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译注 / 郦道元

郦道元《水经注》原序

2025-08-15 17:39 水经注译注

本篇导读

《水经注》全书流传千余年,虽然有部分章节散佚失传,但至今仍有四十卷数十万字,分量颇大,而且每卷长短不一,部分重要河流如河、渭、汾、洛等记述特别详细,而另一些位置偏远的河流则记述比较简略,本书受篇幅所限,不可能全书注译,只能选取若干篇章,作摘要导读、注释及译为现代汉语,每段增加标题,以醒眉目。借此抛砖引玉,希望读者能细读全书,领略郦氏史地学之精髓,并欣赏其描写景物的文笔。

《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1。《玄中记》曰2:『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3,神莫与并矣。是以达者不能测其渊冲4,而尽其鸿深也5。』昔《大禹记》著山海6,周而不备7;《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8;都赋所述9,裁不宣意10;《水经》虽粗缀津绪11,又阙旁通12。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13。今寻图访赜者14,极聆州域之说15,而涉土游方者16,寡能达其津照17,纵仿佛前闻18,不能不犹深屏营也19。

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20。识绝深经21,道沦要博22,进无访一知二之机23,退无观隅三反之慧24。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蠲丧辞书25,达士嗟其面墙。默室求深,闭舟问远,故亦难矣26。然毫管窥天,历筒时昭27,饮河酌海28,从性斯毕29。窃以多暇,空倾岁月30,辄述《水经》31,布广前文。《大传》曰32:『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归于海。』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33,访渎搜渠,辑而缀之。《经》有谬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者,不在记注之限。但绵古茫昧34,华戎代袭35,郭邑空倾36,川流戕改37,殊名异目,世乃不同。川渠隐显,书图自负38,或乱流而摄诡号39,或直绝而生通称40,枉渚交奇41,洄湍决澓42,躔络枝烦,条贯系夥43。《十二经》通,尚或难言,轻流细漾44,固难辩究。正可自献径见之心,备陈舆徒之说45,其所不知,盖阙如也46。所以撰证本《经》,附其枝要者,庶备忘误之私,求其寻省之易。

1 物之先:意思是万物的起源。

2 《玄中记》:西晋学者郭璞撰,搜集古今神怪异闻,全书现已失传。

3 不崇朝:同不终朝,顷刻之间。泽合灵宇:天地之间受到滋润。

4 渊冲:奥妙。

5 鸿深:伟大、浩瀚。

6 《大禹记》:先秦地理书,托称夏禹所撰,现已失传。

7 周:指描述的范围广泛。备:指详细、完备。

8 以上诸书都是记述古代地理的文献,郦道元认为,各有缺点和不足。

9 都赋:汉晋之间一些文人所撰,描述京城辉煌繁华的赋,例如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左思的《三都赋》等。史载左思貌寝(丑)口讷(口吃),但辞章壮丽,《三都赋》发表之后,洛阳人争相买纸抄录,一时间洛阳纸贵。

10 裁不宣意:受体裁所限,不能宣达确切地理信息。

11 《水经》:相传即西汉桑钦所撰,郦道元据此作注。粗:简略;津绪:水道的起源和流向。

12 阙:缺乏。旁通:相关的联系。

13 备:完备、完整。宣导:整理。

14 赜(z):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易系辞》)意思是幽深难见。此处指鲜为人知的史迹。

15 极:指尽量搜罗。聆:听取。州域:指各地。说:指民间流传的谈说。

16 涉土游方:指到各地游历。

17 寡:甚少。津照:指与水道印证。

18 纵:纵使、尽管。仿佛(fǎnɡf):依稀的意思。前闻:之前曾听闻。

19 屏营:指无所适从。

20 违:指没有。问津:典故出自孔子使子路问津(《论语微子》),即问路,其后引伸为探求真相的意思。

21 识:指学识。绝:指完全没有,是郦道元自谦之语。深经:指秘笈经典。

22 道:指品德修养。沦:指失,没有的意思,也是郦道元自谦之语。要博:指博大精深。

23 进:指进取之心。访一知二:即闻一知二,出自《论语公冶长》回(颜回)也,闻一以知十;赐(子夏)也,闻一以知二,意思是听到一点就能理解更多,善于类推。

24 观隅三反:即举一反三,典故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据称东汉名士蔡邕好读《左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25 蠲(juān):通捐,失去。

