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格言联璧译注 / 金缨

敦品类

2025-04-19 12:14 格言联璧译注

【题解】

敦品类一章主要讨论的是良好品行的培养。在编者看来,人的品格和德行是最重要的,然而高尚的品格和德行培养起来却并非易事。首先,编者指出品德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任何一点小的过失和动摇都会损害高尚品德的最终养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优良的品格都是在长久的培养中逐渐形成的。其次,编者在这一章里着力将君子和小人的品行进行了比较,高尚、卑劣自然有了分别,也使人对品格的高下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最后,编者还列举了一些具体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身处不同的情况、面对不同的人,如何为人处世才能坚守节操的有效办法。归根结底是要保持内心正直,为人坦荡,待人宽和,处世通达。并且,编者还提出了对士大夫即读书人的一种期望,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要尽力将读书明理和修身养性相结合,实现品学兼优。不仅要成为踏实的治学之人,更要成为时代的道德楷模,成为关照天下苍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气之人,切不可沦为只顾个人得失、只为自家谋财的庸俗之人。敦品类一章中论及品行培养的三个方面,时至今日对我们每个人良好品格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而编者的期望更是让每个读书明理的人都在心中明确这一种责任和担当,无论时代变换,这种荣誉感和使命感都会成为推动人们不断自我完善的力量。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1],定从烈火中锻来[2];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3],须向薄冰上履过[4]。

【译文】

想要塑造纯洁完美的品格,必须要在烈火般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想要成就翻天覆地的功业,必须不畏艰难敢于向凶险的环境前进。

【源流】

明江用世《史评小品》卷二十一程颢条: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业,须向薄冰上履过。按,《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宋代程颢之语。

人以品为重[5],若有一点卑污之心[6],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7],若有一件愧怍之事[8],即非泰山北斗品格[9]。

【译文】

人以品德为重,如果有那么一点卑鄙肮脏的念头,便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品德以践行为主,如果有那么一件让自己感到惭愧的事,便不是泰山北斗的好品格。

人争求荣乎[10],就其求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辱[11];人争恃宠乎[12],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

【译文】

人们争相追求尊荣,其实在追求尊荣的时候,就已经受尽了这世间的侮辱了。人们争相倚仗尊荣,其实在倚仗这种尊荣的时候,就已经沦为这世间最卑贱的人了。

丈夫之高华[13],只在于功名气节;鄙夫之炫耀[14],但求诸服饰起居。

【译文】

大丈夫的高贵显赫,只在于功业声名、气节操守;庸俗浅陋之人所炫耀的,不过是衣着佩饰、饮食起居而已。

阿谀取容[15],男子耻为妾妇之道[16];本真不凿[17],大人不失赤子之心[18]。

【译文】

阿谀奉承取悦讨好,男子汉以这种卑贱之人的行径为耻;率真做人不矫揉造作,大丈夫不失纯洁善良之心。

君子之事上也[19],必忠以敬,其接下也[20],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21],其待下也,必傲以忽[22]。

【译文】

君子对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必定忠诚恭敬,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必定谦逊温和;小人对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必定谄媚奉承,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必定傲慢轻蔑。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何西畴《常言》: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媚上而忽下,小人无常心,故君子恶之。按,何坦,号西畴,《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宋代何坦之语。

立朝不是好官人[23],由居家不是好处士[24]。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

【译文】

在朝为官不是好官员,是因为在家时就不是德才兼备的士人。平时就不是什么德才兼备的士人,是因为小时候就不是个好好学习的孩子。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王朗川《言行汇纂》:立朝不是好官人,由居家不是好处士。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按,王之,号朗川,《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清代王之,编撰之文句。

做秀才如处子[25],要怕人[26]。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27]。归林下如阿婆[28],要教人。

【译文】

尚未做官的读书人要像未出嫁的姑娘一样,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防止别人说闲话。做官之后要像嫁了人的媳妇一样,要操持事务保养一方百姓。告老还乡之后要像慈祥的老婆婆一样,要以毕生积累教育后人。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29],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30],一旦退休必不怨[31]。

【译文】

贫贱时,眼中不去羡慕富贵,将来得志一定不会骄横;富贵时,心中不忘贫贱,将来离开官位也不会有什么抱怨。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史搢臣《愿体集》:贫贱时,眼中不看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按,史搢臣,名典,《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清代史典编撰之文句。

