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韩非子

存韩第二

2025-09-10 11:47 古代文学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 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夫韩,小国也,而以应天下四击,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修守备,戎强敌,有蓄积,筑城池以守固。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城而退,则权轻于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原,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旅罢于内攻,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亡赵之心也。均如贵臣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荆,重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与魏质以安其心,从韩而伐赵,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荆、魏又必自服矣。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以秦与赵敌衡,加以齐,今又背韩,而未有以坚荆、魏之心。夫一战而不胜,则祸构矣。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韩、秦强弱,在今年耳。且赵与诸侯陰谋久矣。夫一动而弱于诸侯,危事也;为计而使诸 侯有意我之心,至殆也。见二疏,非所以强于诸侯也。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攻伐而使从者闻焉,不可悔也。

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子之未可举,下臣斯。甚以为不然。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虚处则然,若居湿地,著而不去,以极走,则发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如。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悉赵而应二万乘也。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

臣视非之言,文其辩,才甚。臣恐陛下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今以臣愚议:秦发兵而未名所伐,则韩之用事者以事秦为计矣。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王见,因内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人为市,则韩可深割也。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窥兵于境上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

秦遂遣斯使韩也。

李斯往诏韩王,未得见,因上书曰:昔秦、韩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前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秦军于阙下矣。诸侯兵困力极,无奈何,诸侯兵罢。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解其兵。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所以然者,听臣之浮说,不权事实,故虽杀戮臣,不能使韩复强。

今赵欲聚兵士,卒以秦为事,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且臣闻之:唇亡则齿寒。夫秦、韩不得无同忧,其形可见。魏欲发兵以攻韩,秦使人将使者于韩。今秦王使臣斯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臣之计,使韩复有亡地之患。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斯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葅戮,愿陛下有意焉。今杀臣于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臣斯暴身于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过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且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今又背强秦。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城尽则聚散,则无军矣。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在图赵,使臣斯来言,愿得身见,因急于陛下有计也。今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于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

译文:

韩国侍奉秦国三十多年了,出门就像常用的袖套和车帷,进屋就像常坐的席子和垫子。秦国只要派出兵攻取别国,韩国总是追随它,怨恨结于诸侯,利益归于强秦。而且韩国进贡尽职,与秦国的郡县没有不同。如今我听说陛下贵臣的计谋,将要发兵伐韩。赵国聚集士兵,收养主张合纵的人,准备联合各***队,说明不削弱泰国则诸侯必定灭亡,打算西向攻秦来实现它的意图,这已不是一朝一夕的计划了。如今丢下赵国这个祸患,而要除掉像内臣一般的韩国,那么各国就明白赵国计谋不错的了。

韩是小国,而要对付四面八方的攻击,君主受辱、臣子受苦,上下相互同忧共患很久了。修筑防御工事,警戒强大敌人,积极储备物资,筑城墙,挖城河以便固守。今若伐韩,不能一年就灭国。攻克一城便要退兵,力量就被各国看轻,各国就将打垮秦军。韩国背叛,魏就会响应,赵靠齐作后盾,如果这样,就是用韩、魏助赵,赵再借齐来巩固合纵,从而与秦争强,这是赵国的福气,泰国的祸害。进而击赵不能取胜,退而击韩不能攻克,那么冲锋陷阵的士兵疲于野战,运输队伍疲于军内消耗,那就是集合困苦疲劳的军队来对付赵、齐两个大国,这是不合灭韩本意的。全按贵臣的计策行事,那秦国必定成为各国的攻击目标了。陛下即使同金石一般的长寿,那兼并天下的日子也不会到来的。 如今我的计策是:派人出使楚国,厚赂执政大臣,宣扬赵国欺骗秦国的情况,给魏国送去人质使其心安,率韩伐赵。即使赵与齐联合,也是不值得担忧的。攻打赵、齐的事完了后,韩国发一道文书就可以平定的。这样,秦一举而两国成灭亡之势,而楚、魏也一定自动顺服了。所以说武器是凶残的东西,是不可不慎用的。拿秦和赵抗衡,加上齐国为敌,今又排斥韩国;而没有用来坚定楚、魏联秦之心的措施,这一仗如果打不胜,就会构成大祸了。计谋是用来决定事情的,是不能不深察的。究竟赵、秦谁强谁弱,不出今年就分明了。再说赵国和其他诸侯暗地谋划好久了。一次行动就示弱于诸侯,是危险的事;定计而使诸侯起心算计秦国,是最大的危险。出现两种漏洞,不是强过诸侯的办法。我希望陛下周密考虑这种情形!攻伐韩国而使合纵者钻了空子,后悔是来不及的。 诏令把韩非的上书书中说韩国不可攻取下达给臣子李斯,臣子李斯认为他的说法非常不对。秦让韩存在,就像人得了心腹之病一样,平时就难受,假若住在潮湿地方,痼而不治,快跑起来,病就犯了。韩虽已臣服于秦,未必不是秦的心病,一旦有突然上报的事,韩是不可信的。秦与赵为敌,荆苏出使齐国,不知结果如何。在我看来,齐、赵两国的关系不一定因荆苏而断绝;如不绝交,这是要倾动全秦来对付两国兵力。韩并非顺服秦的道义,而是顺服强大的,现在集中对付齐、赵,韩就一定会成为心腹之病而发作起来。韩与楚如果谋划攻秦,诸侯响应,那么秦国必定再次看到兵败崤塞的祸患。 韩非的到来,未必不是想用他能存韩来求得韩的重用。巧语连篇,掩饰真意,计谋欺诈,来从秦国捞取好处,用韩国利益窥探陛下。秦、韩关系亲密,韩非就重要起来了,这是便利他自己的计谋。