26 余少至难矣段:以上数句郦道元自谦孤陋寡闻。

27 然毫两句:毫管,指细管;昭,清楚。意思是尽管自己的水平能力极为有限,但细心努力,也能获得成果。

28 饮河酌海:指从大河大海中饮几口,意思是只有微小收获。

29 从性斯毕:指符合天性便能满足。

30 空倾岁月:指白白浪费时间。

31 辄(zh):原义是古代马车两侧能向外翻的配件,借用为副词,意思是时常、随意。

32 《大传》:即《尚书大传》。

33 躔(chn):原义是野兽的足迹,泛指行迹。

34 绵古:指远古。茫昧:指事情模糊不清。

35 华戎代袭:郦道元身处胡人入主中原的北魏,有华戎代袭的感怀。

36 郭:指城郭。

37 戕(qiānɡ):杀害、摧毁的意思。

38 书图自负:意思是图籍、文献的记述有差异、矛盾。

39 或乱句:乱流,指水道改变;诡号,指名称不同。即水流扰乱而名称改变。

40 或直句:直绝,指水道合流;通称,即名称通用。两条水道会合后,名称混而为一。

41 渚:水中的小洲。交奇:此起彼没,互相交错。

42 洄(hu):河水回旋逆流。湍(tuān):水势急猛,激流。决:大水冲破堤岸或溢出。澓(f):回旋的流水。

43 夥(huǒ):多的意思。

44 漾(ynɡ):水面的波纹。

45 舆徒:研习舆地的人。

46 其所句:典故出自《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译文

《易经》认为,上天以其唯一的大道化生成水,水避匿而凝聚于北方,成为万物的先驱。《玄中记》说:天下间最丰沛的物体就是水,水在天上飘浮、在地上承载,高山深渊,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世上万物,没有不受其滋润的。当流动的水气接触到山石,便会紧密地凝聚,片刻之间雨露下降,即便神灵也不能与之相比。因此,就算见识广博的人也不能完全探测它的奥妙、彻底了解它的浩瀚。从前的《大禹记》所著录的山和海,范围广大但不够完备;《地理志》的记载,过于简单而不够周全;《尚书》、《本纪》及《职方》等文献,都流于疏略;都赋的描述,限于体裁而不能准确达意;《水经》虽然粗略地列出了水道的源流,但又没有说清各水道之间的相互联系。所谓各有各的说法,却很少有著述对各水道进行完备的疏理。现在依据图籍寻访史迹的人,只着意于地方州域的谈说,而亲自到各地游历的人,又很少对照著述比照水道,即使与曾经听闻的依稀相似,却不能不深感无所适从。

我自小没有寻访名山的兴趣,成年以后也缺乏寻根究底的喜好。论学识,我从来没有读过经典秘笈;论修养,我没有博大精深的修行;论进取,我没有说一知二的机敏;论退思,我没有见一隅而推知三隅的智慧。我的知识单薄,而且见闻孤陋,这正与古人因自感孤陋而伤怀、捐弃丧失了辞书,与有识之士曾因为浅薄无知而嗟叹的情况相似。独自静坐于狭小房间之中,希望求得高深学识;在靠岸小舟之中,希望寻访远地,实在太难办到了。不过用细管窥天,有时也能从管中看得清楚;饮几口河水几酌海水,也可以满足简单的天性。我自念空闲日子甚多,与其浪费岁月,倒不如阐述《水经》,为前人的著述增添内容。《大传》说:大川各自分开,小川互相连接,最终向东归于大海。于是我探寻水脉及支流之起源和流向,探究沿途流经的路线,访查小渎支渠的资料,加以辑录编排。《水经》有错误的地方,加以考究订正,经文没有提及的河流,但有常流不断的水道,则不在此限。然而远古史事渺茫,华人胡人王朝更替,城邑荒废,川流改动,地名更改,世事变迁。川渠有时隐没,有时出现,地理书籍和舆图的记述经常不一致,有的因水流扰乱而名称改变,有些水道因合流而产生通称,洲渚沼泽水流交错,湍急的河流水道迂回,河网错综复杂,头绪纷繁。纵使读通《十二经》,也许仍有河流不能说得清楚,至于小流细漾,原本就难以辨究。我正可以借此著述,献出直抒己见的心意,详细讲述地理学家们的论说。至于不知道的地方,也就由它留空吧。我之所以撰文论证《水经》,附加枝节和要点者,是为了自己参考,以免日后遗忘或错漏,方便私人查阅而已。

