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 福克纳

论批评

沃尔特惠特曼说过这话是夹在大声怒吼与绷紧肌肉发出的陈词滥调之间说出来的如果想要有伟大的诗人,那么也必须要有伟大的读者。如果连沃尔特惠特曼都理解这一点,那么,在今天这个无线电收音机的时代,很明显,应该让我们以及那些所谓高品位的杂志知道,我们应该懂得这一点了;至于文学讲坛上的个人接触,那就更不用说了。但是,期刊和教授们在培养我们的伟大读者或是伟大作家这个方面,又做了什么呢?这些西比尔[1]有没有轻轻拉着新入门者的手,向他传授文学趣味的基本原理呢?他们甚至都没有试着去向新手们灌输对基本原理神秘之处的崇敬心理(这就连批评的情感上的价值都给剥夺了但是不通过情感,你又怎么能控制住那群新手呢。莫非世上还有什么讲道理的暴民吗?),于是,我们便没有了传统,没有了团队精神;能否参加进文学批评队伍的唯一条件就变成你有没有一架打字机了。

他们甚至都不试着去为新手塑造见解。诚然,替任何一个人塑造见解都几乎是不值得的,不过,为了一个人的灵魂,把他的见解从一种谬误引导到另一种谬误,那也未尝不是一种娱人的消遣呢。美国批评家,像个变戏法的,试着去发现自己到底能让观众看到多少东西,而且还可以从舞台上一溜了之这就是障眼法的妙用了。他以用一种乐器弹奏机巧的艰深琵音的办法来检验这篇作品。这也未免太大学生二年级水平,太无用场了吧;好像短号手等乐队来齐时玩儿几下让耳朵走钢丝的技艺。但是不同之处还是有的:短号手吹了一会儿之后觉得累了,便停下了。可是批评家却孤芳自赏起来了,这岂非咄咄怪事呢。他们是不是还会捧起别的批评家的文章,互相交换对读呢?这令人不禁想起理发师互相为对方刮胡子的有趣景象。

美国批评家不仅使他的读者,而且也使他自己连最重要的基本事实都视而不见。他的行业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体操表演:他成了快乐回忆中穿插表演里的乱翻筋斗,让乡巴佬们看得心醉神迷,不是因为他说的内容而是因为他表达的方式。在连眼睛都看不过来的烟花艳俗表演的面前,他们都不会思考了。谁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交谈呢?

你读到上一期的(随便填个名字便是)?琼斯布朗这回写得够棒够锋利的;他呃,那是本什么类别的?是本小说吧,我想是都来到舌尖了就是那老小子写的呀。总之,琼斯说他是美学上的童子军。文章写得棒极了:你不可不读呀。

是的,我会读的:布朗一向写得挺棒的,你记得他是怎么说那谁的吗:一只既不能飞连骂人都没学会的鹦鹉?

可是,当你问到那本书作者叫什么名字,书名是什么,或者内容是什么时,他竟然都没法告诉你!他要就是根本没有读过,要就是不仅还未被它打动而且还在等布朗的评论帮他形成意见。可是布朗什么样的意见都没有提供。也许布朗自己也拿不出任何意见。

在英国,他们做这类事情可要比美国的做法强得多了!自然,在美国,也有同样清醒、宽容与修养到家的批评家,但是除了少数几位之外他们都没有什么地位;确定调子的刊物没有把他们看在眼里;或者是,这几位发现条件不尽如人意,他们干脆不理这些刊物往国外一走了之。在最新一期的《星期六评论》里,杰拉尔德古尔德先生在评艾尔弗雷德诺伊斯[2]的《隐藏的祈祷者》时,这么说:

一般人不这么说话记录下普通人的普通话语是不可行的;那通常会变得很死板提供死气沉沉的细节会引人误入歧途。这才是深得批评的真髓呢。如此公正、清楚而且完整:再没有旁的什么可以说的了。这样的批评,不但是公众,连作家本人读了也同样会获益匪浅。可是什么样的美国批评家会这样从轻发落呢?我们的文学权威中有谁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不给诺伊斯先生起个美学童子军,或是同样轻慢人的外号呢?而我们什么样的读者才能在捡起这本书时,心中不存偏见,不居高临下与不怀有隐隐约约的怜悯感呢?倒不是对于这本书,而是对于诺伊斯先生。恐怕是一百个当中只有一个吧。而什么样甘愿受苦,甘愿让牛虻般的批评家叮咬的作家,能够从被称作美学童子军中获得任何益处与营养呢?怕是连一个都没有吧。

