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与论语 / 钱穆

孔子略史及其学说之地位

2025-05-29 15:00 孔子与论语

今天我们晓得是孔子的生日。何以是他的生日呢?因为《公羊传》上记载:鲁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孔子生。《穀梁传》上记载: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孔子生。这两部书,记载孔子生的年代和日子都相同,而月份不同。我们用历法推算,知道十一月没有庚子,所以是《公羊传》差了一个月。

此外《史记》的《孔子世家》,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又和《穀梁传》差了一年。据历法推算,鲁襄公二十一年的十月庚子,是十月二十一日。鲁襄公二十二年的十月庚子,是十月二十七日,经过后人的详细讨论,觉得《史记》上的年代要对些,所以决定孔子生在鲁襄公二十二年的十月庚子,即十月二十七日。

但是周朝的十月,是夏历的八月。现在所用的阴历,就是夏历。今天是阴历八月二十七日,所以今天是孔子的生日。鲁襄公二十二年,距今二千四百七十五年,所以今天是孔子第二千四百七十六年的生日。我们并且可以知道孔子之生,后释迦六年。

除《论语》外,记载孔子事实的,最古有一部《孔子家语》。可惜这部书已失传。现行本,是三国时魏之王肃所伪托,所以有许多不可凭信。比较可靠的,就是《史记》上的《孔子世家》。此外还有清朝崔述所编的《洙泗考信录》一部书,比较起来,要算最详实了。再有我编的前二年级的《论语讲义》第二章[1],亦可供参考。

孔子十三岁的时候,当释迦牟尼十九岁,正是出家修道的一年。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是他早年的情形。孔子二十四岁,当释迦三十岁成道说教的一年。孔子到二十七岁时,郯子到鲁国来,孔子向他问官制。当时孔子的名誉,已经渐渐高起来了。到三十四岁,鲁国大夫孟僖子叮嘱他两个儿子到孔子处学礼,并说:孔丘是圣人之后,将来必是个达者。

孔子三十五岁,鲁昭公欲诛季氏,不克,鲁国大乱,孔子就到齐国去。过了六七年,再回到鲁国,仍旧是三家弄权,陪臣执政,乱得很厉害。孔子就修整《诗》、《书》、礼、乐,讲教育的事业。如子路、颜渊、子贡、闵子骞一辈人,多是那时来从学的。

孔子五十二岁,鲁定公用他做司寇。夹谷之会,齐侯想用兵劫鲁侯,被孔子斥退,并且归还鲁国 汶阳的田土。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见三家强梁,政出多门,便主堕三都,那时孔子五十四岁,后来堕掉季孙、叔孙的两个都城,孟孙氏就不肯堕了,孔子也就离开鲁国。

孔子五十五岁,到卫。这时候卫国的国君是灵公,也不能用孔子。五十七岁,去卫,路中经过宋国,遭受许多危难。五十九岁,到陈。到六十三岁那一年,吴伐陈,孔子去陈至蔡,在路上饿了七天。他在蔡地遇到楚国的叶公。他那年又回到卫国。后来再回到鲁国,已是六十八岁了,鲁君仍旧不能用他,于是再做讲学的功夫。那时子游、子夏、子张、曾参一辈少年,也都来从他求学。至七十三岁夏四月己丑孔子卒,就是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西历纪元前四百七十九年。

释迦年八十岁而死,比孔子迟一年。孔子死后四七九年而耶稣生,死后一一〇〇年穆罕默德做了回教王。我们都知道全世界有四大人物得人信仰;那四人,就是上面所说的释氏、耶氏、穆氏和孔子。但是四个人中间,除掉孔子,其他都是宗教家,以神道设教,把出世的天国博人信仰。孔子是只讲现实世界做人的道理而得人信仰的。并且耶氏、穆氏,比较年代都后一些。释迦虽和孔子同时,可是他的宗教,在印度久已名存实亡。印度人还只是信仰他们的婆罗门。所以照现世而论,从古大人物,得人类信仰最博大而永久的,就是孔子。