北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今属河北),官至御史中尉、关右大使。因感于《水经》(旧说汉人桑钦撰)“虽粗缀津绪,又关旁通”,故为此注,约成书于延昌四年(515)至孝昌三年(527)间。四十卷。郦氏博览群书,访渎搜渠,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征引四百三十六种图书、三百五十种左右金石碑刻,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注释。水道由一百三十七条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纠正原著错误三十余处。在地理、历史、科技、文学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研究传注、方言、外来语也有重要价值。然亦有讹误,如沿袭原著的“黄河重源”说,南方诸水记载多纰缪,引用资料有怪诞之说。宋代以后渐形成研究《水经注》的“郦学”,清代为鼎盛期,约可分为考据、词章、地理三个学派。在传抄过程中讹脱甚多。明人朱谋㙔《水经注笺》、清人赵一清《水经注释》、清人戴震校定的武英殿本《水经注》、王国维《水经注校》都是著名的精校版本。光绪十八年刊行的王先谦《合校本水经注》以殿本为底本,汇集了明清各家校勘成果。

猜你喜欢

  • 说疵伪第十

    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斯纯与真者出焉矣。凡物皆然,于瓷尤甚。故特辟一门,以作照夜之灯、然犀之镜也(1)。【注释】(..

    2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杂具第九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

    2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杯盘第八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译文】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

    4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瓶罐第七

    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1)。牺尊、象尊(2),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市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袁宏道撰《瓶史》(3)..

    2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款识第六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

    2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花绘第五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

    23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彩色第四

    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之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傅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阑,内绘花文,外填色釉或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

    19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胎釉第三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

    1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窑第二

    柴汝官哥定一语,为瓷学家之恒言,皆宋窑名也。兹编断自宋始,则五窑不可以不详(1),其余有名各窑,亦当递述也。说之如下:【注释】(1)五窑:宋代名窑,即柴、汝、官、哥、定诸窑。【译文】柴汝官哥定一语是瓷学家的..

    3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概说第一

    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何者?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属,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极意匠之能事。独至于瓷,虽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浅,釉胎之粗细,则兼借天时与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艺,欧美目吾华皆若..

    2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书成自题六十韵

    饮流漫稿此日知何日,孤怀百感纡。有涯生待遣(1),何物性能娱?漉酒怀难写(2),看花眼倦盱。书淫辞顾怪(3),画癖谢倪迂(4)。树树闻,山山听鹧鸪。误人燕市筑(5),为客楚庭竽(6)。自障元规扇(7),谁敲处仲壶(8)。世情..

    2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装潢志

    圣人立言教化(1),后人抄卷雕板(2),广布海宇,家户颁习(3),以至万世不泯。上士才人(4),竭精灵于书画(5),仅赖楮素以传(6)。而楮质素丝之力有限,其经传接非人,以至兵火丧乱,霉烂蠹蚀,豪夺计赚(7),种种恶劫,..

    77 装潢志译注 2025-08-31
  • 阳羡茗壶系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2),而瑞草名泉(3),性情攸寄(4),实仙子之洞天福地(5),梵王之香海莲邦(6)。审厥尚焉(7),非曰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8)。【注释】(1)阳羡:即今天江苏宜兴..

    21 阳羡茗壶系译注 2025-08-30
  • 三十七、守岁酣饮 送旧迎新

    [原文]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译文]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

    45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六、老叟妇妪 游戏藏[钅句]

    [原文]岁前,又为藏[弓区]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弓区]。腊日之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弓区],分二曹以校胜负。分辛氏《三秦记》以为[钅句]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

    25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五、祭祀灶神 宰杀黄羊

    [原文]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按:《礼器》:灶者,老妇之祭,尊于瓶,盛于盆。言以瓶为[缶尊],盆盛馔也。许慎《五经异义》云: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汉阴子方,腊日..

    4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四、击鼓戴胡 傩舞逐疫

    [原文]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鬼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晋阳秋》:王平子在..

    4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三、[卤咸]菹菁葵 醒酒所宜

    [原文]仲冬之月,采撷霜燕、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卤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钅义]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扌寿]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窄令热。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钅义]股,醒酒所..

    3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二、荆有黍[月霍] 北有麻羹

    [原文]十月朔日,黍[日霍],俗谓之秦岁首。示详黍[日霍]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伟》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日霍]。是也。[译文]十月初一日,吃黍子羹。向来说这一天..

    38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一、野游登高 佩茱饮菊

    [原文]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安设于台榭。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

    50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