贵人之前莫言贱[32],彼将谓我求其荐[33];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译文】

在地位高的人面前不要说自己低贱,这样做会让对方以为你在乞求他的推荐;在富有人的面前不要说自己贫穷,这样做会让对方以为你在乞求他的怜悯。

【源流】

明刘万春《守官漫录》卷二:(胡文定公)又曰:贵人之前莫言穷,彼将谓我求其荐矣;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助矣。按,胡安国谥文定,《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宋代胡安国之语。

小人专望人恩[34],恩过辄忘[35];君子不轻受人恩[36],受则必报。

【译文】

小人总是期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恩惠,接受后就马上忘记;君子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恩惠,一旦接受了就必定会回报。

处众以和[37],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38];持己以正[39],贵有圆通不可拘之权[40]。

【译文】

与大家相处要态度随和,贵在坚持原则立场时刚强坚毅;自己修身要端正严格,贵在不拘泥原则懂得权变时圆融通达。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四: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秉公持正而有圆通不可拘之权,可以语人品矣。

使人有面前之誉[41],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42],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使人得到当面的赞誉,不如使他人没有背后的诋毁;使人有短暂相处的欢乐,不如使人没有长久交往的厌烦。

媚若九尾狐[43],巧如百舌鸟[44],哀哉羞此七尺之躯;暴同三足虎[45],毒比两头蛇[46],惜也坏尔方寸之地[47]!

【译文】

谄媚逢迎像九尾狐,花言巧语像百舌鸟,可悲啊!堂堂七尺男儿会有如此行径;凶残暴虐如同三足虎,阴险狠毒好比两头蛇,可惜啊!人的心地怎么会如此败坏啊!

到处伛偻[48],笑伊首何仇于天[49]?何亲于地?终朝筹算[50],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译文】

到处低三下四逢迎他人,可笑你的头和天有仇吗?和地有亲吗?整天都在谋划算计,问问你的心为何这样轻视生命?为何如此看重钱财?

富儿因求宦倾赀[51],污吏以黩货失职[52]。

【译文】

富家子弟因求取官职而倾尽家产,贪官污吏因贪污受贿而丢掉官位。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何西畴《常言》:富儿因求宦倾赀,污吏以黩货失职。初皆起于慊其所无,而卒至于丧其所有也,各泯其贪心,而安分守节则何夺禄败家之有?按,何坦,号西畴,《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宋代何坦之语。

亲兄弟析箸[53],璧合翻作瓜分[54];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译文】

亲兄弟分家,曾经美好和睦的家族就此变得四分五裂;读书人爱钱,高雅书香之气便沦为世俗贪财的铜臭味。

【源流】

明郑元勋《媚幽阁文娱》卷八:亲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按,此条后附以上采《双清》注文,疑即明代杨梦衮所著之《双清》,故《格言联璧》此句似当本于明代杨梦衮之语。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55],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56],此造福也。广田宅,结姻援[57],争什一[58],鬻功名[59],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长[60],求福者浓而短。

【译文】

读书人应当为子孙造福,而不当为子孙求福。严肃家规,崇尚简朴,教子孙耕田读书,积德行善,这是造福。广置田宅,与权贵攀亲结交,盘剥百姓,贿赂求官,这是求福。造福清淡而长久,求福浓烈而短暂。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张侗初《却金堂四箴》: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按,张鼐,号侗初,《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明代张鼐之语。

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61],不当为此生市名[62]。敦诗书[63],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64],邀权贵[65],务矫激[66],习模棱[67],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68];市名者,躁而拙。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69],不当为一家伤财[70]。济宗党[71],广束脩[72],救荒歉[73],助义举,此用财也。靡苑囿[74],教歌舞,奢燕会[75],聚宝玩,此伤财也。用财者,损而盈[76];伤财者,满而覆[77]。

【译文】

读书人应当为这一生爱惜自己的名声,而不应当为这一生去求取名声。潜心诗书,崇尚气节,谨慎取予,注重仪表,这是爱惜名声。争相吹捧,结交权贵,行为偏激,态度含糊,这是求取名声。爱惜名声的人,平静而美好;求取名声的人,浮躁而愚笨。读书人应当为家族合理使用钱财,而不应当为家族而浪费钱财。接济宗族乡亲,兴办学堂,救济灾荒,扶助善行义举,这是合理使用钱财。大把花钱修建园林,豢养歌舞艺人,宴会奢侈无度,聚敛珍奇宝物,这是浪费钱财。合理使用钱财,虽然有所花费但还是充足够用;浪费钱财,纵然积累满满但终将一无所有。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张侗初《却金堂四箴》: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济宗党,广束脩,救荒俭,助义举,此用财也。靡苑囿,教歌舞,奢燕会,聚宝玩,此伤财也。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诎。按,张鼐,号侗初,《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明代张鼐之语。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规利害[78],避劳怨,营窟宅[79],守妻子,此惜身也。养身者,啬而大[80];惜身者,膻而细[81]。