我看韩非的言论能够文饰他的混说狡辩,很有才华。我担心陛下受韩非辩说的迷惑而听从他的野心,因而不详察事务的实情。现在按我的愚见:秦国发兵但不说明讨伐对象,那么韩国的执政者将会采取侍奉秦国的计策。请允许我去见韩王,让他来晋见,大王接见时,趁机扣留他,不要遣返,随后召见韩国大臣,用韩王和韩人交易,就可大量割取韩地。接着命令蒙武征发东郡的士卒,在国境上陈兵窥伺但不说明去哪儿,齐人就会害怕而听从荆苏的主张,这样,秦兵不出境,劲韩就会慑于威势而就范,强齐就会由于道义而服从了。其他诸侯听说后,赵人胆战心惊,楚人犹豫不决,必定产生忠秦的打算。楚人不动,魏不值得忧虑,各国就可逐渐侵占完毕,就可以和赵国较量了。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我的计谋,不要忽视。 于是秦国派李斯出使韩国。

李斯前往告渝韩王,没能见到,就上书说:过去秦、韩同心协力,因此互不侵扰,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敢来进犯,像这样有几十年了。前段时间五国诸侯曾相互联合共同讨伐韩国,泰国出兵前来解救。韩位于中原地带,领土不满千里,之所以能和诸侯并列于天下,君臣两全,是因为代代相教侍奉秦国的作用。先前五国诸侯共同讨伐泰国,韩国反而联合诸侯,并充当先锋,在函谷关下来和秦军对阵。诸侯士兵困乏力量耗尽,没办法,只好退兵。杜仓任秦相时,派兵遣将,来向诸侯报仇,而先攻楚。楚国令尹以此为患,说:韩国认为泰国不义,却与秦结成兄弟共同荼毒天下。不久又背叛秦国,充当先锋去攻秦关。韩既居于中原,反复无常,不可料知。诸侯共同割取韩上地区十个城去向秦国谢罪,解除了秦军威胁。韩曾一次背秦而国迫地削,兵力衰弱至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听从臣的浮说,不权衡事实,所以即使杀掉臣,也不能使韩国重新强大。 如今赵国想集合士兵,突然进攻秦国,派人来韩借路,说是想伐秦。它的趋势必定先击韩而后击秦。况且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秦、韩不能没有共同忧患,这种情形显而易见。魏想发兵来攻韩,秦国派人把魏国使者带到了韩国。如今秦王派我来却得不到召见,我伯大王重演过去臣之计,使韩又有丧失领土的忧患。我得不到召见,请让我回国报告,秦韩关系必将断绝。我来出使,奉着秦王使两国交欢的心意,希望进献有利韩国的计谋,难道陛下就这样来接待我吗?我希望见大王一面,上前陈说愚计,然后接受死刑,希望陛下多加关注!现在即使把我杀死在韩国,大王也不足以强大;但如不听我的计策,那必将构成灾祸。秦出兵不停地前进,韩国国家就可忧虑了。假如我在韩暴街市,那么大王即使想考虑我向您效忠的计策,也不可能了。边境残破,国都死守,杀声贯耳,那时才想到用我的计策,就晚了。再说韩国兵力几何是天下都清楚的,如今又背叛强大的秦国。如果城失兵败,内寇必将袭击城邑;城邑丧失完,百姓就散了;百姓一散,军队就没了。要是死守都城,秦国必将兴兵把大王包围在孤城中,道路一旦不通,谋划就难确定,这种形势无法挽救,左右近臣的计策没有用场,希望陛下好好想想吧。假如我所说有不符合事实的,希望大王能让我上前把话说完,再受刑杀也不迟。秦王饮食不甘,游玩不乐,心意全在谋取赵国,派我前来通知,希望能得到亲自接见,为的是急于和大王商量计策。如今使臣不通,韩国的诚信就无法弄清。泰国必将放弃赵国的祸患而移兵到韩,希望陛下再一次认真考虑这种情形,并把决定告诉我。

猜你喜欢

  • 04.人间世:天下二大戒

    天下二大戒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孔子说,天底下有两条大戒律,其一,命也,其一,义也。这两条大戒律,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第一条大戒,其一,命也,解释这个命字就很麻烦,不是算八字那个..

