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 福克纳

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1]

有某个人说过也许是位法国人吧;反正一切妙语都让他们说掉了艺术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它的乡土性:也就是说,它是直接由某个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地域所产生的。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论点;因为《李尔王》《哈姆雷特》与《皆大欢喜》除了在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是不可能在别处写成的(这一点也从出自丹麦与瑞典的各种版本的《哈姆雷特》与法国喜剧里的《皆大欢喜》得到证明),《包法利夫人》也只有在十八世纪[2]的罗讷河谷才可能写成;正如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巴黎的产儿。不过这一点也不是没有例外的,正如包含有正确成分的一切规律一样;两个现代的例子便是康拉德和尤金奥尼尔。此二人可谓是反常的异例,特别是约瑟夫康拉德;他在这一点上推翻了所有的文学传统。把奥尼尔联系上去尚为时过早,虽然年轻,他已经具有足够的分量,让人对上面所说的道理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倒不算是一件太难的事在一个人写出作品与逝世之后追溯他把哪些源泉汇聚到一起,写到纸上,变成他自己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是如何粗暴地从他的前辈与同时代人那里,攫取他所需要的东西,从而在自己身后留下了一整套的戏剧作品,那是但凡未沾血腥的手都会摘下帽子表示敬意的。德国的戏剧家,都显而易见与有板有眼地遵循了一直到豪普特曼[3]与穆勒的作品为止都仍然是在严守的条顿民族的思想标准,服从着他们的命运;辛格[4]是个乡土性很强的作家,再没有别的现代作家和他一样,带有自己出生的土地的浓郁气味了(辛格如今已不在人世);可是在美国戏剧方方面面都有成就的那个人却是与艺术的所有概念全都相冲突的。

原因可能是在于这个事实:美国本来就没有配称为戏剧或文学的东西,因此也就没有传统可言。如果原因确实如此,我们就必须真的相信,命运给此人开了一个卑鄙的玩笑,竟让他投生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倘若是在一个具有传统的国家里,他原是可以发展到惊人的极端的。不过,有关康拉德(他是个比奥尼尔更加自我矛盾的人)的事实,提供了一个依据,使我们希望,命运为了使这样的一件东西不朽,心肠还是不至于太硬的;而且显示,天才真是个可怕的词是怎样的一件无法估算、无法确定的东西。

关于奥尼尔最不寻常的一件事就是一个现代的作家居然会写有关海洋的剧本。咸水的传统在美国文学中断都已经有一百年了。英国人是漂流者,而我们基本上不是。可是这儿有一个人,他还是纽约政坛某位大佬的儿子,从小在纽约长大,是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可是却写海洋。他自己还是个水手,虽然是出于偶然。他被诱拐上了一条驶往南美洲的船,被迫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海员,从里约去往利物浦,以便返回家乡。他体质并不健壮,因为染有肺结核病,照说是必须小心翼翼,不能过于劳累,不能过分暴露在空气阳光底下的,然而,他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却为海洋所主宰。

而且他写出了优秀、健康的剧本,而且说来也怪纽约居然理解了他这样写也算是一种可能。《琼斯皇帝》是在那里演出的,《稻草》和《安娜克里斯蒂》今年冬天正在纽约演出。后面这两个剧是稍后的作品,并非写海的,但是里面使戏往前推进的东西和《黄金》《不一样》中使戏剧得以进行的东西是一样的,也就是同样的东西,使琼斯皇帝在他的自我中心与残忍里崛起,装腔作势,最终又在自己祖传的恐惧中死去:它们都具有结构与语言上的清澈性与简朴性。在《花花公子》[5]之后,再没有人像奥尼尔那样具有舞台语言背后的力量了。《琼斯皇帝》里的何人吃了豹子胆,竟敢在本大帝的宫殿里吹口哨?可谓直追《花花公子》里的台词:正是那类东西,会让戴主教冠的圣者,一个个挤到天堂乐园的铁栅栏跟前,为的是看清楚,海伦是怎样披着金色纱巾,迈着猫步,一路款款地走过去的。

