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 福克纳

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1]

有某个人说过也许是位法国人吧;反正一切妙语都让他们说掉了艺术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它的乡土性:也就是说,它是直接由某个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地域所产生的。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论点;因为《李尔王》《哈姆雷特》与《皆大欢喜》除了在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是不可能在别处写成的(这一点也从出自丹麦与瑞典的各种版本的《哈姆雷特》与法国喜剧里的《皆大欢喜》得到证明),《包法利夫人》也只有在十八世纪[2]的罗讷河谷才可能写成;正如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巴黎的产儿。不过这一点也不是没有例外的,正如包含有正确成分的一切规律一样;两个现代的例子便是康拉德和尤金奥尼尔。此二人可谓是反常的异例,特别是约瑟夫康拉德;他在这一点上推翻了所有的文学传统。把奥尼尔联系上去尚为时过早,虽然年轻,他已经具有足够的分量,让人对上面所说的道理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倒不算是一件太难的事在一个人写出作品与逝世之后追溯他把哪些源泉汇聚到一起,写到纸上,变成他自己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是如何粗暴地从他的前辈与同时代人那里,攫取他所需要的东西,从而在自己身后留下了一整套的戏剧作品,那是但凡未沾血腥的手都会摘下帽子表示敬意的。德国的戏剧家,都显而易见与有板有眼地遵循了一直到豪普特曼[3]与穆勒的作品为止都仍然是在严守的条顿民族的思想标准,服从着他们的命运;辛格[4]是个乡土性很强的作家,再没有别的现代作家和他一样,带有自己出生的土地的浓郁气味了(辛格如今已不在人世);可是在美国戏剧方方面面都有成就的那个人却是与艺术的所有概念全都相冲突的。

原因可能是在于这个事实:美国本来就没有配称为戏剧或文学的东西,因此也就没有传统可言。如果原因确实如此,我们就必须真的相信,命运给此人开了一个卑鄙的玩笑,竟让他投生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倘若是在一个具有传统的国家里,他原是可以发展到惊人的极端的。不过,有关康拉德(他是个比奥尼尔更加自我矛盾的人)的事实,提供了一个依据,使我们希望,命运为了使这样的一件东西不朽,心肠还是不至于太硬的;而且显示,天才真是个可怕的词是怎样的一件无法估算、无法确定的东西。

关于奥尼尔最不寻常的一件事就是一个现代的作家居然会写有关海洋的剧本。咸水的传统在美国文学中断都已经有一百年了。英国人是漂流者,而我们基本上不是。可是这儿有一个人,他还是纽约政坛某位大佬的儿子,从小在纽约长大,是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可是却写海洋。他自己还是个水手,虽然是出于偶然。他被诱拐上了一条驶往南美洲的船,被迫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海员,从里约去往利物浦,以便返回家乡。他体质并不健壮,因为染有肺结核病,照说是必须小心翼翼,不能过于劳累,不能过分暴露在空气阳光底下的,然而,他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却为海洋所主宰。

而且他写出了优秀、健康的剧本,而且说来也怪纽约居然理解了他这样写也算是一种可能。《琼斯皇帝》是在那里演出的,《稻草》和《安娜克里斯蒂》今年冬天正在纽约演出。后面这两个剧是稍后的作品,并非写海的,但是里面使戏往前推进的东西和《黄金》《不一样》中使戏剧得以进行的东西是一样的,也就是同样的东西,使琼斯皇帝在他的自我中心与残忍里崛起,装腔作势,最终又在自己祖传的恐惧中死去:它们都具有结构与语言上的清澈性与简朴性。在《花花公子》[5]之后,再没有人像奥尼尔那样具有舞台语言背后的力量了。《琼斯皇帝》里的何人吃了豹子胆,竟敢在本大帝的宫殿里吹口哨?可谓直追《花花公子》里的台词:正是那类东西,会让戴主教冠的圣者,一个个挤到天堂乐园的铁栅栏跟前,为的是看清楚,海伦是怎样披着金色纱巾,迈着猫步,一路款款地走过去的。

