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墨子译注 / 墨子

亲士

2025-04-19 16:30 墨子译注

【题解】

《亲士》是《墨子》一书的开篇,主旨在于论证统治者应该多亲近贤士,只有胸怀广阔、亲近和任用贤士,才能治理好国家,甚至成就霸业。在墨子看来,任用贤人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直言进谏,能够听得进去逆耳的忠言,只有这样才能广开言路,否则偏听偏信、受人蒙蔽,最终只会招致杀身亡国之祸。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意脉起伏不定,章节之间不够连贯,颇有难以理解之处。后世学者对此多有诟病,认为本篇如果不是文有缺失,就是后人连缀残章而成。至于文章所论主旨,则与《尚贤》篇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1.1 入国而不存其士[1],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2]。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3]。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注释】

[1] 存:体恤,慰问。

[2] 缓:怠慢。

[3] 虑:谋划。

【译文】

主政一国而不去恤问国之贤士,就会导致亡国。发现贤能的人而不急于任用,就会逐渐怠慢国君。没有比任用贤人更急迫的事情了,没有士人就没有可以商讨国家大事的对象。怠慢贤者、轻视士人,而能够长保国家社稷,这样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过的。

1.2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1],桓公去国而霸诸侯[2],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3],而尚摄中国之贤君[4]。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5]。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注释】

[1] 文公:指晋文公重耳。他曾被迫逃亡国外十九年,后回国即位,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春秋霸主。正,长,为诸侯之长,指称霸天下。

[2] 桓公:指齐桓公小白。他曾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后回国即位,重用管仲,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3] 勾践: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为吴国国君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胆,终于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丑:羞辱。

[4] 摄:通慑,慑服,敬畏。中国:中原地区的国家。

[5] 抑:压抑,遭遇困境。

【译文】

从前,晋文公出逃避难却最终成为诸侯之长,齐桓公逃离国家而最终称霸诸侯,越王勾践遭受吴王夫差的羞辱,却最终成为威慑中原各国的贤能之君。这三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而扬名于天下,都是因为他们的国家曾遭遇困境、个人曾蒙受奇耻大辱的缘故。最好是从不失败,其次是失败后仍能有所成就,这就叫善于用人。

1.3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1],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2]。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3]。是故偪臣伤君[4],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5],上必有詻詻之下[6]。分议者延延[7],而支苟者詻詻[8],焉可以长生保国[9]。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10],远臣则唫[11],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12]。

【注释】

[1] 自难而易彼:自己承担困难的事情,而把容易的事情留给别人。与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的精神一致。

[2] 从整句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墨子与孔子思想的相通之处,也能看到他与孟子的思想渊源: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滕文公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3] 所恶:与上文所欲相对,指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4] 偪臣:权臣。

[5] 弗:通拂,违背,这里指敢于诤谏的大臣。

[6] 詻:同谔,直言争辩貌。

[7] 分议者:指持不同意见并能做到不苟同的大臣。 延延:指长时间论辩。

[8] 支苟:此处文字有误。支当作交,苟当作敬,通儆。交儆,即相互儆戒。

[9] 焉:同乃。

[10] 喑:同瘖,不能言。

[11] 唫:同噤,闭口不言。

[12] 归:通馈,赠送。

【译文】

我听说:并非没有安适的居处,而是我的心不安定;并非没有足够的财富,而是我的心不知足。所以,君子乐于承担困难的事情,而把容易做的事情留给别人;一般人却是自己做容易的事情,而把困难的事情留给别人。君子进则不会中途放弃自己的志向,退而详细考察失利的原因,即使混迹于寻常百姓之中,也终无怨恨之心,他们是有自信心的人。所以,勇于承担困难的人,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从没听说过拈轻怕重的人,能够避免他所厌恶的结果。所以,权臣会危及国君,奸佞小人会有害于官长。国君必须要有敢于诤谏的臣子,官上必须要有直言争辩的下属。持不同意见者敢于坚持到底,立场不同的人也敢于直言不讳。只有这样,君主才可以长养生民并保全国家。如果大臣都以爵位为重而不敢直言进谏,左右近臣就会缄默不语,远处的臣子也会闭口不言,百姓心生怨恨,身边又全是谄谀之人,好的建议被阻塞,国家就会陷入危局。桀纣不就是因为身边没有贤人辅佐而招致杀身之祸,最终失去天下了吗?所以说:与其赠送给国***物,不如推荐贤能之士。