别派的人多欢喜走到极端,孔子确是一个调和派。现在把他分析讲在下面:

(一)知识和情感的调和

宗教的精神,在能感动我们内部的情感。孔子学说所以得人信仰,和宗教一般,也因为他能感动我们内部情感的缘故。可是孔子是学问家,到底和宗教家不同。所以他的学说,并不专重情感一面。而孔子死后十年,希腊出了一个大哲人,叫做苏格拉底,也是一个纯粹的学问家,所以他说:道德就是知识。可见他偏重知识的精神了。

讲到欧洲思想,大约分做两派。一派是希腊思想,一派是希伯来思想;便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和耶稣的宗教。孔子便把这两派包括在一起。德国的康德,是欧洲近世的新哲学家,他首创认识,讲十二范畴。他论道德,便说最高命令。他也是偏重知识一面的。古代的苏格拉底和现代的康德,便可代表欧洲的学问家。他们都偏重知识,而忘了情感,和宗教家却处一个反对的地位。

孔子的知识,固然博大精深,然而也讲情感。他的弟子子贡问他道:夫子是圣人了罢?孔子说:圣人我是不敢当的,我不过学不厌,教不倦罢了。子贡听了,便说道:学不厌,便是智。教不倦,便是仁。仁且智,夫子还不是圣人吗!我们要知道,智便是知识,仁便是情感。孔子的大圣,是知识和情感的调和化合。不像欧洲的哲学家,只讲知识,不讲情感。他们的宗教又专讲情感,不顾知识。于是宗教、科学,惹起了无穷的纠纷。

西洋讲哲学的人,固然也有重情感的。如法国的卢骚,德国的尼采,俄国的托尔斯泰,多很讲情感。在近世思想上,占有绝大的势力。然而卢氏自著《忏悔录》一书,就足以表白他全部的生活之不安宁。他到末了还发狂而死。尼采后来也有神经病,所有的思想,是在枕头上写出来的,怎能十分可靠呢!人家说他因为自己犯了终身的弱病,却狂呼强者的道德。托氏一生,思想上,生活上,也经过许多忏悔,许多不安宁,到了结果,也只有自己寻死。这都是徒有充分的情感,没有充分的知识去驾驭,所以终究没有过到适当的生活。

孔子便不是这样,他以知识调和情感。所以他一生很平稳。孔子并不是不讲知识,不过和西洋人讲知识不同,却又不是昏昏的,或是冷冷的,这是孔子过人处。西洋人的知识,是硬的,有头脑而没有心肠。中国人的知识,是软的,有头脑而兼有心肠。把野兽来比喻,西洋人是狼,中国人是狗。狗是可驯服的,狼是凶而无情的。西洋人是狮子,中国人是象。象是和善的,狮子是横暴的。

孔子是提倡温良恭俭让的人,所以能够把知识和情感调和,把宗教和学问调和。

(二)调和现在与未来的两个世界

我们讲到世界,有现在和未来的两个。宗教家是专门讲未来世界的,所以耶稣和上帝住在一个世界,释迦的世界是天堂涅槃。他们所讲的道,只是劝人出世。这是孔子绝对不讲的。

看子路问事鬼神,孔子回答他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问死,曰:

未知生,焉知死?

可以知道孔子的世界,便是人类世界。他又说: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那末人类的世界,便是他的天堂涅槃。他所讲的孝、弟、忠、信、礼、乐等等,就是叫人类到极乐世界的条件。极乐世界,只在我们温暖的心里。

所以宗教是要把人类脱离了现在的世界,带到未来世界去。孔子是要把未来世界,表现在现在的社会里。这是孔子的第二种调和。

(三)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之调和

我先前讲过的尼采,便是个人主义的代表;托尔斯泰便是社会主义的代表。讲社会主义的,未免抹杀了个人;讲个人主义的,又不肯顾全到社会。这是欧洲现代思想的极端,没有调和的余地。他们为此,思想上遭受许多的痛苦。可是在孔子的学说里面,便把这两点调和了。