【译文】

读书人应当为天下苍生养身,不应当为天下苍生惜身。减少不良的欲望,去除无用的思考,戒除愤怒,节制饮食,这是养身。计较利害得失,逃避劳苦和怨恨,营建房屋,守着妻子儿女,这是惜身。养身的人,虽然看似对自己和家人小气,但是人格高大;惜身的人,不仅俗气而且人格渺小。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张侗初《却金堂四箴》: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养身者,吝而大;惜身者,膻而细。按,张鼐,号侗初,《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明代张鼐之语。

* * *

[1] 精金美玉: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

[2] 烈火:此处指烈火般艰苦的环境。

[3] 揭地掀天:犹翻天覆地。事功:功业。

[4] 薄冰:很薄的冰层,引申为凶险的环境。履过:走过,走向。

[5] 品:品行,品德。

[6] 卑污:卑鄙肮脏。《史记日者列传》: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7] 行:此处指践行。

[8] 愧怍(zu):惭愧。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小官对移》:心无愧怍,则无入而不自得;心无贪恋,则无往而不自安。

[9] 泰山北斗:泰山为五岳之首,北斗星为众星之首。比喻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而为人们所尊重敬仰的人。语出《新唐书韩愈传》: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10] 荣:荣耀,尊荣。

[11] 极:穷极,穷尽。

[12] 恃宠:倚仗尊荣。恃,倚仗,依靠。宠,尊贵,尊荣。《左传定公四年》:无怙富,无恃宠。

[13] 高华:高贵显赫。

[14] 鄙夫:庸俗浅陋的人。

[15] 阿谀取容:阿谀奉承取悦讨好。《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且王等阿谀取容,蔽贤窃位。阿谀,说别人爱听的话,奉承迎合。取容,取悦,讨好。

[16] 妾妇之道:卑贱之人的行径。妾妇,指妇女或地位卑微的人。

[17] 本真:率真,本来面目。不凿:不矫揉造作。

[18]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大丈夫不失纯洁善良之心。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此处指大丈夫。赤子之心,心地纯洁善良,天真无邪。

[19] 事上:对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上,此处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20] 接下: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下,此处指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21] 必谄(chǎn)以媚:谄媚奉承。

[22] 忽:轻视,轻蔑。

[23] 立朝:在朝为官。官人:此处指官员。

[24] 处士:本指德才兼备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25] 秀才:此处指未做官的读书人。处子:未出嫁的姑娘,亦称为处女。《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26] 怕人:此处指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防止别人批评和议论。

[27] 养人:此处指爱民如子,保养一方百姓。

[28] 归林:返回山林。此处指告老还乡。明袁宏道《真定大悲阁》:相逢低两眉,但诉归林计。阿婆:老婆婆。

[29] 不著:没有,此处指不羡慕。

[30] 意中:心中。

[31] 退休:此处指离开官位。

[32] 言贱:此处指说自己低贱。

[33] 荐:推荐,推举。

[34] 恩:恩惠,好处。

[35] 辄:就,便。

[36] 轻:轻易,随便。

[37] 处众:与大家相处。和:此处指随和。

[38] 强毅:刚强坚毅。夺:改变。《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9] 正:端正严格。

[40] 圆通:圆融通达,处事灵活。拘:拘泥。权:权变,变通。《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

[41] 面前之誉:当面的赞誉。

[42] 乍处之欢:短暂相处的欢乐。乍,短暂。

[43] 九尾狐:传说中的奇兽。此处指内心奸诈善于谄媚逢迎的人。

[44] 百舌鸟:鸣叫声音婉转圆润的鸟。此处指内心阴险花言巧语的人。

[45] 三足虎:又作三脚虎,传说中的一种猛兽,生性凶残暴虐。

[46] 两头蛇:传说中的毒蛇,因其尾圆钝,骤看颇似头,故名两头蛇。古人传说见之者死。此处指阴险狠毒的人。

[47] 方寸之地:心地。《列子仲尼篇》: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48] 伛偻(yǔ lǚ):本指人弯腰驼背。《淮南子精神训》: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伛偻。此处指点头哈腰、低三下四逢迎他人。