1.4 今有五锥,此其铦[1],铦者必先挫[2]。有五刀,此其错[3],错者必先靡[4]。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5],灵龟近灼,神蛇近暴[6]。是故比干之殪[7],其抗也;孟贲之杀[8],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9],其事也[10]。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注释】

[1] 铦:锋利。

[2] 挫:折断。

[3] 错:磨。

[4] 靡:销蚀。

[5] 招木:指乔木。

[6] 神蛇:传说中一种会兴云作雨的蛇,古人暴晒它以祈雨。暴:通曝,晒。

[7] 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因屡次进谏被纣王剖心而死。殪:死。

[8] 孟贲:战国时期卫国的勇士,一说齐国人。能力拔牛角,后为秦武王所杀。

[9]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改革家,后因在楚国推行改革触犯楚国贵族的利益,被车裂而死。

[10] 事:功业。

【译文】

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一把最锋利,那么这把一定最先折断。有五把刀,其中一把磨得最快,那么这把刀必定最先损坏。所以,甘甜的水井最先干涸,挺拔的乔木最先被砍伐,灵龟之甲最容易被灼烧用以占卜,神蛇最容易被暴晒用以求雨。所以,比干之死,是因为他的刚直不屈;孟贲被杀,是因为他的勇力;西施被沉江,是因为她的美貌;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的功业。可见,这些人罕有不死于他们的过人之处。所以说:极盛之后难以为继。

1.5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1],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2]。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3]。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4],非一狐之白也[5]。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6],大水不潦潦[7],大火不燎燎[8],王德不尧尧者[9],乃千人之长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10],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11],逝浅者速竭[12],墝埆者其地不育[13]。王者淳泽[14],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15]。

【注释】

[1] 处:这里有强行占有的意思。

[2] 致,使达到。见:被。

[3] 天下器:这里指经天纬地之才。

[4] 镒:古代质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黄金为一镒。裘:皮衣。

[5] 一狐之白:狐狸腋下的皮,洁白轻软,但因面积过小,故而狐皮裘十分难得。

[6] 昭昭:明亮的样子。

[7] 潦潦:水势盛大的样子。

[8] 燎燎:火盛的样子。

[9] 尧尧:高貌,这里形容道德高尚。

[10] 砥:磨刀石。语出《诗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11] 陕:通狭,狭隘。

[12] 逝:指水流。

[13] 墝埆:土地坚硬而贫瘠。

[14] 淳:厚。泽:恩泽。

[15] 流:流布,引申为恩泽广被。

【译文】

因此,即便是贤明的君主,也不会喜欢没有功劳的臣子;即使是慈爱的父亲,也不会喜欢没有作为的儿子。所以,才能无法胜任工作,即使占据了职位也不算这个位置上的人;德行担当不起爵位,即使领取那个爵位的俸禄也称不上是这些俸禄的主人。良弓难于拉开,但可以射得高、射得深;好马难以驾驭,但可以负重赶远路;贤才难以驱使,但可以使君主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江河不满足于小河的注入,所以能够逐渐阔大。圣人遇事不辞繁难,遇物不背常理,所以能成为经天纬地般的大人物。因此,江河之水绝非只有一个源头,价值千金的狐裘也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就能做成。哪有不用同道之人,而任用苟同自己意见的人呢!那不是兼爱天下的君王应有的做法。所以,以天地之昭昭、大水之潦潦、大火之爎燎、王德之尧尧,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这样的人才是天下真正的统治者。如箭一样笔直,如磨刀石一样平坦,这样不足以包容万物。所以,狭窄的小溪很快会干涸,浅的水流很快会枯竭,坚硬贫瘠的土地不能繁衍万物。君王淳厚的恩泽如果只限于宫廷之内,就不能广被天下。

