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齐物论:穷到源头穷亦空
穷到源头穷亦空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这个思想是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的。一与言为二,说一个一,已经是两个了,等于说,我很客观地告诉你,说个客观,它已经是主观了,在这个观念已经是两个了;二与一为三,告诉你这里只有一个,,批驳你不要认为是两个,这个一是对二而言,我讲了这句话,这一句话讲出来中间已经有三个了。同一句话,三个存在。
所以太极含三,禅宗临济宗一句话含三玄门,一玄门有三要义,这理由,这道理都是逻辑。宇宙发生有三个层次,所以基督教圣父、圣母、圣子三位一体;佛家法、报、化三身三位一体;道家上清、太清、玉清,一气化三清,三位一体。天地间万事不过三,中国文化就是天、地、人三个符号。研究起来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写博士论文小题大做,大题小做,你一定成功。
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道生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也同庄子一样,三以后不谈了,三以后变成多少?电脑都算不清楚,什么叫巧历?就是数学家。谈到科学,天文是第一位,世界科学的发展,最早是发展天文,中国的天文,在三千年以前就发达了。在全世界而言,是一马当先的。如果了解天文,必先研究数学,而中国的数学,六千年以前,也很发达。尤其发展到像《易经》的数理哲学,实在是一精一深幽远。中国文化的科学,全世界最早,几千年前就有,那时西方还没有发展。中国上古文化,数学叫历算,也叫历数。历算是干什么的?算天文的,尧舜黄帝的时候,就算二十八宿太陽月亮五星的行动跟我们地球的关系,所以建立了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是几千年前建立的,更妙的是,中国上古历算没有数字,数字太多了,归纳起来,只有用一个字代表。我看西方的科学发展,可以大胆地预言,将来数学发荱到最高处时,不用数字了,于是产生一个新的八卦或者新的什么代号。
天地间一生二,二生三,过了三以后无穷无尽地发展,巧历不能得,庄子讲最巧妙最高明的数学家,永远搞不清了,下不了一个结论了,而况其凡乎!”最好的第一流的头脑,懂得天文数字的,都不能了解,何况一般的凡夫?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
注意,讲宇宙的来源,当万物没有开始以前,究竟有没有,不去管他。听了这个话,你如果认为万物没有开始以前真的没有,你就错了,不过为了了解宇宙这个道体,宇宙的来源,只好把这切断。所以佛学也好,其它的科学、哲学、宗教也好,只好到这里把它截断。那么,无以前那一段有没有,我们不要先下结论,暂时保留在这里。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这个层次的变化,以三为最有力的基矗就是说,从无亦到有,经过三个阶段。宇宙发生有三个层次,天地间万事不过三,所以中国的《易经》开始画卦,一卦为三爻,三爻成一卦,画成六爻是后人加上去的。而况自有适有乎?由无到有经过三个层次,要由有回转到无就难了,还有一个更难的,由有再发展下去,无穷无尽,没有底了,佛家有一个名词,叫无量无边。研究佛学要注意,无量无边,无穷无尽,是有的发展,但是一般学佛的把这个名词当成空的观念,错了,在禅宗又要吃棒了。有的发展,无量无边,所以中国《易经》最
后一卦叫未濟,永远下不了结论,永远不需要做结论。你说没有结论的东西怎么办?这就结论。
无适焉,因是已。
适就是到达那里,既然到不了底,那就因是已,那就截止到这里,到目前为止。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仪,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一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一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夫大科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仕,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接着庄子讲他的逻辑,这个逻辑不是空泛的討论,是根据道是一,绝对的,就在这里。或許因为我们喜欢用思想推测,庄子就用逻辑来表达。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夫道未始有封,这个道没有什么界限,无所谓形上形下,也无所谓古今,也无所谓本体非本体,
未始不是开始的意思,封就是界限。言未始有常,言就是言语,代表所有的文字理论,也代表所有的思想,没有一个言论思想是永恒的真理,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如果言语文字可以确定,那就永远都不变,实际上人类言语文字,三十年变一次,再过六十年,我们的许多讲话,说不定后人又听不懂。为是而有畛也,不得已,人文假设建立一个区域,畛就是界,畛界,建立一个象田坎一样的畛界。
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仪,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我们刚才上面提到了《易经》,莊子的八德观念,跟孔子在《易经系辞》上提出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相通。这个方字,有的人解释成猴子,这个理由不成立。方就是方位。东南西北,每一方位一同,人类动物植物矿物就不同。方以类聚,以类来分开,物以群分,万物是一群一群的,这是孔子的思想。我们把庄子提出来的八德,用孔子的《易经》思想一归纳,即群、分、类、辩四个字。
庄子用八德,这八个方法,八个程序的罗辑,把战国时的逻辑名家如惠子、公孙龙等人,辩得一塌糊涂,在庄子圓的逻辑面前站不祝禅宗也是走这个路线,如珠之走盘,没有边际,没有轮廓,
逻辑论辩到这个地步,没有边际可以给你拿,没有尾巴给你抓。西方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正、反、合三段论法,印度有因明五段论辩法,有人讲中国的《易经》也是三段论辩法,我说不要乱讲,《易经》的辩证是八段乃至十段观象,那是有根有据的。只在大家学过卦的道理,每一个卦的错综复杂,真是八面玲珑,都有八面的看法,最深点来讲,且有十面的看法。假若任何理论只是正、反、合,肯定,否定,矛盾统一,那幺,也可以说永远只有否定,也可以说永远都是肯定啰!由这个道理我们便知道老庄的思想与孔孟的学说,都是由易理而来,就明白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庄子在这个普通的论辩上,提出了八德,他讲什么呢?有左有右,物理世界的次序;有伦有仪,人文社会的次序;有分有辩,理念世界的次序;有竞有争,人类社会的现实,他不过用八个类别加以归纳。
我们知道,孔子让人家挖苦得最惨的是道家,这个圣人碰到道家的人物,每个都幽默他几句,但是天理良心,道家每个人都很捧孔子,后人不懂道家的幽默,不懂道家的机锋,以为在骂孔子,都错了。骂孔子最有害的是庄子,但捧孔子最有害也是庄子,可以说庄子是孔子的知己。这里他又在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