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中庸白话文

第26篇

2025-09-05 11:44 古代文学

【原文】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译文】

所以,极端真诚是永不停止的。永不停止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有效验,有效验就会悠远无穷,悠远无穷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就能承载万物;高大光明,就能覆盖万物;悠远长久,就能生成万物。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达到这样的境界,不必表现也会明显,不必活动也会有变化,无所作为也会自然有成就。

【原文】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译文】

天地的道理,可以用一个“诚”字来概括。因为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生育万物,深奥难测。天地的道理,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原文】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译文】

今天我们所说的天,开始只有一点点的亮光罢了,等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悬挂在它上面,世间万物都被它覆盖。

今天我们所说的地,开始只有一撮泥土那么多罢了,等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汇聚众多的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被它承载着。今天我们所说的山,开始只有小石块那么大罢了,等到它高大广阔时,草木花卉在上面生长着,飞禽走兽在上面居住着,金银宝藏从上面开发出来。今天我们所说的水,开始只有一勺水那么多罢了,等到它浩瀚无涯时,鲛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活,万物都在里面繁殖生长出来。

【原文】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日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日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译文】

《诗经》说:“上天的道理啊,深远而又永无止尽!”这大概就是说的苍天之所以为苍天的原因吧。“多么显赫光明啊,周文王的品德纯正无二。”这大概就是说的周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的原因吧,他纯洁的道德也没有止息的时候。

猜你喜欢

  • 始诛

    【原文】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有喜色.仲由問曰:「由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樂以貴下人乎?」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兩觀之下,一..

    4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相鲁

    【原文】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一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定公謂孔子曰:「學子此法,以治..

    5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33篇

    【原文】《诗》曰:“衣锦尚纲。”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一温一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译文】《诗经》说:“内穿..

    2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32篇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译文】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制定治理天下的法则,树..

    3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31篇

    【原文】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一温一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译文】只有天下最伟大的圣人,才聪明智慧,能够统治天下;才宽宏..

    2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30篇

    【原文】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译文】孔..

    3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29篇

    【原文】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译文】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礼仪、订制度、定文字这三件重要的事,就可以减少过失了吧!过..

    3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28篇

    【原文】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译文】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活于现代的社会却一心想恢复古代的制度。像这样的人,灾祸一..

    4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27篇

    【原文】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一性一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一精一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一温一故而知新..

    3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25篇

    【原文】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一性一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译文】真诚是人的自..

    3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24篇

    【原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译文】真诚到极点,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

    4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23篇

    【原文】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译文】比圣人差一些的贤人,从平日一言一行着手。在细微处下工夫,也能达到真诚的境界。做到了真诚,真诚就会表..

    4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22篇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一性一。能尽其一性一,则能尽人之一性一。能尽人之一性一,则能尽物之一性一。能尽物之一性一,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译文】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

    3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21篇

    【原文】自诚明,谓之一性一。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译文】由内心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一性一。由明白道理后再做到真诚,这叫做教育。内心真诚就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变得真诚。..

    5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20篇

    【原文】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译文】鲁哀公询问关于治理国家的道理..

    5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19篇

    【原文】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

    3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18篇

    【原文】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译文】孔子说:”..

    4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17篇

    【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

    4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16篇

    【原文】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

    3 古代文学 2025-09-05
  • 第15篇

    【原文】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译文】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

    4 古代文学 2025-09-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