【评析】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战火连绵、动荡不安的乱世。然而,这段艰难时世给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段历史是中国文明的质变期。中华文明经历了这段血与火的洗礼才真正完成蜕变,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对旧的礼乐文明框架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彻底颠覆,传统的封邦建国的国家管理方式为大一统帝国的郡县制所替代,旧式贵族那种受到中央政府承认和保护的独立采邑经济制度也成了明日黄花。另一方面,这种蜕变表现为人类理性的觉醒,人们开始突破传统礼乐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束缚,慢腾腾的礼乐节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崇高的道德口号已经难以约束人们日益膨胀的贪欲,话语权再也不是紧握在王朝精英手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各个思想流派相互争鸣的利器,理性之花终于在人间遍地绽放。而随着旧有社会体制被打破,社会群体开始出现分化,士这一特殊群体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作为文明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士阶层由中下层贵族的失势者和社会底层的优秀人才组成,他们有才有德却没有政治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士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亲士》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在墨子看来,一国治乱的根本首先在于国君个人的胸怀和眼界,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驾驭人才的本领也是国君治理好国家的必要条件,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在此基础之上,是否拥有人才,尤其是拥有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谋之士,便成为制胜的关键。故墨子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有了贤能之士的拥戴,国家强盛、开疆拓土才会有强有力的保障。

对于人才,除了具备经纶天下的才能之外,墨子特别指出两点:一是对人才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君子自难而易彼;面对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要能够做到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二是对人才过刚易折、太盛难守的行为方式问题提出严正警告,指出人寡不死其所长,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炫才扬己、徒惹怨望。

在中国思想史上,墨子是第一个集中论述礼贤下士重要性的思想家。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这种理论主张充分彰显了墨子敢为天下风气之先的勇气和自信。正因为墨子的这份勇气和自信,才会有他以国宝自任的大担当,才会有他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虽枯槁不舍的大毅力。即便退避如庄子,亦对墨子的这份担当和毅力赞不绝口,认为墨子是真正的天下才士(《庄子天下》)。

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学者从这篇文章的瑕疵出发,对其是否为墨子思想提出了种种质疑。对于种种问难,这里皆不予采信。理由并不复杂:首先,墨子师出儒门,有这样的理论主张并不奇怪。其次,从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来看,此文的思想观点尚未跳出儒家思想的局限,而且文章论点分散,论据指向模糊,写作水平远不如《兼爱》、《非攻》等文逻辑严谨、结构完整。但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否定的理由,还不如说是出自墨子早年手笔更具逻辑上的可能性。第三,整体而言,墨子本文的思想源出孔子和老子,如君子自难而易彼思想明显源出孔子,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的思想也明显可以看出老子思想的痕迹。墨子出孔老之后,远在诸子之前,其思想源出孔老,又能下启孟庄,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种特征更符合墨子所处的时代和身份。

墨子及其后学著作总集。成书于战国末。《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另八篇仅存篇名。主张兼爱尚贤、节葬节用,否定天命,强调人为,批评儒家“天命”、“亲亲”、“正名”等观点,提倡“取实予名”,提出中国最早的若干逻辑范畴。其中《亲士》至《三辩》七篇年代较晚,有人认为是伪书。《尚贤》至《非儒》二十四篇,反映前期墨家基本思想。每篇均分上、中、下。《墨子閒诂·俞樾序》:“此乃相里、相夫、邓陵三家相传之本不同,后人合以成书,故一篇而有三乎!”《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为后期墨家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称《墨经》,又名《墨辩》。《耕柱》至《公输》五篇,记墨子言行,多涉及其政治主张,可作为墨子生平史料。《备城门》至《杂守》十一篇,亦后期墨家著作,主要讲防御战术与守城工具。一说《备城门》以下各篇有汉代官名,为汉人所著。有晋鲁胜注,早佚。宋代乐台注《墨子》,仅有《亲士》至《尚同》十三篇,已佚。现存注本有清毕沅校注《墨子》、孙诒让《墨子閒诂》等。

猜你喜欢

  • 说疵伪第十

    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斯纯与真者出焉矣。凡物皆然,于瓷尤甚。故特辟一门,以作照夜之灯、然犀之镜也(1)。【注释】(..

