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与论语 / 钱穆

大哉孔子

2025-05-29 15:07 孔子与论语

孔子乃中国一圣人。圣之一字,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特有名称。人格修养,达于某种境界,某种标准,则尊为圣。中国文化主要在讲究如何做人。以今语说之,可谓中国人做人道理是大群主义的,与西方社会之崇奉个人主义大不同。个人主义乃求在大群中完成其个人,大群主义则主以个人来完成此大群。故一主分,一主合。一重争,一重和。大群和合之最先一步则为家,其更大象征则为国,尽其量则曰天下。中国文化之主要目标,处家则求家齐,处国则求国治,处天下则求天下平。其一切工夫,则从各个人之修身做起。修身指人之品德言。具此品德始能成此事业。其事业最明显之表现则为政治。人能具此品德,成此事业,始为圣。

中国自古已多圣人,如尧、舜、禹、汤、文、武是也。故中国至西周时代,兼包黄河、长江两流域,已完成一和合大群,表现出一民族文化和平统一之大国。当时称之曰诸夏。夏之外尚有夷。其时中国则尚未达成一平天下之境界,然距此境界已不远。

下逮孔子时,周德已衰。孔子之所慕,则为周公。周公虽未登王位,然实际完成西周一代和平统一之大业者,则皆周公之功。孔子之志,则在此。孔子虽未在政治上得意,然其品德之修养,则犹有超乎自古圣人之上者。故其弟子称之曰:孔子贤于尧 舜远矣。又曰: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也。后人承此意,尊孔子曰至圣。孔子以下,遂皆不得称圣人。如颜子、孟子,亦仅称亚圣。

然孔子未尝自居为圣。《孟子》记之曰: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我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孔子常以仁智教人。孔子所谓仁,即犹本文所说之大群主义。惟其志在大群,故其所需之知识亦自与专为个人谋者有不同。欲修养其品德,即有待于种种知识,种种学问;而孔子则仅自居为一学者。孔子志在学古圣人,故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又曰: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盖古圣人有其业,而孔子则仅能阐其道。故孔子不欲以圣自居。

孔子又曰: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当我身不能行此道,果此道传于后世,则后世必有能行之者。故孔子具此志而学,又推此心而教。孔子亦自居为一教者。中国大群主义之人文传统遂不专限表现在政治上,更重要乃表现在教育上。此一大群主义之人文大道,遂广泛普遍流传于全社会,则自孔子始。孔子之功,乃尤大于周公。故后人又尊孔子曰先师。

中国人常称天地君亲师。人生天地间,必求其能群。群道行于上,有国,斯有君。君者,群也。非其人之能群,又乌得为之君?群道行乎下,有家,斯有亲。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不知亲父母,又何群之有!故中国人在家知孝,在国知忠,此皆人群大道。而传其道者则为师。故师与君亲乃得并列而为三。古书有之曰:

作之君,作之师。

又曰:

能为师者然后能为长。能为长者然后能为君。

师亦有众义。使其人无道,不得为人师,又乌得长其群而为之君?故就中国文化言,师犹当在君之上。中国人群大道之创建,先有君,而继之师;此诚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得以卓绝人寰之一大表现与大成功。自孔子以下历代国君,莫不知尊孔子。君位相承曰治统,三四百年无不变。孔子之教曰道统,则两千五百年来无有变。道统在治统之上,斯又中国大群主义之文化大统之所寄也。

自孔子以后,中国乃有四民社会,农、工、商之上有士。为士则学孔子。此乃中国之学统,亦即道统之所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有一乡之士,有一国之士,有天下之士。以友天下之士为未足,乃上友古之人。孔子乃古之至圣先师,尊师孔子,亦上友古人之极则矣。自孔子以下,全部中国史即莫不以士为中心。然天下之士则代不数人。范希文生北宋时,当唐末五代道统将绝之际。范希文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孔道又昌,国运又隆。顾炎武生明 清之际,其言曰:

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自有炎武,而中国民族之文化大统仍得延续不绝。如希文,如炎武,皆所谓天下之士也。一国之士,则史不绝书。一乡之士,其名字或不见于史乘。然而中国民族之犹得为一中国民族,至于今不衰。举世各民族,其历史之悠久,疆土之广阔,人口之繁盛皆无堪伦比。何以致此?则曰:惟孔子。

近代或以孔子比之释迦牟尼、耶稣与穆罕默德,则又非是。释迦说教,诸天皆来听,则释迦尚在诸天之上。耶稣为上帝之独生子,为举世能代上帝发言之唯一人。孔子尚不敢以圣自居,更何论自居为一大教主。孔子惟以学古为人,而即以其所学教。故其告弟子曰:

我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又曰:

有朋自远方来。

则孔子之视其诸弟子,亦如一友朋。孔子之卒,其弟子丧之如父母而无服,庐墓三年而散。时子贡为诸弟子之首,故再留三年。其时来学者,皆自称弟子,亦称门人。谓得进其家门之内,如家中之子弟。则孔子亦如其家中之父兄矣。

为一自然人,则必知有父母。为一文化人,则必知有师长。孔子乃中国民族文化中一先知先觉,为中国此下民族文化一远祖,如是而已。此又大群主义之人生大道始有之。则又何得以超世之大教主相拟!

