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揣篇 1
【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①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②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③之知慧④,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一一交一一,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辩?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注释】
①量权:度量权衡。
②揣情:揣摩情势。陶弘景注:“天下之情,必见于权也。善修量权,其情可得而知之。知其情而用之者,何适而不可哉。”
③宾客:客人。这里指谋士、幕僚。
④知慧:智慧。
【译文】
古代善于统驭天下的人,必能审察国家的发展态势,揣测各诸侯王的内心想法。如果不能做到审时度势,权衡利害,就不能明了各诸侯王的强弱轻重以及实力;如果不能准确揣测各诸侯王的真实情况,就不能明白其隐蔽、藏匿以及应变策略,形势走向。什么叫忖度时势、权衡得失?就是能揣测大小,明察多少。估量国家财货的厚或薄,预测人口数量的多与少,物资丰饶或匮乏,有余或不足的具体情况。辨识国家山川地理的险易,乃至利害情况。衡量国内谋士的优劣长短,君臣关系的亲或疏,贤明还是愚昧。国内宾客的智谋情况,是多是少?观测天时的祸福状况,是吉是凶?诸侯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效力,还是不可效力。百姓之心,是背离还是靠拢,何时安全,何时危险,以及是喜一爱一还是憎厌。对以上情况反复辨识并准确把握,知道如何去行动,才算做到了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猜你喜欢
-
03.养生主: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庄子这几句话分成两段,有三点:第一点,一个人养生,把自己身心搞得不烦恼、不痛苦、不忧烦、很安祥、很平凡、很快乐地过一生。有学问、知识、经验,而不被其所困,要能解脱。换句话说,要提得起,放得下..
4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3.养生主:袁才子和郑板桥
袁才子和郑板桥比如请朝名士袁牧(字子才)、郑板桥等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清代才子袁牧在康干盛世,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出来做县长,赴任之前,去问老师,乾隆时名臣尹文端辞行请训,老师问他:年纪轻轻去做县长,..
5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天地蜩双翼
天地蜩双翼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一操一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f)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
4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大梦谁先觉
大梦谁先觉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这一段文章很明白,就是..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跟着,庄子补充一个理由: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这就是庄子的文章,后世很多大文豪如苏东坡,都学这一套。让我们看,有许多废话,可以简化一点,但简化为白话文..
5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姑妄言之姑听之
姑妄言之姑听之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脗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长梧子接着说:予尝为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你既然乱七..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孟浪之言
孟一浪一之言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一浪一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长梧子曰:是皇帝..
4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辩来辩去辩不完
辩来辩去辩不完讲到这里,王倪就答话了:虽然,尝试言之,你虽然这样问,我实在不知道,但是,尝诫言之,不过呢,我给你讲。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讵知是庄子的文法,创作的一个文章体裁。在中国历代大文豪的..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圣人也有烦恼
圣人也有烦恼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绝顶聪明绝顶痴
绝顶聪明绝顶痴庄子这一段由吹万不同,天籁,地籁,讲到人籁,他在这一切加一个研究的总结论: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故知,一般的知识智能。道,有没有一个最高的标准?有,止其所不知,到了最高处,不知。所以真正..
4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五不方能称其大
五不方能称其大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可以说,庄子对春秋战国时代,到处标榜的仁义道德,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也指示了一个正确的路线。那个时代,到处标榜仁义道德,事实上呢,可以说..
7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春秋经世
春秋经世六一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一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青年同学特别要注,我们现在提倡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什么?我还下不了定义,你说馆子里的菜,辣椒炒豆腐,那是中国..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穷到源头穷亦空
穷到源头穷亦空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这个思想是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的。一与言为二,说一个一,已经是两个了,等于..
4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齐物论》点题了。前面几个高一潮告诉我们: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高一潮结论一起来,..
4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虽然,请尝言之。虽然,翻译成白话就是但是,虽然两个字从文章中哪里来?则与彼无以异矣。一句结论推翻一一切,就不改说话了,虽然不要说话,但是,请尝言之,我还是啰嗦给你说一说吧,结果他还是要说。..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
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是故滑疑之耀,滑疑,庄子提出这个名词,这个名词要了命了。滑,古代读音为古,现在读音为华。滑头的滑,加上怀疑的疑,滑头和怀疑搭..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成亏之间
成亏之间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这里我们看了庄子的文章,再看历史上写古文的很多的名人,如宋朝的苏东坡,他全体是采用《庄子》的东一句西一..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生命的来源
生命的来源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通过对道的研究,对形而上与形而下之辩论,庄子提出来,中国上古早就有人懂得形而上的道。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他的智能高到..
4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予,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这一段是骂世人的,也是警告世人。我们人不晓得用这个庸,..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唯达者知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因为有形而下,形而上的道理不同,在这里产生一个现象。这里讲:莛茅草的一根杆杆,很细,很轻贱,很脆弱;楹: 一个大柱头,大殿的柱子,很粗,很大..
3 古代文学 2025-10-18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