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南华

02.齐物论:穷到源头穷亦空

2025-10-18 11:23 古代文学

穷到源头穷亦空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这个思想是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的。一与言为二,说一个一,已经是两个了,等于说,我很客观地告诉你,说个客观,它已经是主观了,在这个观念已经是两个了;二与一为三,告诉你这里只有一个,,批驳你不要认为是两个,这个一是对二而言,我讲了这句话,这一句话讲出来中间已经有三个了。同一句话,三个存在。

所以太极含三,禅宗临济宗一句话含三玄门,一玄门有三要义,这理由,这道理都是逻辑。宇宙发生有三个层次,所以基督教圣父、圣母、圣子三位一体;佛家法、报、化三身三位一体;道家上清、太清、玉清,一气化三清,三位一体。天地间万事不过三,中国文化就是天、地、人三个符号。研究起来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写博士论文小题大做,大题小做,你一定成功。

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道生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也同庄子一样,三以后不谈了,三以后变成多少?电脑都算不清楚,什么叫巧历?就是数学家。谈到科学,天文是第一位,世界科学的发展,最早是发展天文,中国的天文,在三千年以前就发达了。在全世界而言,是一马当先的。如果了解天文,必先研究数学,而中国的数学,六千年以前,也很发达。尤其发展到像《易经》的数理哲学,实在是深幽远。中国文化的科学,全世界最早,几千年前就有,那时西方还没有发展。中国上古文化,数学叫历算,也叫历数。历算是干什么的?算天文的,尧舜黄帝的时候,就算二十八宿太陽月亮五星的行动跟我们地球的关系,所以建立了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是几千年前建立的,更妙的是,中国上古历算没有数字,数字太多了,归纳起来,只有用一个字代表。我看西方的科学发展,可以大胆地预言,将来数学发荱到最高处时,不用数字了,于是产生一个新的八卦或者新的什么代号。

天地间一生二,二生三,过了三以后无穷无尽地发展,巧历不能得,庄子讲最巧妙最高明的数学家,永远搞不清了,下不了一个结论了,而况其凡乎!”最好的第一流的头脑,懂得天文数字的,都不能了解,何况一般的凡夫?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

注意,讲宇宙的来源,当万物没有开始以前,究竟有没有,不去管他。听了这个话,你如果认为万物没有开始以前真的没有,你就错了,不过为了了解宇宙这个道体,宇宙的来源,只好把这切断。所以佛学也好,其它的科学、哲学、宗教也好,只好到这里把它截断。那么,无以前那一段有没有,我们不要先下结论,暂时保留在这里。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这个层次的变化,以三为最有力的基矗就是说,从无亦到有,经过三个阶段。宇宙发生有三个层次,天地间万事不过三,所以中国的《易经》开始画卦,一卦为三爻,三爻成一卦,画成六爻是后人加上去的。而况自有适有乎?由无到有经过三个层次,要由有回转到无就难了,还有一个更难的,由有再发展下去,无穷无尽,没有底了,佛家有一个名词,叫无量无边。研究佛学要注意,无量无边,无穷无尽,是有的发展,但是一般学佛的把这个名词当成空的观念,错了,在禅宗又要吃棒了。有的发展,无量无边,所以中国《易经》最

后一卦叫未濟,永远下不了结论,永远不需要做结论。你说没有结论的东西怎么办?这就结论。

无适焉,因是已。

适就是到达那里,既然到不了底,那就因是已,那就截止到这里,到目前为止。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仪,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夫大科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仕,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接着庄子讲他的逻辑,这个逻辑不是空泛的討论,是根据道是一,绝对的,就在这里。或許因为我们喜欢用思想推测,庄子就用逻辑来表达。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夫道未始有封,这个道没有什么界限,无所谓形上形下,也无所谓古今,也无所谓本体非本体,

未始不是开始的意思,封就是界限。言未始有常,言就是言语,代表所有的文字理论,也代表所有的思想,没有一个言论思想是永恒的真理,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如果言语文字可以确定,那就永远都不变,实际上人类言语文字,三十年变一次,再过六十年,我们的许多讲话,说不定后人又听不懂。为是而有畛也,不得已,人文假设建立一个区域,畛就是界,畛界,建立一个象田坎一样的畛界。

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仪,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我们刚才上面提到了《易经》,莊子的八德观念,跟孔子在《易经系辞》上提出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相通。这个方字,有的人解释成猴子,这个理由不成立。方就是方位。东南西北,每一方位一同,人类动物植物矿物就不同。方以类聚,以类来分开,物以群分,万物是一群一群的,这是孔子的思想。我们把庄子提出来的八德,用孔子的《易经》思想一归纳,即群、分、类、辩四个字。

庄子用八德,这八个方法,八个程序的罗辑,把战国时的逻辑名家如惠子、公孙龙等人,辩得一塌糊涂,在庄子圓的逻辑面前站不祝禅宗也是走这个路线,如珠之走盘,没有边际,没有轮廓,

