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桂花皮
前几天看见报上刊载,有一家饭馆有两道菜叫山东炒牛 、河南炒皮 。鲁豫两省我跑过不少地方,也吃过不计其数的大小饭馆,可是还没有吃过山东炒牛 、河南炒皮 。早年北平报子街有一家山东饭庄子叫同和堂,茶房头儿赵子和是北平勤行的首领,招呼客人那一套面面俱到,让您听着瞧着都特别舒服,他招呼客人那一套是无可挑剔的。同和堂虽然是大饭庄子,您若是同几位朋友去小吃,让赵头儿配几个酒饭两宜的菜,不但充肠适口,论价码,比东兴楼济南春一类馆子要少得多呢!
山东饭馆汆、爆、烩、熘,凡是属于讲火候一类的菜,都比较拿手,同和堂的烩菜尤为特出,烩鸭条、烩葛仙米,炒桂花皮 ,算是他柜上的招牌菜。烩鸭条必须选肥瘦均匀的填鸭,此地没有标准填鸭,自然也就做不出标准鸭条来。笔者来台湾三十多年,只有在佛光山下院一桌素筵上吃过葛仙米,有些饭馆连葛仙米都没听说过,更谈不上拿它来入馔了。
北方因为太监关系,忌讳鸡蛋两个字,所以炒菜加鸡蛋叫桂花,蒸菜垫底叫芙蓉、卧果、甩果,凡是能避免用鸡蛋二字的,都尽量避开不用。饭庄子每天从猪身上起下的猪肉皮,都用凉水泡起来,第二天挤虾仁、拔猪毛都是小徒弟们上午日常工作。等毛根拔净,冲洗之后,就用小线穿起来,挂在屋檐曝晒,大约头年货第二年才能干透使用。使用时先用南酒加热泡软,再检查一遍有无未拔净冗毛,然后切成细丝,下锅加油及葱姜炒熟。鸡蛋打匀,混入火腿末,浇在皮上同炒。因为火腿本身已有咸味,不必加盐,自然金缕泛香,莹如檐溜,拿来佐酒,比烤乌鱼子、炸虾片更高一筹。这个菜有四十年没吃过了,此间自命正统北方菜的大饭馆,您如果跟他们要一个桂花炒皮 ,十之八九堂口上的朋友,还会听不出所以然呢!现在无论哪省饭馆,都有新菜式,可是老的菜式失传的,也不在少数呢!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