孔子教人忠、恕、孝、弟,乃是为人的社会主义。但忠、恕、孝、弟,只是我们自己本有的情感。我只是行我所安,行我所好,绝不是由外面的义务和强迫;这不是为我的个人主义了么?孔子只讲忠、恕、孝、弟,便见个人和社会绝无冲突。

耶稣说:那个信仰我,那个便可到天堂。为父的信仰我,为父的便到了天堂。为儿子的信仰我,为儿子的便到了天堂。他是把我们各个人的相互关系分开的,只有个人和上帝的关系。

孔子就不同了。孔子的学说,只是为父的止于慈,为子的止于孝,为兄的止于爱,为弟的止于敬。孔子只讲人与人的关系。他把全社会的伦理组织起来,而一以人类本有之情感为主便不需要一个上帝,个人和社会也没有裂痕。这是孔子的学说。

上面三种极大的问题,孔子都能调和,这种思想,何等的伟大啊!

孔子自生以后,到今天已经有了二千四百七十六年的历史。看看似乎很简单,然而仔细去研究,实在有无穷的价值。近来中国人以为孔子学说是陈腐的,没有大的用处。大家要研究时髦的西洋哲学。那里知道外国人倒也要研究孔子。现在德国人研究中国学术,有孔、老两派。信仰孔子的一派人,是社会青年团。他们遇到开会的时候,每先读《论语》数章,敬如《圣经》。他们信仰有如此热诚,我国自己反而轻慢他,这岂不是不仁不智么?所以我们应当崇拜孔子,使他的学说发扬光大。这是我所希望于大家的。

(民国十七年苏州中学 孔子诞辰讲词,原载《苏中校刊》十一期。)

* * *

[1] 编者按:即今《四书释义》一书中之《论语要略》。第二章为孔子之事迹。

孔子研究著作。近人钱穆著,集有作者18篇孔学研究论文。其中有10篇探究《论语》,包括《论语》的读法和朱熹的注疏,另外数篇是研究孔子思想与现实文化的关系,认为“孔子思想之重点与价值,正在要替人类提出一个解决此种种问题之共同原则。”这一原则“只‘道’‘德’二字便是。”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4年初版。 该书是钱穆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结集。书中指出:儒家是 一种“人文的宗教”,孔子的教义具有“道地十足不折不扣的宗教精神”。 钱穆突出强调“情”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宋儒说心统性情,毋宁可以 说,在全部人生中,中国儒学思想,则更着重此心之情感部分,尤胜于其 着重理知的部分。我们只能说,由理知来完成性情,不能说由性情来完 成理知。情失于正,则流而为欲。中国儒家,极看中情欲之分异。人生 应以情为主,但不能以欲为主。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 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猜你喜欢

  • 附录旧作:驳袁子才《论语解》

    古文简略,不易得解。后人每以臆见解书,各执一说,几成聚讼,而卒不得一真解。遂使学者转无所宗向,而文义益晦矣。尝读袁子才《论语解》,谓:孔子仅许颜子以三月不违仁,其他如陈文子、令尹子文皆不许也。至于管仲..

    23 趼呓外编 2025-06-18
  •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

    39 论语 2025-06-11
  • 子张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37 论语 2025-06-11
  •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

    21 论语 2025-06-11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23 论语 2025-06-11
  •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

    34 论语 2025-06-11
  • 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28 论语 2025-06-11
  • 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40 论语 2025-06-11
  • 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26 论语 2025-06-11
  •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43 论语 2025-06-11
  •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曰:回也非..

    38 论语 2025-06-11
  •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

    25 论语 2025-06-11
  • 子罕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绝四:..

    41 论语 2025-06-11
  • 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21 论语 2025-06-11
  • 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

    24 论语 2025-06-11
  • 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45 论语 2025-06-11
  •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

    35 论语 2025-06-11
  • 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40 论语 2025-06-11
  •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

    39 论语 2025-06-11
  •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1 论语 2025-06-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