    1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杂具第九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杯盘第八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译文】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

    19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瓶罐第七

    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1)。牺尊、象尊(2),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市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袁宏道撰《瓶史》(3)..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款识第六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

    1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花绘第五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彩色第四

    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之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傅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阑,内绘花文,外填色釉或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

    1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胎釉第三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

    1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窑第二

    柴汝官哥定一语,为瓷学家之恒言,皆宋窑名也。兹编断自宋始,则五窑不可以不详(1),其余有名各窑,亦当递述也。说之如下:【注释】(1)五窑:宋代名窑,即柴、汝、官、哥、定诸窑。【译文】柴汝官哥定一语是瓷学家的..

    1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概说第一

    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何者?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属,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极意匠之能事。独至于瓷,虽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浅,釉胎之粗细,则兼借天时与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艺,欧美目吾华皆若..

    1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书成自题六十韵

    饮流漫稿此日知何日,孤怀百感纡。有涯生待遣(1),何物性能娱?漉酒怀难写(2),看花眼倦盱。书淫辞顾怪(3),画癖谢倪迂(4)。树树闻,山山听鹧鸪。误人燕市筑(5),为客楚庭竽(6)。自障元规扇(7),谁敲处仲壶(8)。世情..

    13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装潢志

    圣人立言教化(1),后人抄卷雕板(2),广布海宇,家户颁习(3),以至万世不泯。上士才人(4),竭精灵于书画(5),仅赖楮素以传(6)。而楮质素丝之力有限,其经传接非人,以至兵火丧乱,霉烂蠹蚀,豪夺计赚(7),种种恶劫,..

    52 装潢志译注 2025-08-31
  • 阳羡茗壶系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2),而瑞草名泉(3),性情攸寄(4),实仙子之洞天福地(5),梵王之香海莲邦(6)。审厥尚焉(7),非曰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8)。【注释】(1)阳羡:即今天江苏宜兴..

    11 阳羡茗壶系译注 2025-08-30
  • 第三章 墨子

    墨翟,鲁国人,也有说他是宋国人的。他的生卒年岁,各家说法都不很准确,大概在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490前403年之间,略与孔子再传弟子们同时。他的世系出身也不详。《史记》上说他做过宋国的大夫,也难确定,从他..

    30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2025-08-26
  • 三十七、守岁酣饮 送旧迎新

    [原文]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译文]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

    27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六、老叟妇妪 游戏藏[钅句]

    [原文]岁前,又为藏[弓区]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弓区]。腊日之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弓区],分二曹以校胜负。分辛氏《三秦记》以为[钅句]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

    17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五、祭祀灶神 宰杀黄羊

    [原文]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按:《礼器》:灶者,老妇之祭,尊于瓶,盛于盆。言以瓶为[缶尊],盆盛馔也。许慎《五经异义》云: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汉阴子方,腊日..

    25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四、击鼓戴胡 傩舞逐疫

    [原文]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鬼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晋阳秋》:王平子在..

    28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三、[卤咸]菹菁葵 醒酒所宜

    [原文]仲冬之月,采撷霜燕、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卤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钅义]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扌寿]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窄令热。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钅义]股,醒酒所..

    2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二、荆有黍[月霍] 北有麻羹

    [原文]十月朔日,黍[日霍],俗谓之秦岁首。示详黍[日霍]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伟》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日霍]。是也。[译文]十月初一日,吃黍子羹。向来说这一天..

    29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