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荆楚岁时记译注 / 宗懔

二、依次拜贺 饮椒柏酒

2025-08-21 13:02 荆楚岁时记译注

[原文]

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脚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必饮酒次第,从小起。

按:《四民月令》云: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轻能老。柏是仙药。成公子安《椒华铭》则曰: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是知小岁则用之,汉朝元正则行之。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

董勋云: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庄子》所谓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也。敷于散出葛洪《炼化篇》。方:用柏子人、麻人、细辛、干姜、附子等分为散,井华水服之。又方:江夏刘次卿以正旦至市,见一书生入市,众鬼悉避。刘问书生曰:子有何术以至于此?书生言:我本无术。出之日,家师以丸药绛襄裹之,令以系臂,防恶气耳!于是刘就书生借此药,至所见鬼处,诸鬼悉走,所以世俗行之。其方:用武都雄黄丹散二两,蜡和,令调如弹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带之。

周处《风土记》曰: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胶牙者,盖以使其牢固不动,今北人亦如之: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

按:《练化篇》云:正月旦,吞鸡子、赤豆七枚,避瘟气。又,《肘后方》云: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消疾疫。《张仲暗方》云:岁有恶气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二七枚,鸡子、白麻子,酒吞之。然麻豆之设,当起于此。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

[译文]

(正月初一)全家老小端正穿戴,依次祭祀祖神,祝贺新春。敬奉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吃胶牙糖。吃五辛菜。服敷于散和却鬼丸。每人吃一个鸡蛋。做两块桃木板,悬挂在门上,这桃板叫作仙木。喝酒的次序是从年纪最小的开始。

按语《四民月令》说:过了腊祭的第一天叫小年。过小年这一天向尊长双亲祝贺。喝椒酒从年纪小的开始。椒是玉衡星的精灵,吃了能使人年轻耐老。柏是一种仙药。魏朝人成公绥写的《椒花铭》里说过:一年开始的日子,是正月初一。椒味精美,吃了它能免除百病。

由此,我们知道过小年要喝椒柏酒的,到了汉朝正月初一就很盛行了。桃木是五行的精灵,可以***邪气,制服百鬼。魏朝人董勋说:习俗上正月初一喝椒酒。椒花很香,所以采摘来浸入酒里,贡献给长者。正月喝酒先从年纪小的开始,因为年轻人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先喝酒有祝贺他的意思,老年人过年意味着又失去了一岁所以在后给他斟酒。

周处写的《风土记》说:正月初一做成五辛菜。用韭、薤、蒜、芸苔、胡萎这五种带辛味的菜来修炼形体。五辛菜是使五脏之气顺通的食物。《庄了》上讲的春天喝酒吃葱,就是为了顺通五脏。敷于散这种中药,出自葛洪《练化篇》。那处方是: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屑末状的药,舀些干净的井水将它吞服。另一个术方:江夏刘次卿在正月初一清晨到集市上去,看见一个书生到了集市,很众鬼都躲避起来了。刘次卿问书生说:你有什么方术能做到这样(指多鬼悉避)呢?书生回答说:我本来没有什么法术,只是出来的那天,我的师傅给了我一颗丸药,用红色的袋子包着,叫我把它系在臂膀上,预防邪恶之气罢了。于是刘次卿就向书生借了这种丸药,到曾见到过鬼的地方去,(果然)各种鬼都逃跑了,因此现在很时兴这种丸药。这丸药的处方是:用武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使它象弹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带在左臂上,女的佩带在右臂上。

周处《风土记》说:正月初一早晨,要生吞鸡蛋一个,说这叫做炼形胶黏麦芽糖或谷芽糖的原因,大概是使它牢固不动的意思。现在北方人也兴这么作:熬煎麻子、大豆、加放些糖,做成粉末状的食物。

按语:葛洪的《炼化篇》说:正月初一早晨,吞食鸡蛋和七颗赤豆,可以辟除瘟疫之气。另外,《肘后方》也说:从元旦到初七,吞服麻子、小豆各一十四颗,能消除疾病。

《张仲景方》说:年年有邪气伤人,不幸遇上邪气就会身亡。用大豆十四颗和鸡蛋、白麻子、和酒吞服(可以预防)。这样看来,陈设麻豆的风俗,应当是从《张仲景方》中开始记载的。南朝梁有正月初一全国不吃荤的规定,(所以)荆楚从梁以后正月初一就不再吃鸡蛋,来顺从俗规。

南朝梁宗懔撰。《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三》、《四部备要 ·史部》及《旧小说 ·甲集》等均有收录。今存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译注出版。宗懔字元懔,江陵 (今属湖北)人。先仕萧梁,后入北周,官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集20卷。《荆楚岁时记》为其代表作。它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古代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散文,凡37条。在每一条目之下,“正文”简述节令时俗,“按语”说明某一时俗的来龙去脉,引用经典俗传达68部计80多处。体例以时为序 (即从元旦至除夕)。就其反映的内容来分,大致可以概括为七大类:(1)事件与人物。(2) 农事、生产。(3) 防病、治病及卫生。(4)祭祀祖神。(5)爱情、婚姻和家庭。(6)文娱、体育及旅游活动。(7)迎新去恶。文字清新、流畅,有些记述还引用了不少诗人骚客的名言精语,诵读起来文学性甚浓。该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保存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以及古代的医药和文体活动等社会情况,为后人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猜你喜欢