奥尼尔仍然在往前发展;他后来的剧本,如《稻草》和《安娜克里斯蒂》,透露出一种正在变化的态度,作者对他笔下那些纯粹因环境关系而变得低下的人物,从保持距离的观察,演变到对他们的喜悦与希望、痛苦与绝望有着更加个人化的关怀。说不定或迟或早,他会写出一些有价值的作品的,就以我们国家丰饶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而其中最为丰富的一笔就是我们的语言。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学是不能产生自民间文学的虽然老天爷知道,人们经常强迫着这样试验因为美国太大,民间文学种类太多了:南方黑人的、西班牙的、法兰西族裔的、老西部的,因为这些将永远作为口语文学而保存下去;也不会从我们的俚语中产生,那同样也是有限制的地区的土生土长的产物。不过,民族文学倒是可以从有想象力的习语的力量中产生,那样的习语是所有读英语的人都能理解的。今天,除了爱尔兰的某些地区之外,再没有别的地方,像在美国一样,英语让人说得那么富于强烈的泥土气息了;虽然就整个国家来说,我们仍然是口齿不清,词不达意的。

(原载《密西西比人》,一九二二年二月三日。)

* * *

[1]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美国剧作家。

[2] 原文如此。实际上《包法利夫人》是一八五七年出版的。

[3] 豪普特曼(Gerhard Hauptmann,18621946),德国戏剧家。

[4] 辛格(John Synge,18711909),爱尔兰戏剧家。

[5] 指辛格一九〇七年的作品《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

散文集《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收录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四十年写作生涯中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共三十六篇,这些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是以《记舍伍德·安德森》《阿尔贝·加缪》《论批评》为代表的随笔作品;第二辑是福克纳为自己的作品集撰写的序言;第三辑则是以《美国喜剧: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抑制种种》为代表的书评和剧评。每篇文末均注有文章写作时间及原始出处,读者可据此对福克纳的阅读、写作生活作一整体了解。

猜你喜欢

  • 去吧,摩西

    1那张脸黑黑的,很光滑,让人难以看透;那双眼睛见过太多的世面。那头黑人鬈发给理得像是覆盖在头颅上的一顶便帽,一溜边缘整整齐齐,看上去像上过漆似的,头路用剃刀修过,因此这脑袋看来像是个铜像的头,坏不了、..

    3 去吧,摩西 2025-05-16
  • 三角洲之秋

    他们现在很快就要进入三角洲了。那种感觉对他[1]来说是很熟悉的。五十多年来,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他就会重温这种感觉那最后一座小山(山脚下肥沃、绵延的冲积平地朝前伸展,就像大海从巉岩脚下展开一样)在..

    2 去吧,摩西 2025-05-16
  • 1这一回,故事里也是有一个人和一条狗。有两只野兽,包括老班那只熊,有两个人,包括布恩霍根贝克,他身上有一部分血液是和山姆法泽斯的一样的,虽则布恩的血是平民的血[1],而这里面,只有山姆、老班和那杂种狗狮子..

    4 去吧,摩西 2025-05-16
  • 古老的部族

    1起初什么也没有。只有淅沥沥的、不紧不慢地下着的冷雨和十一月末灰蒙蒙、持续不变的那种晨曦,还有在微光中某处集结并向他们逼近的狗群的吠声。这以后,山姆法泽斯站在了孩子[1]的紧后面,就像孩子用他第一支枪发射..

    5 去吧,摩西 2025-05-16
  • 大黑傻子

    1他穿着仅仅一个星期之前曼妮亲自为他洗净的褪色的旧工裤,站在那里,听到了第一团土块落在松木棺材上的声音。紧接着,他自己也抄起了一把铁锨,这把工具在他手里(他是个身高六英尺多、体重二百来磅的彪形大汉),..

    3 去吧,摩西 2025-05-16
  • 灶火与炉床

    第一章1为了彻底防范乔治威尔金斯,他[1]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得把自己的烧锅[2]藏起来。不光是这样,他还得单枪匹马地干在黑暗中把它卸开,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运到足够远、足够隐秘的地方去,免得卷进日后会出现的..

    7 去吧,摩西 2025-05-16
  • 话说当年

    1艾萨克麦卡斯林,人称艾克大叔,早过七十都快奔八十了,他也就不再实说自己的年纪了,如今是个鳏夫,半个县的人都叫他大叔,但他连个儿子都没有[1]这里要说的并非他亲身经历甚至亲眼目睹的故事,经历与目睹的是年纪..