奥尼尔仍然在往前发展;他后来的剧本,如《稻草》和《安娜克里斯蒂》,透露出一种正在变化的态度,作者对他笔下那些纯粹因环境关系而变得低下的人物,从保持距离的观察,演变到对他们的喜悦与希望、痛苦与绝望有着更加个人化的关怀。说不定或迟或早,他会写出一些有价值的作品的,就以我们国家丰饶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而其中最为丰富的一笔就是我们的语言。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学是不能产生自民间文学的虽然老天爷知道,人们经常强迫着这样试验因为美国太大,民间文学种类太多了:南方黑人的、西班牙的、法兰西族裔的、老西部的,因为这些将永远作为口语文学而保存下去;也不会从我们的俚语中产生,那同样也是有限制的地区的土生土长的产物。不过,民族文学倒是可以从有想象力的习语的力量中产生,那样的习语是所有读英语的人都能理解的。今天,除了爱尔兰的某些地区之外,再没有别的地方,像在美国一样,英语让人说得那么富于强烈的泥土气息了;虽然就整个国家来说,我们仍然是口齿不清,词不达意的。

(原载《密西西比人》,一九二二年二月三日。)

* * *

[1]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美国剧作家。

[2] 原文如此。实际上《包法利夫人》是一八五七年出版的。

[3] 豪普特曼(Gerhard Hauptmann,18621946),德国戏剧家。

[4] 辛格(John Synge,18711909),爱尔兰戏剧家。

[5] 指辛格一九〇七年的作品《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

散文集《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收录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四十年写作生涯中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共三十六篇,这些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是以《记舍伍德·安德森》《阿尔贝·加缪》《论批评》为代表的随笔作品;第二辑是福克纳为自己的作品集撰写的序言;第三辑则是以《美国喜剧: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抑制种种》为代表的书评和剧评。每篇文末均注有文章写作时间及原始出处,读者可据此对福克纳的阅读、写作生活作一整体了解。

猜你喜欢

  • 第十四章 为希望辩护

    当中国的河流因饱含着女人的眼泪而变得苦涩,因汇入了男人的鲜血而变成红色,在那片迷惘的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这些饱经苦难的人们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整个画面一片漆黑而没有一丝强光射入吗?当破败的城市要..

  • 第十三章 杂闻

    当今中国,在重大事件和那些休闲读者感兴趣的八卦新闻之间,常常有着巨大而根本的差异,在那片兵荒马乱的土地上,真正的重要性似乎仅仅和那些转瞬即逝的人物与事件有关。从表面上来看,相互敌对的将军们所进行的斗争..

  • 第十二章 文化冲突

    在现代中国,东西方文化许多方面的冲突,给中国人生活和思想的根基造成的破坏,就如同势不两立的军队在相互厮杀战斗中践踏毁灭了脚下的家园。虽然这种冲突还在进行,但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已经在与西方世界机械化生产方..

  • 第十一章 东北

    尽管南京政府对世界其他国家坚称中国已经实现了统一,但了解这片被称为中国广袤大陆地区的风土人情及过往的中国人充分地认识到,封建主义、区域割据自治和分裂主义比它们在20年前还要强大,那时候曾经的中华帝国还几..

  • 第十章 德国顾问

    1914年模式的德国军国主义,被一帮子不可调和的鲁登道夫派原封不动地搬到了中国,并在那里开展了教学和培训工作。这显然成为错综复杂的中国问题中一个日益突出的新特征。它已经在中国国内政治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 第九章 遣散军队

    1929年初,遣散中国臃肿而庞大军队的工作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曙光,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长敦促,作为一项改革措施中国的军事力量应当减少到70万至80万人,而中国一年的军费预算也应当控制在1.92亿元以内。即便这种所谓的改..

  • 第八章 财务、军队和铁路

    中国糟糕的财政与其铁路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命脉,中国铁路运营的状况正以令人震惊的速度恶化。而铁路运营的好坏又与遣散中国各派军阀的部队紧密相关,因为这些军阀的大部分收入均来自他们各自控..