  • 三十七、守岁酣饮 送旧迎新

    [原文]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译文]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

    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六、老叟妇妪 游戏藏[钅句]

    [原文]岁前,又为藏[弓区]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弓区]。腊日之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弓区],分二曹以校胜负。分辛氏《三秦记》以为[钅句]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

    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五、祭祀灶神 宰杀黄羊

    [原文]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按:《礼器》:灶者,老妇之祭,尊于瓶,盛于盆。言以瓶为[缶尊],盆盛馔也。许慎《五经异义》云: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汉阴子方,腊日..

    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四、击鼓戴胡 傩舞逐疫

    [原文]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鬼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晋阳秋》:王平子在..

    4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三、[卤咸]菹菁葵 醒酒所宜

    [原文]仲冬之月,采撷霜燕、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卤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钅义]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扌寿]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窄令热。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钅义]股,醒酒所..

    4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二、荆有黍[月霍] 北有麻羹

    [原文]十月朔日,黍[日霍],俗谓之秦岁首。示详黍[日霍]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伟》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日霍]。是也。[译文]十月初一日,吃黍子羹。向来说这一天..

    4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一、野游登高 佩茱饮菊

    [原文]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安设于台榭。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

    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朱水点额 饷遗眼囊

    [原文]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又以锦[纟采]为眼明囊,递相饷遗。按:《述征记》云: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百草头露洗眼,令眼明也。《续齐谐记》云:弘农邓绍尝以八月旦入华山采药,见..

    4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九、僧尼道俗 盂兰盆会

    [原文]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按:《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也。《经》曰:目连见其亡母在饿鬼中,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

    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八、结[纟采]穿针 乞求巧幸

    [原文]是夕,人家妇女结[纟采][纟娄],穿七孔[金咸]。或以金银[钅俞]石为[金咸],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按《世王传》曰:窦后少小头秃,不为家人所齿。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织女..

    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七、牵牛织女 聚会赋情

    [原文]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按:戴德《夏小正》云,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春秋运斗枢》云:牵牛,神名略。石氏《星经》:牵牛,名天关。《佐助期》云:织女,神名收阴。《史记天官书》云,是天帝外孙..

    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六、伏日汤饼 名曰辟恶

    [原文]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按《魏氏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则伏日汤饼,自魏已来有之。[译文]六月伏天,家家都煮面馄虼,说是可以避除邪恶。按语《魏氏春秋》说:何..

    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五、取菊为灰 以止麦蠹

    [原文]是日,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蠹。按:干宝《变化论》云:朽稻为[艹蚕],朽麦为蛱蝶。此其验乎?[译文]夏至节这一天,取菊花研成粉末,用来防治小麦虫害。按语:干宝《变化论》上讲:腐烂的稻子变成蟋蟀,腐烂的..

    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四、新竹箬叶 节日裹粽

    [原文]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练叶插五[纟采]系臂,谓为长命缕。[译文]夏至节这一天吃粽子。周处在《风土记》里称粽子为黍。人们并用刚生成的竹子做成筒粽。(还有的)在苦[木东]树叶子上..

    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三、系丝辟瘟 取鸲令语

    [原文]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又有条达等组织杂物以相赠遗。取鸲鹆教之语。按:仲夏茧始出,妇人染练,咸有作务。日月星辰鸟兽之状。文绣金缕,贡献所尊。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

    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二、舟楫竞渡 争采杂药

    [原文]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戈]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

    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一、采艾悬门 斗草游戏

    [原文]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按: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艾先生。[译文]月五初五日土农..

    4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俗称恶月 禁忌上屋

    [原文]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按:《异苑》云:新野庚[冖是]尝以五月曝席,忽见一小儿死在席上,俄失之,其后[冖是]子遂亡。或始于此。或向董勋曰:俗五月不上屋。云五月脸或上屋见影,魂便..

    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十九、布谷声声 犁把上岸

    [原文]四月也,有鸟名获谷,其名自呼。农人侯此鸟,则犁杷上岸。按:《尔雅》云:[尸鸟]鸠,[吉鸟]鞠。郭璞云:今布谷也,江东呼获谷。崔[冖是]《正论》云:夏扈[走多]多耕锄。即窃脂玄鸟鸣。获谷则其夏扈也。..

    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十八、鼠麴和粉 以厌时气

    [原文]是日,取鼠麴汁蜜和粉,谓之龙舌[米半],以厌时气。[译文]三月初三这一天,采摘鼠曲草,用蜜汁加粉调和,做成饼团,叫做龙舌[米半],可以治疗时气病。..

    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