心志健全,这才是应该尊崇的那个词儿。得自己活也得让别人能活嘛;应该按评判的标准来批评,而不是用俏皮话。英国书评家批评的是书,美国批评的却是作者。美国的批评家胡乱塞给读者公众一个扭曲的丑角形象,在他的影子里,形形色色毛边本的书名朦朦胧胧地浮现出来。的确,倘若有两种行业内部不应存在职业性嫉妒的话,那么它们就是娼妓业与文学创作了。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竞争成了相互残杀。作家可没法重起炉灶去与批评家一比高低,他写自己的作品还忙不过来呢,而且他天生就不宜去从事这种竞争。而且即使他有时间也适当地武装了自己,那也会是不公平的。批评家,一旦为读者习惯于倾听,就会被他们认为是不可能犯错误的;而且他与读者的接触很直接,足以使他成为最后的发言人。对于美国人来说,最后的话总是最有分量,那会起关键性的作用。说不定因为它给了批评家一次机会,自己来说一些话。

(原载《两面人》,一九二五年一至二月号,后收入卡维尔柯林斯编的《威廉福克纳:早期散文与诗歌》。此处文本根据的即为该书。)

* * *

[1] 西比尔(Sybil),古希腊传说中的女预言家。

[2] 艾尔弗雷德诺伊斯(Alfred Noyes,18801958),英国诗人。

散文集《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收录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四十年写作生涯中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共三十六篇,这些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是以《记舍伍德·安德森》《阿尔贝·加缪》《论批评》为代表的随笔作品;第二辑是福克纳为自己的作品集撰写的序言;第三辑则是以《美国喜剧: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抑制种种》为代表的书评和剧评。每篇文末均注有文章写作时间及原始出处,读者可据此对福克纳的阅读、写作生活作一整体了解。

猜你喜欢

  • 去吧,摩西

    1那张脸黑黑的,很光滑,让人难以看透;那双眼睛见过太多的世面。那头黑人鬈发给理得像是覆盖在头颅上的一顶便帽,一溜边缘整整齐齐,看上去像上过漆似的,头路用剃刀修过,因此这脑袋看来像是个铜像的头,坏不了、..

    3 去吧,摩西 2025-05-16
  • 三角洲之秋

    他们现在很快就要进入三角洲了。那种感觉对他[1]来说是很熟悉的。五十多年来,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他就会重温这种感觉那最后一座小山(山脚下肥沃、绵延的冲积平地朝前伸展,就像大海从巉岩脚下展开一样)在..

    2 去吧,摩西 2025-05-16
  • 1这一回,故事里也是有一个人和一条狗。有两只野兽,包括老班那只熊,有两个人,包括布恩霍根贝克,他身上有一部分血液是和山姆法泽斯的一样的,虽则布恩的血是平民的血[1],而这里面,只有山姆、老班和那杂种狗狮子..

    4 去吧,摩西 2025-05-16
  • 古老的部族

    1起初什么也没有。只有淅沥沥的、不紧不慢地下着的冷雨和十一月末灰蒙蒙、持续不变的那种晨曦,还有在微光中某处集结并向他们逼近的狗群的吠声。这以后,山姆法泽斯站在了孩子[1]的紧后面,就像孩子用他第一支枪发射..

    5 去吧,摩西 2025-05-16
  • 大黑傻子

    1他穿着仅仅一个星期之前曼妮亲自为他洗净的褪色的旧工裤,站在那里,听到了第一团土块落在松木棺材上的声音。紧接着,他自己也抄起了一把铁锨,这把工具在他手里(他是个身高六英尺多、体重二百来磅的彪形大汉),..

    4 去吧,摩西 2025-05-16
  • 灶火与炉床

    第一章1为了彻底防范乔治威尔金斯,他[1]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得把自己的烧锅[2]藏起来。不光是这样,他还得单枪匹马地干在黑暗中把它卸开,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运到足够远、足够隐秘的地方去,免得卷进日后会出现的..

    8 去吧,摩西 2025-05-16
  • 话说当年

    1艾萨克麦卡斯林,人称艾克大叔,早过七十都快奔八十了,他也就不再实说自己的年纪了,如今是个鳏夫,半个县的人都叫他大叔,但他连个儿子都没有[1]这里要说的并非他亲身经历甚至亲眼目睹的故事,经历与目睹的是年纪..

