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豆粥加膏 祭祀门户
[原文]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
按:《续齐谐记》曰: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些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
世人正月半作粥祷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口兄]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则是为蚕逐鼠矣。《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则登高又非今世而然者也。
[译文]
正月十五日,煮豆粥,加些油脂在上面,用来祭祀记户,先用水杨枝插在门上,随着杨枝(受风飘动)所指方向,便用酒肉食品和插上筷子的豆粥来祭祀。
按语《续齐谐记》上说:吴县张成有一天夜晚起来,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屋子里的东南角,对张成说:这里是您养蚕的地方,我是这地方的神灵!明年正月十五日,要煮碗白米粥,上面加盖些肉脂来祭祀我,我会使你蚕业兴隆的。说完话就不见了。张成按照那妇人说的作了油指白粥(祭祀她),从此以后张成养蚕年年丰收。
现在人们在正月十五煮粥祈祷蚕神,把肉盖在粥上面,爬上屋供送给神,口里祝告说:登上高处的粥,抓住老鼠的头。(老鼠呀)看你还想不想来,等着三蚕老(收拾你吧)。这却是替蚕驱赶老鼠了。《石虎邺中记》说过:正月十五日,有登高的聚会。那么,正月十五登高也并不是现在才如此的。
南朝梁宗懔撰。《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三》、《四部备要 ·史部》及《旧小说 ·甲集》等均有收录。今存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译注出版。宗懔字元懔,江陵 (今属湖北)人。先仕萧梁,后入北周,官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集20卷。《荆楚岁时记》为其代表作。它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古代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散文,凡37条。在每一条目之下,“正文”简述节令时俗,“按语”说明某一时俗的来龙去脉,引用经典俗传达68部计80多处。体例以时为序 (即从元旦至除夕)。就其反映的内容来分,大致可以概括为七大类:(1)事件与人物。(2) 农事、生产。(3) 防病、治病及卫生。(4)祭祀祖神。(5)爱情、婚姻和家庭。(6)文娱、体育及旅游活动。(7)迎新去恶。文字清新、流畅,有些记述还引用了不少诗人骚客的名言精语,诵读起来文学性甚浓。该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保存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以及古代的医药和文体活动等社会情况,为后人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