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中庸白话文

第20篇

2025-09-05 11:19 古代文学

【原文】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译文】

鲁哀公询问关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圣君贤臣在世,这些政事就顺利推行;圣君贤臣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统治百姓的办法是勤于政事,治理荒地的办法是努力种植树木。这政事啊,就像地上的芦苇一样。要得到贤臣的辅助就要修养自身品德,修养自身品德就要遵循大道,遵循大道就要从仁做起。

【原文】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译文】

”仁就是人,自己的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亲人要分亲疏远近,尊重贤人要有贵贱等级,礼由此而产生。在低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高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所以,君子不能不注意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就不能不侍奉亲人;要侍奉亲人,就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就不能不知道天理。

【原文】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译文】

“天下通行的道理有五条,实践这五条道理的德行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往,就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智慧、仁、勇敢,这三者是遍行天下的美德。这些道理和美德的实施,落在一个诚字上。这些道理,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经过困惑探求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又比如说,有的人自愿去实行,有的人为了某种好处去实行,有的人勉强去实行,但只要最终都实行起来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原文】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

孔子说:”喜欢学就接近智慧了,努力实行就接近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修养自己的方法,知道修养自己的方法,就知道治理他人的方法,知道治理他人的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和国家的方法。

【原文】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

”凡是治理天下,一般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民如子,招纳工匠,善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重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慌张;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尽力报答;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努力生产;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就会来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

【原文】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译文】

”洁净心灵,服饰端庄,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修养自己的方法。不听谄言,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道德,这是为了鼓励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丰厚的俸禄,与他们憎相同,这是为了鼓励人们亲亲人。多设小官给大臣使唤,让他们集中力考虑国家大事,这是为了鼓励大臣。对士人忠实守信,给他们丰厚的俸禄,这是为了鼓励士人。

按照时令役使百姓而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鼓励百姓。天天查看月月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鼓励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同情才能不足的人,这是为了安抚远方来客。

【原文】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译文】

“延续已经绝后的家族,复兴已经颓废的邦国,治理混乱,解救危难,按时接受朝见,用厚礼回赠诸侯,却让他们以薄礼进贡,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而言之,治理天下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一个‘诚’字。

【原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

“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事先没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说不下去;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遭受挫折;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出问题;实行中庸之道先有准备,就不会陷入绝境。”

【原文】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译文】

“在下位的人臣,如果得不到君王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要得到君王的信任是有办法的,如果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就得不到君王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办法的,如果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有办法的,如果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要使自己真诚是有办法的,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原文】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译文】

“真诚,是上天赋予的品德,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诚,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诚,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是要选择美好的目标并且执著追求。”

【原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广泛学,详细询问,慎重思考,清晰辨别,坚定执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就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还不明白就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就绝不罢休;要么不辨别,辨别了没有明确就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切实做到就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倍工夫能做到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去做:别人用十倍工夫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去做。果真能够这样,那么愚笨的人也一定可以变得聪明起来,柔弱的人也一定可以变得刚强起来。”

猜你喜欢

  • 04.人间世:天下二大戒

    天下二大戒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孔子说,天底下有两条大戒律,其一,命也,其一,义也。这两条大戒律,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第一条大戒,其一,命也,解释这个命字就很麻烦,不是算八字那个..

    6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千古名将郭子仪

    千古名将郭子仪我们拿历史古人来比,只有唐朝郭子仪一个人做到了。研究郭子仪一生的历史啊,那的确漂亮极了,对人事的处理高明极了,恐怕在《二十五史》里头找不出第二个人。我们历史上讲究一个出将、入相,郭子仪几..

    3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大使难当

    大使难当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

    3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中国文化内圣的道统

    中国文化内圣的道统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我们平时修持修养,眼睛喜欢向外面看,耳朵喜欢向外面听,真正修养做到了,眼睛对外见而不见,看到了跟我不相干,用佛学的话来讲,就是内心意识不..

    7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

    自欺欺人 被人欺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我们出来做事,假如做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为人使,听人家指挥,听命办事,易以伪,还容易做假,还容易有办法推得掉,还可以用手段。明朝末年有一个读书人,叫..

    6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波飞太液心无住

    波飞太液心无住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颜回听了孔子传的方法,一定回去打坐做功夫了,不过文章没有记载。颜回向孔子报告:老师教我的这个方法,我开始上坐时未始得使,很..

    7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心斋

    心斋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颜回跟我们的观念一样,一听就说:老师呀,我家里穷得不得了,不饮酒不吃荤已经几个月了。我这样不是天天吃斋吗?孔子自己也有这个经验,三月而不..

    5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江水东流去不回

    江水东流去不回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颜回说:我拿历史的经验来说明现在的事实。不是我的意见,是古人的意见我取来用而已。历史上很多大臣讲话很有技巧,这是我们应..

    4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内直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外曲成而上比颜回被孔子当场一骂,有点领悟了: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那么我修道的功夫,修到不表现出来的程度,内在方直而外面曲成,这就中儒家所讲的外圆内方,外面圆融一点,和人家接触和譪一点,里头..

    7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活不长的忠臣

    活不长的忠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孔子说历史的经验。夏朝的忠臣关龙逢,因为遇到了桀这个暴君,被杀了;纣杀了王子比干,..

    6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皇帝也为难

    皇帝也为难我们看了历史就懂,皇帝面前的一奸一臣,在历史上看来是一奸一臣,在当时看不是一奸一臣,一奸一臣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看出来还叫一奸一臣?所有的一奸一臣在当时做得比忠臣还要好,一奸一臣不是都做坏事..

    7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孔子对颜回说:且若亦知夫,这几个字看起来毫不相关,好象古文乱七八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并且你也知不知道?且,并且;若,就是你;亦..

    4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道不欲杂

    道不欲杂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这个嘻,应该这样念:嘻孔子拉长了声音幽默颜回。若殆往而刑耳。你去吧,你如果去一定被杀掉,不但教化不了卫灵公,而且你这条命..

    3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颜回想作王者师

    颜回想作王者师孔子的学生,第一了不起的是颜回,庄子就借用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来讲这个故事。颜回有一天向孔子请假,他说我想不当学生了,要离开这里出国去。孔子问颜回要到哪里去?颜回说准备到卫国去。孔子和卫国交..

    6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从谥法说起

    我们再强调一下,《庄子》内七篇是连贯的,第一篇是《逍遥游》,讲人如何解脱,如何变成一个超人。由解脱变成超人以后,说到形而上道的齐物,万物不齐不能平等,《齐物论》讲如何达到形而上的万物齐而平等。然后,才..

    5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随缘世事无挂碍

    随缘世事无挂碍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

    4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神虽王不善也

    神虽王不善也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公文轩见右..

    4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上面庄子借用庖丁的嘴,讲自己修养的造诣境界,和处世的方法原则。这里这一段话更重要。但是当我到了一般的杀牛匠那里去看看,牛一来,杀..

    6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技进乎道

    技进乎道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文惠君一赞叹,庖丁释刀,把刀一摆,那姿态比跳舞的还优美,就告诉皇帝:没有什么稀奇,报告陛下,臣之所好者,道也,我真正喜欢的是修道,因为我学道,所以会杀牛..

    6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杀生的艺术

    杀生的艺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hu)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5 古代文学 2025-10-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