    3 去吧,摩西 2025-05-16
  • 人物表

    卡洛瑟斯麦卡斯林(17721837) 麦卡斯林家族的族长,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庄园主。梯奥菲留斯(布克)麦卡斯林(17991874) 卡洛瑟斯之子。阿摩蒂乌斯(布蒂)麦卡斯林(17991874) 卡洛瑟斯之子。他与梯奥菲留斯是孪生..

    2 去吧,摩西 2025-05-16
  • 评吉米·柯林斯的《试机飞行员》

    (未经删节本)我对这本书感到失望。但是它比我原来预料的要稍好一些。我的意思是,作为一本流行的文学作品它还是不错的。我曾经预期并希望它会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一种要冒冒失失表现自我的文学,倒不是要表现人,而..

  • 评约翰·考柏·波伊斯的《德克达姆》

    活着即是意味着过枯燥乏味的生活。那就是自然界所要求的一切。对这对那愤愤不平、无事生非,而那些事儿仅仅是人类自己空想的产物罢了。当人们被放在一个自然背景里,让别人怎么看也不顺眼时,人物的重要性也就可以不..

  • 美国戏剧:抑制种种

    一只有依靠命运的某种让人瞠目结舌的盲目播弄,美国才会在未来的二十五年里出现大致算得上健全的戏剧结构完整,制作讲究,演技精湛。当前,剧作家们与演员们只能听任环境摆布,环境会必不可免地把一切具有想象力的人..

  • 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1]

    有某个人说过也许是位法国人吧;反正一切妙语都让他们说掉了艺术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它的乡土性:也就是说,它是直接由某个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地域所产生的。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论点;因为《李尔王》《哈姆雷特》与《皆..

  • 《喧哗与骚动》前言两篇[1]

    《喧哗与骚动》一九三三年前言艺术并不是南方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北方,情况似乎并非如此。它是曼哈顿大楼基石上的那块最坚硬的矿工之石。它是街上垃圾与破烂的一部分。箭头般向上耸立的建筑物从它那里往上生长,..

  • 评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这是他最优秀的作品。时间会显示这是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我指的是他和我的同时代人)所能写出的最优秀的单篇作品。这一次,他发现了上帝,发现了一个造物主。迄今为止,他笔下的男男女女都是自己形成的,是用自己的..

  • 评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的《归来》

    有一种胜利不以成败计算,连战胜者自身都全然不知那是胜利。远离失败的战场、铜刻的姓名、铅铸的坟墓的一湾回流、一片浅滩,在一旁守卫与作标志的并非飞扬跋扈的、手臂粗若男子、擎着棕榈枝与刀剑的女神,而是几个代..

  • 现代文库版《圣殿》序言

    (纽约,一九三二年)这本书是三年之前写的。对我来说,那是出于一个庸俗的念头,因为创作的动机纯粹是为了赚钱。当时我写书大约已经写了五年,书是出版了却没什么人买。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关系,我当时年纪轻,肚子也..

  • 关于《寓言》的一点说明[1]

    这不是一本和平主义的书。恰恰相反,本书作者对和平主义与对战争一样,仅仅有过极其短暂的信仰,原因是和平主义不起作用,根本对付不了制造战争的那些力量。事实上,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目的或寓意(其实它并没有,我..

  • 麦克·格里德的儿子[1]

    大约一年两回,查利海斯和我总要找个地方安营扎寨,或者说是去飞机场钓鱼[2]。遇到冬天往往在霍尔姆斯先生办公室的火炉前,要是在夏天有点儿遮阴的地方就成,甚至在飞机翅翼底下也能将就。我们基本上是在加拿大或是..

  •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他的曾祖父是从田纳西州山区徒步来本地的,在那里他杀死过一个人,他干活,节衣缩食,买了一小块地,靠打牌、掷骰子又弄到一些钱,可是却死在一支手枪的枪口之前,当时他打算通过选举当官再多捞一些钱;他的祖父耳朵..

  • 文学与战争

    西格弗里德萨松[1]能打动读者,他曾亲自步行跋涉去阿拉斯[2]或是相关地带,他在铺道板上踩过,听到与感觉到它们在湿泥里发出啪嗒啪嗒与咯吱咯吱的声音,他见到过伤亡的士兵在阴雨连绵的弗莱芒天空底下发臭变烂,他闻..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