偶桓编。桓字武孟号海翁,因眇一目,又自号瞎牛,太仓人。洪武中官荆门州吏目。是集录元一代之诗,分体编次,其中如汪元量、瀛国公、元好问等,上该金、宋之..

    2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

    ○总集类三△《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内府藏本)金元好问编。好问有《续夷坚志》,已着录。是集录金一代之诗,首录显宗二首,章宗一首,不入卷数。其馀分为十集,以十干纪之,辛集目录旁注别起二字,其..

    1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七 集部四十

    ○总集类二△《坡门酬唱集》二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邵浩编。浩字叔义,金华人,前有张叔椿《序》云:岁己酉,朅来豫章,机幕邵君实隆兴同升,出示巨编,目曰《坡门酬唱》,总成六百六十篇,命工锓木,以广其传..

    1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六 集部三十九

    ○总集类一文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着作之渊薮矣。《三百篇》既列为经,王逸所裒又仅《楚辞》一家,故体例所..

    1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五 集部三十八

    ○别集类存目十二△《蔗尾诗集》十五卷、《文集》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郑方坤撰。方坤有《经稗》,已着录。方坤天分既高,记诵尤广,故其诗下笔不休,有凌厉一切之意,尤力攻严羽《沧浪诗话》,诗不关学之非。..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四 集部三十七

    ○别集类存目十一△《湖海集》十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孔尚任撰。尚任有《节序同风录》,已着录。尚任官国子监博士时,随侍郎孙在丰在淮扬疏浚海口,因辑其入淮以后诗文,自编此集,故以湖海为名。△《幸跌草》..

    1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三 集部三十六

    ○别集类存目十△《耐俗轩诗集》三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申颋撰。颋字敬立,广平人,副榜贡生。明太仆寺丞佳允之孙,涵光之侄也。涵光所着《聪山集》,以杜甫为宗,颋诗则惟作古体,无近体,古体又皆五言,无七言..

    1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二 集部三十五

    ○别集类存目九△《万山楼诗集》二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许虬撰。虬字竹隐,长洲人。顺治辛卯举人,官至思南府知府。其诗前数卷多拟古之作,刻意摹仿,颇嫌太似。其拟陆机《迢迢牵牛星》诗,后有《自跋》曰:..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一 集部三十四

    ○别集类存目八△《燕香斋文集》四卷、《诗集》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刘馀祐撰。馀祐字申徵,号玉吾,又号燕香居士,宛平人。其自称滨宛者,先世滨州人也。前明万历丙辰进士,官兵部左侍郎;入国朝,官至户部尚..

    1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 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

    ○别集类存目七△《太古堂集》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高宏图撰。宏图字子犹,号硁斋,胶州人。万历庚戌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福王时,为东阁大学士,南京破后,不食死。事迹具《明史》本传。其诗文经兵燹之后,..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