[49] 伊首:他的头。伊,他。

[50] 筹算:谋划,算计。

[51] 富儿:富家子弟。求宦:求取官职。倾赀:倾尽家产,倾尽资财。赀,同资。

[52] 黩(d)货:贪财。唐柳宗元《封建论》:列侯骄盈,黩货事戎。

[53] 析箸:分家。箸,筷子。明朱元弼《犹及篇》:沉益川腾蛟者,宪副秦川公伯子也。宪副晚而更置室,生子腾龙,析箸别居。

[54] 璧合:合璧,即两块半圆形的璧合并在一起,有祥瑞和美之意,此处指家族和睦美好。璧,半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多作为礼器,亦可作为装饰。瓜分:像切瓜一样分开。此处指家族四分五裂。《汉书贾谊传》: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蝟毛而起。

[55] 谨家规:严肃家规。谨,严谨,严肃。

[56] 阴德:阴功,指人在世期间做的好事亦可作为死后阴间的功德。此处可以作德行理解。

[57] 结姻援:此处指与权贵攀亲结交。

[58] 争什一:此处指盘剥百姓。什一,古代赋税制度,十而税一,称什一。《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此处指雇佣百姓为自己干活。

[59] 鬻(y)功名:指用钱财贿赂而获得功名。

[60] 澹:恬淡,清淡。

[61] 惜名:爱惜自己的名声。

[62] 市名:求取名声。

[63] 敦:此处指潜心研读。

[64] 竞标榜:争相吹捧。标榜,吹捧,夸耀。

[65] 邀:此处指结交。

[66] 矫激:奇怪偏激,违背常情。

[67] 模棱:遇事不置可否,态度含糊。

[68] 休:美好,美善。《诗经大雅民劳》:无弃尔劳,以为王休。毛传:休,美也。

[69] 用财:此处指合理使用钱财。

[70] 伤财:此处指浪费钱财。

[71] 济宗党:接济宗族乡亲。济,接济,帮助。宗党,宗族和乡亲,家族内的成员和家族外的乡亲。

[72] 束脩:即干肉,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或指学生致送教师的酬金。此处指教育。《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3] 荒歉:因灾荒而收成不好。唐韦应物《始至郡》: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

[74] 靡苑囿:大把花钱修建园林。靡,浪费。苑囿,此处指园林。

[75] 燕会:宴会。

[76] 损而盈:虽然有所花费但还是充足够用的。损,减少。此处指花费。盈,充足。

[77] 满而覆:纵然积累满满但终将一无所有。满,此处指财富积累得多。覆,败,灭。此处指一无所有。

[78] 规:谋划,算计。利害:此处指得失。

[79] 营:营造,营建。窟宅:人住的窑洞。此处指房屋。

[80] 啬:小气。

[81] 膻:膻腥之味。此处指俗气。细:此处指人格渺小。

金缨著。咸丰元年(1851)刻本,民国十五 年(1926)鸿宝斋书局重刻本。格言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几千年来的人生修养与生存智慧,是一种能够给人以告诫、劝勉与激励的名言警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传诵与总结,这些经典格言以言简意赅、意味隽永的文字,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本书系清人金缨所编,收录格言十一种,分学问、养生、敦品、 接物、悖凶等篇,其说理之切、择言之赅,字字精准、富有哲理,确为一部济世良书,值得一一细读与思考。

猜你喜欢

  • 微信格言签名

    1、有时候你为他倾尽一切,却比不过别人什么都不做。2、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那个时候,你年轻。3、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4、支离破碎的想起你,还是让我那么心痛。..

    11 好句大全 2025-07-21
  • 续集卷十

    支植下【题解】本篇共三十四条。记载植物三十余种。X10.1青杨木 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译文】青杨木 出自三峡地区。用这种木头做床,睡觉没有跳蚤。X10.2夏州槐[1]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2],盐州或要叶,行牒..

    33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九

    支植上【题解】本篇五十条。记载植物五十余种。X9.1卫公平泉庄[1],有黄辛夷、紫丁香[2]。【注释】[1]平泉庄: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李德裕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2]辛夷:香木名。树高二三丈,叶似柿叶而狭长,花..

    3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八

    支动【题解】本篇支动和下两篇支植上、支植下,是前集广动植的补遗。此三篇中,引李卫公(李德裕)语或是与李卫公相关者,共有近二十条,这些应是段成式于大和初年在李德裕浙西幕府时所闻。本篇共计六十三条,相比前..

    3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七

    《金刚经》鸠异【题解】《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最早有鸠摩罗什汉译本,此后相继又出现五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般若,即智慧;波罗蜜,渡彼岸;般若之体,其常清净,不变不移,..

    3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六

    寺塔记下【题解】本篇共计三十四条。所载同于上篇。其中吟诗联句之类,悉被收入《全唐诗》。另须注意的是征事一类,本篇有六条,上篇也有五条,方内方外竞炫腹笥,比拼才智,可以窥知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人好尚。..