抑且生逢乱世,信释迦,尚可一人盘坐证涅槃。信耶稣、穆罕默德,尚可死后灵魂上天堂。信孔子,则孔子自言:道之不行,吾知之矣。是又何所望?孔子又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是信孔子而为一士,既无教会组织,又无信徒供养。孔子自言之,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赞其大弟子颜回则曰: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世尊奉孔子者,遂以寻孔 颜乐处所乐何事为一大课题。又曰安贫乐道。以此较之佛、耶、回三大教,其困难又远过之倍蓰而无算。故凡为中国社会中之一士,尊奉孔子,不啻为半个和尚,抑且可谓是一双料和尚,因其不忧一己身家之生计,而更以大群天下为虑。遁世而无闷,独立而不惧。而中国社会乃亦能善养此一辈士,历两千五百年而不衰益盛。则中国文化之伟大优深,亦可由此窥入,而约略得其依稀仿佛之所在矣。

孔子一生之言论行事,所思所教,其弟子皆各有所记,历三四代,汇为《论语》一书。自汉代始,《论语》即为中国识字人一人人必读书。北宋初,赵普有言:彼曾以半部《论语》佐宋祖得天下,又将以半部《论语》佐宋祖治天下。赵普在中国士林中,卑卑无足数;然其当五代之季,而犹能发此言,则中国人对《论语》一书之重视,既可知。而《论语》一书之值重视,亦可知。故欲尊孔子,约而求其要,则惟《论语》二十篇。扩而论其详,则自秦以下,一部《二十五史》,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国民族之所以为中国民族者,乃莫不与孔子有关。我惟有曰大哉孔子。实甚憾于无言以加之矣。

孔子生在中国,已远在两千五百年之前。而孔子之前,牺 农以来,中国之为中国,亦已有两千五百年之久。自有中国人,乃始有孔子。自有孔子,而中国人之得为中国人者,乃益见其安定而昌荣,日进而无疆。而今则时异世易,民国以来,中国人之在此世界大潮流之冲荡横逆中,已无自信之心,亦无自拔之力。七十年来全国人心几乎一仗西化,认为国家民族前途惟此一线堪赖堪望。而孔子其人,《论语》其书,乃终不免为国人所鄙弃与忽忘。一部《孝经》,何能御黄巾?《论语》二十篇,亦何能抵原子弹,乃及国际之经济侵略?试问今日台湾一千七百万人,曾读《论语》者有几?然则今日而言尊孔,亦徒尊其名而已。孔子之品格修养,与夫其得尊为中国之至圣之所以然,又谁欤知之?孔子之道之高明宽厚,博大而精微,其得以随时乘化,而尊为百世之先师之所以然,又谁欤知之?然则居今日而犹尊孔子之名,诚亦为不可多得一大事矣。

孟子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即孔子之在前代,亦何能尽为人知,然则当前吾国人纵使尽弃故常,回返孔子以前之牺 农皇古,果能凭空拔起,崭然创建一新中国?孔子曰: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中国人之为中国人,已历五千年于前,焉知其不再历五千年于后。而孔子其人,既崛起于前,又焉知孔子其道,不再复兴于后?要之,孔子乃一中国人,孔子所学亦学其以前之中国古人而已。今中国人能自振拔,使后世犹有中国人,则正孔子之所欲学。孔子其人,与其道,终亦必应有再兴起再光昌之一日。言念及此,诚不禁其私人之馨香祷祝,鼓舞向往,于无竭无穷之一境矣。孔子有神,尚其鉴之。

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第二千五百三十年诞辰钱穆写于台北 外双溪 素书楼。

孔子研究著作。近人钱穆著,集有作者18篇孔学研究论文。其中有10篇探究《论语》,包括《论语》的读法和朱熹的注疏,另外数篇是研究孔子思想与现实文化的关系,认为“孔子思想之重点与价值,正在要替人类提出一个解决此种种问题之共同原则。”这一原则“只‘道’‘德’二字便是。”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4年初版。 该书是钱穆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结集。书中指出:儒家是 一种“人文的宗教”,孔子的教义具有“道地十足不折不扣的宗教精神”。 钱穆突出强调“情”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宋儒说心统性情,毋宁可以 说,在全部人生中,中国儒学思想,则更着重此心之情感部分,尤胜于其 着重理知的部分。我们只能说,由理知来完成性情,不能说由性情来完 成理知。情失于正,则流而为欲。中国儒家,极看中情欲之分异。人生 应以情为主,但不能以欲为主。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 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猜你喜欢

  • 附录旧作:驳袁子才《论语解》

    古文简略,不易得解。后人每以臆见解书,各执一说,几成聚讼,而卒不得一真解。遂使学者转无所宗向,而文义益晦矣。尝读袁子才《论语解》,谓:孔子仅许颜子以三月不违仁,其他如陈文子、令尹子文皆不许也。至于管仲..

    23 趼呓外编 2025-06-18
  •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

    39 论语 2025-06-11
  • 子张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37 论语 2025-06-11
  •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

    21 论语 2025-06-11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23 论语 2025-06-11
  •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

    34 论语 2025-06-11
  • 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28 论语 2025-06-11
  • 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40 论语 2025-06-11
  • 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26 论语 2025-06-11
  •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43 论语 2025-06-11
  •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曰:回也非..

    38 论语 2025-06-11
  •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

    25 论语 2025-06-11
  • 子罕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绝四:..

    41 论语 2025-06-11
  • 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21 论语 2025-06-11
  • 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

    24 论语 2025-06-11
  • 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45 论语 2025-06-11
  •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

    35 论语 2025-06-11
  • 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40 论语 2025-06-11
  •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

    39 论语 2025-06-11
  •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1 论语 2025-06-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