    2 去吧,摩西 2025-05-16
  • 人物表

    卡洛瑟斯麦卡斯林(17721837) 麦卡斯林家族的族长,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庄园主。梯奥菲留斯(布克)麦卡斯林(17991874) 卡洛瑟斯之子。阿摩蒂乌斯(布蒂)麦卡斯林(17991874) 卡洛瑟斯之子。他与梯奥菲留斯是孪生..

    2 去吧,摩西 2025-05-16
  • 评吉米·柯林斯的《试机飞行员》

    (未经删节本)我对这本书感到失望。但是它比我原来预料的要稍好一些。我的意思是,作为一本流行的文学作品它还是不错的。我曾经预期并希望它会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一种要冒冒失失表现自我的文学,倒不是要表现人,而..

  • 评约翰·考柏·波伊斯的《德克达姆》

    活着即是意味着过枯燥乏味的生活。那就是自然界所要求的一切。对这对那愤愤不平、无事生非,而那些事儿仅仅是人类自己空想的产物罢了。当人们被放在一个自然背景里,让别人怎么看也不顺眼时,人物的重要性也就可以不..

  • 美国戏剧:抑制种种

    一只有依靠命运的某种让人瞠目结舌的盲目播弄,美国才会在未来的二十五年里出现大致算得上健全的戏剧结构完整,制作讲究,演技精湛。当前,剧作家们与演员们只能听任环境摆布,环境会必不可免地把一切具有想象力的人..

  • 《喧哗与骚动》前言两篇[1]

    《喧哗与骚动》一九三三年前言艺术并不是南方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北方,情况似乎并非如此。它是曼哈顿大楼基石上的那块最坚硬的矿工之石。它是街上垃圾与破烂的一部分。箭头般向上耸立的建筑物从它那里往上生长,..

  • 评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这是他最优秀的作品。时间会显示这是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我指的是他和我的同时代人)所能写出的最优秀的单篇作品。这一次,他发现了上帝,发现了一个造物主。迄今为止,他笔下的男男女女都是自己形成的,是用自己的..

  • 评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的《归来》

    有一种胜利不以成败计算,连战胜者自身都全然不知那是胜利。远离失败的战场、铜刻的姓名、铅铸的坟墓的一湾回流、一片浅滩,在一旁守卫与作标志的并非飞扬跋扈的、手臂粗若男子、擎着棕榈枝与刀剑的女神,而是几个代..

  • 现代文库版《圣殿》序言

    (纽约,一九三二年)这本书是三年之前写的。对我来说,那是出于一个庸俗的念头,因为创作的动机纯粹是为了赚钱。当时我写书大约已经写了五年,书是出版了却没什么人买。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关系,我当时年纪轻,肚子也..

  • 关于《寓言》的一点说明[1]

    这不是一本和平主义的书。恰恰相反,本书作者对和平主义与对战争一样,仅仅有过极其短暂的信仰,原因是和平主义不起作用,根本对付不了制造战争的那些力量。事实上,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目的或寓意(其实它并没有,我..

  • 麦克·格里德的儿子[1]

    大约一年两回,查利海斯和我总要找个地方安营扎寨,或者说是去飞机场钓鱼[2]。遇到冬天往往在霍尔姆斯先生办公室的火炉前,要是在夏天有点儿遮阴的地方就成,甚至在飞机翅翼底下也能将就。我们基本上是在加拿大或是..

  •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他的曾祖父是从田纳西州山区徒步来本地的,在那里他杀死过一个人,他干活,节衣缩食,买了一小块地,靠打牌、掷骰子又弄到一些钱,可是却死在一支手枪的枪口之前,当时他打算通过选举当官再多捞一些钱;他的祖父耳朵..

  • 文学与战争

    西格弗里德萨松[1]能打动读者,他曾亲自步行跋涉去阿拉斯[2]或是相关地带,他在铺道板上踩过,听到与感觉到它们在湿泥里发出啪嗒啪嗒与咯吱咯吱的声音,他见到过伤亡的士兵在阴雨连绵的弗莱芒天空底下发臭变烂,他闻..

  • 舍伍德·安德森

    出于某些原因,人们似乎对安德森先生感兴趣的并非他作品里所写的内容,而是他的文学渊源。大部分探究他文学根源的人都认为他学的是俄罗斯人。如果真是如此,那他倒是回归老家了,《鸡蛋的胜利》已译成俄文。一小部分..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