    32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五

    寺塔记上【题解】寺塔记共上、下两篇,记载长安诸寺佛像、佛塔、佛经、壁画、供养物,以及游览寺庙的见闻和寺中与友人联句对语等。据X5.1条《寺塔记序》,此为武宗会昌三年(843)与友人张希复、郑符游京城寺院,于..

    34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四

    贬误【题解】贬误一篇,共计四十三条,均为考证源流辨别舛误的文字,第一条末云:录宾语甚误者,著之于此。即为本篇宗旨。凡引《淮南子》、《论衡》、《座右方》等典籍共五十多种,条分缕析,足可考证史事。但段成式..

    3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三

    支诺皋下【题解】本篇共二十九条。其中如第X3.1条李简、第X3.4条郑琼罗、第X3.15条蜀郡豪家子、第X3.22条秦妇张氏、第X3.28条韦氏兄弟、第X3.29条阿措,篇幅较长,亦为传奇之体,尤其是最后一条,故事十分精彩,正当..

    4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二

    支诺皋中【题解】本篇共三十二条,多为精怪异事。其中第X2.3条鼠精、第X2.4条食人怪、第X2.15条乌郎等,想象丰富,情节巧妙,刻画生动,具有较高的叙事技巧。X2.1上都浑瑊宅[1],戟门内一小槐树[2],树有穴,大如钱..

    10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一

    支诺皋上【题解】支,是支派、支属的意思。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洪氏(按,洪迈)以续志为前志附庸,故以支名之,此正段氏命名之义。似《杂俎》续集中有其类相从四支语。此当出续集自序。今本无自序,阙耳..

    43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二十

    肉攫部【题解】本篇所记者,与动植诸篇貌同而实异,为养鹰驯鹰的专论。肉攫者,字面取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的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居者膻(见本书7.8条),因为鹰为食肉类猛禽,故以肉攫名篇。本篇内容,涉及取鹰..

    3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九

    广动植之四草篇【题解】本篇共六十九条,记载芝类、草类。道教认为芝具有神奇的功效,本篇前十条所记各类芝,多出自道书,如参成芝、白符芝、五德芝、菌芝、石芝等出自葛洪《抱朴子内篇》,夜光芝出自陶弘景《真诰》..

    44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八

    广动植之三木篇【题解】本篇共六十条,记载竹木藤类五十多种。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来自域外的物种。段成式生活在中外交流非常活跃的唐代,知晓大量来自西域诸国的物种,本篇自18.39条起至本篇末,就是关于此类植物的..

    32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七

    广动植之二鳞介篇【题解】鳞介,指水族之鱼类、贝壳类。本篇三十三条,所记以鱼类为多,有井鱼、异鱼、鲤、黄鱼、鱼、鱼、鲨鱼、马头鱼、印鱼、石斑鱼、娃娃鱼、鲎鱼、飞鱼、温泉中小鱼、羊头鱼、鱼之属。其次为蟹类..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六

    广动植之一 并序【题解】本书以动植名篇者,包括前集卷十六至卷十九、续集卷八至卷十的全部内容。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古载动植之书,除序所云之《山海经》、《尔雅》,若《禽经》、《异物志》、《南方草..

    3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五

    诺皋记下【题解】本篇共二十八条,仍是各类精怪、鬼神之事,大多为新出的唐代异事,想象丰富,亦真亦幻。第15.14条山萧之说,第15.16条野狐戴骷髅拜北斗的记载,本自晋干宝《搜神记》、晋张华《博物志》等书。15.1和..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四

    诺皋记上【题解】本书以诺皋为题者共有五篇:本卷诺皋记上、前集卷十五诺皋记下、续集卷一支诺皋上、卷二支诺皋中、卷三支诺皋下。诺皋一词,向称难解,众说不一。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诺皋引葛洪《抱朴子内篇..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三

    冥迹【题解】本篇共五条,记载鬼魂、冥婚、冥判及转世再生等事,故称冥迹。魏韦英值其妻再嫁之日显魂,崔罗什夜入夫人墓,犹今之所谓人鬼情未了,而顾况夭逝之子再为顾家子,也正是前生未了因。此类逸事,定属诬造,..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二

    语资【题解】本篇共二十六条,记载名人逸事和历史掌故,同于六朝志人笔记一类。首条至12.9条为南北朝事,其中12、2条、12.3条、12.4条、12.5条、12.8条,记载的是南北朝时外交场合宾主酬酢的情形,且均为梁宴魏使时..

    5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