    19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千古名将郭子仪

    千古名将郭子仪我们拿历史古人来比,只有唐朝郭子仪一个人做到了。研究郭子仪一生的历史啊,那的确漂亮极了,对人事的处理高明极了,恐怕在《二十五史》里头找不出第二个人。我们历史上讲究一个出将、入相,郭子仪几..

    12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大使难当

    大使难当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

    13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中国文化内圣的道统

    中国文化内圣的道统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我们平时修持修养,眼睛喜欢向外面看,耳朵喜欢向外面听,真正修养做到了,眼睛对外见而不见,看到了跟我不相干,用佛学的话来讲,就是内心意识不..

    14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

    自欺欺人 被人欺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我们出来做事,假如做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为人使,听人家指挥,听命办事,易以伪,还容易做假,还容易有办法推得掉,还可以用手段。明朝末年有一个读书人,叫..

    20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波飞太液心无住

    波飞太液心无住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颜回听了孔子传的方法,一定回去打坐做功夫了,不过文章没有记载。颜回向孔子报告:老师教我的这个方法,我开始上坐时未始得使,很..

    18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心斋

    心斋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颜回跟我们的观念一样,一听就说:老师呀,我家里穷得不得了,不饮酒不吃荤已经几个月了。我这样不是天天吃斋吗?孔子自己也有这个经验,三月而不..

    14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江水东流去不回

    江水东流去不回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颜回说:我拿历史的经验来说明现在的事实。不是我的意见,是古人的意见我取来用而已。历史上很多大臣讲话很有技巧,这是我们应..

    12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内直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外曲成而上比颜回被孔子当场一骂,有点领悟了: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那么我修道的功夫,修到不表现出来的程度,内在方直而外面曲成,这就中儒家所讲的外圆内方,外面圆融一点,和人家接触和譪一点,里头..

    57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活不长的忠臣

    活不长的忠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孔子说历史的经验。夏朝的忠臣关龙逢,因为遇到了桀这个暴君,被杀了;纣杀了王子比干,..

    19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皇帝也为难

    皇帝也为难我们看了历史就懂,皇帝面前的一奸一臣,在历史上看来是一奸一臣,在当时看不是一奸一臣,一奸一臣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看出来还叫一奸一臣?所有的一奸一臣在当时做得比忠臣还要好,一奸一臣不是都做坏事..

    19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孔子对颜回说:且若亦知夫,这几个字看起来毫不相关,好象古文乱七八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并且你也知不知道?且,并且;若,就是你;亦..

    12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道不欲杂

    道不欲杂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这个嘻,应该这样念:嘻孔子拉长了声音幽默颜回。若殆往而刑耳。你去吧,你如果去一定被杀掉,不但教化不了卫灵公,而且你这条命..

    15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颜回想作王者师

    颜回想作王者师孔子的学生,第一了不起的是颜回,庄子就借用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来讲这个故事。颜回有一天向孔子请假,他说我想不当学生了,要离开这里出国去。孔子问颜回要到哪里去?颜回说准备到卫国去。孔子和卫国交..

    18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4.人间世:从谥法说起

    我们再强调一下,《庄子》内七篇是连贯的,第一篇是《逍遥游》,讲人如何解脱,如何变成一个超人。由解脱变成超人以后,说到形而上道的齐物,万物不齐不能平等,《齐物论》讲如何达到形而上的万物齐而平等。然后,才..

    55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随缘世事无挂碍

    随缘世事无挂碍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

    19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神虽王不善也

    神虽王不善也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公文轩见右..

    15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上面庄子借用庖丁的嘴,讲自己修养的造诣境界,和处世的方法原则。这里这一段话更重要。但是当我到了一般的杀牛匠那里去看看,牛一来,杀..

    18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技进乎道

    技进乎道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文惠君一赞叹,庖丁释刀,把刀一摆,那姿态比跳舞的还优美,就告诉皇帝:没有什么稀奇,报告陛下,臣之所好者,道也,我真正喜欢的是修道,因为我学道,所以会杀牛..

    15 古代文学 2025-10-19
  • 03.养生主:杀生的艺术

    杀生的艺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hu)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18 古代文学 2025-10-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