  • 第七章 饥荒与鸦片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饥荒、战争和瘟疫这些改变人口过剩状况的残酷方式,一直在中国发挥着作用,而现在鸦片更是雪上加霜地与这三种导致普遍痛苦的根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虽然这四者都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破坏作用,但从结..

  • 第六章 礼崩乐坏

    对所有中国民众生活景象最贴切的描述,或许就是他们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不仅法律、秩序和政府,甚至古老的道德和伦理准则都已经悲剧性地解构了。几乎同样令人沮丧的景象是,这里的领袖们拒绝正视或承认如此江..

  • 第五章 政党、政府和反对派

    1930年6月初,在国民党占领北京城两年之后,除了东北之外中国又一次卷入了一场大战。南京政府面临来自北方和南方武装力量的夹击,并且许多地方的土匪泛滥成灾,共产党的根据地也有星火燎原之势,这迫使它不得不再次..

  • 第四章 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6月,由诸多唯利是图却毫无国家主义信仰的将军率领的联合武装力量,最终占领了北京和天津地区,通过这支人员庞杂的国民党军队,南京政府将直至东北边界的整个中国置于自己名义上的统治之下。曾是北京的独裁者..

  • 第三章 中国将变成红色

    1929年一月接着一月,直到1930年初令人震惊的消息仍在源源不断地从中国华中和华南地区传过来。这段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地占领城市和乡村,被称为红军的武装力量正在迅速地崛起。后来,地方甚至..

  • 第二章 目前的中国

    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来说,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那么多重复几次下面这句古老的谚语一定是极为有益的:如果想知道一个政府是好是坏,就在那里生活。世界上那些从未到过中国的民众,对于中国当下的困境秉持一种无动..

  • 第一章 混乱和比较

    在一座城墙高耸、风景如画,人口超过20万的中国内陆城市里住着一位风流倜傥、年方四十的绅士。他虽是前朝官僚的子嗣,但并非满族后裔,而且在美国和英国接受了教育。1911年夏天,他心怀壮志兴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 第五章 从仪式到艺术的转变:“已完成的事情”与戏剧

    也许大多数人第一次观看希腊戏剧时,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奇怪的表演。也许更多的是凭性情而不是所受的训练,观众要么非常兴奋,要么感觉十分无聊。最后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只剩下一种感觉,无论是喜欢这种戏剧还是不喜欢..

    13 古代的艺术与仪式 2025-11-03
  • 第七章 美国的英格兰式自由

    韦伯斯特曾大声疾呼:『自由与团结,永远重要,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韦伯斯特这激昂的呼声背后似乎蕴涵着严肃的道理,甚至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因为倘若你为了自由而丟弃了团结并拒绝在目的上相互适应(不同..

  • 第六章 美国生活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美国人认为缅怀过去是对时间的浪费,然而他们对未来却充满了热情,他们认为推荐一种意见或做法的最有效方式是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大家都准备采纳的意见或做法。这种对他们所认可的东西的期待,或者说对期待的东西的认可..

  • 第五章 后来的思辨

    新大陆的美国的氛围似乎已经在两个方面对哲学产生了影响。首先,它加速了因袭哲学的大胆分解,在这个分解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现代哲学的影响。而现代哲学也因此加速了随后的发展。其次,年轻的世界主义的美国希望各种..

  • 第四章 乔赛亚·罗伊斯

    邪恶就像错误,是动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在一个拥挤混乱的世界里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世界中一种自然的倾向有可能会妨碍另一种倾向,而所有的倾向都可能遇上行不通的情况。只要生命在延续,这种困难就会反复出现..

  • 第三章 威廉·詹姆斯

    与其总是幻想美好的生活,还不如与现实和谐共处;幻想的东西绝不会那么安全,那么美好,那么有成效。拒绝放弃腐朽的幻想是对思想的腐蚀。人们当然会有某种信仰;而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信奉某种东西;但要有理智地去..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