逻辑论辩到这个地步,没有边际可以给你拿,没有尾巴给你抓。西方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正、反、合三段论法,印度有因明五段论辩法,有人讲中国的《易经》也是三段论辩法,我说不要乱讲,《易经》的辩证是八段乃至十段观象,那是有根有据的。只在大家学过卦的道理,每一个卦的错综复杂,真是八面玲珑,都有八面的看法,最深点来讲,且有十面的看法。假若任何理论只是正、反、合,肯定,否定,矛盾统一,那幺,也可以说永远只有否定,也可以说永远都是肯定啰!由这个道理我们便知道老庄的思想与孔孟的学说,都是由易理而来,就明白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庄子在这个普通的论辩上,提出了八德,他讲什么呢?有左有右,物理世界的次序;有伦有仪,人文社会的次序;有分有辩,理念世界的次序;有竞有争,人类社会的现实,他不过用八个类别加以归纳。

我们知道,孔子让人家挖苦得最惨的是道家,这个圣人碰到道家的人物,每个都幽默他几句,但是天理良心,道家每个人都很捧孔子,后人不懂道家的幽默,不懂道家的机锋,以为在骂孔子,都错了。骂孔子最有害的是庄子,但捧孔子最有害也是庄子,可以说庄子是孔子的知己。这里他又在捧了。

猜你喜欢

  • 03.养生主: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庄子这几句话分成两段,有三点:第一点,一个人养生,把自己身心搞得不烦恼、不痛苦、不忧烦、很安祥、很平凡、很快乐地过一生。有学问、知识、经验,而不被其所困,要能解脱。换句话说,要提得起,放得下..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3.养生主:袁才子和郑板桥

    袁才子和郑板桥比如请朝名士袁牧(字子才)、郑板桥等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清代才子袁牧在康干盛世,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出来做县长,赴任之前,去问老师,乾隆时名臣尹文端辞行请训,老师问他:年纪轻轻去做县长,..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天地蜩双翼

    天地蜩双翼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一操一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f)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大梦谁先觉

    大梦谁先觉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这一段文章很明白,就是..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跟着,庄子补充一个理由: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这就是庄子的文章,后世很多大文豪如苏东坡,都学这一套。让我们看,有许多废话,可以简化一点,但简化为白话文..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姑妄言之姑听之

    姑妄言之姑听之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脗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长梧子接着说:予尝为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你既然乱七..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孟浪之言

    孟一浪一之言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一浪一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长梧子曰:是皇帝..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辩来辩去辩不完

    辩来辩去辩不完讲到这里,王倪就答话了:虽然,尝试言之,你虽然这样问,我实在不知道,但是,尝诫言之,不过呢,我给你讲。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讵知是庄子的文法,创作的一个文章体裁。在中国历代大文豪的..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圣人也有烦恼

    圣人也有烦恼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绝顶聪明绝顶痴

    绝顶聪明绝顶痴庄子这一段由吹万不同,天籁,地籁,讲到人籁,他在这一切加一个研究的总结论: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故知,一般的知识智能。道,有没有一个最高的标准?有,止其所不知,到了最高处,不知。所以真正..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五不方能称其大

    五不方能称其大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可以说,庄子对春秋战国时代,到处标榜的仁义道德,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也指示了一个正确的路线。那个时代,到处标榜仁义道德,事实上呢,可以说..

    4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春秋经世

    春秋经世六一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一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青年同学特别要注,我们现在提倡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什么?我还下不了定义,你说馆子里的菜,辣椒炒豆腐,那是中国..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齐物论》点题了。前面几个高一潮告诉我们: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高一潮结论一起来,..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虽然,请尝言之。虽然,翻译成白话就是但是,虽然两个字从文章中哪里来?则与彼无以异矣。一句结论推翻一一切,就不改说话了,虽然不要说话,但是,请尝言之,我还是啰嗦给你说一说吧,结果他还是要说。..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

    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是故滑疑之耀,滑疑,庄子提出这个名词,这个名词要了命了。滑,古代读音为古,现在读音为华。滑头的滑,加上怀疑的疑,滑头和怀疑搭..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成亏之间

    成亏之间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这里我们看了庄子的文章,再看历史上写古文的很多的名人,如宋朝的苏东坡,他全体是采用《庄子》的东一句西一..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生命的来源

    生命的来源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通过对道的研究,对形而上与形而下之辩论,庄子提出来,中国上古早就有人懂得形而上的道。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他的智能高到..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予,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这一段是骂世人的,也是警告世人。我们人不晓得用这个庸,..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唯达者知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因为有形而下,形而上的道理不同,在这里产生一个现象。这里讲:莛茅草的一根杆杆,很细,很轻贱,很脆弱;楹: 一个大柱头,大殿的柱子,很粗,很大..

    2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引喻失义

    引喻失义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为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

    4 古代文学 2025-10-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